笔趣阁 www.bqgkk.com,回到明朝当暴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身为大明三边总督的杨鹤其实一直在关注着陕西这边的战事或者说情况。
自从接到了崇祯皇帝命令自己准备平叛的密旨之后,杨鹤就把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了陕西这里。
做为一个相当传统的文官,怀着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君的这种思想情怀,杨鹤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早早地扑灭陕西的叛乱,给崇祯皇帝一个交待。
可是事情坏就坏在了这个传统的文人风骨上面了。
杨鹤一直觉得,自己身为朝廷大臣,饱读圣贤书,无论如何也应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这家伙认为陕西的民变应该以抚为主。剿是要剿的,但是要抱着惩前毙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所以还是要先以赈济百姓为主。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和原本崇祯皇帝的想法是差不多的。
但是这种想法和陕西巡抚胡廷宴的想法不同。
胡廷宴觉得哪儿有什么造反的,不都是些泥腿子吃不上饭闹事么,只要等到来年秋收时有粮食了,自然也就会老实了,还闹什么闹。
也正是这种想要把大小化小再小事化了的想法,要了胡廷宴的命。
早就对陕西巡抚不满意到极点的崇祯皇帝干脆直接就命令锦衣卫寻上门去了——抄家,拿人回京下诏狱,至于怎么处置,陕西的事儿完了再说。
所以当杨鹤带着大军到了延安府觐见崇祯皇帝时,看到的就是崇祯皇帝那张不带着一丝表情,但是任谁看都能看出来阴沉无比的臭脸——除了瞎子。
等到杨鹤刚刚回奏对完之后,崇祯皇帝的脸色就更臭了。
“固原总督武之望自觉无颜面对陛下,已然自尽身亡。唯可惜其一身医术,幸赖陛下洪福,其所著医书《济阴纲目》和《济阳纲目》《慈幼纲目》尚存。”
崇祯皇帝这水平的懂个屁的医术,哪怕是加上本体正版崇祯皇帝的记忆,也只能说是个一知半解的水平。
这三本书一听就是什么了不得的好东西,《济阳纲目》和《济阴纲目》一听就是男科和妇科,至于《慈幼纲目》,很明显就应该是针对于小孩子的,也不知道为啥不叫哑科纲目,想来是嫌哑科不太好听罢?
其实崇祯皇帝倒是很想把李时珍给弄过来。
可是可惜了,李时珍已经在万历二十二年就去世了,总不能把人家老李的坟刨了再把他弄自己跟前儿吧?好歹崇祯皇帝还没有丧心病狂到那个份上。
再说了,就算是刨了也没有多少用不是?假设说刨坟能让这些医学大佬们再活过来办事儿的话,崇祯皇帝甚至于不介意把扁鹊、华佗一类的大佬们全给刨出来。
前几天崇祯皇帝在看见洪承畴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看见洪承畴,让崇祯皇帝想起了麻哥。
而麻哥可是出过天花的。
天花这玩意儿吧,崇祯皇帝知道,起码是听说过的。
前面没穿越前,崇祯皇帝就听说有一个表姐在很小的时候得过。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姑娘也一起得过这个病,只是两人都比较幸运,都是那种轻微型的,都给一个很牛逼的老中医治好了。
只是很可惜,崇祯皇帝的表姐倒没留下什么,另外一个姑娘的脸上可就毁了,跟麻哥可是有的一拼。
但是老中医治好了天花这一点,崇祯皇帝可是牢牢的记住了——历史书上可是说了,一个人得了天花,搞不好就是全家死绝,要是扩散开了,这玩意就能形成瘟疫,整个城市都能死光。
所以往往有时候在古代会出现满城死绝的情况——被人为的全城隔离后自生自灭,就算是有活下来的,脸上那麻子出的,除了人家建奴的麻哥这种人不在乎,大明或者之前的中原王朝可都是要脸的……
更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知道怎么防治这玩意儿啊——牛痘。
据著名历史读物《唐砖》中记载,楚国公云烨就是和孙思邈一起弄出来了牛痘,然后让天花这玩意从大唐绝迹了。
当然,由于不在一个历史时空,现在的大明是指望不上云国公这种奇才了,但是幸好天不绝大明,崇祯皇帝知道啊,再找几个老中医一起合计合计,这事儿不就成了?
而且,最最关键的,甚至于超过了天花这件事儿的,其实就是崇祯皇帝听说过一句话——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就算是崇祯皇帝知道什么石灰杀毒,喝水要喝开水的法子,但是总不能自己一拍脑袋就说这样可以防止瘟疫产生吧?是不是总得有个靠谱的说法?比如说某个老中医和皇帝陛下在探讨学问时突然灵光一闪?
但是现在很头疼的情况就是,靠谱的老中医死了一个,至于太医院的那些货色,崇祯皇帝连信都信不过他们。
可别忘了,大明朝前有正德皇帝朱厚照,中间有个泰昌皇帝朱常洛,接着还有个天启皇帝朱由校,个个都是死的不明不白,若不是自己处处小心,只怕自己都已经凉凉了。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不把太医院的这些混账们给宰光了就已经是自己宅心仁厚了,这等扬万世名声的好事儿还能轮得到他们?
既然这武之望已经自尽了,崇祯皇帝再想这些也是无用,当下只是吩咐杨鹤道:“朕回京在即,有几件事要杨爱卿谨记,万万不可出了岔子。”
杨鹤闻言,便拱手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说道:“其一,陕西灾民能抚则抚,不能抚则剿,务必不许其扩散至山西四川等地。
其二,朕二大灾之后必有瘟疫,陕西本就干旱,再加上兵祸,至甚者人相食之事亦有,其出现瘟疫的可能便要大的多,因此这防治瘟疫上,要时刻盯紧了。”
杨鹤闻言,便躬身道:“是,臣一定谨记。”
崇祯皇帝还是不放心,沉吟了半晌后才接着道:“此刻天气也是转寒,眼看着就快要下雪了罢,回头朕让太医院也派人过来,务必不能让陕西发生瘟疫。
至于粮食,朕还是会多买一些,然后再走驿站运送过来。”
杨鹤也是再一次保证道:“陛下天恩,臣不敢或忘,先代... -->>
身为大明三边总督的杨鹤其实一直在关注着陕西这边的战事或者说情况。
自从接到了崇祯皇帝命令自己准备平叛的密旨之后,杨鹤就把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了陕西这里。
做为一个相当传统的文官,怀着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君的这种思想情怀,杨鹤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早早地扑灭陕西的叛乱,给崇祯皇帝一个交待。
可是事情坏就坏在了这个传统的文人风骨上面了。
杨鹤一直觉得,自己身为朝廷大臣,饱读圣贤书,无论如何也应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这家伙认为陕西的民变应该以抚为主。剿是要剿的,但是要抱着惩前毙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所以还是要先以赈济百姓为主。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和原本崇祯皇帝的想法是差不多的。
但是这种想法和陕西巡抚胡廷宴的想法不同。
胡廷宴觉得哪儿有什么造反的,不都是些泥腿子吃不上饭闹事么,只要等到来年秋收时有粮食了,自然也就会老实了,还闹什么闹。
也正是这种想要把大小化小再小事化了的想法,要了胡廷宴的命。
早就对陕西巡抚不满意到极点的崇祯皇帝干脆直接就命令锦衣卫寻上门去了——抄家,拿人回京下诏狱,至于怎么处置,陕西的事儿完了再说。
所以当杨鹤带着大军到了延安府觐见崇祯皇帝时,看到的就是崇祯皇帝那张不带着一丝表情,但是任谁看都能看出来阴沉无比的臭脸——除了瞎子。
等到杨鹤刚刚回奏对完之后,崇祯皇帝的脸色就更臭了。
“固原总督武之望自觉无颜面对陛下,已然自尽身亡。唯可惜其一身医术,幸赖陛下洪福,其所著医书《济阴纲目》和《济阳纲目》《慈幼纲目》尚存。”
崇祯皇帝这水平的懂个屁的医术,哪怕是加上本体正版崇祯皇帝的记忆,也只能说是个一知半解的水平。
这三本书一听就是什么了不得的好东西,《济阳纲目》和《济阴纲目》一听就是男科和妇科,至于《慈幼纲目》,很明显就应该是针对于小孩子的,也不知道为啥不叫哑科纲目,想来是嫌哑科不太好听罢?
其实崇祯皇帝倒是很想把李时珍给弄过来。
可是可惜了,李时珍已经在万历二十二年就去世了,总不能把人家老李的坟刨了再把他弄自己跟前儿吧?好歹崇祯皇帝还没有丧心病狂到那个份上。
再说了,就算是刨了也没有多少用不是?假设说刨坟能让这些医学大佬们再活过来办事儿的话,崇祯皇帝甚至于不介意把扁鹊、华佗一类的大佬们全给刨出来。
前几天崇祯皇帝在看见洪承畴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看见洪承畴,让崇祯皇帝想起了麻哥。
而麻哥可是出过天花的。
天花这玩意儿吧,崇祯皇帝知道,起码是听说过的。
前面没穿越前,崇祯皇帝就听说有一个表姐在很小的时候得过。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姑娘也一起得过这个病,只是两人都比较幸运,都是那种轻微型的,都给一个很牛逼的老中医治好了。
只是很可惜,崇祯皇帝的表姐倒没留下什么,另外一个姑娘的脸上可就毁了,跟麻哥可是有的一拼。
但是老中医治好了天花这一点,崇祯皇帝可是牢牢的记住了——历史书上可是说了,一个人得了天花,搞不好就是全家死绝,要是扩散开了,这玩意就能形成瘟疫,整个城市都能死光。
所以往往有时候在古代会出现满城死绝的情况——被人为的全城隔离后自生自灭,就算是有活下来的,脸上那麻子出的,除了人家建奴的麻哥这种人不在乎,大明或者之前的中原王朝可都是要脸的……
更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知道怎么防治这玩意儿啊——牛痘。
据著名历史读物《唐砖》中记载,楚国公云烨就是和孙思邈一起弄出来了牛痘,然后让天花这玩意从大唐绝迹了。
当然,由于不在一个历史时空,现在的大明是指望不上云国公这种奇才了,但是幸好天不绝大明,崇祯皇帝知道啊,再找几个老中医一起合计合计,这事儿不就成了?
而且,最最关键的,甚至于超过了天花这件事儿的,其实就是崇祯皇帝听说过一句话——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就算是崇祯皇帝知道什么石灰杀毒,喝水要喝开水的法子,但是总不能自己一拍脑袋就说这样可以防止瘟疫产生吧?是不是总得有个靠谱的说法?比如说某个老中医和皇帝陛下在探讨学问时突然灵光一闪?
但是现在很头疼的情况就是,靠谱的老中医死了一个,至于太医院的那些货色,崇祯皇帝连信都信不过他们。
可别忘了,大明朝前有正德皇帝朱厚照,中间有个泰昌皇帝朱常洛,接着还有个天启皇帝朱由校,个个都是死的不明不白,若不是自己处处小心,只怕自己都已经凉凉了。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不把太医院的这些混账们给宰光了就已经是自己宅心仁厚了,这等扬万世名声的好事儿还能轮得到他们?
既然这武之望已经自尽了,崇祯皇帝再想这些也是无用,当下只是吩咐杨鹤道:“朕回京在即,有几件事要杨爱卿谨记,万万不可出了岔子。”
杨鹤闻言,便拱手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说道:“其一,陕西灾民能抚则抚,不能抚则剿,务必不许其扩散至山西四川等地。
其二,朕二大灾之后必有瘟疫,陕西本就干旱,再加上兵祸,至甚者人相食之事亦有,其出现瘟疫的可能便要大的多,因此这防治瘟疫上,要时刻盯紧了。”
杨鹤闻言,便躬身道:“是,臣一定谨记。”
崇祯皇帝还是不放心,沉吟了半晌后才接着道:“此刻天气也是转寒,眼看着就快要下雪了罢,回头朕让太医院也派人过来,务必不能让陕西发生瘟疫。
至于粮食,朕还是会多买一些,然后再走驿站运送过来。”
杨鹤也是再一次保证道:“陛下天恩,臣不敢或忘,先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