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kk.com,猎击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升为虎牙中郎将的乐进与折冲校尉夏侯兰,收集了大量韩人资料,详加研究,力求做到知己知彼。
马韩五十余国总计十余万户,而辰韩与弁韩二十四国共四五万户。这样一算,马韩与辰韩的总人口大致达到十二三万户。高句丽不过三万户,却拥步骑万人;而沃沮五千户,在那场战斗中也被斩杀三千余级。所以,全韩人邦联总动员的话,按照这个比例可能募集到的军队竟有八万之多。即使除去那奚等数十国先已向辽东归降,再考虑到在较短的时间内辰王或许还得不到所有韩人邦国的响应,但发动起两三万士兵也是绰绰有余的。
那么这些韩人的战斗力又如何呢?《三国志》中有这样的描述:“其(马韩)人性强勇,魁头露紒。如炅兵,衣布袍,足履革蹻蹋。其国中有所为及官家使筑城郭,诸年少勇健者,皆凿脊皮,以大绳贯之,又以丈许木锸之,通日嚾呼作力,不以为痛,既以劝作。且以为健。……(辰韩)便步战,兵仗与马韩同。”
类似于这种“强勇”的描写在《东夷传》中还有夫余和邑娄两国,但夫余人“谨厚,不寇钞”,而邑娄人“人众少”。因此,人多势众,又强勇悍斗的韩人,绝对是一个比高句丽更难对付的对手。
而更令乐进与夏侯兰警惕的是,辰韩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铁矿。包括韩、倭乃至二郡在内的众多海东人都与之贸易。铁的普及使得韩人早早地应用了铁制的武器,他们的兵器无疑是坚韧而锋利的,当阳光或火光照射在锋刃上时闪闪发亮,这也就是所谓的“炅兵”。而《马韩传》称其“善用弓楯矛橹”。这也说明韩人的武器也已经多样化,并能熟练使用。
正当辽宁、乐浪二郡厉兵秣马,枕戈待发之时,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传来——韩人先动手了!
秋八月。辰王亲率各邦国联军二万四千人,在部分濊人部族引领下,进攻乐浪郡提奚崎离营(今朝鲜金川)。
乐浪太守李震率三千兵马自朝鲜(乐浪郡治)驰援。双方战于临津江,互有胜负。而此时早已屯兵于不耐城(今朝鲜安边)的乐进、夏侯兰七千步骑与胡骑,闻讯飞骑驰援。两郡合兵万余步骑,从西、北两面向韩人发动猛攻。
胡骑凶悍,韩人强勇,这一场恶战,杀得风云变色,血流成河,其伤亡之惨烈,为百年来海东地区大小战争之最。
两军激战一昼夜,辰王的部队便被迫退却了。韩人虽然强勇,但他们现在处于异乡作战,士气与补给明显处于不利。而更为关键的在于韩人松散邦联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来自众多小邦国的军队互不统属,他们缺乏统一的战斗指挥系统,互相之间也时常因为军事任务及战利品分配上的问题而发生摩擦。所以,他们在具有较强战斗力的二郡军队面前是难以长久维持优势的。
当辰王组织起来的联军久攻崎离营不下,而来自二郡府及其他十余县的援军却纷纷到达时,辽东军的悍勇与马悍、乐进的威名,令韩人心生惧意。加上各邦国之间摩擦日渐剧烈,最终在辽东军压力之下,韩人联军分崩离析,许多小邦国纷纷撤退,辰王所部独木难支,不得不败退回国。
乐进、夏侯兰、李震当然不可能就此停下脚步,大军步步进逼辰王的本处目支城。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之后,韩人邦联落后体制的本质再次暴露,越来越多的邦国撤出了自己的人马,企图保存实力,他们正如那奚等国那样不再那么忠于自己的辰王,更有如乾马、百济这样的邦国开始等待辰王与二郡两败俱伤从而牟取私利。于是,乐进、夏侯兰、李震越打越顺,逐渐完成了对目支城的包围态势。至此,辽韩战局彻底翻转,时隔一年,高句丽的下场正在半岛上被复制。
当三国第一先登大将乐进冒着如雨矢石,第一个冲上目支城时,辰韩终于竖起了降旗……
至此,马悍的威望与势力在海东地区达到顶点,狼旗所至,诸夷无不望拜而降。
辽东军在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收获是摧毁了韩人邦联具有悠久历史的核心,导致韩人各邦分离趋势增强。另一方面,在对马韩北部的扫荡中,辽东军歼灭了高句丽余孽的力量,使其复国的幻想彻底破灭,为日后北韩诸国成为二郡在半岛的后方腹地打下基础。之后,韩人向辽东朝献逐渐频繁。
目支国虽然被攻破,但邦联本身松散的体制也决定了这并非标志着韩人势力的消亡,虽然不再有大规模作战,但各种零星反抗却持续了好几年,直到始帝元年以后,半岛才被彻底征服——或者说是迁移与融合,最终成为大汉新郡——带方郡。
若干年后,邪马台与狗奴国发生战争,卑弥呼派遣载斯乌越到带方郡求援。时任带方太守的夏侯兰将此事上报马悍,马悍遂命辽北郡都尉杨继携诏书、黄幢并作檄文赶赴倭地,调解斡旋,同时将辽东势力向岛国延伸……当然,这是后话了。
海东狼烟腾霄,而辽东军之帅却早已离去。兴平二年七月底,远征灭国、武功赫赫、声威无两、四夷宾服的辽东太守马悍,率五百白狼步骑,押运大量缴获,凯旋而归。
升为虎牙中郎将的乐进与折冲校尉夏侯兰,收集了大量韩人资料,详加研究,力求做到知己知彼。
马韩五十余国总计十余万户,而辰韩与弁韩二十四国共四五万户。这样一算,马韩与辰韩的总人口大致达到十二三万户。高句丽不过三万户,却拥步骑万人;而沃沮五千户,在那场战斗中也被斩杀三千余级。所以,全韩人邦联总动员的话,按照这个比例可能募集到的军队竟有八万之多。即使除去那奚等数十国先已向辽东归降,再考虑到在较短的时间内辰王或许还得不到所有韩人邦国的响应,但发动起两三万士兵也是绰绰有余的。
那么这些韩人的战斗力又如何呢?《三国志》中有这样的描述:“其(马韩)人性强勇,魁头露紒。如炅兵,衣布袍,足履革蹻蹋。其国中有所为及官家使筑城郭,诸年少勇健者,皆凿脊皮,以大绳贯之,又以丈许木锸之,通日嚾呼作力,不以为痛,既以劝作。且以为健。……(辰韩)便步战,兵仗与马韩同。”
类似于这种“强勇”的描写在《东夷传》中还有夫余和邑娄两国,但夫余人“谨厚,不寇钞”,而邑娄人“人众少”。因此,人多势众,又强勇悍斗的韩人,绝对是一个比高句丽更难对付的对手。
而更令乐进与夏侯兰警惕的是,辰韩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铁矿。包括韩、倭乃至二郡在内的众多海东人都与之贸易。铁的普及使得韩人早早地应用了铁制的武器,他们的兵器无疑是坚韧而锋利的,当阳光或火光照射在锋刃上时闪闪发亮,这也就是所谓的“炅兵”。而《马韩传》称其“善用弓楯矛橹”。这也说明韩人的武器也已经多样化,并能熟练使用。
正当辽宁、乐浪二郡厉兵秣马,枕戈待发之时,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传来——韩人先动手了!
秋八月。辰王亲率各邦国联军二万四千人,在部分濊人部族引领下,进攻乐浪郡提奚崎离营(今朝鲜金川)。
乐浪太守李震率三千兵马自朝鲜(乐浪郡治)驰援。双方战于临津江,互有胜负。而此时早已屯兵于不耐城(今朝鲜安边)的乐进、夏侯兰七千步骑与胡骑,闻讯飞骑驰援。两郡合兵万余步骑,从西、北两面向韩人发动猛攻。
胡骑凶悍,韩人强勇,这一场恶战,杀得风云变色,血流成河,其伤亡之惨烈,为百年来海东地区大小战争之最。
两军激战一昼夜,辰王的部队便被迫退却了。韩人虽然强勇,但他们现在处于异乡作战,士气与补给明显处于不利。而更为关键的在于韩人松散邦联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来自众多小邦国的军队互不统属,他们缺乏统一的战斗指挥系统,互相之间也时常因为军事任务及战利品分配上的问题而发生摩擦。所以,他们在具有较强战斗力的二郡军队面前是难以长久维持优势的。
当辰王组织起来的联军久攻崎离营不下,而来自二郡府及其他十余县的援军却纷纷到达时,辽东军的悍勇与马悍、乐进的威名,令韩人心生惧意。加上各邦国之间摩擦日渐剧烈,最终在辽东军压力之下,韩人联军分崩离析,许多小邦国纷纷撤退,辰王所部独木难支,不得不败退回国。
乐进、夏侯兰、李震当然不可能就此停下脚步,大军步步进逼辰王的本处目支城。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之后,韩人邦联落后体制的本质再次暴露,越来越多的邦国撤出了自己的人马,企图保存实力,他们正如那奚等国那样不再那么忠于自己的辰王,更有如乾马、百济这样的邦国开始等待辰王与二郡两败俱伤从而牟取私利。于是,乐进、夏侯兰、李震越打越顺,逐渐完成了对目支城的包围态势。至此,辽韩战局彻底翻转,时隔一年,高句丽的下场正在半岛上被复制。
当三国第一先登大将乐进冒着如雨矢石,第一个冲上目支城时,辰韩终于竖起了降旗……
至此,马悍的威望与势力在海东地区达到顶点,狼旗所至,诸夷无不望拜而降。
辽东军在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收获是摧毁了韩人邦联具有悠久历史的核心,导致韩人各邦分离趋势增强。另一方面,在对马韩北部的扫荡中,辽东军歼灭了高句丽余孽的力量,使其复国的幻想彻底破灭,为日后北韩诸国成为二郡在半岛的后方腹地打下基础。之后,韩人向辽东朝献逐渐频繁。
目支国虽然被攻破,但邦联本身松散的体制也决定了这并非标志着韩人势力的消亡,虽然不再有大规模作战,但各种零星反抗却持续了好几年,直到始帝元年以后,半岛才被彻底征服——或者说是迁移与融合,最终成为大汉新郡——带方郡。
若干年后,邪马台与狗奴国发生战争,卑弥呼派遣载斯乌越到带方郡求援。时任带方太守的夏侯兰将此事上报马悍,马悍遂命辽北郡都尉杨继携诏书、黄幢并作檄文赶赴倭地,调解斡旋,同时将辽东势力向岛国延伸……当然,这是后话了。
海东狼烟腾霄,而辽东军之帅却早已离去。兴平二年七月底,远征灭国、武功赫赫、声威无两、四夷宾服的辽东太守马悍,率五百白狼步骑,押运大量缴获,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