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乌龙般的弹劾 (1/2)
美女中文网 bqgkk.com,大唐农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到世家,现在朝堂上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五姓七家系的官员,平时基本都不主动跳出来说话了,他们只是根据事情,默默的站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绝不出头。
从王圭被罢免了侍中之位后,五姓七家系根本没有一个堂部主官级别的人物在朝堂上当政,他们居然也甘于接受这种现状。
反而是那些二三流世家背景的人,现在在朝堂上比较活跃,各部的侍郎,郎中等关键的位置,基本都是被他们这些人把持,像农部这样的衙门也不例外。
出自京兆韦氏的韦挺,是农部在京当值的最高级别官员,孙享福这个尚书,基本上是个只管技术的甩手掌柜,农部的另一位主要领导李公淹,则是全国各地的快跑断了腿,他要推进农部的组织构架在全国州县铺开,以及落实各个地方有关农业的项目。
这就给了许多人一种五姓七家淡出朝堂,潜心发展,二三流世家背景的官员,占据朝堂的假象。
当然,要是有人出来弹劾太子少师,农部尚书孙正明,这种级别的高官,大家还是会觉得觉得意外的,不过,更多的可能是欣喜。
因为孙享福本人,以及他的关系户,都是那些功劳多到烧手,皇帝都头疼怎么封赏他们的顶尖勋贵团体。
而这由于这些人占据了最高的位置,低一层次的官员,就总想要掀翻他们,他们若是不走,朝堂上的大多数官员,就无法上位,可没有人愿意做千年老二,一直看别人脸色行事。
韦挺作为孙享福在长安的代言人,对于一些该了解的情报,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可是,他并没有打算阻止某些人跳出来。
“臣弹劾山南道大总管孙正明,施政不当,将山南道地区数个受水灾较严重的州县的粮食,全部抽调一空,致使当地流民成灾,州治,县治败坏,请陛下明察。”
现在的朝堂上,除了有极不正确的政治事件,一般是不会有官员喊出‘弹劾’两个字的,这两个字自法部成立以后,在朝堂上的意思,就是‘指责’,一般来说,不是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是不能随便‘指责’的,因为,没有经过法部批复,刑部取证调查,而无中生有的指责别人,尤其是上官,是要受到惩罚的,轻则降级罚俸,重则直接罢免。
孙享福在山南道的所做所为,在武士彟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就心知肚明,所以,突然听到这个弹劾的时候,李世民的眉头就皱了起来,想到了此前韦挺找自己所奏之事。
看弹劾的人好像早有准备的样子,同样也早有准备的李世民倒是想看看他们玩的什么花样,开口向那出班弹劾的法部郎中蔡济道,“你越级弹劾,可有明证?”
“回禀陛下,臣这里有当地各州县的法官,以及乡绅族老委托递交上来的陈情书,陛下一观便知。”
很快,蔡济手上的一本折子,便交到了内侍手中,其实,这种不通过中书,直接在议政的大殿上给皇帝上折子的举动,是有些不合规矩的,但法部官员有在朝班直接奏事汇报工作的特权,只是,要使用这个特权的时候,属下一般会跟堂部的主官打个招呼。
看魏征一脸懵逼的样子,李世民就知道,这蔡济应该是没有跟他打过招呼,现在魏征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调研周边少数民族,和新纳入大唐管辖的疆域的风土人情,制定相应的法律,忙的是不可开交,可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就大唐内部政治上面的事情发言了。
奏章上所列举的内容十分详尽,各州,各县,被孙享福调走了多少粮食,价值几何,因为水灾,没有粮食赈济,有多少当地百姓变成了流民,在灾后没能回到当地居住,生产。致使各州县有多少土地因为没有人力耕种,而空置,会给当地财税造成多大损失等等,一条条写的十分清楚,或许在一些无法具体计算数字的方面有些夸张,但说到的问题,差不多也是确实存在的,奏折上有数百当地乡绅族老的签字作证。
李世民看完之后,照例将这封奏折交给房玄龄等人传阅,片刻之后,他态度不是很明确的向大臣们问道,“诸卿以为,当如何处置?”
听到‘处置’这个词的时候,蔡济面色一喜,他是受家族指使,才壮着胆子,上这封奏折的,因为,族内再三向他担保,这封奏折上面的事情,都属实,他上奏之后,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现在看来,李世民是相信了奏折上所说的一切,毕竟,上面写的东西,都是经的起推敲的。
然之后,户部尚书长孙无忌率先出班了,奏道,“陛下,臣以为,应该全面彻查。”
农部右侍郎韦挺紧跟着出班奏道,“臣附议······”
“臣等也附议······”
“咦,情况有点超乎想象的顺利啊!”
蔡济十分意外的看着满朝诸公对自己的奏章表示赞同,顿时感觉有些飘飘然,正待上前添油加醋的说几句呢!却见高坐龙椅之上的李世民指向自己道,“为祸地... -->>
说到世家,现在朝堂上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五姓七家系的官员,平时基本都不主动跳出来说话了,他们只是根据事情,默默的站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绝不出头。
从王圭被罢免了侍中之位后,五姓七家系根本没有一个堂部主官级别的人物在朝堂上当政,他们居然也甘于接受这种现状。
反而是那些二三流世家背景的人,现在在朝堂上比较活跃,各部的侍郎,郎中等关键的位置,基本都是被他们这些人把持,像农部这样的衙门也不例外。
出自京兆韦氏的韦挺,是农部在京当值的最高级别官员,孙享福这个尚书,基本上是个只管技术的甩手掌柜,农部的另一位主要领导李公淹,则是全国各地的快跑断了腿,他要推进农部的组织构架在全国州县铺开,以及落实各个地方有关农业的项目。
这就给了许多人一种五姓七家淡出朝堂,潜心发展,二三流世家背景的官员,占据朝堂的假象。
当然,要是有人出来弹劾太子少师,农部尚书孙正明,这种级别的高官,大家还是会觉得觉得意外的,不过,更多的可能是欣喜。
因为孙享福本人,以及他的关系户,都是那些功劳多到烧手,皇帝都头疼怎么封赏他们的顶尖勋贵团体。
而这由于这些人占据了最高的位置,低一层次的官员,就总想要掀翻他们,他们若是不走,朝堂上的大多数官员,就无法上位,可没有人愿意做千年老二,一直看别人脸色行事。
韦挺作为孙享福在长安的代言人,对于一些该了解的情报,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可是,他并没有打算阻止某些人跳出来。
“臣弹劾山南道大总管孙正明,施政不当,将山南道地区数个受水灾较严重的州县的粮食,全部抽调一空,致使当地流民成灾,州治,县治败坏,请陛下明察。”
现在的朝堂上,除了有极不正确的政治事件,一般是不会有官员喊出‘弹劾’两个字的,这两个字自法部成立以后,在朝堂上的意思,就是‘指责’,一般来说,不是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是不能随便‘指责’的,因为,没有经过法部批复,刑部取证调查,而无中生有的指责别人,尤其是上官,是要受到惩罚的,轻则降级罚俸,重则直接罢免。
孙享福在山南道的所做所为,在武士彟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就心知肚明,所以,突然听到这个弹劾的时候,李世民的眉头就皱了起来,想到了此前韦挺找自己所奏之事。
看弹劾的人好像早有准备的样子,同样也早有准备的李世民倒是想看看他们玩的什么花样,开口向那出班弹劾的法部郎中蔡济道,“你越级弹劾,可有明证?”
“回禀陛下,臣这里有当地各州县的法官,以及乡绅族老委托递交上来的陈情书,陛下一观便知。”
很快,蔡济手上的一本折子,便交到了内侍手中,其实,这种不通过中书,直接在议政的大殿上给皇帝上折子的举动,是有些不合规矩的,但法部官员有在朝班直接奏事汇报工作的特权,只是,要使用这个特权的时候,属下一般会跟堂部的主官打个招呼。
看魏征一脸懵逼的样子,李世民就知道,这蔡济应该是没有跟他打过招呼,现在魏征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调研周边少数民族,和新纳入大唐管辖的疆域的风土人情,制定相应的法律,忙的是不可开交,可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就大唐内部政治上面的事情发言了。
奏章上所列举的内容十分详尽,各州,各县,被孙享福调走了多少粮食,价值几何,因为水灾,没有粮食赈济,有多少当地百姓变成了流民,在灾后没能回到当地居住,生产。致使各州县有多少土地因为没有人力耕种,而空置,会给当地财税造成多大损失等等,一条条写的十分清楚,或许在一些无法具体计算数字的方面有些夸张,但说到的问题,差不多也是确实存在的,奏折上有数百当地乡绅族老的签字作证。
李世民看完之后,照例将这封奏折交给房玄龄等人传阅,片刻之后,他态度不是很明确的向大臣们问道,“诸卿以为,当如何处置?”
听到‘处置’这个词的时候,蔡济面色一喜,他是受家族指使,才壮着胆子,上这封奏折的,因为,族内再三向他担保,这封奏折上面的事情,都属实,他上奏之后,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现在看来,李世民是相信了奏折上所说的一切,毕竟,上面写的东西,都是经的起推敲的。
然之后,户部尚书长孙无忌率先出班了,奏道,“陛下,臣以为,应该全面彻查。”
农部右侍郎韦挺紧跟着出班奏道,“臣附议······”
“臣等也附议······”
“咦,情况有点超乎想象的顺利啊!”
蔡济十分意外的看着满朝诸公对自己的奏章表示赞同,顿时感觉有些飘飘然,正待上前添油加醋的说几句呢!却见高坐龙椅之上的李世民指向自己道,“为祸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