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播种的季节 (2/2)
美女中文网 bqgkk.com,大唐农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请萧相从旁指正。”
“呵呵,真正能指正太子的,或许只有正明,老臣的思维,都有些跟不上他们年轻人的脚步了,今年,全国范围的土地调配政策将会实施完毕,届时,还请陛下,调更多年富力强的官员入中枢,也好应对越发繁忙的政务。”
按说,国家富裕了,管理起来应该更轻松才对,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子,地盘越大,人口越多,治理的难度,将会成几何倍数的往上增加。
就比如现在的工部,随时都在进行着数个堪比前隋时期修建大运河的超大工程,商部,开发出来的国企产业越来越多,加上从孙享福那边接过来的产业,今年可能达到五十多个,至于户部,财部,那工作量更加是海了去了,疯狂增长的财税,可都是要人去点收,计算的。
这些方方面面的东西,盯着不错差错,都有相当的难度了,更别说现在大唐施政的方略是先做计划,提前防御错漏,那么,所要承担的工作量,自然就更大了。
而萧瑀,是一个还有一年就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老人之中的长者了,他统揽政务的能力确实有,但是体力跟不上了,光是每天把各部汇总过来需要签押的大事情处理一遍,好几个时辰就过去了,天天从早忙到晚,从精神到体力,都是一种煎熬。
“萧相可有好的人选推荐?”
对于政事堂的情况,李世民多少是知道一些的,各个部门现在管的摊子都越来越大,就连能力最强的房玄龄,目前也只能单管一个礼部,因为,礼部的几套系统,官员总人数达到了数千人,光是一个教育口,从中央学府的国子监,都地方的州县的教习,老师,就达到过万人,学子的数量,更是超过数十万。
再有外交口,面向各国的翻译官,驻派,或者专门负责接待沟通的使节,四夷馆的外宾服务等等,又是一个人数过万的体系。
文宣口,同样庞大,几大文工团要开始全国范围的文艺宣传教育,四方边地,更是重中之重,在太乐令和两位司正翘班的当口,他也得照看。
至于原本礼部主管的仪典方面的事物,反而是礼部现在最简单的事情了。
不让更多的人才来接手,分担一些他们手头的工作,用不了几年,他们都得累死在办公桌前。
“善阳刺史褚遂良,上齐刺史张行成,乌兰刺史宇文节,泰安刺史许敬宗,可择一二人入中枢担任要职务。
商部左侍郎马周,法部右侍郎孙伏伽,刑部右侍郎张玄素,可入政事堂。
各部尚有些比较得力的郎中一级官员,如从地方调上来的上官仪,刘永,李宗仁,张崇俭等,皆可担当一部侍郎之职。”
越往后面听,李世民的眉头皱的越紧,这些人,虽然年轻力壮能力强,但大多数都与孙享福关系密切,在从政的方向上,大都是按照孙享福指引的道路在走,这让他感觉十分的不安。
“萧相可着吏部安排,朕会用印批复的,此次去岭南,朕想走汉江水道,先去山南道看看。”
闻言,萧瑀一愣,此时的山南道,其实大多数地方都是工地,并没有什么好看的,说白了,他应该是想去跟孙享福聊聊,懂得了李世民的意思之后,萧瑀点了点头道,“去山南道看看也好,或许,能在那边看到更多的可能。”
当在宫中理政的李承乾得知李世民的南巡计划的时候,他内心里是郁闷的,能够很好的处理政务,并不代表他就喜欢处理政务,历史上的他,早期几年的表现,可谓是人人称颂,无论是在朝堂听政,还是作为宫中诸位皇子皇女的兄长,他都能做到九十分以上,堪称太子表率。
可他没有懂得在李世民手下做太子,能力越大,工作量就会越多的道理,李世民根本不会考虑到他的年龄,和抗压能力方面的问题,最终,他被各种政治工作给忙坏了,几次监国之后,性格变的越发偏激,越发的向往自由,现在,貌似情况也与历史上相当。
“孤打算上元节之时,乘热气球,观赏长安夜景,长孙祥你下去安排一下。”
“殿下,您还有很多政事没处理完呢,不应该想着玩乐。”
“什么政事?”
“吐蕃使节在等着您回复呢!陛下可是将此事全权交给您负责的。”
“那孤就邀他们一同乘热气球观赏长安夜景,这总该是没有耽误正事吧!”
闻言,东宫长史长孙祥语塞,只得领命下去安排,待他转身出门的时候,李承乾用一脸厌恶的眼光看向了他的背影,握笔握的有些发麻的双手无聊的敲击着桌面,思考着,自己应该找点有趣的事情做做,不然,可能会闷死在宫里。
正好,他的目光看到了案几上,长孙无忌之前传过来的奏折,李承乾一边看奏折,一边想起了在山南道种地的孙享福,有他在的时候,别说是处理政务,就是搞学习,也不会让自己像现在这样闷的无聊。
而奏折里,正好讲的是九垸县的吏治情景,长孙无忌详细阐述了今后在山南道新设立的行政单位,应该怎么管理。
李承乾看完之后觉得,不光是山南道垸田区域应该像九垸县这么管,整个国家都应该像九垸县这么管才对,这样,他就能够跟做县令的孙大力一样,清闲下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请萧相从旁指正。”
“呵呵,真正能指正太子的,或许只有正明,老臣的思维,都有些跟不上他们年轻人的脚步了,今年,全国范围的土地调配政策将会实施完毕,届时,还请陛下,调更多年富力强的官员入中枢,也好应对越发繁忙的政务。”
按说,国家富裕了,管理起来应该更轻松才对,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子,地盘越大,人口越多,治理的难度,将会成几何倍数的往上增加。
就比如现在的工部,随时都在进行着数个堪比前隋时期修建大运河的超大工程,商部,开发出来的国企产业越来越多,加上从孙享福那边接过来的产业,今年可能达到五十多个,至于户部,财部,那工作量更加是海了去了,疯狂增长的财税,可都是要人去点收,计算的。
这些方方面面的东西,盯着不错差错,都有相当的难度了,更别说现在大唐施政的方略是先做计划,提前防御错漏,那么,所要承担的工作量,自然就更大了。
而萧瑀,是一个还有一年就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老人之中的长者了,他统揽政务的能力确实有,但是体力跟不上了,光是每天把各部汇总过来需要签押的大事情处理一遍,好几个时辰就过去了,天天从早忙到晚,从精神到体力,都是一种煎熬。
“萧相可有好的人选推荐?”
对于政事堂的情况,李世民多少是知道一些的,各个部门现在管的摊子都越来越大,就连能力最强的房玄龄,目前也只能单管一个礼部,因为,礼部的几套系统,官员总人数达到了数千人,光是一个教育口,从中央学府的国子监,都地方的州县的教习,老师,就达到过万人,学子的数量,更是超过数十万。
再有外交口,面向各国的翻译官,驻派,或者专门负责接待沟通的使节,四夷馆的外宾服务等等,又是一个人数过万的体系。
文宣口,同样庞大,几大文工团要开始全国范围的文艺宣传教育,四方边地,更是重中之重,在太乐令和两位司正翘班的当口,他也得照看。
至于原本礼部主管的仪典方面的事物,反而是礼部现在最简单的事情了。
不让更多的人才来接手,分担一些他们手头的工作,用不了几年,他们都得累死在办公桌前。
“善阳刺史褚遂良,上齐刺史张行成,乌兰刺史宇文节,泰安刺史许敬宗,可择一二人入中枢担任要职务。
商部左侍郎马周,法部右侍郎孙伏伽,刑部右侍郎张玄素,可入政事堂。
各部尚有些比较得力的郎中一级官员,如从地方调上来的上官仪,刘永,李宗仁,张崇俭等,皆可担当一部侍郎之职。”
越往后面听,李世民的眉头皱的越紧,这些人,虽然年轻力壮能力强,但大多数都与孙享福关系密切,在从政的方向上,大都是按照孙享福指引的道路在走,这让他感觉十分的不安。
“萧相可着吏部安排,朕会用印批复的,此次去岭南,朕想走汉江水道,先去山南道看看。”
闻言,萧瑀一愣,此时的山南道,其实大多数地方都是工地,并没有什么好看的,说白了,他应该是想去跟孙享福聊聊,懂得了李世民的意思之后,萧瑀点了点头道,“去山南道看看也好,或许,能在那边看到更多的可能。”
当在宫中理政的李承乾得知李世民的南巡计划的时候,他内心里是郁闷的,能够很好的处理政务,并不代表他就喜欢处理政务,历史上的他,早期几年的表现,可谓是人人称颂,无论是在朝堂听政,还是作为宫中诸位皇子皇女的兄长,他都能做到九十分以上,堪称太子表率。
可他没有懂得在李世民手下做太子,能力越大,工作量就会越多的道理,李世民根本不会考虑到他的年龄,和抗压能力方面的问题,最终,他被各种政治工作给忙坏了,几次监国之后,性格变的越发偏激,越发的向往自由,现在,貌似情况也与历史上相当。
“孤打算上元节之时,乘热气球,观赏长安夜景,长孙祥你下去安排一下。”
“殿下,您还有很多政事没处理完呢,不应该想着玩乐。”
“什么政事?”
“吐蕃使节在等着您回复呢!陛下可是将此事全权交给您负责的。”
“那孤就邀他们一同乘热气球观赏长安夜景,这总该是没有耽误正事吧!”
闻言,东宫长史长孙祥语塞,只得领命下去安排,待他转身出门的时候,李承乾用一脸厌恶的眼光看向了他的背影,握笔握的有些发麻的双手无聊的敲击着桌面,思考着,自己应该找点有趣的事情做做,不然,可能会闷死在宫里。
正好,他的目光看到了案几上,长孙无忌之前传过来的奏折,李承乾一边看奏折,一边想起了在山南道种地的孙享福,有他在的时候,别说是处理政务,就是搞学习,也不会让自己像现在这样闷的无聊。
而奏折里,正好讲的是九垸县的吏治情景,长孙无忌详细阐述了今后在山南道新设立的行政单位,应该怎么管理。
李承乾看完之后觉得,不光是山南道垸田区域应该像九垸县这么管,整个国家都应该像九垸县这么管才对,这样,他就能够跟做县令的孙大力一样,清闲下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