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kk.com,唐朝败家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齐州城里,还有个人同样对目前的局面很不满意。
毫无疑问,这个人正是王君度。
这场叛乱他算是半个导演,但是很可惜剧情的发展并未按照他的预期,而且偏差很大。
对谢逸的刺杀失败了,还让他顺利溜走,并且带走了徐孝德,如今翁婿两人联手,直接拖延了齐州叛乱扩散的速度。
更要命的是谢逸手中还有一份便宜行事的圣旨,名正言顺地调动来了周围州县的兵马,着让王君度有种深深的挫败感。说明不仅自己的行踪早早暴露,李世民还提前做了安排,这道便宜行事的圣旨便是最好的明证。
人家早有准备,这让王君度有种被算计的感觉,事事落于人后,事实在别人预料之中,毫无先机可言。现在落得如此局面,与此算是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齐州兵马迟迟过不了的东平郡,也不知道阴弘智是怎么想的,怎么指挥的。虽然自己在齐王府里安排了不少人,但起不到决定作用,无法影响到决定权,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佑和阴弘智胡闹,而无可奈何。
不,并不是这样。
王君度觉得自己或许能够做点什么,比如面见阴弘智,和他好好商讨一下出兵之事的……
然而只是想想,王君度便放弃了,阴弘智为人如何他还是知道的,比较自以为是。和这样一个人并不那么容易打交道,反正阴弘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齐王府和大军的掌控权,即便是见面又能如何?
指望他听取你几个意见,然后做出调整吗,然后又重大进展?而且以阴弘智的性格,或许会想办法将自己这边的力量全部挖走,为他所用。
可能吗?两个擅长搞阴谋诡计的人如何在一起合作?所以王君度还是果断放弃了这个想法,只能是另行寻觅解决方案了。
齐州的军事形势已经无法控制。现在只能在其他方面想一些办法,吴王李恪到了东平郡,据说留下来和淮阳侯谢逸联手。
这不就是个机会吗?战场上形势不利,我们可以在背后捣鼓点事情嘛!比如往长安送点消息,是吴王李恪和谢逸联手逼迫,或者诱导李佑谋反等等,总之把这件事运作成为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内斗。
到时候,李世民会怎么想?天下人会怎么想?谢逸和李恪还能安稳地在东平作战吗?听说谢逸与那位身在河东,在背后为后援支持的英国公李绩关系匪浅。如果他们之间再传出点什么牵连,李世民又该怎么想?
皇帝是天下最敏感的人,猜忌心最重,一个儿子,一个年轻优秀的天子近臣,一个手握重兵的柱国大将相互勾结,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王君度暗暗冷笑,虽然不确定效果会怎么样。但这些手段完全可以一试,兴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当此之时,死马当活马医,但凡有机会都要尽力一试。
除此之外。长安那边也得想想办法,如果能把其他的皇子也扯进来,唐庭会乱成什么样?李世民会闹心成什么样?
李唐的皇子们本来就勾心斗角,现在给他们制造这些借口。必定会有几个借题发挥之人,如果能够将事情闹大,那就再好不过了。
皇子内斗是李家素来的传统。想必李世民的这些儿子也不会让人失望吧?王君度脸上满是冷笑,却又有几分苦涩。
……
事情的发展往往就是这么意外,最先出问题的地方竟然在齐州城里。
有刺客要刺杀齐王李佑,事后得出的结论是刺客是从宋州而来,不需要多说话,矛头自然而然指向了吴王李恪。
然后开始有各种各样的传言与所谓的证据出现,然后悄无声息地送到了长安城里,送到了他应该出现的那些人案头。
仓促之间,齐州和东平郡的战事似乎不那么重要了,长安城里却再次风起云涌。许多公侯之家,朝廷重臣,甚至是亲王府邸,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此刻都有些不安。
齐州之乱是吴王挑起的……
齐王是被吴王和淮阳侯联手引诱逼迫的……
吴王、淮阳侯和英国公之间有勾结……
齐王有给皇帝陛下的泣泪血书被人中途查扣……
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消息全都是针对谢逸和吴王李恪,所谓的证据并不确凿,但也都似似而非,如果综合起来似乎并非没有可信度。尤其是吴王到达东平郡之后并未如同众人预期的那样离开,而是留下来与谢逸联手。
这样的举动着实古怪,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传言的佐证。但也许完全是伪造的,压根经不起推敲的污蔑……
但事实究竟是怎样已经不重要,收到消息的每一个人主要考虑的还是消息对自己是否有利,是否有用。再往大里说,如果这些所谓的传言坐实,后果相当可怕,对大唐而言也会是灾难。
所以于公于私,在朝为官的人都应该关注,忧国忧民,为君父分忧解难。然而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之下,全都是包藏祸心。
这边工部尚书杜楚客匆匆进了魏王府,一进书房便道:“殿下可曾听说齐州来的消息?”
魏王李泰点头道:“已经听说了,杜长史匆匆而来有什么见教吗?”
“殿下言重了,臣不敢当,臣只是觉得此事事关重大,须得前来与殿下商议。”杜楚客是魏王府长史,与李泰关系甚笃。
李泰点头问道:“那杜长史以为这个消息是真是假?”
“这……”显然,这是个很关键,却也干系重大的问题,杜楚客略微沉吟,并未正面回答,而是说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这句话简直回答的绝妙,事实怎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这件事是真的会怎么样?杜楚客自然是清楚把握到了魏王殿下的心思。巧妙的回答也降低问题的本质进行了转换。
如... -->>
齐州城里,还有个人同样对目前的局面很不满意。
毫无疑问,这个人正是王君度。
这场叛乱他算是半个导演,但是很可惜剧情的发展并未按照他的预期,而且偏差很大。
对谢逸的刺杀失败了,还让他顺利溜走,并且带走了徐孝德,如今翁婿两人联手,直接拖延了齐州叛乱扩散的速度。
更要命的是谢逸手中还有一份便宜行事的圣旨,名正言顺地调动来了周围州县的兵马,着让王君度有种深深的挫败感。说明不仅自己的行踪早早暴露,李世民还提前做了安排,这道便宜行事的圣旨便是最好的明证。
人家早有准备,这让王君度有种被算计的感觉,事事落于人后,事实在别人预料之中,毫无先机可言。现在落得如此局面,与此算是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齐州兵马迟迟过不了的东平郡,也不知道阴弘智是怎么想的,怎么指挥的。虽然自己在齐王府里安排了不少人,但起不到决定作用,无法影响到决定权,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佑和阴弘智胡闹,而无可奈何。
不,并不是这样。
王君度觉得自己或许能够做点什么,比如面见阴弘智,和他好好商讨一下出兵之事的……
然而只是想想,王君度便放弃了,阴弘智为人如何他还是知道的,比较自以为是。和这样一个人并不那么容易打交道,反正阴弘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齐王府和大军的掌控权,即便是见面又能如何?
指望他听取你几个意见,然后做出调整吗,然后又重大进展?而且以阴弘智的性格,或许会想办法将自己这边的力量全部挖走,为他所用。
可能吗?两个擅长搞阴谋诡计的人如何在一起合作?所以王君度还是果断放弃了这个想法,只能是另行寻觅解决方案了。
齐州的军事形势已经无法控制。现在只能在其他方面想一些办法,吴王李恪到了东平郡,据说留下来和淮阳侯谢逸联手。
这不就是个机会吗?战场上形势不利,我们可以在背后捣鼓点事情嘛!比如往长安送点消息,是吴王李恪和谢逸联手逼迫,或者诱导李佑谋反等等,总之把这件事运作成为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内斗。
到时候,李世民会怎么想?天下人会怎么想?谢逸和李恪还能安稳地在东平作战吗?听说谢逸与那位身在河东,在背后为后援支持的英国公李绩关系匪浅。如果他们之间再传出点什么牵连,李世民又该怎么想?
皇帝是天下最敏感的人,猜忌心最重,一个儿子,一个年轻优秀的天子近臣,一个手握重兵的柱国大将相互勾结,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王君度暗暗冷笑,虽然不确定效果会怎么样。但这些手段完全可以一试,兴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当此之时,死马当活马医,但凡有机会都要尽力一试。
除此之外。长安那边也得想想办法,如果能把其他的皇子也扯进来,唐庭会乱成什么样?李世民会闹心成什么样?
李唐的皇子们本来就勾心斗角,现在给他们制造这些借口。必定会有几个借题发挥之人,如果能够将事情闹大,那就再好不过了。
皇子内斗是李家素来的传统。想必李世民的这些儿子也不会让人失望吧?王君度脸上满是冷笑,却又有几分苦涩。
……
事情的发展往往就是这么意外,最先出问题的地方竟然在齐州城里。
有刺客要刺杀齐王李佑,事后得出的结论是刺客是从宋州而来,不需要多说话,矛头自然而然指向了吴王李恪。
然后开始有各种各样的传言与所谓的证据出现,然后悄无声息地送到了长安城里,送到了他应该出现的那些人案头。
仓促之间,齐州和东平郡的战事似乎不那么重要了,长安城里却再次风起云涌。许多公侯之家,朝廷重臣,甚至是亲王府邸,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此刻都有些不安。
齐州之乱是吴王挑起的……
齐王是被吴王和淮阳侯联手引诱逼迫的……
吴王、淮阳侯和英国公之间有勾结……
齐王有给皇帝陛下的泣泪血书被人中途查扣……
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消息全都是针对谢逸和吴王李恪,所谓的证据并不确凿,但也都似似而非,如果综合起来似乎并非没有可信度。尤其是吴王到达东平郡之后并未如同众人预期的那样离开,而是留下来与谢逸联手。
这样的举动着实古怪,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传言的佐证。但也许完全是伪造的,压根经不起推敲的污蔑……
但事实究竟是怎样已经不重要,收到消息的每一个人主要考虑的还是消息对自己是否有利,是否有用。再往大里说,如果这些所谓的传言坐实,后果相当可怕,对大唐而言也会是灾难。
所以于公于私,在朝为官的人都应该关注,忧国忧民,为君父分忧解难。然而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之下,全都是包藏祸心。
这边工部尚书杜楚客匆匆进了魏王府,一进书房便道:“殿下可曾听说齐州来的消息?”
魏王李泰点头道:“已经听说了,杜长史匆匆而来有什么见教吗?”
“殿下言重了,臣不敢当,臣只是觉得此事事关重大,须得前来与殿下商议。”杜楚客是魏王府长史,与李泰关系甚笃。
李泰点头问道:“那杜长史以为这个消息是真是假?”
“这……”显然,这是个很关键,却也干系重大的问题,杜楚客略微沉吟,并未正面回答,而是说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这句话简直回答的绝妙,事实怎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这件事是真的会怎么样?杜楚客自然是清楚把握到了魏王殿下的心思。巧妙的回答也降低问题的本质进行了转换。
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