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明末中兴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茫茫草原之上,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正在草木茂盛的深秋时节前行着。即便包括后金浑台吉黑还勃烈和岳托等人在内的核心首脑而言也大多显得有些沉默不语。之前一次得到明廷内应的协助,出动百余精锐死士,最终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没有参加行动原本就用于通风报信的寥寥三人返回,从佐领到都统一共二十余名武官八十余优秀护军战死,这样的事情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如果是明廷那边儿的计谋,这上百人遭遇到几千明军主力的暗算伏击遭遇覆灭和失败,也未必不是不可能的事。可是经过最终逃回来的那几名比较靠谱的军中勇士的转述:百余名精锐死士并不是在暗算和埋伏中遭遇到覆灭,仅仅是在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正面进攻和作战中,面对不过两千多没有多少车盾重炮的天子禁卫就遭遇到这样的结果,还是让很多人都感觉到了震动。即便阿敏乃至莽古尔泰等人也都感觉到了这个汉人的新皇是个不按汉人习气套路来的大敌。
建州不是如同当年前金女真人那样完全靠野蛮和勇武支撑起战斗力的军队,而是如同汉人的精兵一样经过长期的军队建设乃至组织和训练才强大起来的力量。十分明白如果一个汉人的皇帝拥有这样的家底意味着什么,那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拥有真正自己力量的帝王可以靠自己手中的牌来调动整个大明庞大的军事资源。
经历过不少战阵的建州诸将们都明白,如果是冷兵器时代,双方都不靠火器和车盾,那么恐怕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建州就早已入主中原了,至少也是前金的态势。大多数明军的组织训练水平同此时建州军的差距不止一个层次。可是时代已经不同了,火器和火炮的出现让那些汉人的三四流武装只要指挥得当也能够带来不小的伤亡损失。而核心本部人口不足,又是此时建州的一个致命伤。
当然,仅仅是这些理由,也不过是能够在上层形成共识而已。真正迫使建州军队最终决定提前出兵的还是崇祯元年的大灾当然也影响到了建州。虽然此时的建州仍然有不少存粮可以勉强度过第二年,可谁也不知道下一年是否还会是一个灾年。
“这一次进攻明军边关,不会遇到太大麻烦吧?听说是一个叫做卢象升的武官在这里防守”浑台吉黑还勃烈询问道。
岳托则显得十分自信:“卢象升这人之前并没有多少与我军打交道的经验,应该就是一个地方土豪罢了。这一带我军不是早就侦查过了么?不过数千人左右的豪强武装罢了。虽有天险和关口防御,应该也挡不住我军。天聪二年的那件事之后,疑心颇重的那位汉人新皇也对边关一带的驻军进行过一次清洗,我军虽然没有了内应,然而这一带的守军也远不如前了。。。”
“如果这一处不好攻,独石口、青山关等地都是选择。明廷中或许有个别能打的人,但绝对是凤毛麟角,我军的运气不会有那么差的。。。”
萧轩当然知道第一次满洲入关是从喜峰口为主入关的,因此也在这一带部署了卢象升所率领的“天雄军”,其他一些明军骨干和火器也补充到了队伍当中。
不过萧轩还是高估了此时卢象升还有其所谓“天雄军”的实力,在此时,卢象升这支豪强私兵的战斗力尽管经过萧轩的加强,仍然并不足以在这谈不上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防守。
在前哨遇到还算像样抵抗的时候,皇太极迅速召集各旗出兵的精锐,以六百名白甲抬炮队和六百名护军精锐弓手总共一千二百人左右的精锐投射火力为掩护集中这一次出兵所携带的汉人火炮队对关口附近的明军展开猛烈压制。
一万两千披甲和大概八千左右战斗力还算像样的包衣辅兵一共约两万人也就在这时候趁机以最快的速度和相对分散的队形从崇山峻岭间冒着不时射过来的稀稀落落的弹丸箭矢飞过。
至于这样的兵力是不是有可能不足?在这个时代,满军除了浑河一战之外还未曾在哪一场大战中遭遇过千人以上战死的重挫。兵力不看多寡,集中了此时八旗大部分精锐的两万人和一万三千左右的披甲,实际拥有的力量远大于整个建州一半以上的力量,能够同这样力量的建州主力抗衡的明军并非不可能存在。可那个规模的明军必然不可能有太高的机动能力了。只要不拘泥于辽西某些狭促的防线,整个建州主力拥有充分的机动权和作战选择权,在火器还没有如后来那样普及和成熟的此时,整个明廷似乎就如同一名任人凌辱的辽民汉女一般可以肆意妄为。
见到关外大军主力连绵不绝的开始入关,明知实力有所不敌的卢象升在这个时候也只好选择率领三千多名乡兵主力向山下的满军展开了反击。然而实力让的差距让这一且看起来都似乎是那样徒劳,在真正的精锐面前,仅仅还不到一炷香的时间这次下山反击就在猛烈的抬炮和强弓攒射之下失败了。
本打算以战死明志的卢象升在家丁大半战死的拼死保护之下才脱离了危险,重新被拉到了山岭之上。
“大人,在这个时候战死又有什么意义?我军的实力说什么也不可能同建州主力相抗的啊?如今至计,也只有依托着山岭拖住东虏的后队和辎重,为朝廷的勤王之师争取时间。。。”
“可现在。。。现在圣上还远在关中一带。。。唉。。。”
不仅是此时的卢象升,孙承宗此时此刻也感觉到了形势的万分危急。倒不是真正担心高大城池众多的中原会沦陷于这些没有多少像样火炮的东虏手中,而是如果此时依旧在京城之外的皇帝被俘,那大明终将面临不可预料的风险。只不过不知什么原因,在这种危急时刻,竟然有很多明军开始听调不听宣起来,很显然是某些势力在暗中怂恿。。。
茫茫草原之上,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正在草木茂盛的深秋时节前行着。即便包括后金浑台吉黑还勃烈和岳托等人在内的核心首脑而言也大多显得有些沉默不语。之前一次得到明廷内应的协助,出动百余精锐死士,最终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没有参加行动原本就用于通风报信的寥寥三人返回,从佐领到都统一共二十余名武官八十余优秀护军战死,这样的事情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如果是明廷那边儿的计谋,这上百人遭遇到几千明军主力的暗算伏击遭遇覆灭和失败,也未必不是不可能的事。可是经过最终逃回来的那几名比较靠谱的军中勇士的转述:百余名精锐死士并不是在暗算和埋伏中遭遇到覆灭,仅仅是在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正面进攻和作战中,面对不过两千多没有多少车盾重炮的天子禁卫就遭遇到这样的结果,还是让很多人都感觉到了震动。即便阿敏乃至莽古尔泰等人也都感觉到了这个汉人的新皇是个不按汉人习气套路来的大敌。
建州不是如同当年前金女真人那样完全靠野蛮和勇武支撑起战斗力的军队,而是如同汉人的精兵一样经过长期的军队建设乃至组织和训练才强大起来的力量。十分明白如果一个汉人的皇帝拥有这样的家底意味着什么,那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拥有真正自己力量的帝王可以靠自己手中的牌来调动整个大明庞大的军事资源。
经历过不少战阵的建州诸将们都明白,如果是冷兵器时代,双方都不靠火器和车盾,那么恐怕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建州就早已入主中原了,至少也是前金的态势。大多数明军的组织训练水平同此时建州军的差距不止一个层次。可是时代已经不同了,火器和火炮的出现让那些汉人的三四流武装只要指挥得当也能够带来不小的伤亡损失。而核心本部人口不足,又是此时建州的一个致命伤。
当然,仅仅是这些理由,也不过是能够在上层形成共识而已。真正迫使建州军队最终决定提前出兵的还是崇祯元年的大灾当然也影响到了建州。虽然此时的建州仍然有不少存粮可以勉强度过第二年,可谁也不知道下一年是否还会是一个灾年。
“这一次进攻明军边关,不会遇到太大麻烦吧?听说是一个叫做卢象升的武官在这里防守”浑台吉黑还勃烈询问道。
岳托则显得十分自信:“卢象升这人之前并没有多少与我军打交道的经验,应该就是一个地方土豪罢了。这一带我军不是早就侦查过了么?不过数千人左右的豪强武装罢了。虽有天险和关口防御,应该也挡不住我军。天聪二年的那件事之后,疑心颇重的那位汉人新皇也对边关一带的驻军进行过一次清洗,我军虽然没有了内应,然而这一带的守军也远不如前了。。。”
“如果这一处不好攻,独石口、青山关等地都是选择。明廷中或许有个别能打的人,但绝对是凤毛麟角,我军的运气不会有那么差的。。。”
萧轩当然知道第一次满洲入关是从喜峰口为主入关的,因此也在这一带部署了卢象升所率领的“天雄军”,其他一些明军骨干和火器也补充到了队伍当中。
不过萧轩还是高估了此时卢象升还有其所谓“天雄军”的实力,在此时,卢象升这支豪强私兵的战斗力尽管经过萧轩的加强,仍然并不足以在这谈不上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防守。
在前哨遇到还算像样抵抗的时候,皇太极迅速召集各旗出兵的精锐,以六百名白甲抬炮队和六百名护军精锐弓手总共一千二百人左右的精锐投射火力为掩护集中这一次出兵所携带的汉人火炮队对关口附近的明军展开猛烈压制。
一万两千披甲和大概八千左右战斗力还算像样的包衣辅兵一共约两万人也就在这时候趁机以最快的速度和相对分散的队形从崇山峻岭间冒着不时射过来的稀稀落落的弹丸箭矢飞过。
至于这样的兵力是不是有可能不足?在这个时代,满军除了浑河一战之外还未曾在哪一场大战中遭遇过千人以上战死的重挫。兵力不看多寡,集中了此时八旗大部分精锐的两万人和一万三千左右的披甲,实际拥有的力量远大于整个建州一半以上的力量,能够同这样力量的建州主力抗衡的明军并非不可能存在。可那个规模的明军必然不可能有太高的机动能力了。只要不拘泥于辽西某些狭促的防线,整个建州主力拥有充分的机动权和作战选择权,在火器还没有如后来那样普及和成熟的此时,整个明廷似乎就如同一名任人凌辱的辽民汉女一般可以肆意妄为。
见到关外大军主力连绵不绝的开始入关,明知实力有所不敌的卢象升在这个时候也只好选择率领三千多名乡兵主力向山下的满军展开了反击。然而实力让的差距让这一且看起来都似乎是那样徒劳,在真正的精锐面前,仅仅还不到一炷香的时间这次下山反击就在猛烈的抬炮和强弓攒射之下失败了。
本打算以战死明志的卢象升在家丁大半战死的拼死保护之下才脱离了危险,重新被拉到了山岭之上。
“大人,在这个时候战死又有什么意义?我军的实力说什么也不可能同建州主力相抗的啊?如今至计,也只有依托着山岭拖住东虏的后队和辎重,为朝廷的勤王之师争取时间。。。”
“可现在。。。现在圣上还远在关中一带。。。唉。。。”
不仅是此时的卢象升,孙承宗此时此刻也感觉到了形势的万分危急。倒不是真正担心高大城池众多的中原会沦陷于这些没有多少像样火炮的东虏手中,而是如果此时依旧在京城之外的皇帝被俘,那大明终将面临不可预料的风险。只不过不知什么原因,在这种危急时刻,竟然有很多明军开始听调不听宣起来,很显然是某些势力在暗中怂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