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天下首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他提出一个计划,以五年为期,先修铁路、港口,建设工矿企业,设立工界,允许商人筹资建厂,工商两税分开,部分军队实施军制改革。
五年之后,政体小改,军制大改,工商大改,商人可在各地投资,十年之后,政体大改。
一步步的向前走,反正也不是那么着急。
就以大清朝眼下的经济状况和军事实力,暂时还没有国家敢来欺负,这给他和载湉都留了足够多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并没有谁知道胡楚元和光绪帝载湉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等到了六月,光绪帝载湉才正式批准“总理资政事务督办江南衙门”,胡楚元成了第一任总理资政江南大臣,兼江南通商大臣,继续坐镇上海。
其他的事情都是按功行赏,在胡楚元的劝说下,光绪帝载湉改变了初衷,让翁同龢任吏部尚书,孙家鼐出任礼部尚书,两人都不急着进入军机处,户部尚书的大权都交给阎敬铭。
军机处的大权继续让奕䜣掌握,张之万还坐着刑部尚书的宝座,宝鋆准许致休,潘祖荫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何璟继续任兵部尚书,一旦这两人空出位置,立刻让翁同龢和孙家鼐填补。
胡楚元另外推荐了很多青年官员,让张百熙、廖仲山、顾家相出任领班军机章京,屠仁守、戴鸿慈出任军机章京。
瞿鸿机是一个更有才干的人,胡楚元也和光绪帝载湉推荐了,但建议是继续放在台湾委任,曰后调往山东,再升总督。
论举才,胡楚元可以推荐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么些年,通过颜士璋、王懿荣等在人京师建立的京师国学馆,他网罗了一大批人才,尤其是那些翰林大考第一和一等的人,大体都会被他拉拢过来。
投靠他,好处也是实在的,只要哪个省有了实缺,不管是学政、知府、道台,他都能给对方拿下来,一路保送到任上,到了任上,他还有办法让对方办出点实事来。
至于那些主动过来投靠的,只要有点能力,大体都能找到实际的官缺。
这些年下来,在江南六省,知府一级的基本都是胡楚元派系的官员。
他也精明,挑选出来的人,基本都是巡抚总督们心里比较容易接受的,本省的同乡同党,或者是有情分可联系的。
《咨政参考》这个东西迟迟不能发,《资政新编》倒是人手一份,看着学着,这么些年下来,倒也培养了不少能有些实用的青年官员。
只要光绪帝载湉需要,胡楚元可以推荐出几百名值得一用的青年官员。
至于各省的巡抚总督,胡楚元也和载湉实际的分析了一遍,这些人,他都打过无数次的交道,每个人的特点和能力,他是一清二楚。
他就说,谭钟麟能力第一,问题是原则姓比较强,未必好用,最好用的是张之洞,既有能力,又是墙头草。
张之洞这个人有魄力,干事是很强悍的,可惜,风往哪里吹,人往哪里倒。在京师是清流派,到了地方就是实务派,慈禧强大的时候是后党,眼看风头不对就成了帝党扫雷兵。
真他娘的好用。
刘坤一,能力不低,原则姓也不错,保帝中枢,曾国荃不敢出头,湘系就是他第一个摇旗呐喊,问题是不能驾驭湘军。
要用湘军,首选刘锦堂,还是要将湘军交给刘锦堂,刘锦堂不行了,次选王德榜,末选孙开华。
要用淮军,首选刘铭传。
二刘只要不死,湘淮两军就可堪一用。
二刘一死,立刻就要另建新炉灶,后面的人都没有能力和威望统领全局,李鸿章、刘坤一都老了,跟不上时代,在国内欺负一下农民部队凑活,打洋人是自己找死。
曾国荃,眼下也就是脾气比较大,嘴比较能吼,真正一打仗还是跑路第一。
岁月不饶人,当年的曾剃头,如今早已成了曾跑跑。
所以,刘铭传必须调往东北,再不济也得是山西,刘锦堂必须调往山东,再不济也得回江西。
至于李鸿章,虽然早前和李鸿章达成了君子协定,胡楚元还是和光绪帝载湉交个底,此人极怕损伤淮军实力,影响自己的实权地位,真正打硬仗不能指望他,外交谈判也不能指望他,万一有人攻打京师、山东、东北,淮军要冲出去,必须让刘铭传上阵。
刘铭传要是已经死了,那就别指望淮军了,让淮军殿后打杂。
至于满清各位亲王,还有那些满臣,胡楚元逐一都有评价,庆贝勒是坚决不能用,哪怕成了庆郡王,这个人太贪心。
肃亲王无能之辈,至少有自知之明,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心里还是清楚。
恭亲王奕䜣若死,立刻启用荣禄,荣禄之后就是张之洞,此二人虽贪,又是出名的墙头草,好歹也是有能力的人。
至于孙家鼐、翁同龢,胡楚元也建议光绪帝载湉,用是可以重用,但别轻易就往军机处塞,塞进去就麻烦了。乘着李鸿藻是后党残留,放逐回家即可,不要再用了,这个人也不是省油的灯。
胡楚元所说的这些,对光绪帝载湉来说,比前面一个月更加重要,前面是教光绪帝载湉强国之道,这些却是真正坐稳帝位的关键钥匙——识人用人。
当今的大清帝国里,真正能把所有人看穿识穿的,除了胡楚元,其实也没有第二个人。
就在这样的交谈中,光绪帝载湉更加意识到,只要依靠胡楚元,他确实能解决掉所有问题,他的帝位也似乎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定。
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胡楚元……不过是借助他实现强国的梦想,一旦国家强大了,军队却不在满人的手中,还不太可能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满清政权的末曰也就到了。
对于这一点,胜利者载湉远远不如失败者慈禧,慈禧固然会犯低级错误,但她至少知道胡楚元是个什么东西,反正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好东西。
或者说,载湉最大的缺陷就是不知道满汉有别。
汉人就是汉人,满人就是满人,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在胡楚元准备离京的时候,拖延到六月的会试终于结束,也不知道是光绪帝载湉的意思,还是恭亲王等人联合作弊的结果,胡品元居然考中了探花,连胡品元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
(未完待续)
bsp; 他提出一个计划,以五年为期,先修铁路、港口,建设工矿企业,设立工界,允许商人筹资建厂,工商两税分开,部分军队实施军制改革。
五年之后,政体小改,军制大改,工商大改,商人可在各地投资,十年之后,政体大改。
一步步的向前走,反正也不是那么着急。
就以大清朝眼下的经济状况和军事实力,暂时还没有国家敢来欺负,这给他和载湉都留了足够多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并没有谁知道胡楚元和光绪帝载湉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等到了六月,光绪帝载湉才正式批准“总理资政事务督办江南衙门”,胡楚元成了第一任总理资政江南大臣,兼江南通商大臣,继续坐镇上海。
其他的事情都是按功行赏,在胡楚元的劝说下,光绪帝载湉改变了初衷,让翁同龢任吏部尚书,孙家鼐出任礼部尚书,两人都不急着进入军机处,户部尚书的大权都交给阎敬铭。
军机处的大权继续让奕䜣掌握,张之万还坐着刑部尚书的宝座,宝鋆准许致休,潘祖荫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何璟继续任兵部尚书,一旦这两人空出位置,立刻让翁同龢和孙家鼐填补。
胡楚元另外推荐了很多青年官员,让张百熙、廖仲山、顾家相出任领班军机章京,屠仁守、戴鸿慈出任军机章京。
瞿鸿机是一个更有才干的人,胡楚元也和光绪帝载湉推荐了,但建议是继续放在台湾委任,曰后调往山东,再升总督。
论举才,胡楚元可以推荐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么些年,通过颜士璋、王懿荣等在人京师建立的京师国学馆,他网罗了一大批人才,尤其是那些翰林大考第一和一等的人,大体都会被他拉拢过来。
投靠他,好处也是实在的,只要哪个省有了实缺,不管是学政、知府、道台,他都能给对方拿下来,一路保送到任上,到了任上,他还有办法让对方办出点实事来。
至于那些主动过来投靠的,只要有点能力,大体都能找到实际的官缺。
这些年下来,在江南六省,知府一级的基本都是胡楚元派系的官员。
他也精明,挑选出来的人,基本都是巡抚总督们心里比较容易接受的,本省的同乡同党,或者是有情分可联系的。
《咨政参考》这个东西迟迟不能发,《资政新编》倒是人手一份,看着学着,这么些年下来,倒也培养了不少能有些实用的青年官员。
只要光绪帝载湉需要,胡楚元可以推荐出几百名值得一用的青年官员。
至于各省的巡抚总督,胡楚元也和载湉实际的分析了一遍,这些人,他都打过无数次的交道,每个人的特点和能力,他是一清二楚。
他就说,谭钟麟能力第一,问题是原则姓比较强,未必好用,最好用的是张之洞,既有能力,又是墙头草。
张之洞这个人有魄力,干事是很强悍的,可惜,风往哪里吹,人往哪里倒。在京师是清流派,到了地方就是实务派,慈禧强大的时候是后党,眼看风头不对就成了帝党扫雷兵。
真他娘的好用。
刘坤一,能力不低,原则姓也不错,保帝中枢,曾国荃不敢出头,湘系就是他第一个摇旗呐喊,问题是不能驾驭湘军。
要用湘军,首选刘锦堂,还是要将湘军交给刘锦堂,刘锦堂不行了,次选王德榜,末选孙开华。
要用淮军,首选刘铭传。
二刘只要不死,湘淮两军就可堪一用。
二刘一死,立刻就要另建新炉灶,后面的人都没有能力和威望统领全局,李鸿章、刘坤一都老了,跟不上时代,在国内欺负一下农民部队凑活,打洋人是自己找死。
曾国荃,眼下也就是脾气比较大,嘴比较能吼,真正一打仗还是跑路第一。
岁月不饶人,当年的曾剃头,如今早已成了曾跑跑。
所以,刘铭传必须调往东北,再不济也得是山西,刘锦堂必须调往山东,再不济也得回江西。
至于李鸿章,虽然早前和李鸿章达成了君子协定,胡楚元还是和光绪帝载湉交个底,此人极怕损伤淮军实力,影响自己的实权地位,真正打硬仗不能指望他,外交谈判也不能指望他,万一有人攻打京师、山东、东北,淮军要冲出去,必须让刘铭传上阵。
刘铭传要是已经死了,那就别指望淮军了,让淮军殿后打杂。
至于满清各位亲王,还有那些满臣,胡楚元逐一都有评价,庆贝勒是坚决不能用,哪怕成了庆郡王,这个人太贪心。
肃亲王无能之辈,至少有自知之明,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心里还是清楚。
恭亲王奕䜣若死,立刻启用荣禄,荣禄之后就是张之洞,此二人虽贪,又是出名的墙头草,好歹也是有能力的人。
至于孙家鼐、翁同龢,胡楚元也建议光绪帝载湉,用是可以重用,但别轻易就往军机处塞,塞进去就麻烦了。乘着李鸿藻是后党残留,放逐回家即可,不要再用了,这个人也不是省油的灯。
胡楚元所说的这些,对光绪帝载湉来说,比前面一个月更加重要,前面是教光绪帝载湉强国之道,这些却是真正坐稳帝位的关键钥匙——识人用人。
当今的大清帝国里,真正能把所有人看穿识穿的,除了胡楚元,其实也没有第二个人。
就在这样的交谈中,光绪帝载湉更加意识到,只要依靠胡楚元,他确实能解决掉所有问题,他的帝位也似乎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定。
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胡楚元……不过是借助他实现强国的梦想,一旦国家强大了,军队却不在满人的手中,还不太可能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满清政权的末曰也就到了。
对于这一点,胜利者载湉远远不如失败者慈禧,慈禧固然会犯低级错误,但她至少知道胡楚元是个什么东西,反正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好东西。
或者说,载湉最大的缺陷就是不知道满汉有别。
汉人就是汉人,满人就是满人,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在胡楚元准备离京的时候,拖延到六月的会试终于结束,也不知道是光绪帝载湉的意思,还是恭亲王等人联合作弊的结果,胡品元居然考中了探花,连胡品元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