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军阀治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危险的野生动物,也没有强悍的土著武装,更没有南洋那样的热带雨林。
澳大利亚的土著显然对这些探险队的态度不一,有的土著热情好客,与探险队有着物品交换,有的探险队则和土著武装发生冲突。
澳大利亚的土著和南洋土著不太一样,南洋地区处于热带,天气一热人就不想动,食欲也不高,因此南洋土著身体素质即不好,还因为食物来源充足而懒惰不堪。澳大利亚的环境不同,所以土著更彪悍一些,也不会那么懒惰。
在冲突过程中,武器精良的探险队一般情况下都能退走,特殊情况下会遇到队员折损的现象。
七月时,南洋步兵旅派遣了一千名士兵在澳大利亚北部开设据点,开始为探险队提供武力、后勤保障。
而到了九月时,福建的商船已经悉数登记在册,赵岩福州、泉州、月港(厦门港边上)等地相继设立海关,福建商船开始活跃于南洋。
招募局从南北组织了二十万人,移民南洋和澳大利亚,爪哇、三齐佛、勃泥三岛的移民人数为15余万,澳大利亚只移民了5万。
在南洋有一定的农耕基础,可以保障食物来源,而澳大利亚则没什么农耕基础,澳大利亚土著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在移民的同时,南洋的商业贸易也开始繁荣了起来,商业部在南洋和澳大利亚北部、东南部各设立了贸易站。
贸易站的设立可以让商船快速完成贸易交接,不必在港口停留太长时间以等待货物到来,缩短贸易周期。
……在赵家堡的赵岩看到爪哇巡抚递交上来的‘大明谷仓’计划后,不由十分意动,此时大明气候偏冷,水利败坏,同时他又在到处修工程,农业生产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大明较大的商品粮基地,除了东北就是湖广地区,整个湖广地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开发出8000万亩耕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八千万亩土地,水田占一半,就以每亩产出2石,年种植两季来算,可以产出1.6亿石稻谷。
若是采用粗放种植的方式,产量可能更低。
赵岩不由反思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不是错了,以农场那种方式来生产的话,的确可以做到粗放种植。
可这在水稻种植上,却达不到粗放种植的条件。
水稻种下去的确没什么问题,但收割的时候呢?一户人家能收割100亩的稻子吗?别说是100亩,就是50亩都已经够呛了。
不过赵岩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
以现在大明的人口,两亿人就顶天了,土地压力很小。
粮食问题虽然看似紧迫,但只要在军事上确保地方不出现人为破坏,并且在修缮水利的情况下,粮食很快就可以充盈起来。
而且以大明人口的数量,这些土地要是开足马力种植,那很快就会造成粮食过剩。
商品粮基地在大明其实很多,北方有东北平原,南方有湖广、苏浙,西南有四川盆地,在确保天灾[***]方面的最低水平后,再对土地进行调控以消除太大的土地兼并,只要不出现太大的天灾,到处都可以丰收,到时候粮食过剩是必然的。
毕竟市场恢复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有恢复的动力在。
除了种植粮食外,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经济作物,但经济作物种太多也会造成农产品过剩,一旦海外殖民地出现问题,就会迅速蔓延到内部来。
在分析清楚土地和人口的形势后,赵岩决定批准南洋的‘谷仓计划’,而南方不种太多水稻,改种玉米养肉牛。
汉族的主食是大米,因此大米是需要保障供应的,水稻种植无法做到粗放种植的情况下,就转移到殖民地去。
而国内大量土地则用来种玉米发展养殖业,玉米青贮后用来养牛、养羊,用肉食养活一个人口比用谷物养活一个人口的土地要来得多,因此这样一来,就可以消化掉多余出的土地,同时还改善饮食质量,肉自然比谷物好吃,营养也更好。
只要南方北方的养殖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人们就可以敞开肚子吃肉,顿顿都可以大鱼大肉。
再加上水果、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土地就可以消化掉了。
而所需的大米,则从南洋供应本土。一旦人们的生活条件达到一定水平,人口增长率都不会太高。
到时候再号召多生娃,就不会出问题了。
很快赵岩起草了一份命令发往曰本,这道命令是给刘国能的,命令中让他多抓点倭奴送到南洋去。
南洋猴子成不了事,以南洋猴子那懒惰的习姓,种植园的产量绝对没有预测的那么高,关键时刻还得让曰本鬼子上,让他们多劳动劳动,劳动最光荣!
赵岩已经把南洋定义成了一个出产热带水果、橡胶、稻米、名贵木材的地方,当前他禁止砍伐紫檀木。
紫檀木要保护这是肯定的,但砍伐也要的,留着不砍也没用,只是砍伐数量上得限定,最好是让人多种点。
整个明代都在大肆砍伐紫檀木,国内砍光了就到南洋去买,凡成年的紫檀木皆被捆载带走,然后储存起来。
目前南洋群岛的紫檀木数量较少,新的还未长成。这种木头要数百年才长得起来,所以赵岩想,现在要是年年种上许多紫檀,那么等二十一世纪时就会有很多了。
想到二十一世纪,红豆杉的数量也很少。
正愁没地方砸钱的赵岩,很快拨款50万银元,让人在南方和南洋地区试种红豆杉和紫檀,以后每年都要种。
蒙古地区治沙防沙方面,赵岩则拨款500万银元,着手对沙漠化地区进行治理,以后年年要查验,500万两对于治沙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年年都是要投入的。
对于农业税的征收方面,赵岩决定变动。
想明白今后的农业要如何发展后,赵岩决定将养殖业这一块孤立出来征收,养殖业需要较多的土地,因此赵岩决定将500亩的上限提高到3000亩,即拥有土地不超过3000亩,税收都是合理范围内的。
但想要用享受这种待遇,必须通过考试,具备养殖业的技术条件,了解养殖模式,懂得如何青贮饲料,明白采用先进的方法养殖。
农场主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同时不能将用来发展养殖业的土地改做他用,而在非传统区域内的农场主,则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
不过这个法案暂时没有发布,赵岩目前还没有把手伸到南方去。
此时赵岩在行政扩张上已经感觉很吃力了,毕竟高素质的吏员太少了。
目前山东能出现这样的行政状况,主要是在他监督下的结果,若是出了一定距离,到时候天高皇帝远,难免出现猫腻。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
就目前来说,公民品格是不高的。
这个年代的文人大部分都失去了宋代文人的那种正气,而这正是蒙古人入侵所造成的灾难。
因此赵岩在扩张上依旧在等,等他的教育体系壮大,他需要大量品格高尚,且具有才华的官员。
行政上要想做到精密管理,最重要的还是执行的官员上,否则一个很好的政策,也会被下面的官员搞得一塌糊涂。
崇祯十一年,启动蒸汽机这个巨力神的一年,已经逐渐走向末端。
(未完待续)
太危险的野生动物,也没有强悍的土著武装,更没有南洋那样的热带雨林。
澳大利亚的土著显然对这些探险队的态度不一,有的土著热情好客,与探险队有着物品交换,有的探险队则和土著武装发生冲突。
澳大利亚的土著和南洋土著不太一样,南洋地区处于热带,天气一热人就不想动,食欲也不高,因此南洋土著身体素质即不好,还因为食物来源充足而懒惰不堪。澳大利亚的环境不同,所以土著更彪悍一些,也不会那么懒惰。
在冲突过程中,武器精良的探险队一般情况下都能退走,特殊情况下会遇到队员折损的现象。
七月时,南洋步兵旅派遣了一千名士兵在澳大利亚北部开设据点,开始为探险队提供武力、后勤保障。
而到了九月时,福建的商船已经悉数登记在册,赵岩福州、泉州、月港(厦门港边上)等地相继设立海关,福建商船开始活跃于南洋。
招募局从南北组织了二十万人,移民南洋和澳大利亚,爪哇、三齐佛、勃泥三岛的移民人数为15余万,澳大利亚只移民了5万。
在南洋有一定的农耕基础,可以保障食物来源,而澳大利亚则没什么农耕基础,澳大利亚土著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在移民的同时,南洋的商业贸易也开始繁荣了起来,商业部在南洋和澳大利亚北部、东南部各设立了贸易站。
贸易站的设立可以让商船快速完成贸易交接,不必在港口停留太长时间以等待货物到来,缩短贸易周期。
……在赵家堡的赵岩看到爪哇巡抚递交上来的‘大明谷仓’计划后,不由十分意动,此时大明气候偏冷,水利败坏,同时他又在到处修工程,农业生产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大明较大的商品粮基地,除了东北就是湖广地区,整个湖广地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开发出8000万亩耕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八千万亩土地,水田占一半,就以每亩产出2石,年种植两季来算,可以产出1.6亿石稻谷。
若是采用粗放种植的方式,产量可能更低。
赵岩不由反思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不是错了,以农场那种方式来生产的话,的确可以做到粗放种植。
可这在水稻种植上,却达不到粗放种植的条件。
水稻种下去的确没什么问题,但收割的时候呢?一户人家能收割100亩的稻子吗?别说是100亩,就是50亩都已经够呛了。
不过赵岩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
以现在大明的人口,两亿人就顶天了,土地压力很小。
粮食问题虽然看似紧迫,但只要在军事上确保地方不出现人为破坏,并且在修缮水利的情况下,粮食很快就可以充盈起来。
而且以大明人口的数量,这些土地要是开足马力种植,那很快就会造成粮食过剩。
商品粮基地在大明其实很多,北方有东北平原,南方有湖广、苏浙,西南有四川盆地,在确保天灾[***]方面的最低水平后,再对土地进行调控以消除太大的土地兼并,只要不出现太大的天灾,到处都可以丰收,到时候粮食过剩是必然的。
毕竟市场恢复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有恢复的动力在。
除了种植粮食外,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经济作物,但经济作物种太多也会造成农产品过剩,一旦海外殖民地出现问题,就会迅速蔓延到内部来。
在分析清楚土地和人口的形势后,赵岩决定批准南洋的‘谷仓计划’,而南方不种太多水稻,改种玉米养肉牛。
汉族的主食是大米,因此大米是需要保障供应的,水稻种植无法做到粗放种植的情况下,就转移到殖民地去。
而国内大量土地则用来种玉米发展养殖业,玉米青贮后用来养牛、养羊,用肉食养活一个人口比用谷物养活一个人口的土地要来得多,因此这样一来,就可以消化掉多余出的土地,同时还改善饮食质量,肉自然比谷物好吃,营养也更好。
只要南方北方的养殖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人们就可以敞开肚子吃肉,顿顿都可以大鱼大肉。
再加上水果、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土地就可以消化掉了。
而所需的大米,则从南洋供应本土。一旦人们的生活条件达到一定水平,人口增长率都不会太高。
到时候再号召多生娃,就不会出问题了。
很快赵岩起草了一份命令发往曰本,这道命令是给刘国能的,命令中让他多抓点倭奴送到南洋去。
南洋猴子成不了事,以南洋猴子那懒惰的习姓,种植园的产量绝对没有预测的那么高,关键时刻还得让曰本鬼子上,让他们多劳动劳动,劳动最光荣!
赵岩已经把南洋定义成了一个出产热带水果、橡胶、稻米、名贵木材的地方,当前他禁止砍伐紫檀木。
紫檀木要保护这是肯定的,但砍伐也要的,留着不砍也没用,只是砍伐数量上得限定,最好是让人多种点。
整个明代都在大肆砍伐紫檀木,国内砍光了就到南洋去买,凡成年的紫檀木皆被捆载带走,然后储存起来。
目前南洋群岛的紫檀木数量较少,新的还未长成。这种木头要数百年才长得起来,所以赵岩想,现在要是年年种上许多紫檀,那么等二十一世纪时就会有很多了。
想到二十一世纪,红豆杉的数量也很少。
正愁没地方砸钱的赵岩,很快拨款50万银元,让人在南方和南洋地区试种红豆杉和紫檀,以后每年都要种。
蒙古地区治沙防沙方面,赵岩则拨款500万银元,着手对沙漠化地区进行治理,以后年年要查验,500万两对于治沙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年年都是要投入的。
对于农业税的征收方面,赵岩决定变动。
想明白今后的农业要如何发展后,赵岩决定将养殖业这一块孤立出来征收,养殖业需要较多的土地,因此赵岩决定将500亩的上限提高到3000亩,即拥有土地不超过3000亩,税收都是合理范围内的。
但想要用享受这种待遇,必须通过考试,具备养殖业的技术条件,了解养殖模式,懂得如何青贮饲料,明白采用先进的方法养殖。
农场主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同时不能将用来发展养殖业的土地改做他用,而在非传统区域内的农场主,则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
不过这个法案暂时没有发布,赵岩目前还没有把手伸到南方去。
此时赵岩在行政扩张上已经感觉很吃力了,毕竟高素质的吏员太少了。
目前山东能出现这样的行政状况,主要是在他监督下的结果,若是出了一定距离,到时候天高皇帝远,难免出现猫腻。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
就目前来说,公民品格是不高的。
这个年代的文人大部分都失去了宋代文人的那种正气,而这正是蒙古人入侵所造成的灾难。
因此赵岩在扩张上依旧在等,等他的教育体系壮大,他需要大量品格高尚,且具有才华的官员。
行政上要想做到精密管理,最重要的还是执行的官员上,否则一个很好的政策,也会被下面的官员搞得一塌糊涂。
崇祯十一年,启动蒸汽机这个巨力神的一年,已经逐渐走向末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