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大明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榆林城要办学的消息一传出来,立刻成了全城热点,无论有希望还是没希望的人,都会议论几句。毕竟这是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
对于延绥镇和榆林卫的武官而言,虽然都有世袭铁饭碗,但也只能让长子袭位,其余儿孙便自求多福了。如果能建起学校,那岂不就多了一个好出路?换句话说,
谁家不想进学读书?至少八成以上的武官都产生了幻想将来一个儿子习文博功名,一个儿子习武继家业,文武互相辅弼就成家族双保险了。
以西北边地的教育水准和文化氛围,去京城中进士几乎天方夜谭,去西安府中举人也是十分罕见的,但在本地至少可以想办法中秀才。
有了秀才功名,一是可以入国子监读书,出来就是监生功名,可以做官;二是能在边镇军中谋取一些高级书记之类的幕僚职务,那方应物不就是现成的例子么?
一夜之间,方应物忽然成了香饽饽,两天内收到了十二封各色请帖,发来请帖的都是榆林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因为巡抚亲口说过,要与方应物商议细节。之后当然巡抚大人不可能事必躬亲,具体的事情还要靠别人去做,那有学历又受巡抚信任的方应物自然当仁不让的主持此事。
再说,请动高高在上的巡抚不容易,他们未必有这个资格,但总该有资格去请方应物会面罢。
更有不少投机分子痛心疾首的想,早知道如此。方应物苦逼的当仓库书办时,就该雪中送炭了。不然结下了患难交情。此时肯定妥妥的能拿到一个秀才名额。
方大秀才看着请帖,品味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后摇头叹道。大丈夫不可一亦无权。
却说这个学校话题越热,杨巡抚越发感到方应物出了一个好主意,让他巡抚生涯开端十分顺利的好主意只用办学就把整个延绥镇人心都掌握了。
杨巡抚又想到,这事不能拖延太久凉了人心,所以要趁热打铁开动起来。
他已经向朝廷奏请了此事,但那也就是个过场。建儒学是绝对政治正确的事情,只要地方上有这个心思,并愿意费这个力气,那么朝廷是不可能反对的。
所以筹备工作大可提前进行。无须担心朝廷会否决。抱着这个念头,杨巡抚在上任后的第四天,便召集了各方人马讨论办学。
参加会议的除了杨巡抚本人,还有卫所和营兵方面的两个官员,此外就是两个巡抚幕僚崔振飞和方应物。
卫所方面来得是榆林卫指挥使彭清,榆林卫是实土卫所,榆林城的实际管辖者,坐衙指挥使相当于内地的父母官,办学怎么也绕不过去他去。
营兵方面来的是都指挥佥事、延绥镇副总兵岳嵩。因为总兵不在榆林。所以由专守榆林城的协同副总兵参加。
杨巡抚居中而坐,看看左右四人都到齐了,先咳嗽一声开口道:“闲话不说了,直接说正题。今日召见尔等。就是要将办学的详细章程都定下来,然后照此去做。”
开场话讲完,杨巡抚直接对方应物问道:“依你测算。办榆林卫学需要多少银子?”
方应物答道:“先期投入,约莫需要千两白银。”
杨巡抚不动声色。岳副总兵眼观鼻鼻观心,只有彭指挥小小吃了一惊。问道:“怎的如此之多?”
方应物眼皮也不抬,看着手里的笔记答道:“彭大人不知道儒学是什么样子罢?首先孔庙不可不建,天下儒学没有不建孔庙的,左学右庙乃是标准制式;其次,学校中必须要建高大敞亮的彝伦堂,以及至少容纳百十人的生员学舍,这又是一笔大开销;
还有就是边镇地方找本书都困难,若建卫学必须要建藏,从外地购书充实之,这笔算下来可能又是数百两。更何况别忘了,边地物材价贵,将上面几项折合起来,千两银子不算多。”
杨巡抚道:“本院这里只有京运银若干,都要用作赏银和饷银,关系到军心士气,不可轻动。”
彭指挥也叫苦道:“榆林城里人多兵多营生少,一直入不敷出,所幸朝廷每年拨运若干京银才能弥补亏空,下官卫所中也不好凑钱出来。”
杨巡抚瞥了瞥彭指挥,吩咐道:“榆林卫有屯田收入,有税课收入,有中盐之利,辗转腾挪总能挤出来罢?卫所今年拿出五百两,明年拿出五百两,就这么办。”
彭指挥还想叫苦,却见杨巡抚拿出封疆大吏的霸气,斥道:“延绥镇只有你们榆林卫有营生收入,你左右推脱不肯承担,难道叫本院克扣饷银么?还是想让总兵镇吃空饷挤出银子?”
彭指挥被训斥过,这才不吭气。最大的难题解决了,杨巡抚又问方应物道:“卫学办在哪里?选址可曾选好?”
方应物又答道:“学宫必建清静之处,但榆林卫城地方狭窄,找地方不容易。晚生这两日勘查过城中,卫学建于东北为佳。”
众人一想,确实建在东北角最好。榆林卫城西边是官署群和军营,南面是数个集市,东边是工匠民居,所以相对之下只有东北角最清静了。而且榆林卫城没有北城门,更是让北城人... -->>
榆林城要办学的消息一传出来,立刻成了全城热点,无论有希望还是没希望的人,都会议论几句。毕竟这是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
对于延绥镇和榆林卫的武官而言,虽然都有世袭铁饭碗,但也只能让长子袭位,其余儿孙便自求多福了。如果能建起学校,那岂不就多了一个好出路?换句话说,
谁家不想进学读书?至少八成以上的武官都产生了幻想将来一个儿子习文博功名,一个儿子习武继家业,文武互相辅弼就成家族双保险了。
以西北边地的教育水准和文化氛围,去京城中进士几乎天方夜谭,去西安府中举人也是十分罕见的,但在本地至少可以想办法中秀才。
有了秀才功名,一是可以入国子监读书,出来就是监生功名,可以做官;二是能在边镇军中谋取一些高级书记之类的幕僚职务,那方应物不就是现成的例子么?
一夜之间,方应物忽然成了香饽饽,两天内收到了十二封各色请帖,发来请帖的都是榆林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因为巡抚亲口说过,要与方应物商议细节。之后当然巡抚大人不可能事必躬亲,具体的事情还要靠别人去做,那有学历又受巡抚信任的方应物自然当仁不让的主持此事。
再说,请动高高在上的巡抚不容易,他们未必有这个资格,但总该有资格去请方应物会面罢。
更有不少投机分子痛心疾首的想,早知道如此。方应物苦逼的当仓库书办时,就该雪中送炭了。不然结下了患难交情。此时肯定妥妥的能拿到一个秀才名额。
方大秀才看着请帖,品味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后摇头叹道。大丈夫不可一亦无权。
却说这个学校话题越热,杨巡抚越发感到方应物出了一个好主意,让他巡抚生涯开端十分顺利的好主意只用办学就把整个延绥镇人心都掌握了。
杨巡抚又想到,这事不能拖延太久凉了人心,所以要趁热打铁开动起来。
他已经向朝廷奏请了此事,但那也就是个过场。建儒学是绝对政治正确的事情,只要地方上有这个心思,并愿意费这个力气,那么朝廷是不可能反对的。
所以筹备工作大可提前进行。无须担心朝廷会否决。抱着这个念头,杨巡抚在上任后的第四天,便召集了各方人马讨论办学。
参加会议的除了杨巡抚本人,还有卫所和营兵方面的两个官员,此外就是两个巡抚幕僚崔振飞和方应物。
卫所方面来得是榆林卫指挥使彭清,榆林卫是实土卫所,榆林城的实际管辖者,坐衙指挥使相当于内地的父母官,办学怎么也绕不过去他去。
营兵方面来的是都指挥佥事、延绥镇副总兵岳嵩。因为总兵不在榆林。所以由专守榆林城的协同副总兵参加。
杨巡抚居中而坐,看看左右四人都到齐了,先咳嗽一声开口道:“闲话不说了,直接说正题。今日召见尔等。就是要将办学的详细章程都定下来,然后照此去做。”
开场话讲完,杨巡抚直接对方应物问道:“依你测算。办榆林卫学需要多少银子?”
方应物答道:“先期投入,约莫需要千两白银。”
杨巡抚不动声色。岳副总兵眼观鼻鼻观心,只有彭指挥小小吃了一惊。问道:“怎的如此之多?”
方应物眼皮也不抬,看着手里的笔记答道:“彭大人不知道儒学是什么样子罢?首先孔庙不可不建,天下儒学没有不建孔庙的,左学右庙乃是标准制式;其次,学校中必须要建高大敞亮的彝伦堂,以及至少容纳百十人的生员学舍,这又是一笔大开销;
还有就是边镇地方找本书都困难,若建卫学必须要建藏,从外地购书充实之,这笔算下来可能又是数百两。更何况别忘了,边地物材价贵,将上面几项折合起来,千两银子不算多。”
杨巡抚道:“本院这里只有京运银若干,都要用作赏银和饷银,关系到军心士气,不可轻动。”
彭指挥也叫苦道:“榆林城里人多兵多营生少,一直入不敷出,所幸朝廷每年拨运若干京银才能弥补亏空,下官卫所中也不好凑钱出来。”
杨巡抚瞥了瞥彭指挥,吩咐道:“榆林卫有屯田收入,有税课收入,有中盐之利,辗转腾挪总能挤出来罢?卫所今年拿出五百两,明年拿出五百两,就这么办。”
彭指挥还想叫苦,却见杨巡抚拿出封疆大吏的霸气,斥道:“延绥镇只有你们榆林卫有营生收入,你左右推脱不肯承担,难道叫本院克扣饷银么?还是想让总兵镇吃空饷挤出银子?”
彭指挥被训斥过,这才不吭气。最大的难题解决了,杨巡抚又问方应物道:“卫学办在哪里?选址可曾选好?”
方应物又答道:“学宫必建清静之处,但榆林卫城地方狭窄,找地方不容易。晚生这两日勘查过城中,卫学建于东北为佳。”
众人一想,确实建在东北角最好。榆林卫城西边是官署群和军营,南面是数个集市,东边是工匠民居,所以相对之下只有东北角最清静了。而且榆林卫城没有北城门,更是让北城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