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北征篇 (1/2)
笔趣阁 www.bqgkk.com,少年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叔孙通踌躇满志,带着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出发了。礼,多少年来,惨淡坚守,从未言过放弃。今天,战争唱罢,该轮到儒生登场粉饰太平了!没几日,叔孙通便回到了老家鲁国招兵买马,招到三十多个儒生。鲁国什么都缺,就不缺竖儒。有两个儒生拒绝了叔孙通的招聘,理由是:你这个叔孙通事奉不知多少个君主了,从来都只听说你拍马屁,从不听说你做正经事;你办的礼乐又不合古法,你还是请别人去吧,别来玷污我们的名声!叔孙通笑了。这两个不长脑的东西,真是读书读傻了!叔孙通告诉弟子们“千万不要学这两个死脑筋的家伙,一个不懂变通的人,走到哪都是死路一条”说完,叔孙通就带着三十几个人向西而返,回到了长安城。叔孙通准备排练了,地点设在长安城郊外。为增强效果,叔孙通不但全部动用了一百多个弟子,同时把刘邦身边那些学文之人也全部借来训练。一个月后,朝仪程序编排完毕,叔孙通进行彩排,刘邦同志亲自前来观看和实践。效果很不错,皇上很满意,且当场拍板,这样的朝仪,完全可以实施!于是皇帝下令:所有官员都要去参加叔孙通的朝仪培训课,且在十月新年之前学会,不然,赶出长安城!老实说,汉朝这帮大臣们,都不过是些刚刚洗脚上田的庄稼汉罢了,整天大大咧咧惯了,开口闭嘴就是妈的和奶奶的之类粗话,叫他们去学什么礼仪,绝不亚于赶着一群旱鸭子上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可皇帝大哥都下命令了,你不学也得学,除非你不想在长安城混了…谢天谢地,大部分大臣终于赶在岁首之前学会了“趋”汉高祖7年(BC201)10月,长安城内,长乐宫建成了。诸侯和群臣全部都要到长乐宫去朝拜皇帝、恭贺新年。叔孙通的时代终于来临了!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等了十年,十年磨一礼,绵蕞习仪,真不容易啊。须不知,这套被刘邦肯付诸实践的花样礼仪于今人来说,仍会看得眼花缭乱。其表演过程如下:天亮之前,诸侯和群臣必须在长乐宫外列队等候。天初放亮,谒者开始主持仪式,按王侯将相官阶,引导他们依次进殿。此时,宫廷旗帜飘扬,卫军陈列,非常森严。这时,只见谒者一道一道地传呼“趋”于是众臣就小步快走进入指定位置。位置当然不是乱站的,凡功臣、列侯、各级将军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紧跟着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传呼皇上驾到。于是就只见汉高祖刘邦乘坐“龙辇”从后宫里出来。这时百官全部举起旗帜,传呼警备。刘邦下辇、南面升座后,谒者将引导着自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向皇帝伏首施礼道贺!整个过程,没有人不觉得畏惧,不屏气凝神,更没人敢擅自喧哗!待听到“平身”二字,大家才敢起身趋退,仍归位次站立。这还不算完,精彩的还在后面。礼毕,接着就是摆酒宴大礼,称为法酒。诸侯及百官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词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罢酒”,满朝上下这时才长长叹出一口气,终于完毕了!可这还不能走人,这时只见监察礼仪的御史们走到众人当中,一个一个揪出不合礼规的官员,且把他们带离现场。他们这是去哪里?除打屁股和加强训练外,还能有什么好事?这时,刘邦高高地坐在宝座上,得意洋洋地对叔孙通说了一句“妈的,老子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真是爽啊”刘邦说完,当场封叔孙通为太常,赏赐黄金五百斤。然而叔孙通谢过刘邦,又趁机道“诸儒生及臣的弟子们都跟随我好多年了,助臣一起完成今天这般雄伟庄严的朝仪,请皇上也授他们一官半职吧”刘邦哈哈大笑,好你个叔孙通,发迹也没忘本。好,我就把他们通通封为郎官!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日之间,叔孙通一百多个牢骚多年的弟子果然全部升官。更让人佩服的是,叔孙通并没私吞那五百金,而是全部分给诸生。这下子,可把那三十多个从鲁国招来的儒生们乐坏了,他们无不佩服长叹“叔孙先生真是当世圣人也”如说汉朝是一辆火车,那么刘邦就是火车头,礼仪就是轨道,而叔孙通就是铺设轨道的高级工程师。自此之后,汉朝终于有了一套遵守的礼仪。其实叔孙通制定的这套朝仪,大体上还是沿袭秦朝故礼,都没做多大改动,所以后世又称为:汉承秦制。如此看,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地理空间的钩连,更是映射出一种不可割断的文化脐带!不过叔孙通为防止别人再来抢自己饭碗,于是把这套礼仪的规章制度都装订成册,藏到深宫之中。此后除儒者之外,平民百姓想自学成才,那可是连门都没有的。10月,刘邦行过朝仪之后,决定亲自北征韩王信和匈奴。不过也许对刘邦来说,韩王信投降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这几个异姓王,除卢绾外,根本就没几个靠谱的,铲除他们是迟早的事,既韩王信给了他一个好借口,那就休怪他手下无情了!韩王信早就在上党郡铜鞮县陈兵列阵,等待刘邦的到来。对他来说,铜鞮是汉军进入晋阳的最后一道关卡。能不能守住铜鞮,直接关系到自己脖子上那颗人头的去向。阴历10月的漫天大雪之中,汉军士兵们像神附肉身,韩王信手下大将王喜被杀,大破铜鞮。韩王信抵挡不住,单身亡走匈奴…然而,战事并未就此走向明朗,反而更加复杂。有两个上郡白土... -->>
叔孙通踌躇满志,带着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出发了。礼,多少年来,惨淡坚守,从未言过放弃。今天,战争唱罢,该轮到儒生登场粉饰太平了!没几日,叔孙通便回到了老家鲁国招兵买马,招到三十多个儒生。鲁国什么都缺,就不缺竖儒。有两个儒生拒绝了叔孙通的招聘,理由是:你这个叔孙通事奉不知多少个君主了,从来都只听说你拍马屁,从不听说你做正经事;你办的礼乐又不合古法,你还是请别人去吧,别来玷污我们的名声!叔孙通笑了。这两个不长脑的东西,真是读书读傻了!叔孙通告诉弟子们“千万不要学这两个死脑筋的家伙,一个不懂变通的人,走到哪都是死路一条”说完,叔孙通就带着三十几个人向西而返,回到了长安城。叔孙通准备排练了,地点设在长安城郊外。为增强效果,叔孙通不但全部动用了一百多个弟子,同时把刘邦身边那些学文之人也全部借来训练。一个月后,朝仪程序编排完毕,叔孙通进行彩排,刘邦同志亲自前来观看和实践。效果很不错,皇上很满意,且当场拍板,这样的朝仪,完全可以实施!于是皇帝下令:所有官员都要去参加叔孙通的朝仪培训课,且在十月新年之前学会,不然,赶出长安城!老实说,汉朝这帮大臣们,都不过是些刚刚洗脚上田的庄稼汉罢了,整天大大咧咧惯了,开口闭嘴就是妈的和奶奶的之类粗话,叫他们去学什么礼仪,绝不亚于赶着一群旱鸭子上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可皇帝大哥都下命令了,你不学也得学,除非你不想在长安城混了…谢天谢地,大部分大臣终于赶在岁首之前学会了“趋”汉高祖7年(BC201)10月,长安城内,长乐宫建成了。诸侯和群臣全部都要到长乐宫去朝拜皇帝、恭贺新年。叔孙通的时代终于来临了!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等了十年,十年磨一礼,绵蕞习仪,真不容易啊。须不知,这套被刘邦肯付诸实践的花样礼仪于今人来说,仍会看得眼花缭乱。其表演过程如下:天亮之前,诸侯和群臣必须在长乐宫外列队等候。天初放亮,谒者开始主持仪式,按王侯将相官阶,引导他们依次进殿。此时,宫廷旗帜飘扬,卫军陈列,非常森严。这时,只见谒者一道一道地传呼“趋”于是众臣就小步快走进入指定位置。位置当然不是乱站的,凡功臣、列侯、各级将军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紧跟着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传呼皇上驾到。于是就只见汉高祖刘邦乘坐“龙辇”从后宫里出来。这时百官全部举起旗帜,传呼警备。刘邦下辇、南面升座后,谒者将引导着自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向皇帝伏首施礼道贺!整个过程,没有人不觉得畏惧,不屏气凝神,更没人敢擅自喧哗!待听到“平身”二字,大家才敢起身趋退,仍归位次站立。这还不算完,精彩的还在后面。礼毕,接着就是摆酒宴大礼,称为法酒。诸侯及百官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词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罢酒”,满朝上下这时才长长叹出一口气,终于完毕了!可这还不能走人,这时只见监察礼仪的御史们走到众人当中,一个一个揪出不合礼规的官员,且把他们带离现场。他们这是去哪里?除打屁股和加强训练外,还能有什么好事?这时,刘邦高高地坐在宝座上,得意洋洋地对叔孙通说了一句“妈的,老子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真是爽啊”刘邦说完,当场封叔孙通为太常,赏赐黄金五百斤。然而叔孙通谢过刘邦,又趁机道“诸儒生及臣的弟子们都跟随我好多年了,助臣一起完成今天这般雄伟庄严的朝仪,请皇上也授他们一官半职吧”刘邦哈哈大笑,好你个叔孙通,发迹也没忘本。好,我就把他们通通封为郎官!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日之间,叔孙通一百多个牢骚多年的弟子果然全部升官。更让人佩服的是,叔孙通并没私吞那五百金,而是全部分给诸生。这下子,可把那三十多个从鲁国招来的儒生们乐坏了,他们无不佩服长叹“叔孙先生真是当世圣人也”如说汉朝是一辆火车,那么刘邦就是火车头,礼仪就是轨道,而叔孙通就是铺设轨道的高级工程师。自此之后,汉朝终于有了一套遵守的礼仪。其实叔孙通制定的这套朝仪,大体上还是沿袭秦朝故礼,都没做多大改动,所以后世又称为:汉承秦制。如此看,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地理空间的钩连,更是映射出一种不可割断的文化脐带!不过叔孙通为防止别人再来抢自己饭碗,于是把这套礼仪的规章制度都装订成册,藏到深宫之中。此后除儒者之外,平民百姓想自学成才,那可是连门都没有的。10月,刘邦行过朝仪之后,决定亲自北征韩王信和匈奴。不过也许对刘邦来说,韩王信投降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这几个异姓王,除卢绾外,根本就没几个靠谱的,铲除他们是迟早的事,既韩王信给了他一个好借口,那就休怪他手下无情了!韩王信早就在上党郡铜鞮县陈兵列阵,等待刘邦的到来。对他来说,铜鞮是汉军进入晋阳的最后一道关卡。能不能守住铜鞮,直接关系到自己脖子上那颗人头的去向。阴历10月的漫天大雪之中,汉军士兵们像神附肉身,韩王信手下大将王喜被杀,大破铜鞮。韩王信抵挡不住,单身亡走匈奴…然而,战事并未就此走向明朗,反而更加复杂。有两个上郡白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