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宋朝没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却说官家如托孤一般,使得高太尉并寇准两人忘却不快,痛哭跪倒,有听闻那官家道:“如此两位当是辅机重臣,朝中但有大事,卿家二人可商议而决,皇后郭氏,素来贤德,若遇有大事不能决之,可听其建议而行。”一口气说到此处,又叫人拟了遗诏,用了玺。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叹道:“朕——负了先祖了。”
次日,宫内外愁云惨淡,终究传来了官家驾崩的消息。顿时满宫之内哭声震天。那寇准与高太尉操劳丧事,只是大敌当前,却容不得大操大办,只是草草的将官家遗体成殓了,只待日后南迁之后,再行发丧,为已故天子行大礼出殡。
只是天子亡故实乃对军民士气打击甚大,又早有信息传了出来,说是辽人南下,不日便要到达应天府,如今城中禁军大部已然调往应对楚王大军,便是那被朝廷倚为擎天柱石的宁海军也被楚军拖住,进退不得,只怕这应天府迟早不保。如此流言漫天,高太尉并寇准等人被官家丧事搅得头晕脑胀,又怕一日无君,天下大乱,楚王更是有机可趁,于是二人只得放下恩怨,又在宫里文华殿外值守房中凑到一起商议。
那寇准早早到了房中,坐了为首的椅子,早有宫内的黄门奉上香茗,寇准却无有心思,以手捏茶盖,看顾了一眼茶盏,直觉的满眼的碧绿,茶叶婉转飘荡,不觉若有所思,心中暗道:如今这局势却不正如此茶盏中茶叶一般么?飘摇动荡,只是我等又将如何在这茶盏之中沉淀下来,挽大势于将倾?一番心思尚未放下,便听得黄门在门口道了一句:“太尉来了。”
寇准便整理衣冠,正襟危坐,果然见高太尉匆匆进来,与寇准招呼一声,便紧挨着落了座,早有黄门奉上茶水。高太尉挥手道:“你等且出去,此处不用伺候。”
黄门便出了门,将值守房门顺势关上。高太尉便冲寇准道:“如今却如之奈何?那郭氏章穆皇后之子赵佑乃是陛下遗命御口钦点的太子,着使登基大宝,此事本是天下大事,如今却是形势交迫,我等不得不事急从权,却不如明日便使新君登基,也好安定应天府城内外民心。”
寇准点头道:“我召你到此便为此事,只是朝中大臣却还心有疑惑,当日先帝驾崩之时,只得你我二人侍奉御前,即便有大行皇帝遗旨玉玺,却仍难堵住悠悠众口,更有人言道此诏乃是你我二人趁陛下病危之时,勒迫陛下所写,如之奈何?”
高太尉冷笑道:“这些小人,怕他作甚。”又望定寇准道:“如今之势,却是我等要同心协力才好,先前一些事,即便你我心中各存芥蒂,然如此大局不定之时,何不放下,你我同心内安局势,外拒敌患?保得新君能重振大宋正统江山,你我二人亦能千载留名。”
寇准点头称是,两人商议,便议定明日新君登基,共禳大局。那朝中虽还有些大臣心中疑惑。这日那兵部侍郎王旦并礼部尚书王若钦、侍郎丁谓等人相约礼部尚书王若钦府中商议。一众人在密室中坐定,那王旦便率先说话道:“王尚书,如今朝廷局势靡乱,那寇准并高太尉把持朝政,如今陛下驾崩,也只得二人在面前侍奉,如今拿出陛下的遗诏,说是立郭皇后之子赵佑,然此子才六岁幼子,如何能够继承大统?却不是要学那汉末董卓乎?”
礼部侍郎丁谓亦道:“正是如此,大于这赵佑的皇子还有赵褆,此子如今亦随驾在此,过年便是束发之年,定然能当得大事,况先帝在时,对此子多加褒扬,更是封为温王,如今诸皇子中,能以封王这也不过温王赵褆罢了。况温王亦是长子,如何便立了那赵佑幼子?却不是那高太尉并寇执宰暗中篡改陛下遗诏么?如此之奸佞,你我如何不能诛之?”
那王若钦不由冷笑道:“你二人真是糊涂,即便我等心中疑惑,然如今大势,却是这二人把持着。应天府两万禁军在那高太尉之手,朝廷大事把持在寇准之手,如今我等虽能质疑,然如今他二人有圣旨在手,即便我等疑惑,但天下之人能如我等一般么?”
众人一听顿时默然无语。唯有那丁谓不甘心道:“我等却要眼睁睁看那二佞臣把持朝政,搅得朝廷乌烟瘴气不成?如此,我大宋危矣,大行皇帝便是于九泉之下亦不安心,你我乃是皇帝陛下忠臣,断不能容忍如此小人当道。”
那王旦亦点头道:“正是如此,那郭皇后平日便与那高太尉并寇准等人较厚,如今策立其子为帝,如何不将朝廷权势尽数授予那二人之手?若真个那时,我等岂能再朝堂上有容身之地?况我等平日尽力奉承皇长子赵褆,虽他母妃亡故,然我等又何尝不是他之所依托之人?我等又何尝不是依托他之人?但今日之局势,却使得我等丧尽所依,如之奈何,还望尚书大人拿个主意。”
王尚书沉吟一回,方才叹道:“如今局势,甚是危急,明日便是那新皇登基之日,我等若要有所依仗,不使得那二佞臣得逞所愿,只得一个法子。”
王旦并丁谓忙道:“却是何法子?还望尚书大人明示。”
王尚书便道:“如今这二佞之所以胆大包天者,不过是依仗那手中之兵,左右朝廷局势,矫诏谋权,若是我等亦手中有兵,便可与之分庭抗礼,如此我等质疑者圣旨真伪,便有底气可依,即便他二人扶得赵佑幼子登上皇位,然我等只须明发天下檄文,将二人挟圣上以矫诏之事大白于天下,也将使得新皇失信于天下臣民,如何还能坐稳得皇帝?如是我等在推出温王赵褆,只道长幼有序,先帝亲封为王便有册立之意为依,推温王登基,定然是天下响应,名正言顺。”
王旦忙笑道:“大人果然高明,不愧是朝廷栋梁柱石。”只有那丁谓疑惑道:“此计大妙,然我等何处筹兵?若是手中无有兵势,如何便能与之抗衡?还望大人一并教诲。”
王尚书便笑道:“诸位莫非忘了那勇冠三军,使得辽人闻风丧胆,又尽数灭了楚军先锋两万余人的钦命大将军苏文乎?此人受先帝钦命统领禁军,如今其手中拥宁海军精锐之师,又节制三万禁军而拒楚军,此人将才,足以成大事矣。”
王旦疑惑道:“那苏文固然拥大军而善战不说,但他如何肯与我等合作?于他来说又有何等好处?”那丁谓亦点头称是道:“下官平日里也细观此人,并非以甘居人下之人,若是我等借他兵势,他如何肯相助与我等?若是他要价甚高,我等岂不是又引狼入室之嫌?”
王尚书点头笑道:“诸位勿忧,试想当日应天府吃那辽人围困之时,陛下遍发诏书,使得各路各州军马前来应天府救驾,然诸多路、州兵马尽皆响应楚王号令,唯独这苏大将军却拒不听从?不久这苏大将军与辽人大战,大破辽人与应天府城下,辽人远遁,应天府之围解,由此来说,那苏大将军便是救驾第一功臣,皇帝陛下颁下诸多赏赐,为何却将他夺了宁海军领军之权?又如何使他统领禁军却不得其权?前者乃是此人深得趋利避害之法,若是响应那楚王,即便不能夺取兵权,也只能做个叛逆之臣,被天下之人唾弃,他宁海军名声最大,然也就更臭名昭著。因此他便不惜与楚王为敌,毅然前往救驾。然既有救驾之功,却吃那高太尉陷害,夺取了兵权,如何不恼恨他?现虽取回了宁海军,又手握三万禁军,然与那高太尉心存芥蒂,若是高太尉把持了朝政,这苏大将军又岂能得免?”
那丁谓听闻到此处,不由大笑道:“正因如此,那苏文必然不甘心... -->>
却说官家如托孤一般,使得高太尉并寇准两人忘却不快,痛哭跪倒,有听闻那官家道:“如此两位当是辅机重臣,朝中但有大事,卿家二人可商议而决,皇后郭氏,素来贤德,若遇有大事不能决之,可听其建议而行。”一口气说到此处,又叫人拟了遗诏,用了玺。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叹道:“朕——负了先祖了。”
次日,宫内外愁云惨淡,终究传来了官家驾崩的消息。顿时满宫之内哭声震天。那寇准与高太尉操劳丧事,只是大敌当前,却容不得大操大办,只是草草的将官家遗体成殓了,只待日后南迁之后,再行发丧,为已故天子行大礼出殡。
只是天子亡故实乃对军民士气打击甚大,又早有信息传了出来,说是辽人南下,不日便要到达应天府,如今城中禁军大部已然调往应对楚王大军,便是那被朝廷倚为擎天柱石的宁海军也被楚军拖住,进退不得,只怕这应天府迟早不保。如此流言漫天,高太尉并寇准等人被官家丧事搅得头晕脑胀,又怕一日无君,天下大乱,楚王更是有机可趁,于是二人只得放下恩怨,又在宫里文华殿外值守房中凑到一起商议。
那寇准早早到了房中,坐了为首的椅子,早有宫内的黄门奉上香茗,寇准却无有心思,以手捏茶盖,看顾了一眼茶盏,直觉的满眼的碧绿,茶叶婉转飘荡,不觉若有所思,心中暗道:如今这局势却不正如此茶盏中茶叶一般么?飘摇动荡,只是我等又将如何在这茶盏之中沉淀下来,挽大势于将倾?一番心思尚未放下,便听得黄门在门口道了一句:“太尉来了。”
寇准便整理衣冠,正襟危坐,果然见高太尉匆匆进来,与寇准招呼一声,便紧挨着落了座,早有黄门奉上茶水。高太尉挥手道:“你等且出去,此处不用伺候。”
黄门便出了门,将值守房门顺势关上。高太尉便冲寇准道:“如今却如之奈何?那郭氏章穆皇后之子赵佑乃是陛下遗命御口钦点的太子,着使登基大宝,此事本是天下大事,如今却是形势交迫,我等不得不事急从权,却不如明日便使新君登基,也好安定应天府城内外民心。”
寇准点头道:“我召你到此便为此事,只是朝中大臣却还心有疑惑,当日先帝驾崩之时,只得你我二人侍奉御前,即便有大行皇帝遗旨玉玺,却仍难堵住悠悠众口,更有人言道此诏乃是你我二人趁陛下病危之时,勒迫陛下所写,如之奈何?”
高太尉冷笑道:“这些小人,怕他作甚。”又望定寇准道:“如今之势,却是我等要同心协力才好,先前一些事,即便你我心中各存芥蒂,然如此大局不定之时,何不放下,你我同心内安局势,外拒敌患?保得新君能重振大宋正统江山,你我二人亦能千载留名。”
寇准点头称是,两人商议,便议定明日新君登基,共禳大局。那朝中虽还有些大臣心中疑惑。这日那兵部侍郎王旦并礼部尚书王若钦、侍郎丁谓等人相约礼部尚书王若钦府中商议。一众人在密室中坐定,那王旦便率先说话道:“王尚书,如今朝廷局势靡乱,那寇准并高太尉把持朝政,如今陛下驾崩,也只得二人在面前侍奉,如今拿出陛下的遗诏,说是立郭皇后之子赵佑,然此子才六岁幼子,如何能够继承大统?却不是要学那汉末董卓乎?”
礼部侍郎丁谓亦道:“正是如此,大于这赵佑的皇子还有赵褆,此子如今亦随驾在此,过年便是束发之年,定然能当得大事,况先帝在时,对此子多加褒扬,更是封为温王,如今诸皇子中,能以封王这也不过温王赵褆罢了。况温王亦是长子,如何便立了那赵佑幼子?却不是那高太尉并寇执宰暗中篡改陛下遗诏么?如此之奸佞,你我如何不能诛之?”
那王若钦不由冷笑道:“你二人真是糊涂,即便我等心中疑惑,然如今大势,却是这二人把持着。应天府两万禁军在那高太尉之手,朝廷大事把持在寇准之手,如今我等虽能质疑,然如今他二人有圣旨在手,即便我等疑惑,但天下之人能如我等一般么?”
众人一听顿时默然无语。唯有那丁谓不甘心道:“我等却要眼睁睁看那二佞臣把持朝政,搅得朝廷乌烟瘴气不成?如此,我大宋危矣,大行皇帝便是于九泉之下亦不安心,你我乃是皇帝陛下忠臣,断不能容忍如此小人当道。”
那王旦亦点头道:“正是如此,那郭皇后平日便与那高太尉并寇准等人较厚,如今策立其子为帝,如何不将朝廷权势尽数授予那二人之手?若真个那时,我等岂能再朝堂上有容身之地?况我等平日尽力奉承皇长子赵褆,虽他母妃亡故,然我等又何尝不是他之所依托之人?我等又何尝不是依托他之人?但今日之局势,却使得我等丧尽所依,如之奈何,还望尚书大人拿个主意。”
王尚书沉吟一回,方才叹道:“如今局势,甚是危急,明日便是那新皇登基之日,我等若要有所依仗,不使得那二佞臣得逞所愿,只得一个法子。”
王旦并丁谓忙道:“却是何法子?还望尚书大人明示。”
王尚书便道:“如今这二佞之所以胆大包天者,不过是依仗那手中之兵,左右朝廷局势,矫诏谋权,若是我等亦手中有兵,便可与之分庭抗礼,如此我等质疑者圣旨真伪,便有底气可依,即便他二人扶得赵佑幼子登上皇位,然我等只须明发天下檄文,将二人挟圣上以矫诏之事大白于天下,也将使得新皇失信于天下臣民,如何还能坐稳得皇帝?如是我等在推出温王赵褆,只道长幼有序,先帝亲封为王便有册立之意为依,推温王登基,定然是天下响应,名正言顺。”
王旦忙笑道:“大人果然高明,不愧是朝廷栋梁柱石。”只有那丁谓疑惑道:“此计大妙,然我等何处筹兵?若是手中无有兵势,如何便能与之抗衡?还望大人一并教诲。”
王尚书便笑道:“诸位莫非忘了那勇冠三军,使得辽人闻风丧胆,又尽数灭了楚军先锋两万余人的钦命大将军苏文乎?此人受先帝钦命统领禁军,如今其手中拥宁海军精锐之师,又节制三万禁军而拒楚军,此人将才,足以成大事矣。”
王旦疑惑道:“那苏文固然拥大军而善战不说,但他如何肯与我等合作?于他来说又有何等好处?”那丁谓亦点头称是道:“下官平日里也细观此人,并非以甘居人下之人,若是我等借他兵势,他如何肯相助与我等?若是他要价甚高,我等岂不是又引狼入室之嫌?”
王尚书点头笑道:“诸位勿忧,试想当日应天府吃那辽人围困之时,陛下遍发诏书,使得各路各州军马前来应天府救驾,然诸多路、州兵马尽皆响应楚王号令,唯独这苏大将军却拒不听从?不久这苏大将军与辽人大战,大破辽人与应天府城下,辽人远遁,应天府之围解,由此来说,那苏大将军便是救驾第一功臣,皇帝陛下颁下诸多赏赐,为何却将他夺了宁海军领军之权?又如何使他统领禁军却不得其权?前者乃是此人深得趋利避害之法,若是响应那楚王,即便不能夺取兵权,也只能做个叛逆之臣,被天下之人唾弃,他宁海军名声最大,然也就更臭名昭著。因此他便不惜与楚王为敌,毅然前往救驾。然既有救驾之功,却吃那高太尉陷害,夺取了兵权,如何不恼恨他?现虽取回了宁海军,又手握三万禁军,然与那高太尉心存芥蒂,若是高太尉把持了朝政,这苏大将军又岂能得免?”
那丁谓听闻到此处,不由大笑道:“正因如此,那苏文必然不甘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