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易中天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帅哥。三国志说诸葛亮身长八尺,这个八尺是汉尺,汉尺的八尺合现在市尺五尺五寸,相当于一米八四。而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呢?26岁,大家想一想26岁的年龄一米八四的个子该是什么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我们舞台上的一样不一样?借东风这个事情当然也是没有的。而且就算有,去借东风的人也不该是诸葛亮,该是周瑜啊。我们读杜牧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没说东风不与诸葛便啊。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现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幅攻心联其实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主持蜀国工作的时候穷兵黩武,宽严戒误。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就变成杰出的军事家了,而且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其他的军事将领都变成了提线木偶,傻乎乎地带着军去打仗,走到地方掏出一口袋,军师给我的锦囊妙计,打开看看,哦,这么办。这个实在是太离谱了,这个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拜。
易中天先生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而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像以上分析的空城计和借东风等,只不过是文学家们把诸葛亮神话了,所以历史形象并不等于文学形象。而对三国人物崇拜达到最不可思议的当属关羽,关羽已经成为民间信仰的对象,而且他还被奉为行业祖师爷。那么,民间为什么那样崇拜关羽呢?易中天先生对民间的关羽崇拜又有着怎样的精彩点评呢?
文化人是非常崇拜诸葛亮的,而民间信仰更多的是崇拜关羽,关羽也是一个值得崇拜的人,因为关羽特重情义,这是关羽最大的特点。关于被曹操俘虏以后,曹操对他非常非常好,关羽也非常感激曹操对他的收留和信任,但是关于仍然心向刘备。那么这个时候关羽就面临一个选择,是效忠曹操呢,还是效忠刘备呢?而关羽采取了一个什么做法呢,就是我重重地报答曹操以后,回到刘备身边,这就是重情重义。当然关羽走的时候曹操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大度,当时有人提出来要追杀关羽,曹操说不用,这样的义士我们应该尊重他。可惜现在民间只记住了关羽的情,忘掉了曹操的义,正是由于关羽如此地重情义,因此关羽成为民间信仰崇拜的对象。
但是这个民间信仰呢有时候想起来也是有点怪怪的,我们知道这个民间信仰受两本书的影响最大,一本是水浒传,一本是三国演义。虽然在文化人那里红楼梦的地位最高,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no。1,但是民间喜欢的还是水浒和三国。比如说民间行业会用水浒和三国的人物做祖师爷,比如说强盗以宋江为祖师爷,小偷以石迁为祖师爷,编制业以刘备为祖师爷,屠宰业以张飞为祖师爷,没有以红楼梦人物什么贾宝玉啊,王凤姐做祖师爷的。那么这些都还有些道理,奇怪的是剃头匠以关羽为祖师爷,关羽没有剃过头啊,而且东汉的时候这个我们中国人是不兴剃头的,是留全发的。那么想来想去一点联系,无非是剃头匠和关帝爷手上都有一把刀嘛,但是关羽的刀是杀头的,不是剃头的。我就想起来清代有一个剃头匠在门口贴出一幅对联来,倒是蛮像关羽的口气,怎么说呢:“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我不知道有人敢去剃头不?
这是一个奇怪的事情,还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关羽现在变成财神爷。你看我们现在很多的企业里面,民营企业,或者是个体商贩他的家里面都供者关羽的像。这个关羽是一个军事将领,你说他是战神这个话还说得过去,他怎么是财神呢?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财都是枪来的?而且依我看,关羽总有一天会变成爱神,会供奉在婚姻介绍所。为什么呢?因为关羽这个人对爱情追求也是很执著的,当时刘备带着他都投奔曹操,曹操是和吕布作战。战前关羽就提了一个要求,说曹公我可以英勇奋战,但是打下吕布以后,有一个女人你要把他嫁给我。曹操说好,刘备也去帮着说,然后到了决战前夕,这个关羽又去提醒曹操,那你说话要算数的,我们打赢了以后那个女人你一定要嫁给我的。曹操说不对啊,这个关羽怎么就认准了这个人,我去看看,曹操一看,哎呀,国色天香啊,我曹某人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结果弄得关羽非常的郁闷。
不过曹操这个人虽然抢了别人的老婆,他也被别人抢了功劳,抢了什么功劳呢?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空城计的“发明权”实际上空城计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而是发生在曹操的身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的时候,有一次曹操的军队出城收麦子去了,突然吕布的军队开了过来。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随军家属全部都弄到城墙上去站岗,等吕布开过来一看,满城都是莺歌燕舞,姣声嗲气。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个树林子,深不可测,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的,肯定是把埋伏买在树林子里面了,撤!撤回去以后想想呢,又不甘心,第二天他又来了,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树林子了。
历史上的空城计看来是有的,但是它不属于诸葛亮,而是属于曹操。通过易中天先生的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三国历史,每个人也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点评三国人物,所以这就造成了空城计这种张冠李戴的冤假错案。那么,我们现代人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看待三国这段历史呢?
现在我们知道了,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呢?我个人的看法还是首先要弄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弄清楚历史形象。
对于三国来说,还是要读三国志。三国志的作者叫陈寿,是现在四川省南充市人。陈寿完成三国志这部著作的时间距离西晋统一中国只有五年,就是相隔的时间不是很久。第二点呢,陈寿这个人治学非常严谨,他收集来的材料但凡是他觉得可疑的,他宁肯不用,留下来的应该说是基本可靠。但是正是因为陈寿有这样一个特点,所以三国志这本书非常地简略,不是太好看。所以过了130年,又有裴松之来为三国志做了注。一般人为古书做注主要是进行一些解释,比方说名词解释、动词解释、时代背景介绍,怕你看不懂,做一个注。裴松之的注不一样,裴松之把陈寿弃而不用的材料,以及陈寿写三国志所看不到的材料有选择地补充了进去。补充的时候裴松之也做了一个甄别工作,就是他认为不可靠的材料,他会在后面加以说明,就是我认为这个东西是靠不住的,我认为这个时不可能的,理由是什么什么什么。那么如果几个材料是矛盾的,裴松之就采取并存的方式,罗列在这里,让后来的读者自己去甄别。所以裴松之的注也是比较可靠的。
所以要弄清三国的历史面目,历史形象,也就是这两个东西: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寿志裴注。但是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比方说空城计这个故事,钱钟书先生就认为是“不欺售欺”的典型,什么叫“不欺售欺”呢?就是以不欺骗来欺骗。我这里面没有人,我明明白白就告诉你是没有人啊,结果呢,对方还不相信。你越是说我这城里面真的没有兵,他越不相信。这叫做“不欺售欺”钱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典型。
因此三国演义这本书历来被当作兵书来看。明清之际,清人要入关,他们就用三国演义做教材。当时把三国演义翻译为满文,印了一千份,作为内部文件发给一定级别的贵族和官员阅读。甚至还有这样的故事,说是有一个满洲将军结识了一个汉人,成了朋友以后这个满洲将军说,你这汉人不错,来来来,你到我房间来,我给你看一个内部文件,不公开的。打开一看,三国演义。因为哪怕就像空城计那样的例子,它也有心理学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战。所以为三国演义做批文的毛宗岗父子他有个说法,他说只有谨慎的人才不会做大胆的事,也只有谨慎的人才最能够做大胆的事,因为这个谨慎的人他一生都小心谨慎,他突然大胆一回没人相信。诸葛亮就是一个很谨慎的人,叫做诸葛一生惟谨慎,他谨慎了一辈子突然来一个空城计,那司马懿不相信了,因为只记住了他平时的小心谨慎。当然这个事情也就是碰上了司马懿是个知识分子,想问题比较复杂,所以后来有个叫魏禧的人说了,他说如果是碰上一伙山贼,一伙强盗,土匪,他哪想那么多,管他娘的老子进去再说!诸葛亮不就抓走了吗?
所以,三种形象,各有各的道理。那么我们这个系列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三种形象都告诉观众朋友,然后进行讨论。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三件工作:第一是还原,就是还原到历史的本来面目;第二是比较,就是比较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有什么不同;第三是分析,就是分析一下这个形象为什么会演变。实际上,品读历史也可以有三种意见,一种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历史意见;第二种是站在今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时代意见;第三种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个人意见。
任何人研究历史都难免会有这三种意见,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事,也就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宋代词人张升的词说“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实际上进入渔樵闲话的又何止是六朝兴废事呢?那是可以包括一切历史的,正所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今后的节目里,我将给大家笑谈三国,品读三分。而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人,就是一个在历史上争论最大、意见最分歧、形象最多样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请看下集——真假曹操。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演义中,为什么他是白脸的奸臣?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他是奸贼,是奸雄,还是英雄?众多说法不一的形象中,哪一个是真实的曹操?易中天品三国之真假曹操即将播出,敬请关注!
帅哥。三国志说诸葛亮身长八尺,这个八尺是汉尺,汉尺的八尺合现在市尺五尺五寸,相当于一米八四。而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呢?26岁,大家想一想26岁的年龄一米八四的个子该是什么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我们舞台上的一样不一样?借东风这个事情当然也是没有的。而且就算有,去借东风的人也不该是诸葛亮,该是周瑜啊。我们读杜牧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没说东风不与诸葛便啊。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现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幅攻心联其实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主持蜀国工作的时候穷兵黩武,宽严戒误。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就变成杰出的军事家了,而且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其他的军事将领都变成了提线木偶,傻乎乎地带着军去打仗,走到地方掏出一口袋,军师给我的锦囊妙计,打开看看,哦,这么办。这个实在是太离谱了,这个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拜。
易中天先生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而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像以上分析的空城计和借东风等,只不过是文学家们把诸葛亮神话了,所以历史形象并不等于文学形象。而对三国人物崇拜达到最不可思议的当属关羽,关羽已经成为民间信仰的对象,而且他还被奉为行业祖师爷。那么,民间为什么那样崇拜关羽呢?易中天先生对民间的关羽崇拜又有着怎样的精彩点评呢?
文化人是非常崇拜诸葛亮的,而民间信仰更多的是崇拜关羽,关羽也是一个值得崇拜的人,因为关羽特重情义,这是关羽最大的特点。关于被曹操俘虏以后,曹操对他非常非常好,关羽也非常感激曹操对他的收留和信任,但是关于仍然心向刘备。那么这个时候关羽就面临一个选择,是效忠曹操呢,还是效忠刘备呢?而关羽采取了一个什么做法呢,就是我重重地报答曹操以后,回到刘备身边,这就是重情重义。当然关羽走的时候曹操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大度,当时有人提出来要追杀关羽,曹操说不用,这样的义士我们应该尊重他。可惜现在民间只记住了关羽的情,忘掉了曹操的义,正是由于关羽如此地重情义,因此关羽成为民间信仰崇拜的对象。
但是这个民间信仰呢有时候想起来也是有点怪怪的,我们知道这个民间信仰受两本书的影响最大,一本是水浒传,一本是三国演义。虽然在文化人那里红楼梦的地位最高,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no。1,但是民间喜欢的还是水浒和三国。比如说民间行业会用水浒和三国的人物做祖师爷,比如说强盗以宋江为祖师爷,小偷以石迁为祖师爷,编制业以刘备为祖师爷,屠宰业以张飞为祖师爷,没有以红楼梦人物什么贾宝玉啊,王凤姐做祖师爷的。那么这些都还有些道理,奇怪的是剃头匠以关羽为祖师爷,关羽没有剃过头啊,而且东汉的时候这个我们中国人是不兴剃头的,是留全发的。那么想来想去一点联系,无非是剃头匠和关帝爷手上都有一把刀嘛,但是关羽的刀是杀头的,不是剃头的。我就想起来清代有一个剃头匠在门口贴出一幅对联来,倒是蛮像关羽的口气,怎么说呢:“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我不知道有人敢去剃头不?
这是一个奇怪的事情,还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关羽现在变成财神爷。你看我们现在很多的企业里面,民营企业,或者是个体商贩他的家里面都供者关羽的像。这个关羽是一个军事将领,你说他是战神这个话还说得过去,他怎么是财神呢?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财都是枪来的?而且依我看,关羽总有一天会变成爱神,会供奉在婚姻介绍所。为什么呢?因为关羽这个人对爱情追求也是很执著的,当时刘备带着他都投奔曹操,曹操是和吕布作战。战前关羽就提了一个要求,说曹公我可以英勇奋战,但是打下吕布以后,有一个女人你要把他嫁给我。曹操说好,刘备也去帮着说,然后到了决战前夕,这个关羽又去提醒曹操,那你说话要算数的,我们打赢了以后那个女人你一定要嫁给我的。曹操说不对啊,这个关羽怎么就认准了这个人,我去看看,曹操一看,哎呀,国色天香啊,我曹某人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结果弄得关羽非常的郁闷。
不过曹操这个人虽然抢了别人的老婆,他也被别人抢了功劳,抢了什么功劳呢?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空城计的“发明权”实际上空城计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而是发生在曹操的身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的时候,有一次曹操的军队出城收麦子去了,突然吕布的军队开了过来。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随军家属全部都弄到城墙上去站岗,等吕布开过来一看,满城都是莺歌燕舞,姣声嗲气。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个树林子,深不可测,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的,肯定是把埋伏买在树林子里面了,撤!撤回去以后想想呢,又不甘心,第二天他又来了,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树林子了。
历史上的空城计看来是有的,但是它不属于诸葛亮,而是属于曹操。通过易中天先生的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三国历史,每个人也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点评三国人物,所以这就造成了空城计这种张冠李戴的冤假错案。那么,我们现代人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看待三国这段历史呢?
现在我们知道了,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呢?我个人的看法还是首先要弄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弄清楚历史形象。
对于三国来说,还是要读三国志。三国志的作者叫陈寿,是现在四川省南充市人。陈寿完成三国志这部著作的时间距离西晋统一中国只有五年,就是相隔的时间不是很久。第二点呢,陈寿这个人治学非常严谨,他收集来的材料但凡是他觉得可疑的,他宁肯不用,留下来的应该说是基本可靠。但是正是因为陈寿有这样一个特点,所以三国志这本书非常地简略,不是太好看。所以过了130年,又有裴松之来为三国志做了注。一般人为古书做注主要是进行一些解释,比方说名词解释、动词解释、时代背景介绍,怕你看不懂,做一个注。裴松之的注不一样,裴松之把陈寿弃而不用的材料,以及陈寿写三国志所看不到的材料有选择地补充了进去。补充的时候裴松之也做了一个甄别工作,就是他认为不可靠的材料,他会在后面加以说明,就是我认为这个东西是靠不住的,我认为这个时不可能的,理由是什么什么什么。那么如果几个材料是矛盾的,裴松之就采取并存的方式,罗列在这里,让后来的读者自己去甄别。所以裴松之的注也是比较可靠的。
所以要弄清三国的历史面目,历史形象,也就是这两个东西: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寿志裴注。但是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比方说空城计这个故事,钱钟书先生就认为是“不欺售欺”的典型,什么叫“不欺售欺”呢?就是以不欺骗来欺骗。我这里面没有人,我明明白白就告诉你是没有人啊,结果呢,对方还不相信。你越是说我这城里面真的没有兵,他越不相信。这叫做“不欺售欺”钱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典型。
因此三国演义这本书历来被当作兵书来看。明清之际,清人要入关,他们就用三国演义做教材。当时把三国演义翻译为满文,印了一千份,作为内部文件发给一定级别的贵族和官员阅读。甚至还有这样的故事,说是有一个满洲将军结识了一个汉人,成了朋友以后这个满洲将军说,你这汉人不错,来来来,你到我房间来,我给你看一个内部文件,不公开的。打开一看,三国演义。因为哪怕就像空城计那样的例子,它也有心理学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战。所以为三国演义做批文的毛宗岗父子他有个说法,他说只有谨慎的人才不会做大胆的事,也只有谨慎的人才最能够做大胆的事,因为这个谨慎的人他一生都小心谨慎,他突然大胆一回没人相信。诸葛亮就是一个很谨慎的人,叫做诸葛一生惟谨慎,他谨慎了一辈子突然来一个空城计,那司马懿不相信了,因为只记住了他平时的小心谨慎。当然这个事情也就是碰上了司马懿是个知识分子,想问题比较复杂,所以后来有个叫魏禧的人说了,他说如果是碰上一伙山贼,一伙强盗,土匪,他哪想那么多,管他娘的老子进去再说!诸葛亮不就抓走了吗?
所以,三种形象,各有各的道理。那么我们这个系列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三种形象都告诉观众朋友,然后进行讨论。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三件工作:第一是还原,就是还原到历史的本来面目;第二是比较,就是比较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有什么不同;第三是分析,就是分析一下这个形象为什么会演变。实际上,品读历史也可以有三种意见,一种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历史意见;第二种是站在今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时代意见;第三种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个人意见。
任何人研究历史都难免会有这三种意见,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事,也就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宋代词人张升的词说“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实际上进入渔樵闲话的又何止是六朝兴废事呢?那是可以包括一切历史的,正所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今后的节目里,我将给大家笑谈三国,品读三分。而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人,就是一个在历史上争论最大、意见最分歧、形象最多样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请看下集——真假曹操。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演义中,为什么他是白脸的奸臣?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他是奸贼,是奸雄,还是英雄?众多说法不一的形象中,哪一个是真实的曹操?易中天品三国之真假曹操即将播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