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kk.com,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十九回结盟国中国列四强申正义夫人赴美国
1941年1月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中华民国临时首都重庆举行。美国代表是勃兰特和马格鲁德两位将军,英国代表是在英国殖民地印度担任全军总司令的韦维尔爵士,韦维尔已被任命为美英荷澳远东战线最高司令官。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主持会议,中方参加会议的还有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何应钦和蒋夫人宋美龄。
联合军事会议一开始,英国的态度十分明确:韦维尔要求联合作战方案,首先要保卫缅甸,因为缅甸是英国最大殖民地印度的最后一道屏障。
中国也要保卫缅甸,缅甸是中国仅存的一条外国补给线,大批的美国援助物资要经过滇缅公路运往大西南。在这次联合军事会议召开前不久,英国就将美国援助中国的150辆卡车和一船弹药,没有向中国打招呼的情况下,在仰光给没收了。
韦维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打成了“独眼龙将军”,面对韦维尔将军摆出的一副蛮横的殖民者的面孔,和对中国利益采取漠视的态度。蒋介石还是和气地对韦维尔说:“中英两国,不可有一国失败,因此,如果贵国需要,我们可以派遣8万人入缅作战。”
韦维尔看不起中国军队,他以傲慢的口吻对蒋介石说:“如由贵国军队解放缅甸,实在是英国人的耻辱。”但历史是无情的,不幸被韦维尔言中,正是由于中国军队的参战,才解脱了英军的困境,并最终由中国军队扭转了缅甸的战局,并且解放了缅甸北部。
韦维尔的讲话,使宋庆龄忍不住了,她严肃提出:“请注意中国的地位!”
一向好发脾气的蒋介石,由于主席地位,斯文地对韦维尔说:“我们中国有句格言,人无信不立。中英两国此时可以算得上是患难之交,理应彼此互助互谅,运给中国的援助物资象前次的卡车,贵国如需借用,不妨与中国商洽。”
韦维尔胀红着脸说:“卡车之事,我实不知,等回去后一定查处,请委员长谅解。”
最后,蒋介石嘱美国代表勃兰特向罗斯福总统转达意见如下:“远东地区对日作战,端赖中国之陆军与英、美海空军协同一致为主体。务望美国有一中美联合作战计划,尤望美国对于在远东与中国所有的空军,以及可到的时间,必须有一个具体的方案。”
中、美、英三国的联合作战总算是踏出了第一步。
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埃利奥特说:“你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部队会干什么?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那些地方。然后长驱直入,直捣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碎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军投入的全部兵力不足40万,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占香港、菲律宾、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兵临澳大利亚。尤其是日军仅两个师团,就攻占十多万美菲军据守的菲律宾首府马尼拉,俘虏美菲军10多万人,给美军以毁灭性打击。而中国独力抗日达10年之久,抗击日军近00万人(即东北及长城沿线日本关东军70万、长城以内10万),是整个南线日军的5倍。事实证明罗斯福是有远见卓识的。
对中国,罗斯福还有长远的想法。中国战后应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这个东方大国首先要站在美国一边,以填补日本留下的真空。并成为抵御苏联的广阔的空间地带。罗斯福的论点是,在同俄国任何严重的政策冲突中,国民党中国将站在美国一边。那么,现在就应该将中国以大国来对待,让蒋介石具有较体面的正式地位。
194年元旦,联合起来共同对德、意、日作战的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宣言,声明一致对抗德、意、日,决不与敌人单独媾和。1941年1月日,中华民国外交部长宋子文,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并在宣言上签字。在开列签字国顺序时,罗斯福最初亲笔把中国排在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再下面是苏联和英国。后来,他又把英国排在第二,把中国排在第四位。再后面则是其余个国家,依字母顺序排列签字。这样,中国成为华盛顿联合宣言的四大领衔签字国之一。
在这之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国签字于共同宣言,罗斯福总统话别对子文表示:欢迎中国列为四强之一。此言闻之,但有惭惶而已!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后,中、美、英、苏四国已成为反侵略之中心,于是我国遂列为四强之一。再自我允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后,越南、泰国亦划入本区内。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虚名之客,能不戒惧哉!
是啊!中国人民团结抗战,国共合作,经过4年多艰苦卓绝的苦战,把日本帝国主义的70%以上的军队吸入中国战场这个泥坑中,日军死伤百万以上,耗资数百亿而不能自拨。致使日军北上和南下的进攻战略,都显得力不从心。中国千百万人的牺牲,为人类的正义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奠定了作为大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为了加强与盟军之间的联系。蒋介石特电嘱在华盛顿的宋子文,要求罗斯福派遣一位可资付托的高级将领,来华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于是,由美军参谋总长马歇尔推荐其老部下、好友、陆军中将史迪威出任此职。
在中国抗战处于僵持而出现光明前景的形势下,宋美龄决心抓住这个时机,赴美争取美国政府与美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她对美英等盟国,对中国抗战采取的观望态度十分不满,曾谴责过美国,也呼吁过美国。但是,国弱言微,她的这些活动并没有使美国的态度发生变化。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的半年内,仅40万日本陆军,便一路势如破竹,把战火烧到澳大利亚附近。而在中国战区,这一期间确一枝独秀,抗击了全部日本陆军的70%以上,总数达00万人。
在日军南进战果辉煌的引导下,阿南惟矶为雪第二次长沙会战之羞,不经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批准,于1月9日发起了第三次长沙会战。遭遇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并且遭受四面围攻,损失惨重,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为免遭中国军队围歼,日军于1月4日开始撤退。第师团由长沙东西郊向东瓜山撤退,第6师团由长沙东北郊向梨市撤退。
国军以4个军尾随追击,个军向日军左侧侧击,1个军又1个师向日军右侧侧击,个军对日军进行堵截。在中国军队的强大攻势下,1月1日,日军败退汩罗江北岸。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死伤5.6万人,国军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再次挫败了日军向长沙的进攻。长沙会战的胜利,是这一时期整个对日作战中最大之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
宋美龄决心抓住这个机会,赴美国争取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抗战的支援。她说:“恕我直言,依我们的浅见,只要是签约国,就应该在道义及法律上遵守义务,和其他缔约国一同抵制背约国。中国人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花那么大的功夫陈述其重要性,而真正的关键来临时,却又认为算不了什么?”
正在此时,美国国会议员温德尔.威尔基来华访问,向宋美龄发出了访美的邀请。1940年底,美国总统大选,威尔基输给了罗斯福,时罗斯福派其作为总统特使到中国考察访问。威尔基到中国后,受到蒋介石夫妇的热忱接待,令他非常高兴。他当即邀请宋美龄访问美国,并表示她去美国后,定可获得“轰动效应”。
威尔基谈到邀请宋美龄访美的原因时说:“我是多么坚决地相信,让我的同胞了解亚洲的问题和亚洲人民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从这个地区派出一个有智慧、口才和道义力量的人来进行帮助,使我们了解中国和印度以及他们的人民。夫人将是一位十全十美的大使。她既聪明,又有魅力,怀有一颗慷慨和理解他人的心,具有儒雅端庄的风度和容颜,加上抱有炽烈的信念,她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那样一种客人。”
194年,正值宋美龄健康极差之时,尤其是她的皮肤因长期在外奔波,慢性荨麻疹复发,一直困扰着她。加上197年她与二姐宋庆龄一起在上海战地慰问时,遭到日军炮火轰击,急驰中的汽车不慎翻在路边,她的肋骨与脊骨都受了伤,虽然当时她带伤慰问了前线伤兵,但长期以来腰背骨头常因气候变化而酸痛。宋美龄决定以赴美就医为名,为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争取更多的支援。
蒋介石对宋美龄赴美很支持,也是这次行动的策划者。他希望宋美龄到美国进行政治游说,争取美援,于1941年11月16日致函罗斯福说:“此次内子之病,承蒙鼎力协助,得以提前赴美就医,私衷至为感谢。并得乘此访问阁下与贵夫人,代中正亲致敬意,使中正更觉无上愉快,一若与贵大总统及贵夫人晤聚一堂也。”
当宋美龄从佛罗里达换乘飞机到纽约时,罗斯福总统派代表霍普金斯到机场迎接。随即被安排住进哥伦比亚长老教会医学中心哈克尼斯医院。
在去医院的路上,宋美龄充满笑意地对霍普金斯说:“我们中国人在听到日美双方在珍珠港事变前夜,还在举行谈判的消息时,是十分不安的。我知道,多亏了像您一样对日本采取了强硬路线的人,在政府中坚决主张无论如何不要损害中国,才防止了这件事的发生。我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向您表示深深的感谢。”
霍普金斯说:“夫人太客气了!”接着说:“罗斯福夫人想见您,我给您们安排明天见面怎么样?”
经霍普金斯安排,宋美龄第二天会见了罗斯福夫人。宋美龄衣着典雅、华丽,保持她平常最优雅的仪态。她高雅的风度,谨慎适度的言谈,立刻赢得了罗斯福夫人的欢心。宋美龄将精心挑选的见面礼——巨册邮票送到总统夫人面前,说:“尊敬的夫人,请代转总统先生,我希望我亲手挑选的一点礼物不会显得太过时了。”
宋美龄早就听说罗斯福总统是个集邮迷,得知敌伪占领的上海原邮政总局保险柜里有4巨册,包括前清的第一套大龙票到民国各时期的全有,堪称国宝。即派人潜入上海,把这4册邮票弄到重庆,三册交国库,一册携至美国专赠罗斯福。
罗斯福夫人捧起邮票册,翻了几页说:“罗斯福从少年起就是个小集邮迷,现下又是个老集邮迷,他知道了,一定比我更高兴,夫人,我太感谢您了!”
宋美龄向罗斯福夫人表白这次赴美的目的说:“此次来美仅为私人看病,对美国政府并无任何要求。”
罗斯福夫人笑着说:“美国朝野人民异口同声对你极为仰慕,均认为你为世界女性中第一人物,我与罗斯福总统亦素钦慕。”
在说到美国对中国抗战态度时,罗斯福夫人深明大义地说:“应该改变美国人的态度,使美国人感激中国抗战对美国的贡献。”
宋美龄闻言甚为感激,说:“中国抗战乃为全人类而牺牲,没想到夫人竟与我不谋而合。”
 ... -->>
第六十九回结盟国中国列四强申正义夫人赴美国
1941年1月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中华民国临时首都重庆举行。美国代表是勃兰特和马格鲁德两位将军,英国代表是在英国殖民地印度担任全军总司令的韦维尔爵士,韦维尔已被任命为美英荷澳远东战线最高司令官。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主持会议,中方参加会议的还有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何应钦和蒋夫人宋美龄。
联合军事会议一开始,英国的态度十分明确:韦维尔要求联合作战方案,首先要保卫缅甸,因为缅甸是英国最大殖民地印度的最后一道屏障。
中国也要保卫缅甸,缅甸是中国仅存的一条外国补给线,大批的美国援助物资要经过滇缅公路运往大西南。在这次联合军事会议召开前不久,英国就将美国援助中国的150辆卡车和一船弹药,没有向中国打招呼的情况下,在仰光给没收了。
韦维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打成了“独眼龙将军”,面对韦维尔将军摆出的一副蛮横的殖民者的面孔,和对中国利益采取漠视的态度。蒋介石还是和气地对韦维尔说:“中英两国,不可有一国失败,因此,如果贵国需要,我们可以派遣8万人入缅作战。”
韦维尔看不起中国军队,他以傲慢的口吻对蒋介石说:“如由贵国军队解放缅甸,实在是英国人的耻辱。”但历史是无情的,不幸被韦维尔言中,正是由于中国军队的参战,才解脱了英军的困境,并最终由中国军队扭转了缅甸的战局,并且解放了缅甸北部。
韦维尔的讲话,使宋庆龄忍不住了,她严肃提出:“请注意中国的地位!”
一向好发脾气的蒋介石,由于主席地位,斯文地对韦维尔说:“我们中国有句格言,人无信不立。中英两国此时可以算得上是患难之交,理应彼此互助互谅,运给中国的援助物资象前次的卡车,贵国如需借用,不妨与中国商洽。”
韦维尔胀红着脸说:“卡车之事,我实不知,等回去后一定查处,请委员长谅解。”
最后,蒋介石嘱美国代表勃兰特向罗斯福总统转达意见如下:“远东地区对日作战,端赖中国之陆军与英、美海空军协同一致为主体。务望美国有一中美联合作战计划,尤望美国对于在远东与中国所有的空军,以及可到的时间,必须有一个具体的方案。”
中、美、英三国的联合作战总算是踏出了第一步。
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埃利奥特说:“你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部队会干什么?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那些地方。然后长驱直入,直捣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碎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军投入的全部兵力不足40万,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占香港、菲律宾、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兵临澳大利亚。尤其是日军仅两个师团,就攻占十多万美菲军据守的菲律宾首府马尼拉,俘虏美菲军10多万人,给美军以毁灭性打击。而中国独力抗日达10年之久,抗击日军近00万人(即东北及长城沿线日本关东军70万、长城以内10万),是整个南线日军的5倍。事实证明罗斯福是有远见卓识的。
对中国,罗斯福还有长远的想法。中国战后应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这个东方大国首先要站在美国一边,以填补日本留下的真空。并成为抵御苏联的广阔的空间地带。罗斯福的论点是,在同俄国任何严重的政策冲突中,国民党中国将站在美国一边。那么,现在就应该将中国以大国来对待,让蒋介石具有较体面的正式地位。
194年元旦,联合起来共同对德、意、日作战的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宣言,声明一致对抗德、意、日,决不与敌人单独媾和。1941年1月日,中华民国外交部长宋子文,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并在宣言上签字。在开列签字国顺序时,罗斯福最初亲笔把中国排在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再下面是苏联和英国。后来,他又把英国排在第二,把中国排在第四位。再后面则是其余个国家,依字母顺序排列签字。这样,中国成为华盛顿联合宣言的四大领衔签字国之一。
在这之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国签字于共同宣言,罗斯福总统话别对子文表示:欢迎中国列为四强之一。此言闻之,但有惭惶而已!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后,中、美、英、苏四国已成为反侵略之中心,于是我国遂列为四强之一。再自我允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后,越南、泰国亦划入本区内。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虚名之客,能不戒惧哉!
是啊!中国人民团结抗战,国共合作,经过4年多艰苦卓绝的苦战,把日本帝国主义的70%以上的军队吸入中国战场这个泥坑中,日军死伤百万以上,耗资数百亿而不能自拨。致使日军北上和南下的进攻战略,都显得力不从心。中国千百万人的牺牲,为人类的正义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奠定了作为大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为了加强与盟军之间的联系。蒋介石特电嘱在华盛顿的宋子文,要求罗斯福派遣一位可资付托的高级将领,来华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于是,由美军参谋总长马歇尔推荐其老部下、好友、陆军中将史迪威出任此职。
在中国抗战处于僵持而出现光明前景的形势下,宋美龄决心抓住这个时机,赴美争取美国政府与美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她对美英等盟国,对中国抗战采取的观望态度十分不满,曾谴责过美国,也呼吁过美国。但是,国弱言微,她的这些活动并没有使美国的态度发生变化。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的半年内,仅40万日本陆军,便一路势如破竹,把战火烧到澳大利亚附近。而在中国战区,这一期间确一枝独秀,抗击了全部日本陆军的70%以上,总数达00万人。
在日军南进战果辉煌的引导下,阿南惟矶为雪第二次长沙会战之羞,不经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批准,于1月9日发起了第三次长沙会战。遭遇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并且遭受四面围攻,损失惨重,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为免遭中国军队围歼,日军于1月4日开始撤退。第师团由长沙东西郊向东瓜山撤退,第6师团由长沙东北郊向梨市撤退。
国军以4个军尾随追击,个军向日军左侧侧击,1个军又1个师向日军右侧侧击,个军对日军进行堵截。在中国军队的强大攻势下,1月1日,日军败退汩罗江北岸。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死伤5.6万人,国军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再次挫败了日军向长沙的进攻。长沙会战的胜利,是这一时期整个对日作战中最大之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
宋美龄决心抓住这个机会,赴美国争取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抗战的支援。她说:“恕我直言,依我们的浅见,只要是签约国,就应该在道义及法律上遵守义务,和其他缔约国一同抵制背约国。中国人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花那么大的功夫陈述其重要性,而真正的关键来临时,却又认为算不了什么?”
正在此时,美国国会议员温德尔.威尔基来华访问,向宋美龄发出了访美的邀请。1940年底,美国总统大选,威尔基输给了罗斯福,时罗斯福派其作为总统特使到中国考察访问。威尔基到中国后,受到蒋介石夫妇的热忱接待,令他非常高兴。他当即邀请宋美龄访问美国,并表示她去美国后,定可获得“轰动效应”。
威尔基谈到邀请宋美龄访美的原因时说:“我是多么坚决地相信,让我的同胞了解亚洲的问题和亚洲人民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从这个地区派出一个有智慧、口才和道义力量的人来进行帮助,使我们了解中国和印度以及他们的人民。夫人将是一位十全十美的大使。她既聪明,又有魅力,怀有一颗慷慨和理解他人的心,具有儒雅端庄的风度和容颜,加上抱有炽烈的信念,她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那样一种客人。”
194年,正值宋美龄健康极差之时,尤其是她的皮肤因长期在外奔波,慢性荨麻疹复发,一直困扰着她。加上197年她与二姐宋庆龄一起在上海战地慰问时,遭到日军炮火轰击,急驰中的汽车不慎翻在路边,她的肋骨与脊骨都受了伤,虽然当时她带伤慰问了前线伤兵,但长期以来腰背骨头常因气候变化而酸痛。宋美龄决定以赴美就医为名,为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争取更多的支援。
蒋介石对宋美龄赴美很支持,也是这次行动的策划者。他希望宋美龄到美国进行政治游说,争取美援,于1941年11月16日致函罗斯福说:“此次内子之病,承蒙鼎力协助,得以提前赴美就医,私衷至为感谢。并得乘此访问阁下与贵夫人,代中正亲致敬意,使中正更觉无上愉快,一若与贵大总统及贵夫人晤聚一堂也。”
当宋美龄从佛罗里达换乘飞机到纽约时,罗斯福总统派代表霍普金斯到机场迎接。随即被安排住进哥伦比亚长老教会医学中心哈克尼斯医院。
在去医院的路上,宋美龄充满笑意地对霍普金斯说:“我们中国人在听到日美双方在珍珠港事变前夜,还在举行谈判的消息时,是十分不安的。我知道,多亏了像您一样对日本采取了强硬路线的人,在政府中坚决主张无论如何不要损害中国,才防止了这件事的发生。我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向您表示深深的感谢。”
霍普金斯说:“夫人太客气了!”接着说:“罗斯福夫人想见您,我给您们安排明天见面怎么样?”
经霍普金斯安排,宋美龄第二天会见了罗斯福夫人。宋美龄衣着典雅、华丽,保持她平常最优雅的仪态。她高雅的风度,谨慎适度的言谈,立刻赢得了罗斯福夫人的欢心。宋美龄将精心挑选的见面礼——巨册邮票送到总统夫人面前,说:“尊敬的夫人,请代转总统先生,我希望我亲手挑选的一点礼物不会显得太过时了。”
宋美龄早就听说罗斯福总统是个集邮迷,得知敌伪占领的上海原邮政总局保险柜里有4巨册,包括前清的第一套大龙票到民国各时期的全有,堪称国宝。即派人潜入上海,把这4册邮票弄到重庆,三册交国库,一册携至美国专赠罗斯福。
罗斯福夫人捧起邮票册,翻了几页说:“罗斯福从少年起就是个小集邮迷,现下又是个老集邮迷,他知道了,一定比我更高兴,夫人,我太感谢您了!”
宋美龄向罗斯福夫人表白这次赴美的目的说:“此次来美仅为私人看病,对美国政府并无任何要求。”
罗斯福夫人笑着说:“美国朝野人民异口同声对你极为仰慕,均认为你为世界女性中第一人物,我与罗斯福总统亦素钦慕。”
在说到美国对中国抗战态度时,罗斯福夫人深明大义地说:“应该改变美国人的态度,使美国人感激中国抗战对美国的贡献。”
宋美龄闻言甚为感激,说:“中国抗战乃为全人类而牺牲,没想到夫人竟与我不谋而合。”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