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民国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侍卫武官唐在礼于宣统三年十一月廿四日接到内阁秘书处通知:明日清晨,护卫各国务大臣前往乾清宫参加接奉皇帝退位诏书的仪式。
十一月廿五日,也就是阳历2月12日,天刚亮,唐在礼与其余三名侍卫武官一道,进东华门,奔乾清宫。只见东华门外戒备森严“像是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的样子”后来听说是各大臣很担心,怕闯出几个宗社党来拼命“宗社党”在北京传得很厉害,说是连袁宫保都没把握制住他们。
到了乾清宫宫门内东南角的长廊上,国务大臣们都已经到齐,袁世凯自从1月16日遇炸,便称病不朝,内阁交胡惟德代领。十名国务大臣中,满人有度支大臣绍英、工农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汉人有外务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学部大臣唐景崇、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养心殿里,就这么十位袍帽顶戴的大臣,四名军装军刀的武官。
没过多少时候,有人来说“太后要上殿了”大伙儿依序往殿里走,大臣们走到离宝座一丈的地方,面向宝座,横列一行排开。四名侍从武官站在他们身后。
两名太监走了出来,分站两旁,像京剧里打旗儿的。隆裕太后带着小皇帝出现了。唐在礼也顾不得什么天颜不天颜,从两位大臣的肩膀之间望过去,仔细看了看小皇帝。他后来记道:“溥仪生得很清秀,只是看上去天庭虽还饱满,口鼻生得迫近,下颏尖促。我心里就想:‘这个小皇上到底不是个福相。’”(辛亥前后我所亲历的大事)
唐在礼有机会细看小皇帝,还发此大逆不道之想,全因当日臣下没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而只是由胡惟德带领着,向皇上、太后三鞠躬——这是商量了好些回才定下来的,所以隆裕也不吃惊,宣统可能有些奇怪,但他没说话。
隆裕落座之后,与胡惟德自然有一番早经设计好的对话。隆裕的大意跟逊位诏书一致,就是说希望全国老百姓早一天得到安顿,国家早一天得到统一,过太平日子不打仗,所以“我按照议和的条件把国家的大权交出来,交给袁世凯办共和政府”胡惟德赶紧安慰几句,说“太后睿明鉴远,顾全皇室,顾全百姓”“今后这个天下就是大家的太平天下了。敬祈太后保重,太后放心。”这种时候,在场诸人当然都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据说此时宫外也还有些人想阻止诏书的发布,自然被拦住了。隆裕太后这几天被袁世凯、小德张等人吓得够呛,什么路易十六全家上断头台之类的故事听了不少,此时也就下了决心,对内阁说:“我们先办了这事,我再见他们,免得又有耽搁。”一旦用印,木已成舟,再反对也没用了。
饶是如此,往逊位诏书上盖印之事,仍然没有让隆裕亲自动手。倒不是怕她悲痛过度手劲不足盖歪了,而是有人担心这位太后会效仿汉元帝皇后那样,面对王莽逼宫摔玉玺,所以专设了用玺官。其实隆裕哪有这份勇气?不过也反映出大伙儿潜意识里都觉得今天这事儿很像西汉末年。
因为诏书里言明“即由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退朝之后,十大臣便直奔石大人胡同外交大楼。袁世凯早已在那里守候,外交大楼今天重重警卫,比皇宫守卫得还要森严。里面早设下一张大条案,条案中间放着一个紫檀雕花的大帖架。大楼内外人很多,但静静地都没有声息。
十大臣站在上首,袁世凯站在下首。袁世凯深鞠一躬,胡惟德将诏书递过去。袁世凯并未宣读,只是将之放在大帖架上。胡袁两人谈了两句,仪式结束。当天晚上,袁世凯在外交大楼剪了辫子,据说“在剪的时候袁自己不断哈哈大笑,谈话中显出异乎寻常的高兴”在袁的一生中,如此感情外露,似乎是唯一一次。
第二天,各家报纸都发表了诏书全文。警察厅用黄纸缮写了逊位诏书,供在***外一个牌座上,供人观览。辛亥年的最后几天,皇城内三殿与社稷坛都对外开放,任人游览,不收门票。不过游社稷坛的人多,进皇城开眼的人少。
龙旗都收起来了。北京人还不是太清楚逊位意味着什么,不过至少是不打仗了,马上就是年关,愁云惨雾了四个月,强行挤出一丝喜庆来,逛逛未曾去过的社稷坛、太和殿,也是好的。
侍卫武官唐在礼于宣统三年十一月廿四日接到内阁秘书处通知:明日清晨,护卫各国务大臣前往乾清宫参加接奉皇帝退位诏书的仪式。
十一月廿五日,也就是阳历2月12日,天刚亮,唐在礼与其余三名侍卫武官一道,进东华门,奔乾清宫。只见东华门外戒备森严“像是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的样子”后来听说是各大臣很担心,怕闯出几个宗社党来拼命“宗社党”在北京传得很厉害,说是连袁宫保都没把握制住他们。
到了乾清宫宫门内东南角的长廊上,国务大臣们都已经到齐,袁世凯自从1月16日遇炸,便称病不朝,内阁交胡惟德代领。十名国务大臣中,满人有度支大臣绍英、工农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汉人有外务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学部大臣唐景崇、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养心殿里,就这么十位袍帽顶戴的大臣,四名军装军刀的武官。
没过多少时候,有人来说“太后要上殿了”大伙儿依序往殿里走,大臣们走到离宝座一丈的地方,面向宝座,横列一行排开。四名侍从武官站在他们身后。
两名太监走了出来,分站两旁,像京剧里打旗儿的。隆裕太后带着小皇帝出现了。唐在礼也顾不得什么天颜不天颜,从两位大臣的肩膀之间望过去,仔细看了看小皇帝。他后来记道:“溥仪生得很清秀,只是看上去天庭虽还饱满,口鼻生得迫近,下颏尖促。我心里就想:‘这个小皇上到底不是个福相。’”(辛亥前后我所亲历的大事)
唐在礼有机会细看小皇帝,还发此大逆不道之想,全因当日臣下没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而只是由胡惟德带领着,向皇上、太后三鞠躬——这是商量了好些回才定下来的,所以隆裕也不吃惊,宣统可能有些奇怪,但他没说话。
隆裕落座之后,与胡惟德自然有一番早经设计好的对话。隆裕的大意跟逊位诏书一致,就是说希望全国老百姓早一天得到安顿,国家早一天得到统一,过太平日子不打仗,所以“我按照议和的条件把国家的大权交出来,交给袁世凯办共和政府”胡惟德赶紧安慰几句,说“太后睿明鉴远,顾全皇室,顾全百姓”“今后这个天下就是大家的太平天下了。敬祈太后保重,太后放心。”这种时候,在场诸人当然都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据说此时宫外也还有些人想阻止诏书的发布,自然被拦住了。隆裕太后这几天被袁世凯、小德张等人吓得够呛,什么路易十六全家上断头台之类的故事听了不少,此时也就下了决心,对内阁说:“我们先办了这事,我再见他们,免得又有耽搁。”一旦用印,木已成舟,再反对也没用了。
饶是如此,往逊位诏书上盖印之事,仍然没有让隆裕亲自动手。倒不是怕她悲痛过度手劲不足盖歪了,而是有人担心这位太后会效仿汉元帝皇后那样,面对王莽逼宫摔玉玺,所以专设了用玺官。其实隆裕哪有这份勇气?不过也反映出大伙儿潜意识里都觉得今天这事儿很像西汉末年。
因为诏书里言明“即由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退朝之后,十大臣便直奔石大人胡同外交大楼。袁世凯早已在那里守候,外交大楼今天重重警卫,比皇宫守卫得还要森严。里面早设下一张大条案,条案中间放着一个紫檀雕花的大帖架。大楼内外人很多,但静静地都没有声息。
十大臣站在上首,袁世凯站在下首。袁世凯深鞠一躬,胡惟德将诏书递过去。袁世凯并未宣读,只是将之放在大帖架上。胡袁两人谈了两句,仪式结束。当天晚上,袁世凯在外交大楼剪了辫子,据说“在剪的时候袁自己不断哈哈大笑,谈话中显出异乎寻常的高兴”在袁的一生中,如此感情外露,似乎是唯一一次。
第二天,各家报纸都发表了诏书全文。警察厅用黄纸缮写了逊位诏书,供在***外一个牌座上,供人观览。辛亥年的最后几天,皇城内三殿与社稷坛都对外开放,任人游览,不收门票。不过游社稷坛的人多,进皇城开眼的人少。
龙旗都收起来了。北京人还不是太清楚逊位意味着什么,不过至少是不打仗了,马上就是年关,愁云惨雾了四个月,强行挤出一丝喜庆来,逛逛未曾去过的社稷坛、太和殿,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