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中华异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官污吏或被关进大牢,或者人头落地,而大批高等学堂中的学员则被提拔上来,虽然他们并不一定比其他官员更加清廉,但毕竟吏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澄清。
经济的恢复,治安的好转,吏治的相对澄清,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得早已凋零的长江沿岸贸易得到了恢复,除了江西以东一段长江之外,从江西九江到四川叙州,这数千里的长江航道上,到处都可以看见来来往往的商船,久已不见的繁荣景象慢慢的再现在人们的眼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镇虏军工兵部队成功的炸毁了三峡江段的大部分明暗礁石,使得长江上游的通航情况大大改观,商船可以从长江中游直接航行到四川腹地,而且川江夜间不行船的传统也开始被胆子大的商人船工们抛弃。
为了商业的顺利发展,林清华还命令工场开始生产通用货币——银圆。
银圆由林清华亲自设计,分为大银圆与小银圆两种。大银圆重一两,含银八成五,正反两面均刻着飞龙,单位为“壹圆”小银圆重一钱,含银也是八成五,正反两面均刻着凤凰,单位为“壹角”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作为辅币的铜圆,单位为“壹分”其体积比铜钱要小,为铜铅合金,其中铜含量为六成。
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为一比十比一百,即一块大银圆兑换十块小银圆,一块小银圆兑换铜圆一百枚。与此同时,铜钱的回收也逐渐展开,并将最终废除铜钱的流通。
林清华知道,自己规定的银圆的银含量稍微偏低,为了防止受到西洋银圆的冲击,同时也为了吸引人们使用,他命令工匠研制新型水力冲压机,以便能够在银圆与铜圆的表面冲出精美好看的图案,而且为了防止不法份子凿边盗银盗铜,在银圆与铜圆的的边缘还滚出了细齿。
由于此时的宋应星已经完全被林清华所编写的工艺书籍迷住了,而且很想亲自试一试,于是,林清华便任命宋应星为工场督造官,命他带领工匠试制水力冲压机。经过数十天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第一台新式水力冲压机很快被组装在了川东的山岭之中,而其冲压出来的第一批银圆就让林清华非常的满意,在紧张的筹备了近半年之后,三座大型银圆工厂就成立了。工场制出来的银圆一进入各地市场,马上就受到了商人们的普遍欢迎,商人们立刻抛弃了使用不便的碎银,大量的收入银圆,以至于银圆对碎银明显出现升水现象,一块银圆可以轻易的兑换到更多的同样银含量的碎银。林清华抓紧时机,立刻用银圆大量兑换民间碎银,利用这种差价,狠狠的大捞了一笔,使得已经渐渐走上正规的财政收支第一次出现少量盈余。
林清华设计制造的银圆是如此的吸引人,以至于这种银圆很快出现在了南洋市场上,不仅中国商人大量使用这种银圆,而且连西洋商人与阿拉伯商人也开始接受这种来自古老神秘的中国的硬通货,他们将这种银圆拿到香料群岛,买入大量香料,并将其运往福建,从中国商人手中换回大量精美的瓷器和丝绸,再运回印度、中东、欧洲进行销售,南洋的贸易更加繁荣。
林清华当然知道,贸易的繁荣离不开交通工具与道路的改进,所以,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宋应星手下的工匠们很快就造出了非常实用的四轮马车,并立刻投入了批量生产。当然了,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打算,林清华同时颁布了中国的第一部专利法,将专利的概念引入中国,而这种他所“发明”的四轮马车,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第一种专利产品。这样一来,所有想制造这种马车的人,就必须向林清华交纳专利费,每间工场按照工场规模大小,每年交纳五百至一千圆银圆。虽然收入不多,但毕竟使得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与四轮马车相配套的重要措施就是道路的建设,经过从各处流民中招募来的铺路大军一年多的努力,武昌至西平寨,再到西安的道路已经建设完成,虽然并不十分的漂亮,但却足够耐用,大大的方便了各地商品的交流,同时使得军队的调动非常的便捷。
考虑到今后发展生产、科技的需要,度量衡与标准量具的制订与研制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林清华与宋应星一段时间的努力,新的度量衡被制订下来,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全部的度量衡都规定为十、百、千进位制,这样就方便了日常计算,比如,规定一斤蒸馏水的体积为一升,而一升为一千毫升。作为现代工业所必不可少的标准量具,也很快就在林清华的工场中得到了使用,所有的量具都采用中国传统的度量衡单位。
虽然新的度量衡刚开始实施时产生了一些混乱,但半年以后,大部分百姓与商人已经接受了这种新的度量衡制度,并通过贸易将其传播到了福建、南洋等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商人们熙熙攘攘的来来往往中,时间很快的逝去,转眼已到公元49年一月初,也就是大明永历二年农历十二月。
由于林清华的苦心经营,湖广一带终于摆脱了战乱的阴影,百姓们的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不仅生活安定了,而且多数人的口袋中有了些余钱,百姓们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劳累了一年的躯体,好好的享受一下过年的乐趣了。
虽然离过年还有一段日子,但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街道上比平日里更加的热闹,而所有人的脸上又浮现出久违的笑容。人们互相打着招呼,各自提着自己购买的年货,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好奇的左顾右盼。
在众多购买年货的人们当中,一伙身穿各色衣服的汉子显得尤其引人注目,很显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身手敏捷的好手,而他们此刻正护卫着一名年轻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向前缓缓移动。
林清华看着身边的一切,心中的兴奋劲儿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的这个成绩非常满意,他很希望这种热闹劲儿能够一直的持续下去,永远也不要终结。
林清华迈开大步,在街道上快速的奔走着,他走得飞快,看得高兴,但却让跟在他身后的卫兵们非常的着急,他们满头大汗的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并用警惕的眼睛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林清华走到一间很普通的茶楼前停下脚步,并抬头看了看那间茶楼。
“八方茶楼!喔,有意思,可惜没有四方茶楼气派。”林清华喃喃自语道。他回头看了看那些满头大汗的卫兵,奇道:“这么冷的天,你们居然也会出汗?”
卫兵队长苦着脸说道:“元帅,您走得太快了!这里人又多,我们既要紧跟着您,又要紧盯每一个从您身边过的人,身上能不出汗吗?您就体谅一下下属,走慢些吧!”
林清华对于卫兵队长的讲话非常的满意,因为他已经无法从他的话中听出卑躬屈膝的味道了,很显然,自己的形象并不会让人感到难以接近。
他指着身边的那间茶楼,说道:“走,咱们进去,喝上几杯茶,休息一会儿,顺便听听说书先生讲的新故事。”
众人簇拥着林清华走入茶楼,由于茶楼并非是那种豪华茶楼,因此没有雅间,所以林清华只好在角落里找到个座位,在众卫兵的团团包围下,翘起二郎腿,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
虽然茶楼不豪华,但这里的伙计依然热情,片刻之间,就把林清华点的十几杯上好红茶端了上来。
林清华一边品着苦涩的红茶,一边倾听那说书先生讲的故事。只听了几句,林清华就完全明白说书先生在讲什么故事了,他所讲的这一段,正是朱元璋玩弄阴谋诡计,将明教的江山夺到手中的那一段。
很显然,听众非常的不满,他们抱怨坏人得志,好人落难,更有几名胆子大的人开始痛骂朱元璋。
听着人们的骂声,林清华心中暗自得意,他的苦心终于没有白费,虽然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的粗人,但只要这种情绪能够慢慢的向其他人传递,那么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当然了,并非每一个人的胆子都很大,所以,在别人的劝说下,骂声渐渐终止,茶楼中又恢复了平静,除了人们磕瓜子的声音之外,就只剩下说书先生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了。
正当那说书先生说得正起劲儿的时候,门外却忽然传过来一个声音。
“哎——大伙都出来看洋和尚啊!”一听到这个声音,茶楼中的人们纷纷议论起来。
“我听说洋和尚只吃荤,不吃素。”
“不对!洋和尚什么也不吃,只念经磕头。”
“放屁!人不吃东西能活几天?你倒是给老子饿上十几天试试?其实洋和尚也跟咱们这儿的和尚一样,只吃素,不吃荤,而且他们念得经文希奇古怪,拜得神仙更是古怪,好象是一个绑在木头架子上的光屁股男人。”
“何止是光屁股男人,我还听说他们还拜一个女人呢!听说好象叫什么‘玛利亚’!”
听到人们的议论,林清华一愣,虽然他对于宗教很是宽容,希望人们能将对于神仙鬼怪的盲目崇拜与敬畏抛弃,转而信仰理论性强的宗教,但他还是第一次在茶楼里听到人们这样谈论西方的传教士。正当他还想继续听听人们还有什么高论时,却见茶楼中的人群中有人发一声喊,当即所有的人就都涌出了茶楼,只剩下那摇头叹气的说书先生。
林清华命卫兵付清茶钱,随后便领着卫兵,随着那些人也走出了茶楼。
街道上热闹的很,街道边已经站满了人,他们闪开一条道,好奇的伸长脖子向街道上望去。
林清华带着几名卫兵,挤进人群,向那街道上看,却正好看到一队长长的传教士队伍正顺着街道向城中心走去,他们中的少数人手举十字架,口中高唱圣歌,向前缓慢前进,而另外的一些人则沿着街道散发手中的传单,一边将传单塞给街边的看客,一边高声劝导众人入教。与林清华以前在四川见过的传教士不同,这些人全部身穿或黑或灰的长袍,看起来更象西方的传教士一些。
让林清华吃惊的是,他发现这些传教士中大多数居然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说的也是中国话,不过,很显然,他们的口音绝对不是本地人,听上去倒象是江浙、福建一带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路边的看客们大多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纷纷闪到一边,一边摆手,一边拒绝传教士们递过来的传单。
一名传教士走到林清华跟前,递给他一张传单,用带着浓重口音的官话说道:“入教吧!只有上帝的福音才能挽救迷途的羔羊,上帝与你同在。”
林清华笑眯眯的接过传单,向上看了看,见那上面果然是用汉字写的,于是看着那名正在胸前划着十字的传教士,问道:“你们不是本地人吧?从哪里来的?到这里来干什么?”
那传教士回答道:“我们是从福建远道而来,到这愚昧的荒蛮之地来传播福音,希望你能快些接受崇高的信仰,只有这样,你才能进入天堂。”
林清华向着街道另一边看了看,回过头又问道:“看起来你们人不少啊!一共多少人?”
传教士答道:“两百三十人,全部都是福建一带的教友或者信徒,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来到这里。”
“那你们准备在这里停留多久?”
“不知道,这个必须要询问我们的神甫,实际上,正是他全力促成此行的,因为他要去拜访楚国公。”
“什么?拜访楚国公?”林清华惊讶的张开了嘴。
官污吏或被关进大牢,或者人头落地,而大批高等学堂中的学员则被提拔上来,虽然他们并不一定比其他官员更加清廉,但毕竟吏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澄清。
经济的恢复,治安的好转,吏治的相对澄清,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得早已凋零的长江沿岸贸易得到了恢复,除了江西以东一段长江之外,从江西九江到四川叙州,这数千里的长江航道上,到处都可以看见来来往往的商船,久已不见的繁荣景象慢慢的再现在人们的眼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镇虏军工兵部队成功的炸毁了三峡江段的大部分明暗礁石,使得长江上游的通航情况大大改观,商船可以从长江中游直接航行到四川腹地,而且川江夜间不行船的传统也开始被胆子大的商人船工们抛弃。
为了商业的顺利发展,林清华还命令工场开始生产通用货币——银圆。
银圆由林清华亲自设计,分为大银圆与小银圆两种。大银圆重一两,含银八成五,正反两面均刻着飞龙,单位为“壹圆”小银圆重一钱,含银也是八成五,正反两面均刻着凤凰,单位为“壹角”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作为辅币的铜圆,单位为“壹分”其体积比铜钱要小,为铜铅合金,其中铜含量为六成。
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为一比十比一百,即一块大银圆兑换十块小银圆,一块小银圆兑换铜圆一百枚。与此同时,铜钱的回收也逐渐展开,并将最终废除铜钱的流通。
林清华知道,自己规定的银圆的银含量稍微偏低,为了防止受到西洋银圆的冲击,同时也为了吸引人们使用,他命令工匠研制新型水力冲压机,以便能够在银圆与铜圆的表面冲出精美好看的图案,而且为了防止不法份子凿边盗银盗铜,在银圆与铜圆的的边缘还滚出了细齿。
由于此时的宋应星已经完全被林清华所编写的工艺书籍迷住了,而且很想亲自试一试,于是,林清华便任命宋应星为工场督造官,命他带领工匠试制水力冲压机。经过数十天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第一台新式水力冲压机很快被组装在了川东的山岭之中,而其冲压出来的第一批银圆就让林清华非常的满意,在紧张的筹备了近半年之后,三座大型银圆工厂就成立了。工场制出来的银圆一进入各地市场,马上就受到了商人们的普遍欢迎,商人们立刻抛弃了使用不便的碎银,大量的收入银圆,以至于银圆对碎银明显出现升水现象,一块银圆可以轻易的兑换到更多的同样银含量的碎银。林清华抓紧时机,立刻用银圆大量兑换民间碎银,利用这种差价,狠狠的大捞了一笔,使得已经渐渐走上正规的财政收支第一次出现少量盈余。
林清华设计制造的银圆是如此的吸引人,以至于这种银圆很快出现在了南洋市场上,不仅中国商人大量使用这种银圆,而且连西洋商人与阿拉伯商人也开始接受这种来自古老神秘的中国的硬通货,他们将这种银圆拿到香料群岛,买入大量香料,并将其运往福建,从中国商人手中换回大量精美的瓷器和丝绸,再运回印度、中东、欧洲进行销售,南洋的贸易更加繁荣。
林清华当然知道,贸易的繁荣离不开交通工具与道路的改进,所以,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宋应星手下的工匠们很快就造出了非常实用的四轮马车,并立刻投入了批量生产。当然了,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打算,林清华同时颁布了中国的第一部专利法,将专利的概念引入中国,而这种他所“发明”的四轮马车,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第一种专利产品。这样一来,所有想制造这种马车的人,就必须向林清华交纳专利费,每间工场按照工场规模大小,每年交纳五百至一千圆银圆。虽然收入不多,但毕竟使得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与四轮马车相配套的重要措施就是道路的建设,经过从各处流民中招募来的铺路大军一年多的努力,武昌至西平寨,再到西安的道路已经建设完成,虽然并不十分的漂亮,但却足够耐用,大大的方便了各地商品的交流,同时使得军队的调动非常的便捷。
考虑到今后发展生产、科技的需要,度量衡与标准量具的制订与研制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林清华与宋应星一段时间的努力,新的度量衡被制订下来,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全部的度量衡都规定为十、百、千进位制,这样就方便了日常计算,比如,规定一斤蒸馏水的体积为一升,而一升为一千毫升。作为现代工业所必不可少的标准量具,也很快就在林清华的工场中得到了使用,所有的量具都采用中国传统的度量衡单位。
虽然新的度量衡刚开始实施时产生了一些混乱,但半年以后,大部分百姓与商人已经接受了这种新的度量衡制度,并通过贸易将其传播到了福建、南洋等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商人们熙熙攘攘的来来往往中,时间很快的逝去,转眼已到公元49年一月初,也就是大明永历二年农历十二月。
由于林清华的苦心经营,湖广一带终于摆脱了战乱的阴影,百姓们的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不仅生活安定了,而且多数人的口袋中有了些余钱,百姓们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劳累了一年的躯体,好好的享受一下过年的乐趣了。
虽然离过年还有一段日子,但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街道上比平日里更加的热闹,而所有人的脸上又浮现出久违的笑容。人们互相打着招呼,各自提着自己购买的年货,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好奇的左顾右盼。
在众多购买年货的人们当中,一伙身穿各色衣服的汉子显得尤其引人注目,很显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身手敏捷的好手,而他们此刻正护卫着一名年轻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向前缓缓移动。
林清华看着身边的一切,心中的兴奋劲儿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的这个成绩非常满意,他很希望这种热闹劲儿能够一直的持续下去,永远也不要终结。
林清华迈开大步,在街道上快速的奔走着,他走得飞快,看得高兴,但却让跟在他身后的卫兵们非常的着急,他们满头大汗的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并用警惕的眼睛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林清华走到一间很普通的茶楼前停下脚步,并抬头看了看那间茶楼。
“八方茶楼!喔,有意思,可惜没有四方茶楼气派。”林清华喃喃自语道。他回头看了看那些满头大汗的卫兵,奇道:“这么冷的天,你们居然也会出汗?”
卫兵队长苦着脸说道:“元帅,您走得太快了!这里人又多,我们既要紧跟着您,又要紧盯每一个从您身边过的人,身上能不出汗吗?您就体谅一下下属,走慢些吧!”
林清华对于卫兵队长的讲话非常的满意,因为他已经无法从他的话中听出卑躬屈膝的味道了,很显然,自己的形象并不会让人感到难以接近。
他指着身边的那间茶楼,说道:“走,咱们进去,喝上几杯茶,休息一会儿,顺便听听说书先生讲的新故事。”
众人簇拥着林清华走入茶楼,由于茶楼并非是那种豪华茶楼,因此没有雅间,所以林清华只好在角落里找到个座位,在众卫兵的团团包围下,翘起二郎腿,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
虽然茶楼不豪华,但这里的伙计依然热情,片刻之间,就把林清华点的十几杯上好红茶端了上来。
林清华一边品着苦涩的红茶,一边倾听那说书先生讲的故事。只听了几句,林清华就完全明白说书先生在讲什么故事了,他所讲的这一段,正是朱元璋玩弄阴谋诡计,将明教的江山夺到手中的那一段。
很显然,听众非常的不满,他们抱怨坏人得志,好人落难,更有几名胆子大的人开始痛骂朱元璋。
听着人们的骂声,林清华心中暗自得意,他的苦心终于没有白费,虽然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的粗人,但只要这种情绪能够慢慢的向其他人传递,那么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当然了,并非每一个人的胆子都很大,所以,在别人的劝说下,骂声渐渐终止,茶楼中又恢复了平静,除了人们磕瓜子的声音之外,就只剩下说书先生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了。
正当那说书先生说得正起劲儿的时候,门外却忽然传过来一个声音。
“哎——大伙都出来看洋和尚啊!”一听到这个声音,茶楼中的人们纷纷议论起来。
“我听说洋和尚只吃荤,不吃素。”
“不对!洋和尚什么也不吃,只念经磕头。”
“放屁!人不吃东西能活几天?你倒是给老子饿上十几天试试?其实洋和尚也跟咱们这儿的和尚一样,只吃素,不吃荤,而且他们念得经文希奇古怪,拜得神仙更是古怪,好象是一个绑在木头架子上的光屁股男人。”
“何止是光屁股男人,我还听说他们还拜一个女人呢!听说好象叫什么‘玛利亚’!”
听到人们的议论,林清华一愣,虽然他对于宗教很是宽容,希望人们能将对于神仙鬼怪的盲目崇拜与敬畏抛弃,转而信仰理论性强的宗教,但他还是第一次在茶楼里听到人们这样谈论西方的传教士。正当他还想继续听听人们还有什么高论时,却见茶楼中的人群中有人发一声喊,当即所有的人就都涌出了茶楼,只剩下那摇头叹气的说书先生。
林清华命卫兵付清茶钱,随后便领着卫兵,随着那些人也走出了茶楼。
街道上热闹的很,街道边已经站满了人,他们闪开一条道,好奇的伸长脖子向街道上望去。
林清华带着几名卫兵,挤进人群,向那街道上看,却正好看到一队长长的传教士队伍正顺着街道向城中心走去,他们中的少数人手举十字架,口中高唱圣歌,向前缓慢前进,而另外的一些人则沿着街道散发手中的传单,一边将传单塞给街边的看客,一边高声劝导众人入教。与林清华以前在四川见过的传教士不同,这些人全部身穿或黑或灰的长袍,看起来更象西方的传教士一些。
让林清华吃惊的是,他发现这些传教士中大多数居然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说的也是中国话,不过,很显然,他们的口音绝对不是本地人,听上去倒象是江浙、福建一带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路边的看客们大多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纷纷闪到一边,一边摆手,一边拒绝传教士们递过来的传单。
一名传教士走到林清华跟前,递给他一张传单,用带着浓重口音的官话说道:“入教吧!只有上帝的福音才能挽救迷途的羔羊,上帝与你同在。”
林清华笑眯眯的接过传单,向上看了看,见那上面果然是用汉字写的,于是看着那名正在胸前划着十字的传教士,问道:“你们不是本地人吧?从哪里来的?到这里来干什么?”
那传教士回答道:“我们是从福建远道而来,到这愚昧的荒蛮之地来传播福音,希望你能快些接受崇高的信仰,只有这样,你才能进入天堂。”
林清华向着街道另一边看了看,回过头又问道:“看起来你们人不少啊!一共多少人?”
传教士答道:“两百三十人,全部都是福建一带的教友或者信徒,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来到这里。”
“那你们准备在这里停留多久?”
“不知道,这个必须要询问我们的神甫,实际上,正是他全力促成此行的,因为他要去拜访楚国公。”
“什么?拜访楚国公?”林清华惊讶的张开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