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kk.com,苍白的芦苇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放放是我本家远房的堂叔,好像是小时得了小儿麻痹症留下了后遗症,智力停留在几岁孩子的水平,村人总是爱愚弄傻子,据说有人围着放放画一个圈,放放真的就不敢跨出圈外,小时我学“画地为牢”这个成语时,还和放放对号入座。
也许因为放放的傻吧,其父母对他更是宠爱有加。放放的家境不错,父亲是当地退休的公办教师,母亲年轻时是个美人,上面的几个姐姐全是奉父母之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嫁给当时又红又专的解放军战士,几个姐夫也没辜负岳父岳母的慧眼,不光个个长的一表人材,而且转业后在县城都有一个安稳的工作。
我想放放这个名字,应该也是体现他的父母对解放绿的敬仰之情吧,他的哥哥的名字里面有一个“军”字,姐姐们嫁的全是军人。
放放人长的很俊美,完全可以用美男子来形容:皮肤白皙,两眼大而亮,若不是他每几分钟一次的不由自主拉长脸,暴露他的真实身份,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会以为他是白面书生呢。
放放是我们庄上的闲人,他不会干活,他父母也不用他干活,放放是一帮孩子的玩伴,虽然他比别人可能能大20岁。
放放爱美,虽然生活在小村上,又是个傻子,但脖子上总是打着一条领带,虽然领带打得不够标准,但已很能看出放放的苛意追求,配领带的白衬衣虽然可以发现一圈脑油留下的污渍,但毕竟是件白衬衣,比起农村众多不修边幅的汉子,放放已属人中龙凤。
放放追求美,以白为美,所以叫别人的名字时总是加上个黑字,比如叫我“黑二妮”在他眼里周围的人都不如他美吧。记得一天放放追着我喊我黑二妮,还很小的我吓得躲在家里,把放放关在大门外,放放在门外还不放弃,不停的叫我黑二妮,并用粉笔在我家的裂了好大口子的粗木门上画了一个丑陋的小孩头,代表我吧,这个小人头在我家的门上呆了好长时间,历经风吹雨打,很久很久以后才慢慢褪去。
放放虽然是村上有名的傻子,但他最能分出远近,我和放放是本家,放放对本家天生一股亲近,我们对放放也不像别人那样调笑。
放放是爱干净的,农村小孩的鼻涕好像从来都没有擦干过,放放对这些拖着鼻涕的小孩尤其防备。当时农村很有乌托邦的雏形,以地域界限形成自然群体的人们精神生活共享,村民之间没有隐私,一个人的问题就是全村人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等同于全村人的精神世界,大家在一起交流心得和体会,形式多样:有劳作时的攀谈,有饭间的讨论,饭后围着油灯的清谈,更多是在街角就着朦胧的天光,互相剖析自己的思想,在烟头的火光一闪一闪中,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一天之中自然群体中的村民们一般有两次人数最全规模最大的聚会:晚饭和早饭,大家不约而同的把饭开在大街上,各自端着饭碗蹲在街上的大槐树下“共同进餐”边吃边谈,事无巨细,一般是各人吃各人碗里的,但也有交流,比如那家做了很稀罕的饭,把这样的饭端出去,你就得做好让每人尝上一点准备,小孩子,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孩子是享受特权的人,好像变成大家共同喂养的一只小鸡,可以随便趴到任何别人碗上喝饭,可小孩从未有喝过放放的饭的殊荣,爱干净的放放虽然最喜欢和孩子玩,可他保留着和孩子们交流的底线,不让他们靠近自己的碗边,他们的鼻涕确实让人望而升畏。
我姐姐带着孩子回家,放放竟然破例喊孩子趴他碗上喝饭,还从兜里掏出一块糖给孩子,弄得姐姐很感激,见人就说放放的这项壮举,也难怪,放放在这件事上是很有原则性的。
今年回家安葬父亲,看见放放,其时放放一个人过日子,先是娘死了,跟着父亲过很多年,后来父亲不能动了,也全是靠着这么个傻儿子照料,现在父亲也去世了,哥哥和姐姐们谁也没有动过把这个傻弟弟带到自己家里的想法,放放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听说放放会自己烙油饼、炸丸子,至于干得好坏“那得另说着,反正是那个样法的”听的让人心碎。在街上看见放放,放放知道我们为什么回来,放放知道他的“坤哥”不在了。哥哥说放放可是个大苦人,特意嘱咐放放让他一块跟着大家去吃饭,上车时放放侧着身子上车,嘴里说着:别碰着你们,身上脏。其实放放虽然一个人过,身上还是收拾得很干净,可他这样知情达趣,听了让人心碎,这是吃过多少次聪明人的白眼学会的八面玲珑。到了吃饭的饭店,医生出身的大哥看见放放嘱他洗手,不一会大哥看见放放,又嘱他洗手,放放说:洗过一次了,不干净?再洗一次。这顿饭放放洗了两次手。放放的听话也让人心碎,这是人生当中多少次的碰壁,让他学会了“从善如流”不辩解,也不愤愤不平,反正强势话语怎么说咱就怎么做,没有商量活动的余地,这是多少次无奈的磨练让放放形成的惯性思维。
放放是我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对放放不免关心问了几句话,放放给我看胳膊上的烫伤,说痒痒,做饭时把手伸进锅里烫的,我正想嘱咐她几句注意安全的话,旁边一个婶子不怀好意的说把整个胳膊放进锅里烫烫就不痒痒了,我和放放都哑然,放放大概受过太多这样的抢白,可他一辈子都没找到反击的话。放放看见哥哥嫂嫂过来,他知道他们代表坤哥家的人,放放说给他们:一会走的时候,拿点玉米面,自己打的(面)。放放也知道城里人稀罕这东西。
三天后回家给父亲园坟,又碰见放放,放放还是趴在车门上嘱咐我们带玉米面,而不像他“年轻”时看见外面来的人,就闹着让人家给他从城里的姐姐家捎衣服,或者让人给他说对象,这些都是一个久远的梦了吧,不会实现了,永远也不会实现了,不去说它了“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放放虽然50岁了,可学会这些,仍然让人心里不忍。
放放是我本家远房的堂叔,好像是小时得了小儿麻痹症留下了后遗症,智力停留在几岁孩子的水平,村人总是爱愚弄傻子,据说有人围着放放画一个圈,放放真的就不敢跨出圈外,小时我学“画地为牢”这个成语时,还和放放对号入座。
也许因为放放的傻吧,其父母对他更是宠爱有加。放放的家境不错,父亲是当地退休的公办教师,母亲年轻时是个美人,上面的几个姐姐全是奉父母之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嫁给当时又红又专的解放军战士,几个姐夫也没辜负岳父岳母的慧眼,不光个个长的一表人材,而且转业后在县城都有一个安稳的工作。
我想放放这个名字,应该也是体现他的父母对解放绿的敬仰之情吧,他的哥哥的名字里面有一个“军”字,姐姐们嫁的全是军人。
放放人长的很俊美,完全可以用美男子来形容:皮肤白皙,两眼大而亮,若不是他每几分钟一次的不由自主拉长脸,暴露他的真实身份,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会以为他是白面书生呢。
放放是我们庄上的闲人,他不会干活,他父母也不用他干活,放放是一帮孩子的玩伴,虽然他比别人可能能大20岁。
放放爱美,虽然生活在小村上,又是个傻子,但脖子上总是打着一条领带,虽然领带打得不够标准,但已很能看出放放的苛意追求,配领带的白衬衣虽然可以发现一圈脑油留下的污渍,但毕竟是件白衬衣,比起农村众多不修边幅的汉子,放放已属人中龙凤。
放放追求美,以白为美,所以叫别人的名字时总是加上个黑字,比如叫我“黑二妮”在他眼里周围的人都不如他美吧。记得一天放放追着我喊我黑二妮,还很小的我吓得躲在家里,把放放关在大门外,放放在门外还不放弃,不停的叫我黑二妮,并用粉笔在我家的裂了好大口子的粗木门上画了一个丑陋的小孩头,代表我吧,这个小人头在我家的门上呆了好长时间,历经风吹雨打,很久很久以后才慢慢褪去。
放放虽然是村上有名的傻子,但他最能分出远近,我和放放是本家,放放对本家天生一股亲近,我们对放放也不像别人那样调笑。
放放是爱干净的,农村小孩的鼻涕好像从来都没有擦干过,放放对这些拖着鼻涕的小孩尤其防备。当时农村很有乌托邦的雏形,以地域界限形成自然群体的人们精神生活共享,村民之间没有隐私,一个人的问题就是全村人的问题,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等同于全村人的精神世界,大家在一起交流心得和体会,形式多样:有劳作时的攀谈,有饭间的讨论,饭后围着油灯的清谈,更多是在街角就着朦胧的天光,互相剖析自己的思想,在烟头的火光一闪一闪中,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一天之中自然群体中的村民们一般有两次人数最全规模最大的聚会:晚饭和早饭,大家不约而同的把饭开在大街上,各自端着饭碗蹲在街上的大槐树下“共同进餐”边吃边谈,事无巨细,一般是各人吃各人碗里的,但也有交流,比如那家做了很稀罕的饭,把这样的饭端出去,你就得做好让每人尝上一点准备,小孩子,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孩子是享受特权的人,好像变成大家共同喂养的一只小鸡,可以随便趴到任何别人碗上喝饭,可小孩从未有喝过放放的饭的殊荣,爱干净的放放虽然最喜欢和孩子玩,可他保留着和孩子们交流的底线,不让他们靠近自己的碗边,他们的鼻涕确实让人望而升畏。
我姐姐带着孩子回家,放放竟然破例喊孩子趴他碗上喝饭,还从兜里掏出一块糖给孩子,弄得姐姐很感激,见人就说放放的这项壮举,也难怪,放放在这件事上是很有原则性的。
今年回家安葬父亲,看见放放,其时放放一个人过日子,先是娘死了,跟着父亲过很多年,后来父亲不能动了,也全是靠着这么个傻儿子照料,现在父亲也去世了,哥哥和姐姐们谁也没有动过把这个傻弟弟带到自己家里的想法,放放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听说放放会自己烙油饼、炸丸子,至于干得好坏“那得另说着,反正是那个样法的”听的让人心碎。在街上看见放放,放放知道我们为什么回来,放放知道他的“坤哥”不在了。哥哥说放放可是个大苦人,特意嘱咐放放让他一块跟着大家去吃饭,上车时放放侧着身子上车,嘴里说着:别碰着你们,身上脏。其实放放虽然一个人过,身上还是收拾得很干净,可他这样知情达趣,听了让人心碎,这是吃过多少次聪明人的白眼学会的八面玲珑。到了吃饭的饭店,医生出身的大哥看见放放嘱他洗手,不一会大哥看见放放,又嘱他洗手,放放说:洗过一次了,不干净?再洗一次。这顿饭放放洗了两次手。放放的听话也让人心碎,这是人生当中多少次的碰壁,让他学会了“从善如流”不辩解,也不愤愤不平,反正强势话语怎么说咱就怎么做,没有商量活动的余地,这是多少次无奈的磨练让放放形成的惯性思维。
放放是我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对放放不免关心问了几句话,放放给我看胳膊上的烫伤,说痒痒,做饭时把手伸进锅里烫的,我正想嘱咐她几句注意安全的话,旁边一个婶子不怀好意的说把整个胳膊放进锅里烫烫就不痒痒了,我和放放都哑然,放放大概受过太多这样的抢白,可他一辈子都没找到反击的话。放放看见哥哥嫂嫂过来,他知道他们代表坤哥家的人,放放说给他们:一会走的时候,拿点玉米面,自己打的(面)。放放也知道城里人稀罕这东西。
三天后回家给父亲园坟,又碰见放放,放放还是趴在车门上嘱咐我们带玉米面,而不像他“年轻”时看见外面来的人,就闹着让人家给他从城里的姐姐家捎衣服,或者让人给他说对象,这些都是一个久远的梦了吧,不会实现了,永远也不会实现了,不去说它了“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放放虽然50岁了,可学会这些,仍然让人心里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