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kk.com,波得莱尔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冷激情时代
在放纵被滥用,激情被透支,偷情不感新鲜、强奸不觉尽兴、纵欲都缺乏极致的冷时代,如果黑色幽默和冷笑话代表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那么冷激情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情感文字的特征。当我们刚刚开始感到痛时,痛劲就已经过去,甚至没有一种痛感值得永久回味;情感不再聚敛淤积我们转而习惯收藏瘀结,收获一份免疫的同时、也意味一块激情的衰逝。
古人习惯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达情,应物斯感,吟咏情性;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融情具入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而现今的我们从没有耐心大篇的长吁短叹,习惯于一件事描述中的即景中,寥寥一句婉约即情,要么是笔锋一转的轻带缓抒,我们又会在淡淡一瞥中被一行似是而非的文字片刻击溃。在没有大块文字的烘托得冷激情时代,三言两语的导索文字如小李飞刀,处处飞舞使你无处可逃,方知原来是躲在其中而感受不到其存在。
不经意间的顺水抒情就构成了我们这个冷激情时代的文字特征
(二)对没有感伤的感伤
八九十年代时,最喜欢的歌曲就是以人名呼喊为名的歌曲,如:王杰的安妮、戴军的阿莲、周启生的安娜,那些声嘶力竭的呼唤,感动之余甚至有些向往。暗暗祈祷上苍也这么给自己这么一次受伤的灼痛经历,让上帝也给自己这么一个值得自己全情投入的女孩、使自己燃烧一下、感受一下点燃后灼痛的那种感觉。
很羡慕那些情感上有着世纪伤痛的人,也很崇拜那些能够在生活中左一次痛、右一次痛的人、这么多可以反复的点燃需要多大的能量和见异思迁的本领。我不觉得这些人有理由对伤痛去抱怨,相反却应该感谢造物主的偏心,使自己过得如此丰富多彩。要知道生活中还有很多一生中走过大江南北阅人无数,却无法骗自己假装去迷惑一下也好,那些有意用朦胧铺就的那层光环,那些贴上的好感往往不待风吹草动就如脂粉般片片脱落。如果知道这世界果真有那么一位值得自己去爱,就是浑身伤痛又怎样?受一次伤痛,就会脱骨成诗人,两次就会成哲人,三次便会成超人,四次就成了圣人。现在一次不次,所以就成了俗人。
所以波得看到满互联网泛滥的伤痕文学,虽然也在痛骂自己,还是忍不住看一次笑一次,觉得这些人不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就是滥用伤痛。在这个没有感伤的季节里,感伤着没有感伤的感伤,用几个深情感伤的歌曲杀伤自己,如何?
(三)一切都有可能、一切皆留余地
人生最大的轻松就是:不承诺、不作别
年轻时,我们满怀豪情时许下太多承诺,然后为了维系这些,我们付出大量的艰辛甚至是一生,就这样,还不见得能维持住自己一时脱口而出的承诺
年轻时,我们也有太多的告别,其实自己从来没有割舍掉,但有时是一时的心累、一时的冲动、一时的负气、一时的慷慨激昂,而将一份告别兑现,而记下告别的言语捆住自己频频回头的向往,我们的足步坚实了、诺言兑现了、气节高昂了,但这种奋然而不顾使到老来回想时,问自己:我这一生说话算数、但究竟为自己尽过多少心?为自己的心愿努力过多少力?给自己留过多少余地?
如果时光倒流,我一定做会现在般彻悟的自己:一切形式都不重要、我不要一种悲壮的感觉,我不要任何束缚住自己的语句,去意浓时就如同薄雾中隐去的云层般的悄无息、无声中留下点伏笔的去意。从不会拿现在的情绪为久远的日后写篇断句,一切都有可能、一切皆留余地。尽管自己到现在还做不到这些,但已然觉悟。
(四)虚荣与浅薄
小侄女颇有点音乐天赋,学了钢琴才三个月,一边练琴时信手间就把幼儿园里刚学到的儿歌在钢琴上弹出,每练一段琴,就会很优雅来个转身盯着大家,再得到了一片大人的掌声后,又会心满意足继续了。偶都一向是太跳跃思维的,一下子联想到:是不是我们写伯克、写文章时也有如孩童般的心理?写了一篇美文后不是恋物癖般仔细品味把玩一番,要么就是左顾右盼在众人的齐声喝彩中觉得耕耘有了收获,再就是以豆腐干的印刷文字给激发出了成就感。其实我们文字的虚荣心就像偶这样的老头,缺的不是视线而是停留;当代也从不缺乏优秀的作品,缺的不是目光而是关注,我们在路边的树上作了无数名字的记号也不代表能在历史、岁月和家庭的三维时光坐标中找到位置和意义。世界上只有寥寥寂寥的人永恒成伟大,而绝大多数人在自恋、意淫和互相吹捧中把虚荣送向高潮,高潮过后却感到此时与彼刻的温差颇大。而这些狂妄的表情大多崩溃于的一个小小的蔑视表情。
激励与虚荣,从孩提时代到成人,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区别只在于成人的游戏会有更多的物质和场景投入,加上灯光的渲染,颇有些假梦成真的特效。
在喧嚣之后,洗尽铅华后,人们收割的不过是浅薄。缺乏深度,是时代病,也成了人类的遗传病
(一)冷激情时代
在放纵被滥用,激情被透支,偷情不感新鲜、强奸不觉尽兴、纵欲都缺乏极致的冷时代,如果黑色幽默和冷笑话代表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那么冷激情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情感文字的特征。当我们刚刚开始感到痛时,痛劲就已经过去,甚至没有一种痛感值得永久回味;情感不再聚敛淤积我们转而习惯收藏瘀结,收获一份免疫的同时、也意味一块激情的衰逝。
古人习惯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达情,应物斯感,吟咏情性;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融情具入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而现今的我们从没有耐心大篇的长吁短叹,习惯于一件事描述中的即景中,寥寥一句婉约即情,要么是笔锋一转的轻带缓抒,我们又会在淡淡一瞥中被一行似是而非的文字片刻击溃。在没有大块文字的烘托得冷激情时代,三言两语的导索文字如小李飞刀,处处飞舞使你无处可逃,方知原来是躲在其中而感受不到其存在。
不经意间的顺水抒情就构成了我们这个冷激情时代的文字特征
(二)对没有感伤的感伤
八九十年代时,最喜欢的歌曲就是以人名呼喊为名的歌曲,如:王杰的安妮、戴军的阿莲、周启生的安娜,那些声嘶力竭的呼唤,感动之余甚至有些向往。暗暗祈祷上苍也这么给自己这么一次受伤的灼痛经历,让上帝也给自己这么一个值得自己全情投入的女孩、使自己燃烧一下、感受一下点燃后灼痛的那种感觉。
很羡慕那些情感上有着世纪伤痛的人,也很崇拜那些能够在生活中左一次痛、右一次痛的人、这么多可以反复的点燃需要多大的能量和见异思迁的本领。我不觉得这些人有理由对伤痛去抱怨,相反却应该感谢造物主的偏心,使自己过得如此丰富多彩。要知道生活中还有很多一生中走过大江南北阅人无数,却无法骗自己假装去迷惑一下也好,那些有意用朦胧铺就的那层光环,那些贴上的好感往往不待风吹草动就如脂粉般片片脱落。如果知道这世界果真有那么一位值得自己去爱,就是浑身伤痛又怎样?受一次伤痛,就会脱骨成诗人,两次就会成哲人,三次便会成超人,四次就成了圣人。现在一次不次,所以就成了俗人。
所以波得看到满互联网泛滥的伤痕文学,虽然也在痛骂自己,还是忍不住看一次笑一次,觉得这些人不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就是滥用伤痛。在这个没有感伤的季节里,感伤着没有感伤的感伤,用几个深情感伤的歌曲杀伤自己,如何?
(三)一切都有可能、一切皆留余地
人生最大的轻松就是:不承诺、不作别
年轻时,我们满怀豪情时许下太多承诺,然后为了维系这些,我们付出大量的艰辛甚至是一生,就这样,还不见得能维持住自己一时脱口而出的承诺
年轻时,我们也有太多的告别,其实自己从来没有割舍掉,但有时是一时的心累、一时的冲动、一时的负气、一时的慷慨激昂,而将一份告别兑现,而记下告别的言语捆住自己频频回头的向往,我们的足步坚实了、诺言兑现了、气节高昂了,但这种奋然而不顾使到老来回想时,问自己:我这一生说话算数、但究竟为自己尽过多少心?为自己的心愿努力过多少力?给自己留过多少余地?
如果时光倒流,我一定做会现在般彻悟的自己:一切形式都不重要、我不要一种悲壮的感觉,我不要任何束缚住自己的语句,去意浓时就如同薄雾中隐去的云层般的悄无息、无声中留下点伏笔的去意。从不会拿现在的情绪为久远的日后写篇断句,一切都有可能、一切皆留余地。尽管自己到现在还做不到这些,但已然觉悟。
(四)虚荣与浅薄
小侄女颇有点音乐天赋,学了钢琴才三个月,一边练琴时信手间就把幼儿园里刚学到的儿歌在钢琴上弹出,每练一段琴,就会很优雅来个转身盯着大家,再得到了一片大人的掌声后,又会心满意足继续了。偶都一向是太跳跃思维的,一下子联想到:是不是我们写伯克、写文章时也有如孩童般的心理?写了一篇美文后不是恋物癖般仔细品味把玩一番,要么就是左顾右盼在众人的齐声喝彩中觉得耕耘有了收获,再就是以豆腐干的印刷文字给激发出了成就感。其实我们文字的虚荣心就像偶这样的老头,缺的不是视线而是停留;当代也从不缺乏优秀的作品,缺的不是目光而是关注,我们在路边的树上作了无数名字的记号也不代表能在历史、岁月和家庭的三维时光坐标中找到位置和意义。世界上只有寥寥寂寥的人永恒成伟大,而绝大多数人在自恋、意淫和互相吹捧中把虚荣送向高潮,高潮过后却感到此时与彼刻的温差颇大。而这些狂妄的表情大多崩溃于的一个小小的蔑视表情。
激励与虚荣,从孩提时代到成人,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区别只在于成人的游戏会有更多的物质和场景投入,加上灯光的渲染,颇有些假梦成真的特效。
在喧嚣之后,洗尽铅华后,人们收割的不过是浅薄。缺乏深度,是时代病,也成了人类的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