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kk.com,古代小女子的平淡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别耽误他们的事。”王成听见了,就对王可海说:“姑父,不着急地,你慢慢喝。”王可海说:“不喝了,咱吃饭,绣儿去拿干粮进来。”
张柳说:“姑爷爷,我去吧!我小姑姑的脚崴到了。”其实绣儿这时候的脚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张柳就把白面馒头,还有黄豆和玉米做成的窝头端了进来。王可海说:“吃排骨还是吃窝头比较好,张柳你吃窝头不?”张柳摇摇头。
张柳的家里有绣儿的爹留下的八十多亩地,从小没怎么吃过窝头,有次吃了小伙伴拿的窝头,只觉得窝头又苦又喇嗓子,从那后就不吃窝头。其实张柳吃的那种窝头发黑,是用玉米面和地瓜面做的,而绣儿做的窝头里面加了黄豆面、玉米面、小米面,吃起来不仅有豆子的香味还有玉米的香味。王可海最喜欢吃这种窝头。
很快,王可海和王张氏就吃完饭回家了。这时的天已经黑了,绣儿点着油灯,王秋刚和杨家大哥、杨超来了。
王秋刚问杨超今年多大了,杨超说今年十二了。杨超看起来并不像十二的,不知道的人差不多,会猜他是十岁。杨超长得瘦瘦小小的,但双眼灵活,你看就知道是个机灵的孩子。
王成觉得杨超除了长得瘦小些,其余的都是不差的,又是亲戚家的孩子,就对杨家大哥说:“杨大哥,你要是舍得孩子受累,我今天就把孩子留下了,明天一大早就要跟着我去县城。”
王秋刚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把情况都对杨家大哥说清楚了。因为杨超的衣裳来不及回家收拾,王杨氏就收拾了几件王伯山的衣裳。这衣裳就在杨超背的小包袱里。
绣儿没想到今天杨超就要住在这,赶紧去收拾屋子。王成说:“不用收拾屋子,今天和我在一起睡就行。”绣儿想不用收拾房间,要准备被子啊。
绣儿想拿自己的新被子,但是又舍不得,想拿王成以前的旧被子,又觉得有点太脏太硬了,这样对杨超又觉得对不住三表嫂。毕竟三表嫂嫁进王家就对自己很好。绣儿一咬牙拿出一床新被子。
绣儿刚将被子放在王成暂时住的炕上,这时,王杨氏就抱着一床被子进来了。王杨氏说:“你这都是新被子,别给杨超糟蹋了,我把我家的被子拿来一床,你赶紧把你的新被子收起来。”绣儿说:“被子不就是盖得吗?三表嫂,你还和我客气什么?”
王杨氏就把新被子卷起来,放到绣儿的怀里,把自己的被子放在炕上。王张氏说:“以后就麻烦你多照顾着点。”绣儿说:“这还用说吗?三表嫂。”绣儿让三表嫂嫂子在家玩会儿,王杨氏说家里还有事,有时间再来。
绣儿把王成的行李收拾好,时间已经很晚了。
王成想进去跟绣儿亲热亲热,但是今天家里不仅有张柳还有杨超实在是不方便。王成现在急切地盼望这次去县城后赶紧回家,好和绣儿在一起过真正地夫妻生活。
绣儿也在想王成,她想着去嘱咐嘱咐王成,干活的时候不要太拼。无论在路上或是在干什么也不要太着急。绣儿也想着王成有了一个小徒弟,以后会慢慢的轻省些。绣儿又想着王成收了徒弟,自己的绣活也不错,自己要不要教人绣活,这样还能赚个钱补贴家用。
差不多五更天时候,天还没有亮,王成家已经响起说话声。绣儿在灶房里对王成说:“一会儿你要赶路,先去歇歇,我做熟饭就去叫你。”
☆、第十三章清明〔一〕
王成在绣儿的强制要求下,去睡了个回笼觉。
王成走的时候,绣儿的心里涌出浓浓地不舍。绣儿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对刚刚接触不满十天的男人生出不舍得情感。王成走的时候特别地不放心绣儿,王成嘱咐绣儿,天黑了一定要记的关门,家里的重活等他回来他干。
王成的话说的绣儿心里酸酸的,绣儿的眼里含着泪。绣儿将准备好的衣裳递给王成,又拿出一两银子要给王成带着。王成不要,说在外面人家管吃管住基本上用不到钱,又说绣儿在家里万一办个事没钱了怎么办?
绣儿通过这几天的相处,已经知道王成不愿意自己动陪嫁的银子,绣儿于是也不说自己还有陪嫁银子。绣儿说:“穷家富路,你在外面万一用到银子怎么办?人生地不熟的,你这不是叫我在担心吗?”
王成说:“有什么好担心地,我在外面做活十多年,不也好好地。”不过王成还是把银子拿了过去。绣儿又叮嘱了杨超一些需要注意的事。
王成出去干活了。绣儿的日子还要照常过。已经进了二月,绣儿觉得自家也要准备种些菜,以后可不能在像现在似的吃的菜干,萝卜白菜都是在王张氏那边拿过来的。
地已经化冻了,绣儿每天都拿着一个锄头翻地。至于张柳人呢?张柳在王成走了五天后,人家说,小姑姑我想家了,你能不能送我回家啊,我自己回家你们都不放心。绣儿只好在张柳说要回家的第二天回了次娘家,顺便把张柳送回家。张柳回家的时候还不忘拉着她的小板车。
绣儿在王成和张柳都走了以后,并没有觉得寂寞。因为前院已经好几年没种过菜了,翻地特别的费力,绣儿每天都很累,还没有空闲的时间觉得寂寞。
距离清明节还有三天,这时绣儿已经把前院的菜园子收拾的差不多了,只等着天气稍微暖和一点,就可以种菜了。绣儿想去王张氏那一次,不过又想着清明节就在这几天,还是不去好了,自己的姑姑活着,去了不吉利。绣儿还准备明天坐村里的牛车去镇上一次,买些烧纸,供品。
也不知道王成会不会在后天回来,如果他不回来,绣儿想着自己一人回娘家上坟,因为清明这一天绣儿还要去给自己的公公婆婆上坟,所以绣儿回娘家上坟决定定在清明的前一天。
绣儿想着养女儿真吃亏,就连上坟在正式的日子里,还要女儿的公公婆婆在女儿爹娘的前面。
第二天,绣儿吃完饭,换上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就去了村口等牛车。绣儿觉得去镇上还是很方便的,只需花上一文钱就可以坐牛车到镇上,而且在镇上买东西回来也方便,牛车在下午会在镇上等人,如果带的东西多就会多收一文钱,如果少的话还是一文钱。
绣儿到镇上的时候时间还早,绣儿也没有去逛街,而是帮着王河家卖了会儿鸡蛋。今天王河家拿来卖的鸡蛋有五十多个,王河家想趁着这几天回娘家的人多,买鸡蛋的人也多,想卖个好价钱。等王河家卖完鸡蛋,那时候人已经多了起来。
绣儿和王河家在镇上买了些烧纸,又买了几斤肉,回娘家拿的东西太少了不仅不好看,而且也怕哥哥嫂子们不乐意。绣儿虽然不担心哥哥嫂子们不乐意,但是绣儿觉得哥哥嫂子们对自己好,自己多买点还是好的,而且绣儿现在不缺钱,十六文一斤的猪肉,绣儿买了八斤,绣儿也不心疼。
王河家见绣儿买了八斤猪肉,她就就得绣儿有点不会过日子,眼里流露出微微地不赞同。虽说谁回娘家都想买些东西给自己的兄弟侄子侄女,可你也买的太多了呀!绣儿见王河家眼里好像有点不赞同,绣儿虽然确实不心疼买肉的这些钱,但是绣儿可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只顾着娘家,花钱大手大脚的人。
绣儿解释说;“我娘家两个哥哥分家了,少买些东西会不够分的。几个侄子在镇上读书,好不容易放假,我想着给他们改善改善伙食,而且每年我姑回去都带不少东西,虽说我家的日子和我姑家是没法比,可是也不能差太多。
两人买完猪肉,王河家说去买甜糕点心,上坟的时候做供品。两人去了点心铺子,绣儿觉得铺子里的东西买回去,还不如自己今天晚上回家自己做,自己做的既便宜又好吃。绣儿就没买,只是买了些糖,调料品。
王河家见绣儿买的调料品很多都是自己舍不得买的,心里想,难怪都说绣儿娘家和姑家的日子讲究,就这些东西,一般人哪里舍得买,不过谁让人家无论是娘家还是姑家的地都多呢,要是像自己家里就只有八亩地,想讲究也讲究不起来。
等绣儿与王河家买好东西已经很晚了,中午的时候绣儿想在镇上吃碗面,不过绣儿想着王河家万一舍不得呢。绣儿只好陪着王河家买了一个馒头吃。
绣儿拎着东西,见院门的锁被打开了,先是吓了一跳,随后想到应该是王成回来了。绣儿手里的东西很重,绣儿在院子门口喊:“快帮我把东西拿进去。”
王成从屋里出来一看,绣儿手里的东西可真多,也不知道绣儿是怎么样在下车的地方拎到家的。王成赶紧跑了两步,将绣儿手里的东西全部接过。绣儿累的很,把所有的东西都递给了王成。
王成说:“娘子,怎么不等我回来,再去镇上买,那时候我也可以帮你拎着。”绣儿说:“这不是怕你清明节赶不回来吗?万一你回不来,我在家什么也没准备,那该怎么办?”
王成说:"娘子,你什么时候回娘家,明天还是清明那天?"
绣儿说:“我怕清明那天去时间来不及,就明天去吧!”
王成说:“那也行,明天就去。”王成见绣儿很累,说:“你先去歇歇,我去做饭。”
绣儿不想吃王成做的饭,但自己不想动,想了想说:“只煮一点小米粥吧,我休息一会儿后做点心。”就这样晚饭两人只喝了一点粥。
绣儿晚上开始做点心。绣儿蒸的绿豆糕比在镇上点心铺子买的都要好,松软可口。王成和绣儿趁热又吃了些绿豆糕。王成打算下次多买些绿豆。
绣儿又做了些油炸糕,白糖糕,山楂糕。王成都吃了点,也不知道是不是刚出锅的原因,觉得比自己以前吃过的还要好。
绣儿将点心做好,觉得自己都快累趴下了。绣儿对王成说:“趁着点心还热呼呼的,你装些给王河家送去,你不在的这些天,王河家可帮了我不少忙。”王成就将四样点心都装了些,放在篮子里给王河送去。
别耽误他们的事。”王成听见了,就对王可海说:“姑父,不着急地,你慢慢喝。”王可海说:“不喝了,咱吃饭,绣儿去拿干粮进来。”
张柳说:“姑爷爷,我去吧!我小姑姑的脚崴到了。”其实绣儿这时候的脚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张柳就把白面馒头,还有黄豆和玉米做成的窝头端了进来。王可海说:“吃排骨还是吃窝头比较好,张柳你吃窝头不?”张柳摇摇头。
张柳的家里有绣儿的爹留下的八十多亩地,从小没怎么吃过窝头,有次吃了小伙伴拿的窝头,只觉得窝头又苦又喇嗓子,从那后就不吃窝头。其实张柳吃的那种窝头发黑,是用玉米面和地瓜面做的,而绣儿做的窝头里面加了黄豆面、玉米面、小米面,吃起来不仅有豆子的香味还有玉米的香味。王可海最喜欢吃这种窝头。
很快,王可海和王张氏就吃完饭回家了。这时的天已经黑了,绣儿点着油灯,王秋刚和杨家大哥、杨超来了。
王秋刚问杨超今年多大了,杨超说今年十二了。杨超看起来并不像十二的,不知道的人差不多,会猜他是十岁。杨超长得瘦瘦小小的,但双眼灵活,你看就知道是个机灵的孩子。
王成觉得杨超除了长得瘦小些,其余的都是不差的,又是亲戚家的孩子,就对杨家大哥说:“杨大哥,你要是舍得孩子受累,我今天就把孩子留下了,明天一大早就要跟着我去县城。”
王秋刚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把情况都对杨家大哥说清楚了。因为杨超的衣裳来不及回家收拾,王杨氏就收拾了几件王伯山的衣裳。这衣裳就在杨超背的小包袱里。
绣儿没想到今天杨超就要住在这,赶紧去收拾屋子。王成说:“不用收拾屋子,今天和我在一起睡就行。”绣儿想不用收拾房间,要准备被子啊。
绣儿想拿自己的新被子,但是又舍不得,想拿王成以前的旧被子,又觉得有点太脏太硬了,这样对杨超又觉得对不住三表嫂。毕竟三表嫂嫁进王家就对自己很好。绣儿一咬牙拿出一床新被子。
绣儿刚将被子放在王成暂时住的炕上,这时,王杨氏就抱着一床被子进来了。王杨氏说:“你这都是新被子,别给杨超糟蹋了,我把我家的被子拿来一床,你赶紧把你的新被子收起来。”绣儿说:“被子不就是盖得吗?三表嫂,你还和我客气什么?”
王杨氏就把新被子卷起来,放到绣儿的怀里,把自己的被子放在炕上。王张氏说:“以后就麻烦你多照顾着点。”绣儿说:“这还用说吗?三表嫂。”绣儿让三表嫂嫂子在家玩会儿,王杨氏说家里还有事,有时间再来。
绣儿把王成的行李收拾好,时间已经很晚了。
王成想进去跟绣儿亲热亲热,但是今天家里不仅有张柳还有杨超实在是不方便。王成现在急切地盼望这次去县城后赶紧回家,好和绣儿在一起过真正地夫妻生活。
绣儿也在想王成,她想着去嘱咐嘱咐王成,干活的时候不要太拼。无论在路上或是在干什么也不要太着急。绣儿也想着王成有了一个小徒弟,以后会慢慢的轻省些。绣儿又想着王成收了徒弟,自己的绣活也不错,自己要不要教人绣活,这样还能赚个钱补贴家用。
差不多五更天时候,天还没有亮,王成家已经响起说话声。绣儿在灶房里对王成说:“一会儿你要赶路,先去歇歇,我做熟饭就去叫你。”
☆、第十三章清明〔一〕
王成在绣儿的强制要求下,去睡了个回笼觉。
王成走的时候,绣儿的心里涌出浓浓地不舍。绣儿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对刚刚接触不满十天的男人生出不舍得情感。王成走的时候特别地不放心绣儿,王成嘱咐绣儿,天黑了一定要记的关门,家里的重活等他回来他干。
王成的话说的绣儿心里酸酸的,绣儿的眼里含着泪。绣儿将准备好的衣裳递给王成,又拿出一两银子要给王成带着。王成不要,说在外面人家管吃管住基本上用不到钱,又说绣儿在家里万一办个事没钱了怎么办?
绣儿通过这几天的相处,已经知道王成不愿意自己动陪嫁的银子,绣儿于是也不说自己还有陪嫁银子。绣儿说:“穷家富路,你在外面万一用到银子怎么办?人生地不熟的,你这不是叫我在担心吗?”
王成说:“有什么好担心地,我在外面做活十多年,不也好好地。”不过王成还是把银子拿了过去。绣儿又叮嘱了杨超一些需要注意的事。
王成出去干活了。绣儿的日子还要照常过。已经进了二月,绣儿觉得自家也要准备种些菜,以后可不能在像现在似的吃的菜干,萝卜白菜都是在王张氏那边拿过来的。
地已经化冻了,绣儿每天都拿着一个锄头翻地。至于张柳人呢?张柳在王成走了五天后,人家说,小姑姑我想家了,你能不能送我回家啊,我自己回家你们都不放心。绣儿只好在张柳说要回家的第二天回了次娘家,顺便把张柳送回家。张柳回家的时候还不忘拉着她的小板车。
绣儿在王成和张柳都走了以后,并没有觉得寂寞。因为前院已经好几年没种过菜了,翻地特别的费力,绣儿每天都很累,还没有空闲的时间觉得寂寞。
距离清明节还有三天,这时绣儿已经把前院的菜园子收拾的差不多了,只等着天气稍微暖和一点,就可以种菜了。绣儿想去王张氏那一次,不过又想着清明节就在这几天,还是不去好了,自己的姑姑活着,去了不吉利。绣儿还准备明天坐村里的牛车去镇上一次,买些烧纸,供品。
也不知道王成会不会在后天回来,如果他不回来,绣儿想着自己一人回娘家上坟,因为清明这一天绣儿还要去给自己的公公婆婆上坟,所以绣儿回娘家上坟决定定在清明的前一天。
绣儿想着养女儿真吃亏,就连上坟在正式的日子里,还要女儿的公公婆婆在女儿爹娘的前面。
第二天,绣儿吃完饭,换上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就去了村口等牛车。绣儿觉得去镇上还是很方便的,只需花上一文钱就可以坐牛车到镇上,而且在镇上买东西回来也方便,牛车在下午会在镇上等人,如果带的东西多就会多收一文钱,如果少的话还是一文钱。
绣儿到镇上的时候时间还早,绣儿也没有去逛街,而是帮着王河家卖了会儿鸡蛋。今天王河家拿来卖的鸡蛋有五十多个,王河家想趁着这几天回娘家的人多,买鸡蛋的人也多,想卖个好价钱。等王河家卖完鸡蛋,那时候人已经多了起来。
绣儿和王河家在镇上买了些烧纸,又买了几斤肉,回娘家拿的东西太少了不仅不好看,而且也怕哥哥嫂子们不乐意。绣儿虽然不担心哥哥嫂子们不乐意,但是绣儿觉得哥哥嫂子们对自己好,自己多买点还是好的,而且绣儿现在不缺钱,十六文一斤的猪肉,绣儿买了八斤,绣儿也不心疼。
王河家见绣儿买了八斤猪肉,她就就得绣儿有点不会过日子,眼里流露出微微地不赞同。虽说谁回娘家都想买些东西给自己的兄弟侄子侄女,可你也买的太多了呀!绣儿见王河家眼里好像有点不赞同,绣儿虽然确实不心疼买肉的这些钱,但是绣儿可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只顾着娘家,花钱大手大脚的人。
绣儿解释说;“我娘家两个哥哥分家了,少买些东西会不够分的。几个侄子在镇上读书,好不容易放假,我想着给他们改善改善伙食,而且每年我姑回去都带不少东西,虽说我家的日子和我姑家是没法比,可是也不能差太多。
两人买完猪肉,王河家说去买甜糕点心,上坟的时候做供品。两人去了点心铺子,绣儿觉得铺子里的东西买回去,还不如自己今天晚上回家自己做,自己做的既便宜又好吃。绣儿就没买,只是买了些糖,调料品。
王河家见绣儿买的调料品很多都是自己舍不得买的,心里想,难怪都说绣儿娘家和姑家的日子讲究,就这些东西,一般人哪里舍得买,不过谁让人家无论是娘家还是姑家的地都多呢,要是像自己家里就只有八亩地,想讲究也讲究不起来。
等绣儿与王河家买好东西已经很晚了,中午的时候绣儿想在镇上吃碗面,不过绣儿想着王河家万一舍不得呢。绣儿只好陪着王河家买了一个馒头吃。
绣儿拎着东西,见院门的锁被打开了,先是吓了一跳,随后想到应该是王成回来了。绣儿手里的东西很重,绣儿在院子门口喊:“快帮我把东西拿进去。”
王成从屋里出来一看,绣儿手里的东西可真多,也不知道绣儿是怎么样在下车的地方拎到家的。王成赶紧跑了两步,将绣儿手里的东西全部接过。绣儿累的很,把所有的东西都递给了王成。
王成说:“娘子,怎么不等我回来,再去镇上买,那时候我也可以帮你拎着。”绣儿说:“这不是怕你清明节赶不回来吗?万一你回不来,我在家什么也没准备,那该怎么办?”
王成说:"娘子,你什么时候回娘家,明天还是清明那天?"
绣儿说:“我怕清明那天去时间来不及,就明天去吧!”
王成说:“那也行,明天就去。”王成见绣儿很累,说:“你先去歇歇,我去做饭。”
绣儿不想吃王成做的饭,但自己不想动,想了想说:“只煮一点小米粥吧,我休息一会儿后做点心。”就这样晚饭两人只喝了一点粥。
绣儿晚上开始做点心。绣儿蒸的绿豆糕比在镇上点心铺子买的都要好,松软可口。王成和绣儿趁热又吃了些绿豆糕。王成打算下次多买些绿豆。
绣儿又做了些油炸糕,白糖糕,山楂糕。王成都吃了点,也不知道是不是刚出锅的原因,觉得比自己以前吃过的还要好。
绣儿将点心做好,觉得自己都快累趴下了。绣儿对王成说:“趁着点心还热呼呼的,你装些给王河家送去,你不在的这些天,王河家可帮了我不少忙。”王成就将四样点心都装了些,放在篮子里给王河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