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2/2)
笔趣阁 www.bqgkk.com,元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年六十七。卒之日,有鹤百余翔其屋上,又见神光自东南落其舍北。至正中,朝廷加赠其官,而赐谥曰文肃。
子曰克坚,袭封衍圣公,阶嘉议大夫,既而进通奉大夫。至正十五年,召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拜陕西行台侍御史,迁国子祭酒,擢山东肃政廉访使,不赴。孙希学,袭封衍圣公。
<b>译文</b>
耶律希亮,字明甫,耶律楚材的孙子,耶律铸的儿子。当初六皇后命令把赤帖吉氏归铸,在和林以南之凉楼生希亮,命名秃忽思,六皇后以地名命人名。宪宗曾派铸在燕核实钱粮,铸说:“我们的先辈都读儒书,儒生都在中原地区,我愿携带诸子到燕学习。”宪宗听取了这个意见,就命希亮以北平赵衍为师,当时希亮年仅九岁,不到百日就能赋诗。宪宗六年(1256),帝召铸回和林,希亮独留燕。宪宗八年,帝在六盘山,希亮随行。不久铸跟随南伐,希亮也随行。第二年,宪宗在蜀驾崩,希亮将辎重运回陕右。
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阿里不哥反叛,派使臣召主将浑都海等人。耶律铸说浑都海等人入朝没有人听从他,他便弃妻、子,挺身投向世祖。不久,浑都海知道铸走了,大怒,遣百名骑士追赶铸,未能赶上。便派百人监视希亮母子,并强迫希亮母子随他而行,西至甘州。阿里不哥遣大将阿蓝答儿从和林帅军至焉克山。阿蓝答儿问“:你父亲在哪?”希亮说“:不知道,与我父亲一同任事的人应该知道。”浑都海恼怒着、骂着说:“我怎么知道他,你父亲逃命东去见皇帝了。”希亮说“:这怎么能说不知道呢?”阿蓝答儿仔细看着浑都海说“:这话很有远意。”追问希亮很急,希亮说:“假如我知道,也会跟着去,怎会独留此处呢?”阿蓝答儿认为这是实话,免去监视。
不久阿蓝答儿、浑都海被大兵杀死,其残卒北逃,众推哈剌不花为帅。希亮潜藏于甘州北、黑水东的沙陀中。走在最后面的军队已过去十多里了,有个寻马的来了,老婆婆泄露了希亮潜藏的地方,追兵突然来到,把希亮押至肃州。哈剌不花与铸有姻亲,且在四川生病时受到铸的照顾,因而将希亮释放,对希亮说“:我受恩于你的父亲,现在正是报答的时候。”希亮抵沙州北川,与兄弟徒步行军,几天都没有熟食。这年冬天,涉雪过天山,至北庭都护府。第二年到昌八里城。夏天过马纳思河,到叶密里城,这原是定宗做太子时的汤沐之邑。
当时六皇后之妹与宗王火忽都要东去朝见皇帝。希亮的母亲携亮入见,没结果。冬天到火孛。中统三年,定宗幼子大名王同情他们不能回归,赠给币帛鞍马,又跟随大名王至忽只儿的地方,后又回到叶密里城。五月又被阿里不哥驱赶向西行一千五百里,至孛劣撒里之地。六月又向西至换扎孙之地。又至不剌城。又西行六百里至彻彻里泽剌之山,后妃、辎重与希亮母及兄弟都留在此地。希亮单骑从行二百多里,到出布儿城。又行百里至也里虔城,哈剌不花的兵突然来到,希亮随二王回到不剌城,与哈剌不花战,歼灭其部属,用匣子装了他的头,遣使报捷。十月至亦思宽,四年至可失哈里城,四月阿里不哥的兵又来了,希亮又从征,至浑八升城。这时希亮的母亲随后妃在阿体八升山避暑。
这时世祖派不华出至二王处,用玺书召希亮赶赴朝廷,六月由苦先城至哈剌火州,出伊州,经大沙漠而回。八月在上都的大阁朝拜见世祖,陈述边境上的事态及旅途困苦的情况。世祖赐钞千锭、金带一、币帛三十。至元八年授奉训大夫、符宝郎。
十三年平定宋后,世祖命希亮问诸降将可否伐日本,都说可伐。希亮奏:“宋与辽、金攻战三百年,战争才停,人得休息,停几年兴兵不晚。”世祖同意他的意见。十三年太府监令卢贽对监官说:“各路贡布长三丈,唯独平阳多一丈,所以都争要平阳布。如果截断所长,与其他郡相等,多出的布用来擦宫殿的器皿,很方便。”监官听从了。帝问监官,监官仓皇中不知该怎么回答,把罪过都推到卢贽身上,帝命斩贽。贽将冤告之希亮,希亮将实情入奏,终于释放了卢贽。
十四年迁职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不久升吏部尚书。帝到察纳儿台,希亮随到,董文用问大都近况,希亮说“:监狱中囚犯多。”世祖正倾斜枕头而卧,忽然醒来问什么原因,希亮奏:“近来奉旨:汉人盗钞六文者杀。因而囚多。”帝惊问“:谁传此话?”省臣说:“这实在是脱儿察传的。”脱儿察说:“是陛下在南坡,把这告诉蒙古儿童的。”帝说:“那是戏言,为何写成命令?”于是要办脱儿察的罪。希亮奏“:令已经出去了,一定要宣布它是错误的,这样才安民心。”帝认为说得很好,即命希亮到大都,下旨给中书。
十七年希亮因足病辞职,退居。。阳二十多年。至大二年(1309),武宗访求先朝老臣,特授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不久改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希亮因职务在史官,将世祖的一些嘉言善行分类纂集呈进皇帝,英宗拿了这本书放在宫中。希亮久在京师闲住,四方之士多来与他交游。泰定四年(1327)卒,年八十一岁。
希亮天性孝道,他虽困厄远方,家产散失已尽,仅藏祖父画像,但每年四季还是陈列祭奠,尽诚尽敬。即使有病,也要坚持读书。所写的诗文及从军纪行录三十卷,名愫轩集。赠推忠辅义守正功臣、资善大夫、集贤学士、上护军,追封漆水郡公,谥号忠嘉。
赵世延,字子敬,祖先雍古族人,住云中北边。曾祖黑旦公,在金为群牧使,祖父按竺迩,年幼丧父,由外祖父术要甲抚养,讹为赵家,故姓赵。按竺迩骁勇善骑射,随太祖征伐,有功,为蒙古汉军征行大元帅,镇守蜀地,因而家在成都。父亲赵黑梓,因功袭父元帅职兼文州吐蕃万户达鲁花赤。
世延天资聪慧,朝气蓬勃,喜爱读书,专心推究儒家关于本体与现象的学说。二十岁时世祖召见,入枢密院御史台学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1284)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年仅二十四岁。乌蒙蛮酋叛乱,世延与省臣讨伐,蛮兵大溃请降。二十六年提拔为监察御史,与同列五人弹劾桑哥,中丞赵国辅是桑哥同党,他没将弹劾的奏章上报皇帝,而是告诉桑哥,于是五人被排挤,世延独免。奉旨审查也先忽都贪赃巨款,审判董仲威杀人,都很公正。二十九年调迁奉议大夫,出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佥事。勉力儒学,设立义仓,撤毁淫祠,修建澧阳县坏堤,严禁常、澧掠卖良民,因而境内安然无事。
元贞元年(1295),授江南行御史台都事,由于亲丧,未赴任。大德元年(1297)再授前官,三年调中台都事,不久改任中书左司都事。六年由山东肃政廉访司副使改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十年授安西路总管。安西过去是京兆行省与御史台衙门所在地,号称会府,前任官积压公文三千件,世延到任不出三个月,全部处理完毕。陕民闹饥荒,省台决定请求朝廷赈救,世延说:“救灾如救火,应先开仓赈济,以后朝廷如不同意,我愿倾家产偿还。”省台听从了他的意见,救活的人很多。
至大元年(1308)授绍兴路总管,又改四川肃政廉访使。蒙古军士科差繁重,戍守往来多害人,世延除弊正罪。又修都江堰。四年升中奉大夫、陕西行台侍御史。以前八百媳妇是一边患,右丞刘深讨伐失败判处死刑。现在右丞阿忽台继续用兵,世延提出改用羁縻政策,不用兵征讨。枢密院臣认为这是国家大事,不能只听一个人的话。世延第二次上奏,终于停止出兵。
皇庆二年(1313)授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不久召回,授侍御史。延。。元年(1314)省臣奏:“近奉诏汉人参政用儒生,赵世延为适当人选。”帝说:“世延是儒生可以用,但他祖先雍古氏,不是汉人,其官职应该居右。”于是授中书参知政事。他任中书二十个月后,调迁御史中丞。有旨省臣自平章以下,一律到本府视事,这种规定是过去没有的,因此为权臣忌恨,借太后懿旨,调世延出京任云南行省右丞,临行向皇上告别,帝特命回京任御史中丞。三年世延弹劾帖木迭儿十三条罪恶,诏夺其官职。不久升翰林学士承旨,兼御史中丞,世延坚决辞官,解除中丞职务。五年升为光禄大夫、昭文馆学士、守大都留守,请求出任京外官,于是授四川省平章政事。世延在重庆路屯田,开垦江津、巴县闲田七百八十三顷,选取一千二百军人开垦,一年得粟一万一千七百石。
第二年,仁宗驾崩,帖木迭儿又复相位,其党羽诬告并逮捕世延,至夔路遇赦。世延因病抵荆门就医。帖木迭儿遣使强迫他至京师治罪,适逢有旨,终于赦免。帖木迭儿又以其他事向皇帝诬告,世延又被囚两年,逼他自杀未成。中书左丞相拜住屡次说世延无罪,得旨出狱,回家养病。英宗也认为帖木迭儿对世延是公报私仇。直到帖木迭儿死,这件事才罢休。世延出居金陵。
泰定元年(1324)召回朝廷,授集贤大学士。第二年,出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四年入朝,任御史中丞,升迁中书右丞。第二年,有旨赵世延被权奸诬陷,中书应该到全国各地为他昭雪,并加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开经筵,兼知经筵事,他所选讲官,都是当时名流。又加同知枢密院事。
泰定帝崩,燕铁木儿与宗王大臣商议迎怀王即位,这就是文宗。世延仍以御史中丞兼翰林学士承旨,因病乞求回家乡,不允。天历二年(1329)正月又授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到济州;三月改任集贤大学士;六月加任奎章阁大学士;八月,授中书平章政事。冬天,世延到京坚决辞官,仍未应允,因世延年高多病,允许乘小车入内。至顺元年世延与虞集等人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世延屡奏:“臣衰老,乞求解除中书政务,专意纂修。”帝说“:老臣中像你这样的人才没几个了,求退的话以后不要再说了。”四月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封鲁国公。秋因病写出公文给中书谈到辞去官职的事,第二天就动身,在金陵茅山养病,诏征回朝,不能行走,二年改封凉国公。
元统二年(1334)诏赠世延钱四万缗。至元改元,仍授奎章阁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中书平章政事、鲁国公。第二年五月至成都,十一月卒,享年七十七岁。至正二年(1342)赠世忠执法佐运翊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追封鲁国公,谥号文忠。
世延历经九朝,任省台五十多年,有经世济民的才能,以忠义为本,坚守清廉,文章博学,凡军国利弊,与百姓休戚相关的事,都能知无不言,对儒家名教,更是诚心诚意。其文波澜浩瀚,理贯全文,曾校定律令,汇编风宪宏纲,流行于世。
孔思晦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世孙。资质端重,性格沉默寡言,孩童时读书已能通晓大义。稍长,拜导江张须立为师,讲求义理,对词章认为浅薄而不讲求。家中贫困,亲自耕种以自养,即使严寒酷暑,学习也从不懈怠,远近人家都争着聘请他做子弟的老师。大德中游京师,祭酒耶律有尚想举荐他,他以母老辞而归。母卧病,亲自为母亲进送汤药。居丧五天勺水不入口。
至大年间,举荐思晦任范阳儒学教谕。延。。初年,调宁阳。以前两县的校官大概都因为收入微薄而不能坚守职责,可是思晦能俭省节约自养,教养有法,学生都不忍心离开他。这时孔氏族人相互议论:思晦是嫡长子且贤德,应该承袭封爵,侍奉祠事。上报政府,但无结果。仁宗在位时,很崇尚儒道,有天问孔子的后裔现在是几世了,承袭爵位的是谁?廷臣回答说“:未定。”帝亲自拿出孔氏谱牒来看说“:应该承袭封爵位的是思晦,还怀疑什么?”特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月俸由一百缗加到五百缗,并赐四品印。
泰定三年(1326),山东廉访副使王鹏南说“:承袭爵位,而官阶只四品,与规格不相称,也失去尊崇之意。”第二年,升嘉议大夫。至顺二年(1331)改赐三品印。思晦因宗祀责任重大,经常害怕不能胜任,每遇祭祀,一定恭敬谨慎。当初因战争庙遭毁坏,后来虽然经过修复,但角楼围墙未修完备,思晦竭力经营,以恢复原来的面貌。金丝堂坏了,修复一新,祭器礼服一一整饬。又因尼山是孔圣人生长之地,原有庙,后遭毁坏,百姓冒犯耕种祭田已百年了,思晦恢复祭田,并请求设置“尼山书院”列入学官,朝廷接受了这个建议。三氏学原有田三千亩,后被豪民霸占;“子思书院”原有经营周转的钱万缗,借贷给百姓收取息钱,以供祭祀用,时间长了,都不交息钱,还要亏本钱,思晦都整理恢复原样。孔子父亲过去封为齐国公。思晦对朝廷说“:宣圣封为王,而父亲的爵位是公,希望能赞扬推重。”于是诏加封圣父为启圣王,圣母为启圣王夫人。
五代是思想混乱时代,儒家学说真伪难辨,有人冒称宣圣的后代。思晦认为“:不早辨别真伪,时间长了,更不清楚,他与我不共戴天,将他们也列于族内,而共同朝拜,可以吗?”于是会集族人,考核典故斥责他们,以后又在石头上重刻宗谱,孔氏族谱更加明确了。元统元年(1333)卒,享年六十七岁。至正中,朝廷加赠其官,赐谥号文肃。
,年六十七。卒之日,有鹤百余翔其屋上,又见神光自东南落其舍北。至正中,朝廷加赠其官,而赐谥曰文肃。
子曰克坚,袭封衍圣公,阶嘉议大夫,既而进通奉大夫。至正十五年,召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拜陕西行台侍御史,迁国子祭酒,擢山东肃政廉访使,不赴。孙希学,袭封衍圣公。
<b>译文</b>
耶律希亮,字明甫,耶律楚材的孙子,耶律铸的儿子。当初六皇后命令把赤帖吉氏归铸,在和林以南之凉楼生希亮,命名秃忽思,六皇后以地名命人名。宪宗曾派铸在燕核实钱粮,铸说:“我们的先辈都读儒书,儒生都在中原地区,我愿携带诸子到燕学习。”宪宗听取了这个意见,就命希亮以北平赵衍为师,当时希亮年仅九岁,不到百日就能赋诗。宪宗六年(1256),帝召铸回和林,希亮独留燕。宪宗八年,帝在六盘山,希亮随行。不久铸跟随南伐,希亮也随行。第二年,宪宗在蜀驾崩,希亮将辎重运回陕右。
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阿里不哥反叛,派使臣召主将浑都海等人。耶律铸说浑都海等人入朝没有人听从他,他便弃妻、子,挺身投向世祖。不久,浑都海知道铸走了,大怒,遣百名骑士追赶铸,未能赶上。便派百人监视希亮母子,并强迫希亮母子随他而行,西至甘州。阿里不哥遣大将阿蓝答儿从和林帅军至焉克山。阿蓝答儿问“:你父亲在哪?”希亮说“:不知道,与我父亲一同任事的人应该知道。”浑都海恼怒着、骂着说:“我怎么知道他,你父亲逃命东去见皇帝了。”希亮说“:这怎么能说不知道呢?”阿蓝答儿仔细看着浑都海说“:这话很有远意。”追问希亮很急,希亮说:“假如我知道,也会跟着去,怎会独留此处呢?”阿蓝答儿认为这是实话,免去监视。
不久阿蓝答儿、浑都海被大兵杀死,其残卒北逃,众推哈剌不花为帅。希亮潜藏于甘州北、黑水东的沙陀中。走在最后面的军队已过去十多里了,有个寻马的来了,老婆婆泄露了希亮潜藏的地方,追兵突然来到,把希亮押至肃州。哈剌不花与铸有姻亲,且在四川生病时受到铸的照顾,因而将希亮释放,对希亮说“:我受恩于你的父亲,现在正是报答的时候。”希亮抵沙州北川,与兄弟徒步行军,几天都没有熟食。这年冬天,涉雪过天山,至北庭都护府。第二年到昌八里城。夏天过马纳思河,到叶密里城,这原是定宗做太子时的汤沐之邑。
当时六皇后之妹与宗王火忽都要东去朝见皇帝。希亮的母亲携亮入见,没结果。冬天到火孛。中统三年,定宗幼子大名王同情他们不能回归,赠给币帛鞍马,又跟随大名王至忽只儿的地方,后又回到叶密里城。五月又被阿里不哥驱赶向西行一千五百里,至孛劣撒里之地。六月又向西至换扎孙之地。又至不剌城。又西行六百里至彻彻里泽剌之山,后妃、辎重与希亮母及兄弟都留在此地。希亮单骑从行二百多里,到出布儿城。又行百里至也里虔城,哈剌不花的兵突然来到,希亮随二王回到不剌城,与哈剌不花战,歼灭其部属,用匣子装了他的头,遣使报捷。十月至亦思宽,四年至可失哈里城,四月阿里不哥的兵又来了,希亮又从征,至浑八升城。这时希亮的母亲随后妃在阿体八升山避暑。
这时世祖派不华出至二王处,用玺书召希亮赶赴朝廷,六月由苦先城至哈剌火州,出伊州,经大沙漠而回。八月在上都的大阁朝拜见世祖,陈述边境上的事态及旅途困苦的情况。世祖赐钞千锭、金带一、币帛三十。至元八年授奉训大夫、符宝郎。
十三年平定宋后,世祖命希亮问诸降将可否伐日本,都说可伐。希亮奏:“宋与辽、金攻战三百年,战争才停,人得休息,停几年兴兵不晚。”世祖同意他的意见。十三年太府监令卢贽对监官说:“各路贡布长三丈,唯独平阳多一丈,所以都争要平阳布。如果截断所长,与其他郡相等,多出的布用来擦宫殿的器皿,很方便。”监官听从了。帝问监官,监官仓皇中不知该怎么回答,把罪过都推到卢贽身上,帝命斩贽。贽将冤告之希亮,希亮将实情入奏,终于释放了卢贽。
十四年迁职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不久升吏部尚书。帝到察纳儿台,希亮随到,董文用问大都近况,希亮说“:监狱中囚犯多。”世祖正倾斜枕头而卧,忽然醒来问什么原因,希亮奏:“近来奉旨:汉人盗钞六文者杀。因而囚多。”帝惊问“:谁传此话?”省臣说:“这实在是脱儿察传的。”脱儿察说:“是陛下在南坡,把这告诉蒙古儿童的。”帝说:“那是戏言,为何写成命令?”于是要办脱儿察的罪。希亮奏“:令已经出去了,一定要宣布它是错误的,这样才安民心。”帝认为说得很好,即命希亮到大都,下旨给中书。
十七年希亮因足病辞职,退居。。阳二十多年。至大二年(1309),武宗访求先朝老臣,特授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不久改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希亮因职务在史官,将世祖的一些嘉言善行分类纂集呈进皇帝,英宗拿了这本书放在宫中。希亮久在京师闲住,四方之士多来与他交游。泰定四年(1327)卒,年八十一岁。
希亮天性孝道,他虽困厄远方,家产散失已尽,仅藏祖父画像,但每年四季还是陈列祭奠,尽诚尽敬。即使有病,也要坚持读书。所写的诗文及从军纪行录三十卷,名愫轩集。赠推忠辅义守正功臣、资善大夫、集贤学士、上护军,追封漆水郡公,谥号忠嘉。
赵世延,字子敬,祖先雍古族人,住云中北边。曾祖黑旦公,在金为群牧使,祖父按竺迩,年幼丧父,由外祖父术要甲抚养,讹为赵家,故姓赵。按竺迩骁勇善骑射,随太祖征伐,有功,为蒙古汉军征行大元帅,镇守蜀地,因而家在成都。父亲赵黑梓,因功袭父元帅职兼文州吐蕃万户达鲁花赤。
世延天资聪慧,朝气蓬勃,喜爱读书,专心推究儒家关于本体与现象的学说。二十岁时世祖召见,入枢密院御史台学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1284)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年仅二十四岁。乌蒙蛮酋叛乱,世延与省臣讨伐,蛮兵大溃请降。二十六年提拔为监察御史,与同列五人弹劾桑哥,中丞赵国辅是桑哥同党,他没将弹劾的奏章上报皇帝,而是告诉桑哥,于是五人被排挤,世延独免。奉旨审查也先忽都贪赃巨款,审判董仲威杀人,都很公正。二十九年调迁奉议大夫,出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佥事。勉力儒学,设立义仓,撤毁淫祠,修建澧阳县坏堤,严禁常、澧掠卖良民,因而境内安然无事。
元贞元年(1295),授江南行御史台都事,由于亲丧,未赴任。大德元年(1297)再授前官,三年调中台都事,不久改任中书左司都事。六年由山东肃政廉访司副使改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十年授安西路总管。安西过去是京兆行省与御史台衙门所在地,号称会府,前任官积压公文三千件,世延到任不出三个月,全部处理完毕。陕民闹饥荒,省台决定请求朝廷赈救,世延说:“救灾如救火,应先开仓赈济,以后朝廷如不同意,我愿倾家产偿还。”省台听从了他的意见,救活的人很多。
至大元年(1308)授绍兴路总管,又改四川肃政廉访使。蒙古军士科差繁重,戍守往来多害人,世延除弊正罪。又修都江堰。四年升中奉大夫、陕西行台侍御史。以前八百媳妇是一边患,右丞刘深讨伐失败判处死刑。现在右丞阿忽台继续用兵,世延提出改用羁縻政策,不用兵征讨。枢密院臣认为这是国家大事,不能只听一个人的话。世延第二次上奏,终于停止出兵。
皇庆二年(1313)授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不久召回,授侍御史。延。。元年(1314)省臣奏:“近奉诏汉人参政用儒生,赵世延为适当人选。”帝说:“世延是儒生可以用,但他祖先雍古氏,不是汉人,其官职应该居右。”于是授中书参知政事。他任中书二十个月后,调迁御史中丞。有旨省臣自平章以下,一律到本府视事,这种规定是过去没有的,因此为权臣忌恨,借太后懿旨,调世延出京任云南行省右丞,临行向皇上告别,帝特命回京任御史中丞。三年世延弹劾帖木迭儿十三条罪恶,诏夺其官职。不久升翰林学士承旨,兼御史中丞,世延坚决辞官,解除中丞职务。五年升为光禄大夫、昭文馆学士、守大都留守,请求出任京外官,于是授四川省平章政事。世延在重庆路屯田,开垦江津、巴县闲田七百八十三顷,选取一千二百军人开垦,一年得粟一万一千七百石。
第二年,仁宗驾崩,帖木迭儿又复相位,其党羽诬告并逮捕世延,至夔路遇赦。世延因病抵荆门就医。帖木迭儿遣使强迫他至京师治罪,适逢有旨,终于赦免。帖木迭儿又以其他事向皇帝诬告,世延又被囚两年,逼他自杀未成。中书左丞相拜住屡次说世延无罪,得旨出狱,回家养病。英宗也认为帖木迭儿对世延是公报私仇。直到帖木迭儿死,这件事才罢休。世延出居金陵。
泰定元年(1324)召回朝廷,授集贤大学士。第二年,出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四年入朝,任御史中丞,升迁中书右丞。第二年,有旨赵世延被权奸诬陷,中书应该到全国各地为他昭雪,并加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开经筵,兼知经筵事,他所选讲官,都是当时名流。又加同知枢密院事。
泰定帝崩,燕铁木儿与宗王大臣商议迎怀王即位,这就是文宗。世延仍以御史中丞兼翰林学士承旨,因病乞求回家乡,不允。天历二年(1329)正月又授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到济州;三月改任集贤大学士;六月加任奎章阁大学士;八月,授中书平章政事。冬天,世延到京坚决辞官,仍未应允,因世延年高多病,允许乘小车入内。至顺元年世延与虞集等人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世延屡奏:“臣衰老,乞求解除中书政务,专意纂修。”帝说“:老臣中像你这样的人才没几个了,求退的话以后不要再说了。”四月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封鲁国公。秋因病写出公文给中书谈到辞去官职的事,第二天就动身,在金陵茅山养病,诏征回朝,不能行走,二年改封凉国公。
元统二年(1334)诏赠世延钱四万缗。至元改元,仍授奎章阁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中书平章政事、鲁国公。第二年五月至成都,十一月卒,享年七十七岁。至正二年(1342)赠世忠执法佐运翊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追封鲁国公,谥号文忠。
世延历经九朝,任省台五十多年,有经世济民的才能,以忠义为本,坚守清廉,文章博学,凡军国利弊,与百姓休戚相关的事,都能知无不言,对儒家名教,更是诚心诚意。其文波澜浩瀚,理贯全文,曾校定律令,汇编风宪宏纲,流行于世。
孔思晦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世孙。资质端重,性格沉默寡言,孩童时读书已能通晓大义。稍长,拜导江张须立为师,讲求义理,对词章认为浅薄而不讲求。家中贫困,亲自耕种以自养,即使严寒酷暑,学习也从不懈怠,远近人家都争着聘请他做子弟的老师。大德中游京师,祭酒耶律有尚想举荐他,他以母老辞而归。母卧病,亲自为母亲进送汤药。居丧五天勺水不入口。
至大年间,举荐思晦任范阳儒学教谕。延。。初年,调宁阳。以前两县的校官大概都因为收入微薄而不能坚守职责,可是思晦能俭省节约自养,教养有法,学生都不忍心离开他。这时孔氏族人相互议论:思晦是嫡长子且贤德,应该承袭封爵,侍奉祠事。上报政府,但无结果。仁宗在位时,很崇尚儒道,有天问孔子的后裔现在是几世了,承袭爵位的是谁?廷臣回答说“:未定。”帝亲自拿出孔氏谱牒来看说“:应该承袭封爵位的是思晦,还怀疑什么?”特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月俸由一百缗加到五百缗,并赐四品印。
泰定三年(1326),山东廉访副使王鹏南说“:承袭爵位,而官阶只四品,与规格不相称,也失去尊崇之意。”第二年,升嘉议大夫。至顺二年(1331)改赐三品印。思晦因宗祀责任重大,经常害怕不能胜任,每遇祭祀,一定恭敬谨慎。当初因战争庙遭毁坏,后来虽然经过修复,但角楼围墙未修完备,思晦竭力经营,以恢复原来的面貌。金丝堂坏了,修复一新,祭器礼服一一整饬。又因尼山是孔圣人生长之地,原有庙,后遭毁坏,百姓冒犯耕种祭田已百年了,思晦恢复祭田,并请求设置“尼山书院”列入学官,朝廷接受了这个建议。三氏学原有田三千亩,后被豪民霸占;“子思书院”原有经营周转的钱万缗,借贷给百姓收取息钱,以供祭祀用,时间长了,都不交息钱,还要亏本钱,思晦都整理恢复原样。孔子父亲过去封为齐国公。思晦对朝廷说“:宣圣封为王,而父亲的爵位是公,希望能赞扬推重。”于是诏加封圣父为启圣王,圣母为启圣王夫人。
五代是思想混乱时代,儒家学说真伪难辨,有人冒称宣圣的后代。思晦认为“:不早辨别真伪,时间长了,更不清楚,他与我不共戴天,将他们也列于族内,而共同朝拜,可以吗?”于是会集族人,考核典故斥责他们,以后又在石头上重刻宗谱,孔氏族谱更加明确了。元统元年(1333)卒,享年六十七岁。至正中,朝廷加赠其官,赐谥号文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