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kk.com,重生城二代VS村二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信邪了,还盖不出自己的梦里家园!
☆、第36章工头
万丈高楼平地起,虽然只是两三层的小楼房,但自己一大家子要住几十年的房子,一定要足够的坚固,尤晓莺计划里第一步就是把地基打牢。
可等尤晓莺大张旗鼓地从计量局批来了钢材、联系好水泥沙土,拉到工地上,准备让工人开始打地基的时候,又被人泼了冷水了。
“为什么不能打地基?”尤晓莺就不明白了,怎么看人家把自建地打包出去找人帮着盖,都是轻轻松松的等着收房子,自己费心费力地守在工地上监工,怎么事事都行不通呢!
工人里领头的是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尤晓莺称呼他作吴哥,安县本地人,年轻的时候在外面修过路桥,对建筑也算是经验丰富的,自己拉着一帮工人,小打小闹地在县城周边承包些农民的小工地。
吴哥倒不敢因为东家年轻又是个姑娘而起轻视之心,很是耐心地对尤晓莺解释:“也不是不能打地基,就是你这钢筋水泥的打下去,太浪费了!”
“我打给比方吧,这庄稼户建屋,是不会费时费力地打什么地基框架的,只要把地翻平整,就可以垒砖砌瓦,把房子盖起来。像你们城里这条件好些的呢,也就在地基上多扑一层条石,挖出下水道,撒些生石灰隔下潮。我们脚下这地以前就是农民耕田,地也平实,用不着打什么地基,直接砌砖就行。这钢筋水泥都是紧俏东西,你这一车车地拉来,用在这两三层的小房子上捣腾,也不划算……”
尤晓莺将信将疑,怎么修房子还不用打地基,盖起来的房子能稳当吗?她记得尤父提过农机局的办公楼是打过桩的,她就径直把疑惑问了出来。
吴哥倒不介意:“这农机局多高哇,我记得有六层楼吧,那地基打下去最多也就用掉四吨钢的样子,这还是有财政拨款的大手笔,自家住的屋子修成这样不划算!”
这年头自己修楼比买集资房划算,地方把土地卖给个人,这一分地批下来,只要有钱在建设局交足够配套费,你想盖几层多大面积,就都没人会干涉。但毕竟有钱修房子的还是少数人,趁着这八十年代末房改春风,安县最先盖起来私人的楼房,最多也就两楼一底的规模,因为用工用料不足,质量很一般,这遇见几次大雨,地面反潮、天花板漏水都是普遍现象,到了零几年的推到重建的不在少数。
尤晓莺可不想自家的房子建好没多久,就出现这些糟心事。她事先和吴哥声明,这工要用最好的,材料也一样,绝不能偷工减料。可不能修成后世的“塌塌楼”、“摇摇楼”那种豆腐渣工程,这洪水地震一来,就全完了!
见尤晓莺坚持己见,吴哥也不好多劝,这主家都发话了,用最好的料、最好的工,也不是花他们的钱,他们这种卖力气赚钱的,老板手脚大方,也是喜闻乐见的。何况这小姑娘还见天在工地上盯着,也不敢懈怠。
一番辛苦,到了十一月地基才终于打好了,尤晓莺估摸着照现在这个进度,遇到过年还得让工人停工休息,房子得修到明年四五月去。
这可不行,现在正是机会稍纵即逝的黄金时期,自己蹲守在工地里和群工人混上大半年,等房子交接好,自己都和市场脱节了,什么黄花菜都凉了!
尤晓莺尝试着和吴哥商量下能不能加快工期,争取在年前就把房子完工。话一出口,吴哥头就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连连叫苦。
“这可不行,小尤啊,你天天的待在工地上,这里是什么情况你也清楚。我们这个施工队,大工小工加在一起,统共也就二十来个人,修房子都是力气活,你要工人加班加点地干活,时间长了,他们身体也遭不住啊!”
吴哥说的也是事实,干建筑是辛苦。但尤晓莺旁观着时间久了,也看出来了他这施工队的人员配置并不合理,这挖沙运土的打杂小工太多了,真正有手艺的大工就那两个,砌砖放线的全靠他们俩,这工期怎么会不被拖慢?
“吴哥,你看能不能多找几个瓦工、木工的,这多出的工钱我出!”
这不是尤晓莺在充大款,实在是现在的工价太便宜。一个大工才两块一天,小工更便宜只有六七毛,开工一个多月了,账面上也才支出去万把块,这还包括土地审批所花的几千块钱,尤晓莺初步估计这修下来,花三四万块就顶天了,自己出两万,父母和三个哥哥分摊剩下的。
“手艺好的人是有,我也认识几个,但我这小庙他们可看不上。我试着去说和说和,他们来不来还真不好说。”吴哥答应去找找人,但看他的神色其中的成算并不大。
“我这工钱能适当涨点,不会亏待师傅们的,这些小事都好商量。关键是你找来的人手艺得好,不能耽误了工期。”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尤晓莺顿了顿,补充道,“我放句话在这里,只要能在年底完工,验收的时候,我给你们每个人都发个大红包!”
“好勒!”吴哥保证这是肯定能成。
没过几天,还真带来来了几个泥瓦工,盖房的速度快了许多。
和尤晓莺在工地上闲聊时,吴哥就感叹道:“确实这队伍大了,工程就是干得快,这房子眼看就要封顶了。要是往年,修这样栋楼,还不得一年半载的。“
“这趟帮你这东家盖屋,我也涨了些见识,以我们工程队现在的规模拉来出去,就是盖栋大楼、家属院什么也是妥妥的。不过就是一般的大工程怕是找不上我们这种临时搭起来的草台班子!”
“吴哥,这话怎么说起,现在你手下的这些师傅手艺我是看得见,房子盖出来的质量,比那些挂靠在建委名下的建筑队只好不差。”
吴哥望着院里的三四十个工人,语气唏嘘:“要不是你开的工钱高,这几个师傅我也留不住。你这工地结束了,我还不知道眼前这些人,还能剩下多少!”
正所谓“路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工地里工人来来往往也是常事。
“吴哥你怎么不把建筑队的规模再扩大点,接大工程也容易。”
“谁不想把摊子做大呀,没本钱哪能玩得转大工程呢!这承包个工程不是像你现在这样,材料什么都是东家买好的,我只负责保证工人的生活就行。”
“建房单位前期只拨一两成的资金,从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到工人的工钱,这些大头都得包工头自己先垫着,这可不是几千几万就能解决的。再者,盖楼房的工期长,等住户验收后结完尾款,差不多都是一两年后的事情了。这没点家底的人,谁敢包工程呐!”
尤晓莺心念一动,要说后世什么最赚钱,房地产算得上是朝阳产业,自从房改实施那天起,神州大地哪里不是干的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里,房价数十倍百倍的攀升到一个天文数字。
家里的房子盖好了,装修粉刷后,还得置办家具,让新屋敞一阵子,散散湿气……
接下来的日子,尤晓莺都没什么事做,前几天,她收到陶姜从沪市汇来的二十万,这钱不能闲在银行积灰,她思忖着得把它用在该用的地方,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创办出一份家业。
这几个月来,自己在工地上蹲着,跟这些建筑工接触得最多,对着工地里施工上的门门道道也比一般人熟悉。
尤晓莺手上有现钱,想找长久的事业;吴哥他带着个建筑队,也有心做大工程。她出资当老板,吴哥出力管工地,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把建筑队的队伍拉起来,抓住县城里火热的建房热潮,大包工程。
尤家的房子竣工后,算在安县城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倒不是修栋房子有多稀奇,县城里这半年冒出了不少楼房,主要是尤家的三层小楼房和其他家中规中矩的房子一对比,显得高大洋气,外人嘴里把尤家的房子夸得和电视里见过的洋楼别墅一样。
其实房子还是同样的房子,依着尤晓莺半灌响水的水平,也画不出太出挑的建筑图。唯一值得夸耀的就是她舍得花钱。
尤家的房子外墙上全贴满雪白的瓷砖,配着红色的屋檐,在阳光下格外好看。尤晓莺还让工人修了堵墙围出院子,当做是小花园,在里面移植了不少花草。当然比那些一眼看上去就四四方方,满眼都是灰扑扑的水泥墙,只讲究实用性的楼房,大方洋气不少。
尤晓莺按她心中构想打造出的完美家园,意外地成了展示她和吴哥俩人合作成果的样板房,给工程队起到了最好的宣传效果。
这两天,不少正在修房子或是家里准备盖房的人都来参观尤家的房子,上门取经,关系熟的更是直接开口,想借尤家建房的图纸回去研究研究。
既然打算当个包工头,这都是机会呀!
尤晓莺话里话外就开始和人推荐自家的建筑队,直说自己也没费什么心,房子盖得好,只要是工程队师傅的手艺好……
还真有人找上吴哥,想让他帮着盖房子。期待中的大工程没有找上门,这些小虾米也不能放过,同时接下了三四个自建房的工地,原先三四十来人的建筑队,规模一下子扩大到了两百多人。
一时间,尤晓莺成了在安县城里叫得上号的的大包工头……
☆、第37章聚省城
方远万万没想到会在省城碰见陶姜和冯露。
这天方远本来是跟着系里的教授外出做个市场调研项目,最近各地兴起的建筑热潮也是他们这些学建筑人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在建材市场的惊鸿一瞥,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人背影和陶姜十分相似的,边上还跟着个姑娘,也挺像高中老同学、尤晓莺的好姐妹冯露的。
不信邪了,还盖不出自己的梦里家园!
☆、第36章工头
万丈高楼平地起,虽然只是两三层的小楼房,但自己一大家子要住几十年的房子,一定要足够的坚固,尤晓莺计划里第一步就是把地基打牢。
可等尤晓莺大张旗鼓地从计量局批来了钢材、联系好水泥沙土,拉到工地上,准备让工人开始打地基的时候,又被人泼了冷水了。
“为什么不能打地基?”尤晓莺就不明白了,怎么看人家把自建地打包出去找人帮着盖,都是轻轻松松的等着收房子,自己费心费力地守在工地上监工,怎么事事都行不通呢!
工人里领头的是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尤晓莺称呼他作吴哥,安县本地人,年轻的时候在外面修过路桥,对建筑也算是经验丰富的,自己拉着一帮工人,小打小闹地在县城周边承包些农民的小工地。
吴哥倒不敢因为东家年轻又是个姑娘而起轻视之心,很是耐心地对尤晓莺解释:“也不是不能打地基,就是你这钢筋水泥的打下去,太浪费了!”
“我打给比方吧,这庄稼户建屋,是不会费时费力地打什么地基框架的,只要把地翻平整,就可以垒砖砌瓦,把房子盖起来。像你们城里这条件好些的呢,也就在地基上多扑一层条石,挖出下水道,撒些生石灰隔下潮。我们脚下这地以前就是农民耕田,地也平实,用不着打什么地基,直接砌砖就行。这钢筋水泥都是紧俏东西,你这一车车地拉来,用在这两三层的小房子上捣腾,也不划算……”
尤晓莺将信将疑,怎么修房子还不用打地基,盖起来的房子能稳当吗?她记得尤父提过农机局的办公楼是打过桩的,她就径直把疑惑问了出来。
吴哥倒不介意:“这农机局多高哇,我记得有六层楼吧,那地基打下去最多也就用掉四吨钢的样子,这还是有财政拨款的大手笔,自家住的屋子修成这样不划算!”
这年头自己修楼比买集资房划算,地方把土地卖给个人,这一分地批下来,只要有钱在建设局交足够配套费,你想盖几层多大面积,就都没人会干涉。但毕竟有钱修房子的还是少数人,趁着这八十年代末房改春风,安县最先盖起来私人的楼房,最多也就两楼一底的规模,因为用工用料不足,质量很一般,这遇见几次大雨,地面反潮、天花板漏水都是普遍现象,到了零几年的推到重建的不在少数。
尤晓莺可不想自家的房子建好没多久,就出现这些糟心事。她事先和吴哥声明,这工要用最好的,材料也一样,绝不能偷工减料。可不能修成后世的“塌塌楼”、“摇摇楼”那种豆腐渣工程,这洪水地震一来,就全完了!
见尤晓莺坚持己见,吴哥也不好多劝,这主家都发话了,用最好的料、最好的工,也不是花他们的钱,他们这种卖力气赚钱的,老板手脚大方,也是喜闻乐见的。何况这小姑娘还见天在工地上盯着,也不敢懈怠。
一番辛苦,到了十一月地基才终于打好了,尤晓莺估摸着照现在这个进度,遇到过年还得让工人停工休息,房子得修到明年四五月去。
这可不行,现在正是机会稍纵即逝的黄金时期,自己蹲守在工地里和群工人混上大半年,等房子交接好,自己都和市场脱节了,什么黄花菜都凉了!
尤晓莺尝试着和吴哥商量下能不能加快工期,争取在年前就把房子完工。话一出口,吴哥头就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连连叫苦。
“这可不行,小尤啊,你天天的待在工地上,这里是什么情况你也清楚。我们这个施工队,大工小工加在一起,统共也就二十来个人,修房子都是力气活,你要工人加班加点地干活,时间长了,他们身体也遭不住啊!”
吴哥说的也是事实,干建筑是辛苦。但尤晓莺旁观着时间久了,也看出来了他这施工队的人员配置并不合理,这挖沙运土的打杂小工太多了,真正有手艺的大工就那两个,砌砖放线的全靠他们俩,这工期怎么会不被拖慢?
“吴哥,你看能不能多找几个瓦工、木工的,这多出的工钱我出!”
这不是尤晓莺在充大款,实在是现在的工价太便宜。一个大工才两块一天,小工更便宜只有六七毛,开工一个多月了,账面上也才支出去万把块,这还包括土地审批所花的几千块钱,尤晓莺初步估计这修下来,花三四万块就顶天了,自己出两万,父母和三个哥哥分摊剩下的。
“手艺好的人是有,我也认识几个,但我这小庙他们可看不上。我试着去说和说和,他们来不来还真不好说。”吴哥答应去找找人,但看他的神色其中的成算并不大。
“我这工钱能适当涨点,不会亏待师傅们的,这些小事都好商量。关键是你找来的人手艺得好,不能耽误了工期。”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尤晓莺顿了顿,补充道,“我放句话在这里,只要能在年底完工,验收的时候,我给你们每个人都发个大红包!”
“好勒!”吴哥保证这是肯定能成。
没过几天,还真带来来了几个泥瓦工,盖房的速度快了许多。
和尤晓莺在工地上闲聊时,吴哥就感叹道:“确实这队伍大了,工程就是干得快,这房子眼看就要封顶了。要是往年,修这样栋楼,还不得一年半载的。“
“这趟帮你这东家盖屋,我也涨了些见识,以我们工程队现在的规模拉来出去,就是盖栋大楼、家属院什么也是妥妥的。不过就是一般的大工程怕是找不上我们这种临时搭起来的草台班子!”
“吴哥,这话怎么说起,现在你手下的这些师傅手艺我是看得见,房子盖出来的质量,比那些挂靠在建委名下的建筑队只好不差。”
吴哥望着院里的三四十个工人,语气唏嘘:“要不是你开的工钱高,这几个师傅我也留不住。你这工地结束了,我还不知道眼前这些人,还能剩下多少!”
正所谓“路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工地里工人来来往往也是常事。
“吴哥你怎么不把建筑队的规模再扩大点,接大工程也容易。”
“谁不想把摊子做大呀,没本钱哪能玩得转大工程呢!这承包个工程不是像你现在这样,材料什么都是东家买好的,我只负责保证工人的生活就行。”
“建房单位前期只拨一两成的资金,从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到工人的工钱,这些大头都得包工头自己先垫着,这可不是几千几万就能解决的。再者,盖楼房的工期长,等住户验收后结完尾款,差不多都是一两年后的事情了。这没点家底的人,谁敢包工程呐!”
尤晓莺心念一动,要说后世什么最赚钱,房地产算得上是朝阳产业,自从房改实施那天起,神州大地哪里不是干的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里,房价数十倍百倍的攀升到一个天文数字。
家里的房子盖好了,装修粉刷后,还得置办家具,让新屋敞一阵子,散散湿气……
接下来的日子,尤晓莺都没什么事做,前几天,她收到陶姜从沪市汇来的二十万,这钱不能闲在银行积灰,她思忖着得把它用在该用的地方,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创办出一份家业。
这几个月来,自己在工地上蹲着,跟这些建筑工接触得最多,对着工地里施工上的门门道道也比一般人熟悉。
尤晓莺手上有现钱,想找长久的事业;吴哥他带着个建筑队,也有心做大工程。她出资当老板,吴哥出力管工地,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把建筑队的队伍拉起来,抓住县城里火热的建房热潮,大包工程。
尤家的房子竣工后,算在安县城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倒不是修栋房子有多稀奇,县城里这半年冒出了不少楼房,主要是尤家的三层小楼房和其他家中规中矩的房子一对比,显得高大洋气,外人嘴里把尤家的房子夸得和电视里见过的洋楼别墅一样。
其实房子还是同样的房子,依着尤晓莺半灌响水的水平,也画不出太出挑的建筑图。唯一值得夸耀的就是她舍得花钱。
尤家的房子外墙上全贴满雪白的瓷砖,配着红色的屋檐,在阳光下格外好看。尤晓莺还让工人修了堵墙围出院子,当做是小花园,在里面移植了不少花草。当然比那些一眼看上去就四四方方,满眼都是灰扑扑的水泥墙,只讲究实用性的楼房,大方洋气不少。
尤晓莺按她心中构想打造出的完美家园,意外地成了展示她和吴哥俩人合作成果的样板房,给工程队起到了最好的宣传效果。
这两天,不少正在修房子或是家里准备盖房的人都来参观尤家的房子,上门取经,关系熟的更是直接开口,想借尤家建房的图纸回去研究研究。
既然打算当个包工头,这都是机会呀!
尤晓莺话里话外就开始和人推荐自家的建筑队,直说自己也没费什么心,房子盖得好,只要是工程队师傅的手艺好……
还真有人找上吴哥,想让他帮着盖房子。期待中的大工程没有找上门,这些小虾米也不能放过,同时接下了三四个自建房的工地,原先三四十来人的建筑队,规模一下子扩大到了两百多人。
一时间,尤晓莺成了在安县城里叫得上号的的大包工头……
☆、第37章聚省城
方远万万没想到会在省城碰见陶姜和冯露。
这天方远本来是跟着系里的教授外出做个市场调研项目,最近各地兴起的建筑热潮也是他们这些学建筑人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在建材市场的惊鸿一瞥,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人背影和陶姜十分相似的,边上还跟着个姑娘,也挺像高中老同学、尤晓莺的好姐妹冯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