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qgkk.com,昌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体验、创新思维

    时代的发展呼唤教育的改革,而教育的革新也赋予教育者以新的使命。新一轮新课改的号角在中国大地上响起,一系列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等,新理念、新角度、新措施,特别是富锦三中的“三成教育”理念,这一切都让我真切地意识到,新课标为美术教育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天空,也为我们这些改革前沿的一线教师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机遇与挑战。面临这样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首先,重新审视美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定位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引用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看似颇具现代教育意识的论点竟是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说的话。3000年前的声音,洞穿苍茫的时空,给我们的“填鸭”教育以无情的嘲讽!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提出全新教育理念——“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教师也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终端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形式下教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这让我更加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为此我重新思考自己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因为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的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其次,多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实施和体验都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毕加索所创造的令世界震惊的立体主义就是将人物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性和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众所周知,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创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会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在进行了一些粗略的尝试。

    (一)尝试多领略知识融汇贯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在美术鉴赏模块的“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挑选出几幅名家名作然后逐一讲解它们的绘画技法、独特涵义等,而是通过音乐(如高山流水)、诗词(如望庐山瀑布)这些学生熟悉的知识来感悟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在有了一定初步了解后,我提出让学生分小组来尝试体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话音未落很多同学就开始准备拿纸笔作画了,但我却提出了令很多同学倍感惊讶的要求,就是必须用美术以外的方式来体现,明明是美术课却不用美术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学生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提醒他们就像我们之前欣赏的音乐、诗词等就属于非美术的范畴啊,就像语文课中所学的修辞方法一一通感一样,不同的领域里有一些东西却是相通的。同学们似有所悟,七嘴八舌地讨论后,第一小组派了一位会吹奏笛子的同学为大家吹奏了一曲悠扬的笛子曲目,演者听者皆十分陶醉。另一个小组则选派同学为大家神情并貌地吟诵诗辞歌赋。第三小组居然派出了音乐课代表为同学用演唱了一首民歌,不禁博来阵阵喝彩。第四小组派了两位同学拿出棋盘在讲台上对翌下起象棋来,刚开始其他同学还有些困惑,但很快就有同学顿悟出此乃国画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来,雷鸣般的掌声也豁然响起。这样的体验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了中国山水画的内涵,而学生们新奇的构思也开拓了我的思维。许多教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太没有创造力了,其实并不是学生没有创造力,而是我们以往的课堂中给学生创造的激发创造力的机会太少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乐趣。

    (二)创造自我体验情景,弘扬人文精神

    艺术不同于理性的x y=z的数据推理,而是一种情感体验。这也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不能单一从艺术作品的构图、技法等方面去理解,因为绘画技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艺术教育是认识领域的渗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内涵,应着重从情感层面去引导学生的欣赏活动,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自主得出对艺术作品的不同理解。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