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萧楚袁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举西州七郡归降并追随楚邦一同出征的萧岸。
当时人人都觉得下山去见昌顿不过是白白送死而已,但是萧岸还是毅然只身一人踏着风雪下了山。
楚邦原也以为没多大希望的,可是他没想到的是,那昌顿还真的同意了说和。
其实当年昌顿为何会同意罢兵说和,后来楚邦也想明白了。
而那次萧岸之所以敢下山说和,也是因为他当时也猜到了那时的昌顿也已经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了。
当时昌顿虽然兵力占优,但是楚邦所率的都是军中精锐,都是追随楚邦最久的一批将士,个个忠勇;再者胡人历来只善于突骑冲杀,并不擅长攻坚,而那时楚邦占着黑登山,居高临下,占了地利;三者,那时楚邦虽然被围已经数日,援军也久久未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正有数十万大军正日夜不停的想要冲破拦截前来救援。而昌顿当时也没有想到,这小小的黑登山会如此难攻,而负责拦截楚邦援军的大儿子左贤王阿谷真也连连派人来告急,他那边也支撑不了几天了。昌顿知道,万一楚邦的援军到来,而黑登山未下,便会换成是自己两面受敌。而且昌顿那时也是刚刚一统草原,草原上的诸多部落首领依旧有许多未能诚心归服,如果昌顿一旦大败,则势必要生出内乱来。所以,当萧岸前来找昌顿说合时,昌顿便借势下坡也就同意了。
只不过昌顿却把前来说和的萧岸给扣留了下来,又另派了人向楚邦提出了几个条件,只要楚邦答应这几个要求,昌顿就即刻罢兵,退出关外。
昌顿提的一共有三件条件,第一个是:每年向胡人进献三百万两银子以及各种数量的布匹瓷器谷物牛羊等等;第二个是:把之前被俘的胡人兵将全部释放;第三个则是要让楚邦嫁女和亲。
昌顿提的三个条件,那时候的楚邦哪里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都答应了。然后就在黑登山下白马桥上,楚邦与昌顿两人斩白马订了盟约。之后昌顿果真撤了兵,并且一路退出了关外,只不过昌顿却把那个下山说和的萧岸以及百十个被俘的楚军将士一起带走拿去当了人质。
一直等到一年后,楚邦送去了公主楚玉和约定好的银两货物,这才赎回萧岸等人。而当时护送楚玉公主出嫁并随后留守边关的,则正是当年的柱天大将军袁岩。
而至于那位出嫁关外胡人的楚玉公主,则是那时刚即位不久的楚邦唯一的一个女儿,是楚邦在二十一岁还未举兵造反时,在章陵县与一位名叫颜凤的女子所生,在公主楚玉远嫁关外的时候,年方十五。楚邦也不忍心,只是却没办法,而当时已被策立为皇后的颜凤,更是整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不久之后,颜皇后整个人便越发消瘦,继而一病不起,托了一年多就病死了。
而就在袁岩送楚玉出嫁后镇守边关的第三年,关外胡人却也发生了大变大乱。原来的大漠之王昌顿病死,昌顿临死前本是传位给大儿子左贤王阿谷真的,不料二儿子右贤王铁狼奇杀兄自立为王。关外诸部落便又重新四分五裂,互相攻杀。
而至于公主楚玉,楚邦只知道和亲之时是嫁给了昌顿的大儿子左贤王阿谷真,后来铁狼奇杀兄自立,楚玉也被铁狼奇占为已有。这十多年来,楚邦只知道女儿楚玉还活着,并做了铁狼奇的王妃,但却再也未曾见过一面了。
楚邦这会看着身前坑几上的那份由边关守将孟佑传来的折子,他似乎又想起了自己苦命的女儿以及那位只与自己受过苦却没来得及享福的皇后颜凤。
萧岸看着楚邦的脸色,他知道,在皇上的心里,自己总有那么一件事是绕不过去的,于是萧岸便脸露愧疚之色道:“皇上,当年臣下山去与昌顿说合之时,万没料到昌顿会提出要让公主和亲之事,臣也未能劝服昌顿,以致于后来颜皇后忧愁病故,此实为臣之罪过,臣至今不能原谅自己。”
楚邦叹了口气,道,“当年昌顿也是为了让自己有个台阶下,这事怪不得你。要不是你,当年朕和一众将士只怕早已埋骨雪山了。”
萧岸道:“当年昌顿之所以退兵,全赖圣上龙威护佑,臣不敢居功。”
楚邦道:“如今这铁狼奇应该也快要重新一统草原了,此次又夜袭边关,杀了边关守军将士三十余人,更烧了一座粮仓。依朕看来,他这是在试探,只怕近期还会时不时的发生这种事情。眼下呢,暂时估计还起不了大的战事,不过,这战事只怕早晚还是免不了呀。可是这打仗,打的却是钱粮,如今灾荒不断,国库空虚,唉!萧岸,你曾经去过关外,而袁岩你也曾守边三年,关外的事情,你们多少都知道一些,都说说看吧。”
萧岸道:“回皇上,这事,臣在来养心居的路上,就与袁相商量过了,臣与袁相都认为,眼下还是宜坚守备敌为上。”
袁岩道:“臣也是这个意思。只是需要加强防范,另外边关的粮草兵器兵源也应该准备补充一下,以防大战突起,到时仓促。”
楚邦道:“嗯。边关苦寒,这些人都不容易。苦了谁也不能苦了他们。这次铁狼奇夜袭烧了一座粮仓,只怕孟佑他们今年过冬的粮食可就不一定够了。边关的军心不能乱,这边关粮饷一事,朕看,就交由袁岩你来负责吧,这孟佑可是你多年的旧部了,到时你再写一封信给他,让他抽空进京一趟。”
袁岩道:“臣遵旨。”
萧岸又道:“皇上,这次孟佑虽然被胡人夜袭烧了一座粮仓,但孟佑也率部打退了胡人,并斩杀敌军三十余人,臣以为应该给予嘉奖。”
楚邦道:“嗯,这事嘛,你们两个看着办吧。”
袁岩和萧岸对视了一眼,然后都道:“臣遵旨。”
举西州七郡归降并追随楚邦一同出征的萧岸。
当时人人都觉得下山去见昌顿不过是白白送死而已,但是萧岸还是毅然只身一人踏着风雪下了山。
楚邦原也以为没多大希望的,可是他没想到的是,那昌顿还真的同意了说和。
其实当年昌顿为何会同意罢兵说和,后来楚邦也想明白了。
而那次萧岸之所以敢下山说和,也是因为他当时也猜到了那时的昌顿也已经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了。
当时昌顿虽然兵力占优,但是楚邦所率的都是军中精锐,都是追随楚邦最久的一批将士,个个忠勇;再者胡人历来只善于突骑冲杀,并不擅长攻坚,而那时楚邦占着黑登山,居高临下,占了地利;三者,那时楚邦虽然被围已经数日,援军也久久未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正有数十万大军正日夜不停的想要冲破拦截前来救援。而昌顿当时也没有想到,这小小的黑登山会如此难攻,而负责拦截楚邦援军的大儿子左贤王阿谷真也连连派人来告急,他那边也支撑不了几天了。昌顿知道,万一楚邦的援军到来,而黑登山未下,便会换成是自己两面受敌。而且昌顿那时也是刚刚一统草原,草原上的诸多部落首领依旧有许多未能诚心归服,如果昌顿一旦大败,则势必要生出内乱来。所以,当萧岸前来找昌顿说合时,昌顿便借势下坡也就同意了。
只不过昌顿却把前来说和的萧岸给扣留了下来,又另派了人向楚邦提出了几个条件,只要楚邦答应这几个要求,昌顿就即刻罢兵,退出关外。
昌顿提的一共有三件条件,第一个是:每年向胡人进献三百万两银子以及各种数量的布匹瓷器谷物牛羊等等;第二个是:把之前被俘的胡人兵将全部释放;第三个则是要让楚邦嫁女和亲。
昌顿提的三个条件,那时候的楚邦哪里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都答应了。然后就在黑登山下白马桥上,楚邦与昌顿两人斩白马订了盟约。之后昌顿果真撤了兵,并且一路退出了关外,只不过昌顿却把那个下山说和的萧岸以及百十个被俘的楚军将士一起带走拿去当了人质。
一直等到一年后,楚邦送去了公主楚玉和约定好的银两货物,这才赎回萧岸等人。而当时护送楚玉公主出嫁并随后留守边关的,则正是当年的柱天大将军袁岩。
而至于那位出嫁关外胡人的楚玉公主,则是那时刚即位不久的楚邦唯一的一个女儿,是楚邦在二十一岁还未举兵造反时,在章陵县与一位名叫颜凤的女子所生,在公主楚玉远嫁关外的时候,年方十五。楚邦也不忍心,只是却没办法,而当时已被策立为皇后的颜凤,更是整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不久之后,颜皇后整个人便越发消瘦,继而一病不起,托了一年多就病死了。
而就在袁岩送楚玉出嫁后镇守边关的第三年,关外胡人却也发生了大变大乱。原来的大漠之王昌顿病死,昌顿临死前本是传位给大儿子左贤王阿谷真的,不料二儿子右贤王铁狼奇杀兄自立为王。关外诸部落便又重新四分五裂,互相攻杀。
而至于公主楚玉,楚邦只知道和亲之时是嫁给了昌顿的大儿子左贤王阿谷真,后来铁狼奇杀兄自立,楚玉也被铁狼奇占为已有。这十多年来,楚邦只知道女儿楚玉还活着,并做了铁狼奇的王妃,但却再也未曾见过一面了。
楚邦这会看着身前坑几上的那份由边关守将孟佑传来的折子,他似乎又想起了自己苦命的女儿以及那位只与自己受过苦却没来得及享福的皇后颜凤。
萧岸看着楚邦的脸色,他知道,在皇上的心里,自己总有那么一件事是绕不过去的,于是萧岸便脸露愧疚之色道:“皇上,当年臣下山去与昌顿说合之时,万没料到昌顿会提出要让公主和亲之事,臣也未能劝服昌顿,以致于后来颜皇后忧愁病故,此实为臣之罪过,臣至今不能原谅自己。”
楚邦叹了口气,道,“当年昌顿也是为了让自己有个台阶下,这事怪不得你。要不是你,当年朕和一众将士只怕早已埋骨雪山了。”
萧岸道:“当年昌顿之所以退兵,全赖圣上龙威护佑,臣不敢居功。”
楚邦道:“如今这铁狼奇应该也快要重新一统草原了,此次又夜袭边关,杀了边关守军将士三十余人,更烧了一座粮仓。依朕看来,他这是在试探,只怕近期还会时不时的发生这种事情。眼下呢,暂时估计还起不了大的战事,不过,这战事只怕早晚还是免不了呀。可是这打仗,打的却是钱粮,如今灾荒不断,国库空虚,唉!萧岸,你曾经去过关外,而袁岩你也曾守边三年,关外的事情,你们多少都知道一些,都说说看吧。”
萧岸道:“回皇上,这事,臣在来养心居的路上,就与袁相商量过了,臣与袁相都认为,眼下还是宜坚守备敌为上。”
袁岩道:“臣也是这个意思。只是需要加强防范,另外边关的粮草兵器兵源也应该准备补充一下,以防大战突起,到时仓促。”
楚邦道:“嗯。边关苦寒,这些人都不容易。苦了谁也不能苦了他们。这次铁狼奇夜袭烧了一座粮仓,只怕孟佑他们今年过冬的粮食可就不一定够了。边关的军心不能乱,这边关粮饷一事,朕看,就交由袁岩你来负责吧,这孟佑可是你多年的旧部了,到时你再写一封信给他,让他抽空进京一趟。”
袁岩道:“臣遵旨。”
萧岸又道:“皇上,这次孟佑虽然被胡人夜袭烧了一座粮仓,但孟佑也率部打退了胡人,并斩杀敌军三十余人,臣以为应该给予嘉奖。”
楚邦道:“嗯,这事嘛,你们两个看着办吧。”
袁岩和萧岸对视了一眼,然后都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