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存忠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卢沟桥
卢沟桥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从小时候老人们的诉说里,从上学时的历史课本里,从电视广播报纸的里,很早就知道,那是“七七事变”日本人打进北京城的地方。作为历史的见证,经常的无数次的被人提起。然而,真正的亲眼看见卢沟桥的模样,却是2003年的4月初陪岳父岳母去北京旅游的时候。
那次去北京住的是丰台区的一家旅馆,从马路的招牌上看到,这里离卢沟桥不远。于是,就在一个天气晴好的早晨,打出租车前往。车子开出十几里地,经过一座城门,停在一溜破旧杂乱的门房前,由于刚下过雨的缘故,路面有些泥泞。走下车来,怎么看,这里也不像一处有名的景点,经过打听才找到售游览票的小房子。
买过票,经过一道铁栏杆,就走上了这座据说是建于1892年的石桥。站在桥上,向西望去是一片群山。桥下,未闻水声潺潺,只见一些杂草。桥不宽,全是用石头建造。每个栏杆上都有一只小狮子,据说有486只,而且模样各不相同。这些石狮的眼睛,八百年来,历经无数风雨,早已变得宠辱不惊。我不知道,在1937年7月7日的夜里,这些石狮子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看见了什么。桥面上保留的一段石板古道,凹凸不平,记载着无限的沧桑。
桥头的石碑上,刻有一首诗:“卢沟天矫出桑干,月照河流下石滩。茆屋鸡声斜汉曙,沙汀雁叫景霜寒。水光漠漠山烟白,野色摇摇塞草残。千古长桥枕南北,忆曾题柱倚阑干。”一看就是一首写景的诗,月光、流水、飞雁、孤烟,一幅如画的风景呀。然而,美景不再,有些冷落、有些荒芜。桥上的游人很少,偶尔有几个骑车的人经过。比起北京城里故宫、颐和园的热闹,这座著名的石桥显得太寂寞了。
庐山
游庐山是在2004年11月中旬的一个早晨。上山的路上,导游小姐说起了苏轼那首著名的题西林壁。此山的目不可测,使古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转眼车子爬山了。先是不断的转弯,一个接一个。导游小姐说,到达山顶须转398个弯。满天的大雾,把周围的一切都遮住了,几乎什么也看不见。我想,不知道苏轼当年进山的时候也是大雾,如果这样,当然难识庐山真面目了。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车子停在了检票口,庐山的中心牯岭镇到了。而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走出检票口,突然云开雾散,一时间天空明净、阳光灿烂,一座桃源仙境般的山城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街上的商店、旅社、餐厅、酒楼、咖啡厅、舞厅掩映在绿荫丛中,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别墅高低错落,潇洒雅致。
我们游的第一个景点是锦绣谷,一个长约1。5公里的险要、秀丽的山谷。据说,北宋王安石曾即兴作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的确,沿着绝壁悬崖边的石级,可以看到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有陶醉之感。
在庐山的第一夜,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雨。到第二天早晨,还是大雨滂沱。这天上午,我们一行相约去三叠泉瀑布。先坐缆车上到山顶,然后每人撑一把伞沿石级而下。在大雨中小心翼翼的艰难的走过了1500多级台阶,才好不容易下到了瀑布的第三叠。此时,鞋子里已灌满了水,身上也大部湿透。然而,壮观的景象却顿时驱除了满身的疲惫。只见瀑布从150多米的悬崖峭壁上分三叠飞泻而下,如飘雪拖练,如碎玉摧冰,如抛珠溅玉,如雷声轰鸣,撼人魂魄。返回时,雨依然不停的下着,步子更加的沉重,双腿酸软,举步维艰,大有到了生命极限的感觉。这天晚上,回到宾馆,先买了一双鞋子换上,吃饭时又多喝了几杯酒去去... -->>
卢沟桥
卢沟桥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从小时候老人们的诉说里,从上学时的历史课本里,从电视广播报纸的里,很早就知道,那是“七七事变”日本人打进北京城的地方。作为历史的见证,经常的无数次的被人提起。然而,真正的亲眼看见卢沟桥的模样,却是2003年的4月初陪岳父岳母去北京旅游的时候。
那次去北京住的是丰台区的一家旅馆,从马路的招牌上看到,这里离卢沟桥不远。于是,就在一个天气晴好的早晨,打出租车前往。车子开出十几里地,经过一座城门,停在一溜破旧杂乱的门房前,由于刚下过雨的缘故,路面有些泥泞。走下车来,怎么看,这里也不像一处有名的景点,经过打听才找到售游览票的小房子。
买过票,经过一道铁栏杆,就走上了这座据说是建于1892年的石桥。站在桥上,向西望去是一片群山。桥下,未闻水声潺潺,只见一些杂草。桥不宽,全是用石头建造。每个栏杆上都有一只小狮子,据说有486只,而且模样各不相同。这些石狮的眼睛,八百年来,历经无数风雨,早已变得宠辱不惊。我不知道,在1937年7月7日的夜里,这些石狮子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看见了什么。桥面上保留的一段石板古道,凹凸不平,记载着无限的沧桑。
桥头的石碑上,刻有一首诗:“卢沟天矫出桑干,月照河流下石滩。茆屋鸡声斜汉曙,沙汀雁叫景霜寒。水光漠漠山烟白,野色摇摇塞草残。千古长桥枕南北,忆曾题柱倚阑干。”一看就是一首写景的诗,月光、流水、飞雁、孤烟,一幅如画的风景呀。然而,美景不再,有些冷落、有些荒芜。桥上的游人很少,偶尔有几个骑车的人经过。比起北京城里故宫、颐和园的热闹,这座著名的石桥显得太寂寞了。
庐山
游庐山是在2004年11月中旬的一个早晨。上山的路上,导游小姐说起了苏轼那首著名的题西林壁。此山的目不可测,使古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转眼车子爬山了。先是不断的转弯,一个接一个。导游小姐说,到达山顶须转398个弯。满天的大雾,把周围的一切都遮住了,几乎什么也看不见。我想,不知道苏轼当年进山的时候也是大雾,如果这样,当然难识庐山真面目了。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车子停在了检票口,庐山的中心牯岭镇到了。而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走出检票口,突然云开雾散,一时间天空明净、阳光灿烂,一座桃源仙境般的山城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街上的商店、旅社、餐厅、酒楼、咖啡厅、舞厅掩映在绿荫丛中,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别墅高低错落,潇洒雅致。
我们游的第一个景点是锦绣谷,一个长约1。5公里的险要、秀丽的山谷。据说,北宋王安石曾即兴作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的确,沿着绝壁悬崖边的石级,可以看到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有陶醉之感。
在庐山的第一夜,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雨。到第二天早晨,还是大雨滂沱。这天上午,我们一行相约去三叠泉瀑布。先坐缆车上到山顶,然后每人撑一把伞沿石级而下。在大雨中小心翼翼的艰难的走过了1500多级台阶,才好不容易下到了瀑布的第三叠。此时,鞋子里已灌满了水,身上也大部湿透。然而,壮观的景象却顿时驱除了满身的疲惫。只见瀑布从150多米的悬崖峭壁上分三叠飞泻而下,如飘雪拖练,如碎玉摧冰,如抛珠溅玉,如雷声轰鸣,撼人魂魄。返回时,雨依然不停的下着,步子更加的沉重,双腿酸软,举步维艰,大有到了生命极限的感觉。这天晚上,回到宾馆,先买了一双鞋子换上,吃饭时又多喝了几杯酒去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