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开元天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上与太平公主兄妹反目,挑拨太子与姑母争执,实属罪不可宥,请皇上降罪,以示惩处。睿宗也不满姚崇宋璟挑起了这场风波,搞得他一连几天心烦意乱,当即降下旨意,罢免姚崇宋璟现任官职,贬黜至外地为官。
姚崇和宋璟离京赴任,太平公主也去了蒲州,内廷得以清净了一段时日。但睿宗却因为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他日渐地看清了自己周围的情势:太子手下集聚了一批忠心耿耿的饱学之士,羽翼日渐丰满,进退有度,举措有方,而太平公主依仗着辅助他得位有功,倚势凌人,越来越不好管束,而且她周围也聚齐了一干重臣,权势熏灼一时。要想调和这一对曾经的同路人,好像并没有成功的可能。看情势他们已经是剑拔弩张,恨不能立刻将对方置于死地。从记事以来,在睿宗的记忆之中已经不能遍数为了争权夺势而喋血宫廷的皇亲国戚,他不愿意看着身边的亲人再无休止地争斗,无休止地尔虞我诈,无休止地互相伤害杀戮。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上下不是。这种日子,不知还要持续多久,他越来越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窝囊,越来越想避开这让他心烦意乱不得清静的烦琐杂事。这把龙椅他不看在眼里,置身于林泉之间,享清净天和之乐,那才是他的人生追求。
二月初,睿宗突然颁下一道旨意:着太子监国。
知父莫若子,李隆基看出来父皇有了让位的意思,他自觉以自己的能力,尚不能自如地应对时局,掌控局面。更何况身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心机叵测的姑母,好似一只潜藏在他身边的猛兽,时刻准备伸出利爪,把他抓扯成碎片。他委婉地推辞了一阵,但是,睿宗心意已定,不管旁人说什么,他也矢志不移,一概驳回,李隆基心怀忐忑,只得半推半就地担起了监国的责任。
不想才当了两个月的监国,诸事刚刚理顺,父皇又突发异想,干脆要把帝位直接地撂过来了。
四月,天气晴和,风清云淡,睿宗在宣政殿召见在朝三品以上大员,直截了当地说道:皇位传给太子,他要退位当太上皇。之所以选在此时宣布,是因为太平公主远在蒲州,无法影响他的这一重大决定:“朕生性淡泊,并不觉得当这个至尊无上的天子很高贵,以前在武周朝就让给了先帝,现在,朕意已决,要把帝位传给太子,你们大家觉得可行不可行?”
百官大为震惊,所有的人都看出来睿宗去意已决,难以挽回,一时难以奏对。殿中侍御史和逢尧见无人说话,生怕禅让成了既成事实,一旦太子登基,于身在蒲州的太平公主大为不利。赶紧出班奏道:“陛下春秋未高,自登基以来,英明睿智,为天下百姓所景仰,天下还要陛下治理,为什么要如此急迫地让位呢?!”
“朕不是说了嘛,不耐烦琐,想清清静静颐养天年。”
“陛下刚过知天命之年,正当盛年,登基尚不足十月,辄言让位,天下百姓何以心安?”
睿宗甚是不以为然;“早让也是让,晚让也是让,有什么辄言不辄言的。告诉你们,朕想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想好了,才把你们召来商议的。”
“陛下当以江山社稷为重,以天下苍生为念。如今百废待兴,百事待举,禅让为时尚早啊。”
朝臣们纷纷附和和逢尧,不赞成睿宗退位。说来说去,睿宗也觉得自己这个决定草率急迫了些,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说:“好吧,好吧,你们都别说了,容朕再想想,再想想吧。”
下了朝,李隆基左思右想,总觉得父皇此举难以捉摸。他是否是起了疑心,怀疑自己急于抢班夺权,急于登基继位?想了一夜,辗转反侧也不能入睡,越想越觉得自己必须要向父皇表明心迹,否则,消息若是传到太平公主那里,她不知还要使出什么花招来煽风点火,兴风作浪,闹得朝堂上再起波澜。
第二天,李隆基请自己的座师右散骑常侍李景伯上疏睿宗,坚辞不受父皇禅让,不但如此,连监国之责也要一并辞去
好说歹说,睿宗总算是暂时打消了让位的心思,但驳回了李隆基请辞监国一事。为了彻底地去除睿宗对自己的猜忌之心,李隆基还违心地面呈睿宗:请父皇即刻下旨,请姑母太平公主返回长安。
睿宗听了,甚感欣慰:“这就对了,这就对了,三郎啊,你跟姑母不和,实为朕最大的心病,你们和好如初,朕才心安。”
“请父皇放心,儿臣从此以后,再不与姑母计较。”
“是是,她是长辈,你理当礼让三分。”
李隆基眨一眨眼,话锋一转:“但是,也恳请父皇告诫姑母,也要善待三郎这个晚辈才是。”
“这个自然,三郎放心,朕会当面跟她说的。”
十几天后,太平公主趾高气扬地回到长安。车马粼粼,轰轰烈烈地过了朱雀大道,宛如一个得胜还朝的大将军。朝中依仗她的官员纷纷上门拜望,门前车水马龙,一时,街道为之堵塞不通。睿宗觉得她受了委屈,为了安抚她,她的上疏,一律照准。她举荐的官员,无一不得以重用。窦怀贞升任宰辅,崔湜、萧至忠、岑羲等人也因为投靠了太平公主,不仅被起复重用,还同窦怀贞一样,当了当朝宰相,一朝中七个宰相,就有五个是太平公主的心腹之人。而被姚崇宋璟清除的几千名斜封官,在太平公主力主之下,纷纷官复原职,他们对太平公主感激涕零,追随于她的左右,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太平公主的权势熏灼一时,到达了巅峰。当时长安的里坊间中流传着这样的言语:如今只知有公主殿下,不知有太子殿下。
皇上与太平公主兄妹反目,挑拨太子与姑母争执,实属罪不可宥,请皇上降罪,以示惩处。睿宗也不满姚崇宋璟挑起了这场风波,搞得他一连几天心烦意乱,当即降下旨意,罢免姚崇宋璟现任官职,贬黜至外地为官。
姚崇和宋璟离京赴任,太平公主也去了蒲州,内廷得以清净了一段时日。但睿宗却因为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他日渐地看清了自己周围的情势:太子手下集聚了一批忠心耿耿的饱学之士,羽翼日渐丰满,进退有度,举措有方,而太平公主依仗着辅助他得位有功,倚势凌人,越来越不好管束,而且她周围也聚齐了一干重臣,权势熏灼一时。要想调和这一对曾经的同路人,好像并没有成功的可能。看情势他们已经是剑拔弩张,恨不能立刻将对方置于死地。从记事以来,在睿宗的记忆之中已经不能遍数为了争权夺势而喋血宫廷的皇亲国戚,他不愿意看着身边的亲人再无休止地争斗,无休止地尔虞我诈,无休止地互相伤害杀戮。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上下不是。这种日子,不知还要持续多久,他越来越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窝囊,越来越想避开这让他心烦意乱不得清静的烦琐杂事。这把龙椅他不看在眼里,置身于林泉之间,享清净天和之乐,那才是他的人生追求。
二月初,睿宗突然颁下一道旨意:着太子监国。
知父莫若子,李隆基看出来父皇有了让位的意思,他自觉以自己的能力,尚不能自如地应对时局,掌控局面。更何况身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心机叵测的姑母,好似一只潜藏在他身边的猛兽,时刻准备伸出利爪,把他抓扯成碎片。他委婉地推辞了一阵,但是,睿宗心意已定,不管旁人说什么,他也矢志不移,一概驳回,李隆基心怀忐忑,只得半推半就地担起了监国的责任。
不想才当了两个月的监国,诸事刚刚理顺,父皇又突发异想,干脆要把帝位直接地撂过来了。
四月,天气晴和,风清云淡,睿宗在宣政殿召见在朝三品以上大员,直截了当地说道:皇位传给太子,他要退位当太上皇。之所以选在此时宣布,是因为太平公主远在蒲州,无法影响他的这一重大决定:“朕生性淡泊,并不觉得当这个至尊无上的天子很高贵,以前在武周朝就让给了先帝,现在,朕意已决,要把帝位传给太子,你们大家觉得可行不可行?”
百官大为震惊,所有的人都看出来睿宗去意已决,难以挽回,一时难以奏对。殿中侍御史和逢尧见无人说话,生怕禅让成了既成事实,一旦太子登基,于身在蒲州的太平公主大为不利。赶紧出班奏道:“陛下春秋未高,自登基以来,英明睿智,为天下百姓所景仰,天下还要陛下治理,为什么要如此急迫地让位呢?!”
“朕不是说了嘛,不耐烦琐,想清清静静颐养天年。”
“陛下刚过知天命之年,正当盛年,登基尚不足十月,辄言让位,天下百姓何以心安?”
睿宗甚是不以为然;“早让也是让,晚让也是让,有什么辄言不辄言的。告诉你们,朕想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想好了,才把你们召来商议的。”
“陛下当以江山社稷为重,以天下苍生为念。如今百废待兴,百事待举,禅让为时尚早啊。”
朝臣们纷纷附和和逢尧,不赞成睿宗退位。说来说去,睿宗也觉得自己这个决定草率急迫了些,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说:“好吧,好吧,你们都别说了,容朕再想想,再想想吧。”
下了朝,李隆基左思右想,总觉得父皇此举难以捉摸。他是否是起了疑心,怀疑自己急于抢班夺权,急于登基继位?想了一夜,辗转反侧也不能入睡,越想越觉得自己必须要向父皇表明心迹,否则,消息若是传到太平公主那里,她不知还要使出什么花招来煽风点火,兴风作浪,闹得朝堂上再起波澜。
第二天,李隆基请自己的座师右散骑常侍李景伯上疏睿宗,坚辞不受父皇禅让,不但如此,连监国之责也要一并辞去
好说歹说,睿宗总算是暂时打消了让位的心思,但驳回了李隆基请辞监国一事。为了彻底地去除睿宗对自己的猜忌之心,李隆基还违心地面呈睿宗:请父皇即刻下旨,请姑母太平公主返回长安。
睿宗听了,甚感欣慰:“这就对了,这就对了,三郎啊,你跟姑母不和,实为朕最大的心病,你们和好如初,朕才心安。”
“请父皇放心,儿臣从此以后,再不与姑母计较。”
“是是,她是长辈,你理当礼让三分。”
李隆基眨一眨眼,话锋一转:“但是,也恳请父皇告诫姑母,也要善待三郎这个晚辈才是。”
“这个自然,三郎放心,朕会当面跟她说的。”
十几天后,太平公主趾高气扬地回到长安。车马粼粼,轰轰烈烈地过了朱雀大道,宛如一个得胜还朝的大将军。朝中依仗她的官员纷纷上门拜望,门前车水马龙,一时,街道为之堵塞不通。睿宗觉得她受了委屈,为了安抚她,她的上疏,一律照准。她举荐的官员,无一不得以重用。窦怀贞升任宰辅,崔湜、萧至忠、岑羲等人也因为投靠了太平公主,不仅被起复重用,还同窦怀贞一样,当了当朝宰相,一朝中七个宰相,就有五个是太平公主的心腹之人。而被姚崇宋璟清除的几千名斜封官,在太平公主力主之下,纷纷官复原职,他们对太平公主感激涕零,追随于她的左右,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太平公主的权势熏灼一时,到达了巅峰。当时长安的里坊间中流传着这样的言语:如今只知有公主殿下,不知有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