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开元天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安禄山大军兵发范阳之后,史思明率部为先锋,一路上攻城掠地,无往而不胜,河北饶阳等多个郡县被其攻占,东都洛阳也是失陷于史思明之手。
在洛阳称帝之后,安禄山封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命他节制河北。那时,史思明治下共有十三个州郡,手下拥有兵马八万之众,成为了叛军中最为精锐的队伍,在河北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闻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立国,兴庆宫中的明皇气冲斗牛,恨不能把安禄山生吞活剥,一举灭了胆大妄为的胡儿,巴不得一觉醒来,叛匪灰飞烟灭,宇内海晏河清。然而,战事却不如他所愿,安禄山的势力似乎与日俱增,一步步地逼近了长安城。潼关的哥舒翰也没有大的作为,安庆绪兵临城下,他闭关不出,手上明明握有二十万兵马,却不敢与安庆绪交手,使得明皇对他大失所望。
天宝十三年,左武卫大将军、安北副都护、天得军使郭子仪丁母忧离职在家守孝,明皇下旨,改封郭子仪为卫尉卿、单于安北副大都护、宁武郡太守、兼御史中丞。充朔方节度使,领朔方兵马东进,征讨叛军。他统率三军,先后收复了定边、云中、马邑、开通东阱关,令明皇对他刮目相看,擢升他为御史大夫。
郭子仪入朝面君,又向明皇举荐了原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李光弼。
明皇问道:“就是先前在王忠嗣手下充任兵马使的那个李光弼吗?”
郭子仪说:“正是此人。”
“用兵如何?”
“堪称足智多谋,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王将军十分赏识他,曾对人说过: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
“既然王忠嗣如此说,想来也不是个庸碌之人。”明皇点头道:“朕这就下诏,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河东节度副大使,知河东节度事兼云中太守。”
“李光弼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明皇却是忧心忡忡,眉头紧锁。吁了一口气,他说道:“常山郡业已失守,河北全境已经沦陷,如此一来,安禄山后方稳固,更加有恃无恐,必然加紧进攻关中,长安危在旦夕!朕已是寝食难安,睡不安枕,时时心惊肉跳,唯恐听见有前方战事失利的消息传来。”
郭子仪说:“陛下放心,微臣一定与李光弼携手,尽力夺回常山,断了安禄山的退路,使他首尾不能相顾,不敢再贸然进犯西都。”
“是呀,常山处于咽喉要道,叛军得手,便可进退自如,进可西进,退则可返回范阳,朕虽久不临阵,但是,也知晓它的要紧。听说史思明占了常山,朕当时就觉得眼前昏黑,良久不能视物。”
郭子仪在座上欠一欠身:“陛下受惊,臣等之罪。”
“实话对爱卿说,长安城中已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里坊间谣言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杨右相也曾私下劝朕,长安不稳,早晚可能不保。要及早做打算,可以去往蜀中,暂时避过叛贼锋头。朕没有答应他。朕以为,有你们在前方为朕厮杀,长安不会陷落于叛贼之手。”
“陛下但放宽心,微臣一定为君解忧,让长安稳如泰山。”
明皇点头说:“好,朕在长安翘首以待,静候佳音!”
郭子仪与李光弼早年曾同在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手下任牙门副将,彼此间有些不能相容,有时同桌吃饭,却互不交谈一句,还频频地朝对方翻白眼。安禄山叛乱,郭子仪接任朔方节度使,成了李光弼的顶头上司。李光弼自觉日后日子难过,打主意要离开朔方,却又一时难以决断。
十天后,郭子仪接到明皇旨意,东进征讨叛军。李光弼料想郭子仪必定挟嫌报复,上了战场,自己必死无疑。于是,他硬着头皮进了节度使官署,站在郭子仪面前,气昂昂地说:“末将情愿一死,只是恳请大人放过末将的妻儿老小。”
郭子仪看了李光弼一阵,突然,站起身走下堂来,几步走到了李光弼面前。李光弼还以为他要暴打自己一顿,却不肯服软,鼓起眼睛,直直地瞪着郭子仪。谁知郭子仪并没有挥起拳头,而是伸开两臂,一把抱住了李光弼,又拉住李光弼的手,跟他一起走上堂去,让他在自己身边坐下,一时声泪俱下:“国家遭此大难,连圣上都有了出京避难的打算,吾等若还纠缠于个人恩怨互不信任,互相掣肘,那就太对不起圣上和天下百姓了!”
李光弼如在梦境,起身离座,在郭子仪面前双膝跪下:“郭大夫,是末将心胸狭窄,末将对不起大人!”
郭子仪双手搀扶起李光弼:“将军请起,当此危急关头,没有将军的协力,郭某难以战胜强敌。郭某向来爱慕将军才干,一定向圣上举荐将军,你我携手同心,才能打破贼兵,保得国家安宁。”
李光弼流着泪说:“末将万万没有想到,大人如此宽容,末将一定拼死效力。以报大人知遇之恩!”
他再次跪下,郭子仪也跪在了李光弼对面:“破敌大计,须与李将军共议,请李将军多多指教。”
“指教不敢,愿尽微薄之力,助大人大胜贼兵。”
两人冰释前嫌,协力同心,定下了破敌之策:先全力以赴,收复了常山郡,断了安禄山大军退路。郭子仪命李光弼率朔方五千兵力,逼近了常山。还未与史思明交战,当地团练听说朝廷大军兵发常山,就把叛军将领史思义绑到了李光弼军营前。李光弼听说了,急忙出迎,亲手解开了史思义的绑绳:“将军受惊了。”
史思义自以为此番必死无疑,看到李光弼殷殷的笑脸,他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将军不杀小可?”
“你并无大恶,末将为何要杀你?”
“谢将军不杀之恩。”
“末将不杀你,但是,要问你一句:今后是否不再追随安禄山老贼,真心归顺朝廷?”
史思义说:“先前一念之差,跟随叛贼反叛朝廷,如今已经知错,今后洗面革心,归顺朝廷... -->>
安禄山大军兵发范阳之后,史思明率部为先锋,一路上攻城掠地,无往而不胜,河北饶阳等多个郡县被其攻占,东都洛阳也是失陷于史思明之手。
在洛阳称帝之后,安禄山封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命他节制河北。那时,史思明治下共有十三个州郡,手下拥有兵马八万之众,成为了叛军中最为精锐的队伍,在河北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闻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立国,兴庆宫中的明皇气冲斗牛,恨不能把安禄山生吞活剥,一举灭了胆大妄为的胡儿,巴不得一觉醒来,叛匪灰飞烟灭,宇内海晏河清。然而,战事却不如他所愿,安禄山的势力似乎与日俱增,一步步地逼近了长安城。潼关的哥舒翰也没有大的作为,安庆绪兵临城下,他闭关不出,手上明明握有二十万兵马,却不敢与安庆绪交手,使得明皇对他大失所望。
天宝十三年,左武卫大将军、安北副都护、天得军使郭子仪丁母忧离职在家守孝,明皇下旨,改封郭子仪为卫尉卿、单于安北副大都护、宁武郡太守、兼御史中丞。充朔方节度使,领朔方兵马东进,征讨叛军。他统率三军,先后收复了定边、云中、马邑、开通东阱关,令明皇对他刮目相看,擢升他为御史大夫。
郭子仪入朝面君,又向明皇举荐了原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李光弼。
明皇问道:“就是先前在王忠嗣手下充任兵马使的那个李光弼吗?”
郭子仪说:“正是此人。”
“用兵如何?”
“堪称足智多谋,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王将军十分赏识他,曾对人说过: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
“既然王忠嗣如此说,想来也不是个庸碌之人。”明皇点头道:“朕这就下诏,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河东节度副大使,知河东节度事兼云中太守。”
“李光弼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明皇却是忧心忡忡,眉头紧锁。吁了一口气,他说道:“常山郡业已失守,河北全境已经沦陷,如此一来,安禄山后方稳固,更加有恃无恐,必然加紧进攻关中,长安危在旦夕!朕已是寝食难安,睡不安枕,时时心惊肉跳,唯恐听见有前方战事失利的消息传来。”
郭子仪说:“陛下放心,微臣一定与李光弼携手,尽力夺回常山,断了安禄山的退路,使他首尾不能相顾,不敢再贸然进犯西都。”
“是呀,常山处于咽喉要道,叛军得手,便可进退自如,进可西进,退则可返回范阳,朕虽久不临阵,但是,也知晓它的要紧。听说史思明占了常山,朕当时就觉得眼前昏黑,良久不能视物。”
郭子仪在座上欠一欠身:“陛下受惊,臣等之罪。”
“实话对爱卿说,长安城中已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里坊间谣言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杨右相也曾私下劝朕,长安不稳,早晚可能不保。要及早做打算,可以去往蜀中,暂时避过叛贼锋头。朕没有答应他。朕以为,有你们在前方为朕厮杀,长安不会陷落于叛贼之手。”
“陛下但放宽心,微臣一定为君解忧,让长安稳如泰山。”
明皇点头说:“好,朕在长安翘首以待,静候佳音!”
郭子仪与李光弼早年曾同在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手下任牙门副将,彼此间有些不能相容,有时同桌吃饭,却互不交谈一句,还频频地朝对方翻白眼。安禄山叛乱,郭子仪接任朔方节度使,成了李光弼的顶头上司。李光弼自觉日后日子难过,打主意要离开朔方,却又一时难以决断。
十天后,郭子仪接到明皇旨意,东进征讨叛军。李光弼料想郭子仪必定挟嫌报复,上了战场,自己必死无疑。于是,他硬着头皮进了节度使官署,站在郭子仪面前,气昂昂地说:“末将情愿一死,只是恳请大人放过末将的妻儿老小。”
郭子仪看了李光弼一阵,突然,站起身走下堂来,几步走到了李光弼面前。李光弼还以为他要暴打自己一顿,却不肯服软,鼓起眼睛,直直地瞪着郭子仪。谁知郭子仪并没有挥起拳头,而是伸开两臂,一把抱住了李光弼,又拉住李光弼的手,跟他一起走上堂去,让他在自己身边坐下,一时声泪俱下:“国家遭此大难,连圣上都有了出京避难的打算,吾等若还纠缠于个人恩怨互不信任,互相掣肘,那就太对不起圣上和天下百姓了!”
李光弼如在梦境,起身离座,在郭子仪面前双膝跪下:“郭大夫,是末将心胸狭窄,末将对不起大人!”
郭子仪双手搀扶起李光弼:“将军请起,当此危急关头,没有将军的协力,郭某难以战胜强敌。郭某向来爱慕将军才干,一定向圣上举荐将军,你我携手同心,才能打破贼兵,保得国家安宁。”
李光弼流着泪说:“末将万万没有想到,大人如此宽容,末将一定拼死效力。以报大人知遇之恩!”
他再次跪下,郭子仪也跪在了李光弼对面:“破敌大计,须与李将军共议,请李将军多多指教。”
“指教不敢,愿尽微薄之力,助大人大胜贼兵。”
两人冰释前嫌,协力同心,定下了破敌之策:先全力以赴,收复了常山郡,断了安禄山大军退路。郭子仪命李光弼率朔方五千兵力,逼近了常山。还未与史思明交战,当地团练听说朝廷大军兵发常山,就把叛军将领史思义绑到了李光弼军营前。李光弼听说了,急忙出迎,亲手解开了史思义的绑绳:“将军受惊了。”
史思义自以为此番必死无疑,看到李光弼殷殷的笑脸,他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将军不杀小可?”
“你并无大恶,末将为何要杀你?”
“谢将军不杀之恩。”
“末将不杀你,但是,要问你一句:今后是否不再追随安禄山老贼,真心归顺朝廷?”
史思义说:“先前一念之差,跟随叛贼反叛朝廷,如今已经知错,今后洗面革心,归顺朝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