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kk.com,混血八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咸丰一咽气,果兴阿陪着哭了一鼻子之后,便头也不回的跑了。 。 。 肃顺和懿贵妃在咸丰的遗体旁嚎哭了一会之后,便红着眼睛挥舞着印章和遗诏准备开战,果兴阿才没兴趣留下来给他们当裁判呢。
从大行皇帝咸丰驾崩之时起,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正式接收了皇帝的权力。载垣和端华做主,还给他们自己安了个新名目,叫做“赞襄政务王大臣”凌驾于军机处之。
但是在实际顾命八大臣的身份很尴尬,具体的说起来,他们虽然接收了皇帝的权力,但毕竟不是皇帝,处在一种半君半臣的境地。这样一来,他们如果想要合法有效的行使自己手已经掌握的权力,必须与嗣皇帝和皇太后“合作”因为嗣皇帝和皇太后毕竟才是“君权”的合法象征,否则政出无名,一切都是枉然了。更何况皇帝与太后还有两件“法宝”一是清朝祖制,皇帝的“权柄绝不能下移”二是大行皇帝在此“法理”基础留给东太后与嗣皇帝的两枚印章——“御赏”和“同道堂”
因为“赞襄一切政务”这句话是杜翰临时加的,所以对于皇后、懿贵妃与肃顺这帮人该怎么分配权利,咸丰并没有留下一个可行的方案。所以咸丰一咽气,掌印人之一的懿贵妃(代掌同道堂),便挑头和八大臣谈了起来。懿贵妃的态度还是很好的,她并没有损害八大臣的权益,只是想通过谈判,让她和皇后获得应有的权利而已。但八大臣并不这么想,他们一边要用皇后和懿贵妃手里的印玺,一边又不想让后宫干政。这种相互矛盾的想法一直困扰着八大臣,但是既然懿贵妃主动提了,那么还是谈一谈的好。
所以顾命八大臣与嗣皇帝和皇后之间,实际是肃顺与懿贵妃之间不得不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谈判”开始肃顺等提出,凡“谕”等重要件,均由八大臣拟定,两宫只管盖章,不能作丝毫改动,这大概跟所谓的“橡皮图章”一个意思了。下面各级官员的升降任免等皇太后也无权干涉,所有奏章也不必送皇太后过目。这些东西不叫方案,而是*裸的欺负人,完全是按照咸丰“后宫不得干政”以及杜翰“赞襄一切政务”的思路来的,当然遭到懿贵妃的拒绝。懿贵妃和皇后也委屈,要是依着八大臣的意思,她们俩完全是摆设,那咸丰还给她们留印章干什么,全让肃顺做主是了。既然咸丰给她们留了印章,他们得行使相应的权利。
八大臣的方案是扯淡,唯一能当间人的果兴阿,又声称自己伤心咸丰龙御殡已经哭出病来了,躲得远远的。所以八大臣与两宫的谈判,陷入了僵局,时间也越拖越久。当然了对于图谋干政的懿贵妃,肃顺也没惯着,第一天的谈判不欢而散之后,他给了懿贵妃点颜色看看。同时也利用这一招,分化了一下皇后和懿贵妃,往她们之间掺了点沙子。
懿贵妃是第一个跳出来要权的,谈判过程也属她态度最强硬,所以肃顺等八人把懿贵妃当成了出头鸟。一开始制定了一个方针——即尊崇新皇帝的嫡母(咸丰皇后),抑制生母(咸丰懿贵妃),这在咸丰皇帝驾崩的当天体现出来了。本来新皇嗣位,则皇考(即父皇)生前的皇后以皇考元配的身份,固然应该立即尊为皇太后,而母凭子贵的新皇生母,也应该同时尊为皇太后,这是所谓的“两宫并尊”而刚刚被懿贵妃拒绝了所有提议的八大臣,却偏偏在这头耍了个花招——咸丰皇帝驾崩的当天,以嗣皇帝的名义传旨:“钟粹宫皇后晋封为皇太后”等到了第二天才又传旨:“储秀宫懿贵妃晋封为皇太后”虽然也算是“两宫并尊”但在时间却有一日之差,以示嫡庶终究有别。在这一天的时间里,皇后已改称为“皇太后”而懿贵妃却只能“循例”称为“懿贵太妃”仍居“妃位”而非“后位”大大的恶心了懿贵妃一把。
这一招的确非常厉害,对平生极要面子的懿贵妃打击非常大。以至于后来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之时,明明慈禧太后决定了的事情已经是“板钉钉”了的,在手续却仍然不得不征得慈安太后的同意后才能生效。甚至时不时的还有些大臣还说出“如今虽是两位太后,当初(指咸丰皇帝在生时)却只一位皇后”这样对慈禧几近侮辱的话来,无形使得慈禧的威权受到极大的损害。当然后来懿贵妃也因为这事恨毒了肃顺,为将来肃顺的死埋下了伏笔。
在两宫皇太后的称谓,则援用前明神宗万历年间“两宫并尊”的故事,称新皇嫡母为“母后皇太后”、生母为“圣母皇太后”又因母后皇太后住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东暖阁,故称“东太后”“圣母皇太后”住西暖阁,故称“西太后”(此时尚无“慈安、慈禧”名号)。
>
咸丰一咽气,果兴阿陪着哭了一鼻子之后,便头也不回的跑了。 。 。 肃顺和懿贵妃在咸丰的遗体旁嚎哭了一会之后,便红着眼睛挥舞着印章和遗诏准备开战,果兴阿才没兴趣留下来给他们当裁判呢。
从大行皇帝咸丰驾崩之时起,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正式接收了皇帝的权力。载垣和端华做主,还给他们自己安了个新名目,叫做“赞襄政务王大臣”凌驾于军机处之。
但是在实际顾命八大臣的身份很尴尬,具体的说起来,他们虽然接收了皇帝的权力,但毕竟不是皇帝,处在一种半君半臣的境地。这样一来,他们如果想要合法有效的行使自己手已经掌握的权力,必须与嗣皇帝和皇太后“合作”因为嗣皇帝和皇太后毕竟才是“君权”的合法象征,否则政出无名,一切都是枉然了。更何况皇帝与太后还有两件“法宝”一是清朝祖制,皇帝的“权柄绝不能下移”二是大行皇帝在此“法理”基础留给东太后与嗣皇帝的两枚印章——“御赏”和“同道堂”
因为“赞襄一切政务”这句话是杜翰临时加的,所以对于皇后、懿贵妃与肃顺这帮人该怎么分配权利,咸丰并没有留下一个可行的方案。所以咸丰一咽气,掌印人之一的懿贵妃(代掌同道堂),便挑头和八大臣谈了起来。懿贵妃的态度还是很好的,她并没有损害八大臣的权益,只是想通过谈判,让她和皇后获得应有的权利而已。但八大臣并不这么想,他们一边要用皇后和懿贵妃手里的印玺,一边又不想让后宫干政。这种相互矛盾的想法一直困扰着八大臣,但是既然懿贵妃主动提了,那么还是谈一谈的好。
所以顾命八大臣与嗣皇帝和皇后之间,实际是肃顺与懿贵妃之间不得不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谈判”开始肃顺等提出,凡“谕”等重要件,均由八大臣拟定,两宫只管盖章,不能作丝毫改动,这大概跟所谓的“橡皮图章”一个意思了。下面各级官员的升降任免等皇太后也无权干涉,所有奏章也不必送皇太后过目。这些东西不叫方案,而是*裸的欺负人,完全是按照咸丰“后宫不得干政”以及杜翰“赞襄一切政务”的思路来的,当然遭到懿贵妃的拒绝。懿贵妃和皇后也委屈,要是依着八大臣的意思,她们俩完全是摆设,那咸丰还给她们留印章干什么,全让肃顺做主是了。既然咸丰给她们留了印章,他们得行使相应的权利。
八大臣的方案是扯淡,唯一能当间人的果兴阿,又声称自己伤心咸丰龙御殡已经哭出病来了,躲得远远的。所以八大臣与两宫的谈判,陷入了僵局,时间也越拖越久。当然了对于图谋干政的懿贵妃,肃顺也没惯着,第一天的谈判不欢而散之后,他给了懿贵妃点颜色看看。同时也利用这一招,分化了一下皇后和懿贵妃,往她们之间掺了点沙子。
懿贵妃是第一个跳出来要权的,谈判过程也属她态度最强硬,所以肃顺等八人把懿贵妃当成了出头鸟。一开始制定了一个方针——即尊崇新皇帝的嫡母(咸丰皇后),抑制生母(咸丰懿贵妃),这在咸丰皇帝驾崩的当天体现出来了。本来新皇嗣位,则皇考(即父皇)生前的皇后以皇考元配的身份,固然应该立即尊为皇太后,而母凭子贵的新皇生母,也应该同时尊为皇太后,这是所谓的“两宫并尊”而刚刚被懿贵妃拒绝了所有提议的八大臣,却偏偏在这头耍了个花招——咸丰皇帝驾崩的当天,以嗣皇帝的名义传旨:“钟粹宫皇后晋封为皇太后”等到了第二天才又传旨:“储秀宫懿贵妃晋封为皇太后”虽然也算是“两宫并尊”但在时间却有一日之差,以示嫡庶终究有别。在这一天的时间里,皇后已改称为“皇太后”而懿贵妃却只能“循例”称为“懿贵太妃”仍居“妃位”而非“后位”大大的恶心了懿贵妃一把。
这一招的确非常厉害,对平生极要面子的懿贵妃打击非常大。以至于后来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之时,明明慈禧太后决定了的事情已经是“板钉钉”了的,在手续却仍然不得不征得慈安太后的同意后才能生效。甚至时不时的还有些大臣还说出“如今虽是两位太后,当初(指咸丰皇帝在生时)却只一位皇后”这样对慈禧几近侮辱的话来,无形使得慈禧的威权受到极大的损害。当然后来懿贵妃也因为这事恨毒了肃顺,为将来肃顺的死埋下了伏笔。
在两宫皇太后的称谓,则援用前明神宗万历年间“两宫并尊”的故事,称新皇嫡母为“母后皇太后”、生母为“圣母皇太后”又因母后皇太后住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东暖阁,故称“东太后”“圣母皇太后”住西暖阁,故称“西太后”(此时尚无“慈安、慈禧”名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