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豆蔓儿青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均均幼儿园毕业那年的暑假,赖金凤和小蔡请了一周假,专程将均均送回了瑞城,托付给公公婆婆照管。
金凤倒不是没有想过将均均留在身边上学,儿子是娘的心头肉,金凤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从此长年难相见,感情也会淡漠。连外公外婆也主动说要承担外孙的学费,让金凤将均均留在这边上学。可是金凤父亲去年查出高血压和胆结石,一直在服药,两位老人本就过得不宽裕,金凤哪里舍得让父亲更加操劳?
红创财务部的经理曾小姐,为了女儿在东莞能上公办学校,办理了人才入户落户到东莞,俗称“新莞人”。按曾小姐的话说,新莞人的重点在这个“新”字上,只能算是入了东莞藉,勉强有个公办读了,可是处处跟东莞原居民没法比,处处办事不方便。
东莞原居民多半依姓氏分村而居,也按村分红。通常他们不需要有什么专门的职业,每家都有几栋楼专门用来收租,个个原居民每年的人均分红,都堪比有些外地人家庭全年的收入。当然了,不止分红,在任何政策面前,他们还永远享有最优先的待遇、最大的福利。村里设有公共停车场,却只对原居民免费开放,新莞人和外地人一样,必须交停车费。村里不时会应节气派发一些节日小礼品、各种慰问品。流行疾病泛滥期间,村里也响应政府号召,发一些医疗防护用品,比如洗手液、口罩这些,统统都与新莞人没有半毛钱关系,想都不用想,问都被人嘲笑,那都是原居民们专有的福利。
政府设立有专门的居委或街道管理这些“新莞人”,无论是要办什么事——入学、转学、升学、银行开卡、保险……一律都要去街道排队拿“户主页”证明。连小孩进初中后乘坐的校车,都只有东莞“土著(原居民)”才可以乘坐,新莞人的小孩是没有资格坐的,得自己接送,或者坐公交车。初三学生更是可怜,晚上九点才放学,连公交车都没得坐。这种公然的不平等待遇,可以说处处存在,处处叫你无可奈何。
新莞人无论去哪里办任何事情,即使你报的户籍地是“东莞……”,筛选条件内总另有一项“入户时间”或“籍贯”让你必须再“排一次队”。新莞人子女的公办学位,也是没法挑的,只能入读指定的村小学。尤其是插班生可怜,一个镇区往往只指定一所比较偏远的小学作为新莞人子女的插班学校,无论你原先住哪,你都得将就学校的位置搬迁吧?大人跑跑没关系,孩子才是第一位的呀。当然这已经算是好的了,入户晚一些的,连村小学都没得读,插班更是根本没有学位,得自行去申请私立学校读,年底再向镇政府申请拿回一点象征性的补贴。
自从开始办理这个新莞人入户手续和子女插班入学手续以来,自认为精明强干的曾小姐,在这条道路上倍受冷遇。一遍一遍地跑社区、学校、人资局、银行……一次次苛刻条条款款,跑一趟说一个问题,下一趟又有新的问题。“出生证有涂改不行!”“出生证名字与户口本不一致不行!”“户口本扫描的不行,必须一比一复印!”“配偶身份证原件没带不行!”……跑一次预约一次、排一次队,一遍遍地折腾,时常弄得曾小姐烦躁不堪、焦头烂额。为了办妥这件事,曾小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请假,时常愤恨地发愿说:“等我小孩读完书,我要立马把户口迁回老家去,幸好我当时聪明,留了老公的户口在老家没迁过来。”
这也是很正常的考虑,在自己的地方上,乡音乡情,找政府的人办个事都要人性化太多、方便太多。上次曾小姐回老家将户口迁出来,当时已经下午四点半马上就要下班了,次日就是五一劳动节。政务大厅公安局户政科的一位大姐看完她的资料,告诉她说还欠一项证明。曾小姐眉头拧成了一团:“那可怎么办?如果今天办不了,我过两天就要回东莞了,票都买好了,没办法再亲自跑一趟。”资料是提前检查过的,估计是在哪一个环节掏来掏去给弄丢了,这下必须得补办一张了。文件上也确实写着要本人亲自去办证中心办理。公安大姐安抚她先别急,转头跑到办公室去请示了一番,带了一位“领导”过来,领导看完资料跟她说:“这样吧,你们在外头回来一趟也不容易,这些资料我们当是审过了,今天先备份一份,原件你可以拿回去,然后你写张委托书给我,到时资料齐了,你委托你家老人拿上缺的那项证明过来代办,好吧?”曾小姐感激得热泪盈眶,这种事情在外地你是想也不要想的。缺就是缺,不办就是不办,要本人来就必须是本人来,他们才不会管你呢。还是家乡人亲啊,曾小姐当时心中便瞬间生出了几分惭愧——对自己拼命要将户口迁出去的举动。
至于有些人说,迁了户口到大城市,以后老了可以多领点养老金,这理由就更加搞笑了。哪个打工人没在外面买个十多年社保?户籍根本就不是社保养老金标准唯一的依据。再说了,谁又愿仅仅是为了几十年后一点社保养老金的差异而将户口转到这陌生的地方呢?现在年纪轻轻在这里都糟嫌弃,以后老了要办点事还不更加困难?对于曾小姐这种情况来说,落这个户,完全只是为了落实孩子的学位,才暂时不得已而为之。
在赖金凤心中,东莞农村的一个村办小学的教学质量能好到哪里去?更何况金凤还没有入户资格——以金凤的学历,目前根本入不了户。但是瑞城的实验小学,却是整个瑞城最好的小学,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接近一千五百人。加上自家小叔在实小任教,随时随处可以照顾到均均,别人家的孩子哪有这样好的条件?
所以无论是从自家经济状况考虑,还是从孩子的教育环境出发,金凤都觉得送均均回瑞城实小上学,一定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大不了每年多跑几趟,一放假就回来看他,光是车费,并花不了太多钱。
为了以后能天天看到儿子,以解相思之苦,金凤专门给婆婆换了台智能手机,又给她装好了微信,花了几天时间,细心教会老人拍照、接视频、发语音。均均学得比奶奶还快,还下载了一堆的表情,和妈妈不停地斗表情。
均均幼儿园毕业那年的暑假,赖金凤和小蔡请了一周假,专程将均均送回了瑞城,托付给公公婆婆照管。
金凤倒不是没有想过将均均留在身边上学,儿子是娘的心头肉,金凤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从此长年难相见,感情也会淡漠。连外公外婆也主动说要承担外孙的学费,让金凤将均均留在这边上学。可是金凤父亲去年查出高血压和胆结石,一直在服药,两位老人本就过得不宽裕,金凤哪里舍得让父亲更加操劳?
红创财务部的经理曾小姐,为了女儿在东莞能上公办学校,办理了人才入户落户到东莞,俗称“新莞人”。按曾小姐的话说,新莞人的重点在这个“新”字上,只能算是入了东莞藉,勉强有个公办读了,可是处处跟东莞原居民没法比,处处办事不方便。
东莞原居民多半依姓氏分村而居,也按村分红。通常他们不需要有什么专门的职业,每家都有几栋楼专门用来收租,个个原居民每年的人均分红,都堪比有些外地人家庭全年的收入。当然了,不止分红,在任何政策面前,他们还永远享有最优先的待遇、最大的福利。村里设有公共停车场,却只对原居民免费开放,新莞人和外地人一样,必须交停车费。村里不时会应节气派发一些节日小礼品、各种慰问品。流行疾病泛滥期间,村里也响应政府号召,发一些医疗防护用品,比如洗手液、口罩这些,统统都与新莞人没有半毛钱关系,想都不用想,问都被人嘲笑,那都是原居民们专有的福利。
政府设立有专门的居委或街道管理这些“新莞人”,无论是要办什么事——入学、转学、升学、银行开卡、保险……一律都要去街道排队拿“户主页”证明。连小孩进初中后乘坐的校车,都只有东莞“土著(原居民)”才可以乘坐,新莞人的小孩是没有资格坐的,得自己接送,或者坐公交车。初三学生更是可怜,晚上九点才放学,连公交车都没得坐。这种公然的不平等待遇,可以说处处存在,处处叫你无可奈何。
新莞人无论去哪里办任何事情,即使你报的户籍地是“东莞……”,筛选条件内总另有一项“入户时间”或“籍贯”让你必须再“排一次队”。新莞人子女的公办学位,也是没法挑的,只能入读指定的村小学。尤其是插班生可怜,一个镇区往往只指定一所比较偏远的小学作为新莞人子女的插班学校,无论你原先住哪,你都得将就学校的位置搬迁吧?大人跑跑没关系,孩子才是第一位的呀。当然这已经算是好的了,入户晚一些的,连村小学都没得读,插班更是根本没有学位,得自行去申请私立学校读,年底再向镇政府申请拿回一点象征性的补贴。
自从开始办理这个新莞人入户手续和子女插班入学手续以来,自认为精明强干的曾小姐,在这条道路上倍受冷遇。一遍一遍地跑社区、学校、人资局、银行……一次次苛刻条条款款,跑一趟说一个问题,下一趟又有新的问题。“出生证有涂改不行!”“出生证名字与户口本不一致不行!”“户口本扫描的不行,必须一比一复印!”“配偶身份证原件没带不行!”……跑一次预约一次、排一次队,一遍遍地折腾,时常弄得曾小姐烦躁不堪、焦头烂额。为了办妥这件事,曾小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请假,时常愤恨地发愿说:“等我小孩读完书,我要立马把户口迁回老家去,幸好我当时聪明,留了老公的户口在老家没迁过来。”
这也是很正常的考虑,在自己的地方上,乡音乡情,找政府的人办个事都要人性化太多、方便太多。上次曾小姐回老家将户口迁出来,当时已经下午四点半马上就要下班了,次日就是五一劳动节。政务大厅公安局户政科的一位大姐看完她的资料,告诉她说还欠一项证明。曾小姐眉头拧成了一团:“那可怎么办?如果今天办不了,我过两天就要回东莞了,票都买好了,没办法再亲自跑一趟。”资料是提前检查过的,估计是在哪一个环节掏来掏去给弄丢了,这下必须得补办一张了。文件上也确实写着要本人亲自去办证中心办理。公安大姐安抚她先别急,转头跑到办公室去请示了一番,带了一位“领导”过来,领导看完资料跟她说:“这样吧,你们在外头回来一趟也不容易,这些资料我们当是审过了,今天先备份一份,原件你可以拿回去,然后你写张委托书给我,到时资料齐了,你委托你家老人拿上缺的那项证明过来代办,好吧?”曾小姐感激得热泪盈眶,这种事情在外地你是想也不要想的。缺就是缺,不办就是不办,要本人来就必须是本人来,他们才不会管你呢。还是家乡人亲啊,曾小姐当时心中便瞬间生出了几分惭愧——对自己拼命要将户口迁出去的举动。
至于有些人说,迁了户口到大城市,以后老了可以多领点养老金,这理由就更加搞笑了。哪个打工人没在外面买个十多年社保?户籍根本就不是社保养老金标准唯一的依据。再说了,谁又愿仅仅是为了几十年后一点社保养老金的差异而将户口转到这陌生的地方呢?现在年纪轻轻在这里都糟嫌弃,以后老了要办点事还不更加困难?对于曾小姐这种情况来说,落这个户,完全只是为了落实孩子的学位,才暂时不得已而为之。
在赖金凤心中,东莞农村的一个村办小学的教学质量能好到哪里去?更何况金凤还没有入户资格——以金凤的学历,目前根本入不了户。但是瑞城的实验小学,却是整个瑞城最好的小学,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接近一千五百人。加上自家小叔在实小任教,随时随处可以照顾到均均,别人家的孩子哪有这样好的条件?
所以无论是从自家经济状况考虑,还是从孩子的教育环境出发,金凤都觉得送均均回瑞城实小上学,一定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大不了每年多跑几趟,一放假就回来看他,光是车费,并花不了太多钱。
为了以后能天天看到儿子,以解相思之苦,金凤专门给婆婆换了台智能手机,又给她装好了微信,花了几天时间,细心教会老人拍照、接视频、发语音。均均学得比奶奶还快,还下载了一堆的表情,和妈妈不停地斗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