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华族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2013年2月2日上午,唐刚回到新时空后抓紧时间准备回旧时空老家的东西。唐刚回旧时空老家有两个目的,一是旧时空老家是大家族,认祖归宗会取得一些助力;二是想认识一下清末名臣刘坤一,他目前正开缺回籍养病,如果能得到他的提携,肯定是事半功倍,唐刚想抱一条粗腿。
带着这两个目的,唐刚开始做准备,认祖归宗这事,无非是银子和洋货,银子他事先已从雷氏钱庄提取了一万两,放在张年驾驶的汤姆一号上,洋货新时空仓库里现在常备,随时可以运走。
然后就是去见刘坤一了,唐刚准备了几样东西,一是从新时空带去的现代货,旧时空叫洋货,让刘坤一见识一下洋货的精良;
二是准备了定制版的《大国崛起》,从网上下载了标准版《大国崛起》,把1882年之前发生的事情删掉,再加入自己的一些私货,转成繁体字,考虑到刘坤一年纪大了,唐刚把标题选用了初号字,正文选用了一号字,够大了,顺手加了一个封面,唐刚还恬不知耻地写上唐兴华著(唐刚自己取了个字,叫兴华),这样唐刚版的《大国崛起》就完成了。
唐刚把公司的五台激光打印机都用起来,一次打印五份,由于唐刚选用的字号太大,每份都有近四百页,结果公司的文员半个上午都忙于给激光打印机加纸换硒鼓,总算把唐刚版《大国崛起》完成了,应该能让刘坤一来个“脑震荡”吧;
三是唐刚准备了一些施工用的工程机械,两台顶配版四轮驱动农用运输车,三套太阳能风能联合供电系统,电灯和各种生活家电若干,三台640千瓦发电机组,还有电焊机柴油等物,让刘坤一也感受一下工业的力量和科技的魅力。全部收入系统空间,发现还有四吨多重量限额可用。
唐刚也为自己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如席梦思床、浴缸、抽水马桶、水泵等。想了一下还缺少的东西,急忙开车去太平镇上买了几十付各种度数的老花镜,十个望远镜,十个电击器,二十个强光手电和巨量的配套电池,还有各种药物,看来差不多了,收入系统空间后只剩下两百多公斤重量限额了。
唐刚又订制了第七个系统提供类人机器人,取名唐四,40岁,身高1.78米,也留有清朝特色的大辫子,让他穿上新时空的运动服又收入系统空间。
终于准备完了,草草吃过午饭,唐刚开着他的比亚迪F6就出发了,还顺手在后尾厢里放了一台折叠自行车,回到新宁后可能用得着吧。找了个偏僻的地方把唐四取了出来,让他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了高速公路后找了个服务区换上唐四来开车,唐刚半躺在副驾驶位开始睡觉,还是系统机器人好用,什么都能干,可惜数量少了点。
2月3日凌晨4点多,到了新宁中心城区,唐刚和唐四找了一个停车场停好车,跟管理人员说要停十多天,然后从后尾厢取出折叠自行车,唐刚骑车,唐四跑步跟随。
凌晨5点左右,他们到了城外观瀑村旁边的观瀑亭,这是唐刚选好的出发地。唐刚在县城读书的时候每到春夏都喜欢骑车到这里来玩,站在观瀑亭的青石板上,斜对着气势磅礴的瀑布,努力辨认出亭边宋明清几代留下来的石碑上的碑文,大声读着,也算文青了一把。
还好,现在是冬季,瀑布象巨人鼻孔流出来的一条鼻涕,观瀑亭再也没有游人了,唐刚把折叠自行车和唐四都收入系统空间中,发动小黄,穿回了旧时空。
亭子还是那个亭子,石板还是那些石板,唐刚从系统空间中取出唐四和清朝的衣服、强光手电,唐刚穿上了他的七品官服,戴上了顶戴,弄好了假辫子,唐四早就换好清朝的衣服了,顺手把换下来的衣服收入系统空间,又取出两个电击器一人一个用于防身。
天还没亮,唐刚就用强光手电四处照照,发现亭子旁边的石碑都在,而且碑文都比较清晰,不过亭子外面的路由新时空的水泥路变成了现在的石级路,看来县里在保护文物古迹上面还是下了点功夫。
唐刚和唐四开着手电,沿着石级路一级一级往下走,终于走到官道上了,大概有四米多宽,黄土混着碎石,倒还平坦。唐刚从系统空间中取出折叠自行车想骑一下,可穿着官服怎么也骑不了,只好又收入空间。两人沿着官道走了一个多小时,天已蒙蒙亮了,路上也开始有人了,听着熟悉的乡音,唐刚也不知不觉地说出了家乡话,而唐四也用新宁话回答,这系统人物真神奇,连新宁话都会说,以后拿来做间谍肯定很好用!
走到城门口,两个小兵在收进城税,轮到唐刚了,小兵看了一眼唐刚的官服,抬手作了一个辑:“大人从哪里来,到新宁有何贵干,是否需要我去县太爷那里通报?”看来这个小兵大人物见得多了,七品顶戴唬不住他。
“我从穗城来,本是新宁人,回新宁只不过是回家,不用麻烦县太爷了,我自己会走。另外,我要不要交进城税?”唐刚用新宁话回答。
“不用,不用!大人快请!”唐刚走过了城门,依稀还听到两个小兵在嘀咕:“现在当官的改性子了,不坐轿,不骑马,改走路了!”
走在街道上,唐刚发现行人们大部分穿的衣服虽然比较旧,但没什么补丁,而且还算干净,另外就是很少听到有人放屁,难道这里比穗城还富?唐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仔细一想,县城虽小,但连续出了几个封疆大吏,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候,按照咱大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规矩,县城里的人富裕一点也算不奇怪。
找了一个客栈,开了两间... -->>
2013年2月2日上午,唐刚回到新时空后抓紧时间准备回旧时空老家的东西。唐刚回旧时空老家有两个目的,一是旧时空老家是大家族,认祖归宗会取得一些助力;二是想认识一下清末名臣刘坤一,他目前正开缺回籍养病,如果能得到他的提携,肯定是事半功倍,唐刚想抱一条粗腿。
带着这两个目的,唐刚开始做准备,认祖归宗这事,无非是银子和洋货,银子他事先已从雷氏钱庄提取了一万两,放在张年驾驶的汤姆一号上,洋货新时空仓库里现在常备,随时可以运走。
然后就是去见刘坤一了,唐刚准备了几样东西,一是从新时空带去的现代货,旧时空叫洋货,让刘坤一见识一下洋货的精良;
二是准备了定制版的《大国崛起》,从网上下载了标准版《大国崛起》,把1882年之前发生的事情删掉,再加入自己的一些私货,转成繁体字,考虑到刘坤一年纪大了,唐刚把标题选用了初号字,正文选用了一号字,够大了,顺手加了一个封面,唐刚还恬不知耻地写上唐兴华著(唐刚自己取了个字,叫兴华),这样唐刚版的《大国崛起》就完成了。
唐刚把公司的五台激光打印机都用起来,一次打印五份,由于唐刚选用的字号太大,每份都有近四百页,结果公司的文员半个上午都忙于给激光打印机加纸换硒鼓,总算把唐刚版《大国崛起》完成了,应该能让刘坤一来个“脑震荡”吧;
三是唐刚准备了一些施工用的工程机械,两台顶配版四轮驱动农用运输车,三套太阳能风能联合供电系统,电灯和各种生活家电若干,三台640千瓦发电机组,还有电焊机柴油等物,让刘坤一也感受一下工业的力量和科技的魅力。全部收入系统空间,发现还有四吨多重量限额可用。
唐刚也为自己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如席梦思床、浴缸、抽水马桶、水泵等。想了一下还缺少的东西,急忙开车去太平镇上买了几十付各种度数的老花镜,十个望远镜,十个电击器,二十个强光手电和巨量的配套电池,还有各种药物,看来差不多了,收入系统空间后只剩下两百多公斤重量限额了。
唐刚又订制了第七个系统提供类人机器人,取名唐四,40岁,身高1.78米,也留有清朝特色的大辫子,让他穿上新时空的运动服又收入系统空间。
终于准备完了,草草吃过午饭,唐刚开着他的比亚迪F6就出发了,还顺手在后尾厢里放了一台折叠自行车,回到新宁后可能用得着吧。找了个偏僻的地方把唐四取了出来,让他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了高速公路后找了个服务区换上唐四来开车,唐刚半躺在副驾驶位开始睡觉,还是系统机器人好用,什么都能干,可惜数量少了点。
2月3日凌晨4点多,到了新宁中心城区,唐刚和唐四找了一个停车场停好车,跟管理人员说要停十多天,然后从后尾厢取出折叠自行车,唐刚骑车,唐四跑步跟随。
凌晨5点左右,他们到了城外观瀑村旁边的观瀑亭,这是唐刚选好的出发地。唐刚在县城读书的时候每到春夏都喜欢骑车到这里来玩,站在观瀑亭的青石板上,斜对着气势磅礴的瀑布,努力辨认出亭边宋明清几代留下来的石碑上的碑文,大声读着,也算文青了一把。
还好,现在是冬季,瀑布象巨人鼻孔流出来的一条鼻涕,观瀑亭再也没有游人了,唐刚把折叠自行车和唐四都收入系统空间中,发动小黄,穿回了旧时空。
亭子还是那个亭子,石板还是那些石板,唐刚从系统空间中取出唐四和清朝的衣服、强光手电,唐刚穿上了他的七品官服,戴上了顶戴,弄好了假辫子,唐四早就换好清朝的衣服了,顺手把换下来的衣服收入系统空间,又取出两个电击器一人一个用于防身。
天还没亮,唐刚就用强光手电四处照照,发现亭子旁边的石碑都在,而且碑文都比较清晰,不过亭子外面的路由新时空的水泥路变成了现在的石级路,看来县里在保护文物古迹上面还是下了点功夫。
唐刚和唐四开着手电,沿着石级路一级一级往下走,终于走到官道上了,大概有四米多宽,黄土混着碎石,倒还平坦。唐刚从系统空间中取出折叠自行车想骑一下,可穿着官服怎么也骑不了,只好又收入空间。两人沿着官道走了一个多小时,天已蒙蒙亮了,路上也开始有人了,听着熟悉的乡音,唐刚也不知不觉地说出了家乡话,而唐四也用新宁话回答,这系统人物真神奇,连新宁话都会说,以后拿来做间谍肯定很好用!
走到城门口,两个小兵在收进城税,轮到唐刚了,小兵看了一眼唐刚的官服,抬手作了一个辑:“大人从哪里来,到新宁有何贵干,是否需要我去县太爷那里通报?”看来这个小兵大人物见得多了,七品顶戴唬不住他。
“我从穗城来,本是新宁人,回新宁只不过是回家,不用麻烦县太爷了,我自己会走。另外,我要不要交进城税?”唐刚用新宁话回答。
“不用,不用!大人快请!”唐刚走过了城门,依稀还听到两个小兵在嘀咕:“现在当官的改性子了,不坐轿,不骑马,改走路了!”
走在街道上,唐刚发现行人们大部分穿的衣服虽然比较旧,但没什么补丁,而且还算干净,另外就是很少听到有人放屁,难道这里比穗城还富?唐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仔细一想,县城虽小,但连续出了几个封疆大吏,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候,按照咱大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规矩,县城里的人富裕一点也算不奇怪。
找了一个客栈,开了两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