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诗意的情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去打扰人家。我在村中的一家门前正在看一位百岁老人的彩照,这时,她家的门正好开了。于是,我就朝着开门的老人迎了过去。老人问我有啥事。我说我还没有见过百年老人,想去你家见一下。说着,我把从小商店里买的一包奶粉和一包蛋糕塞在了他的手里。老人很感激,说我太客气了。然后就把我引进他家屋里。我进到了他家屋里,他指着屋里沙发上坐着的一位老妇人对我说,这就是他的妈妈,今年110岁了。老人确实非常地老了,满面皱纹,人也很瘦,给人一种风烛残年的感觉,但她的头发差不多还是黑的。我问老人他们平时的饮食习惯。老人说他们平常主要吃素食,几乎很少吃肉。而且吃的肉也多是用白水一煮就直接吃了,没那么多的讲究。我又问他们的饮水情况。老人说他们家不烧水,也不喝茶和酒水饮料,喝了就直接喝生水,水管中的水都是来自于盘阳河水或是泉水。
我对老妇人说,老妈妈你好。老妇人像是病了,精神不振,一脸的倦意。她指着旁边的凳子让我坐。老人对我说他母亲每天都能照常地做饭、织布、散步、聊天和做家务。只是这两天病了,老是不想动,连饭也不好好吃了。我对老妇人说,老妈妈,你真是有福气,能这样地高寿不容易。可是,老妇人似乎没听懂我的话,就对我说了几句话。可是,我也没有听懂她说的话。但我能意识到她是在对我说她病了,感到头疼不舒服。听着她的话,我就马上辞谢了。接着,我又看到有一对姐妹的老寿星的照片。因为她们姐妹共事一夫,所以,都住在一起。百岁老人在这里并不少见,但姐妹两人都是百岁老人,这就比较稀罕了。于是,我就敲门。开始人家不开门,我就继续敲门。等有人来开门了,就非常不高兴地问我干嘛呢。我当即就把100元钱递了过去。人家二话没说,马上对我客气起来,把我引到他们家中。可是,遗憾的是我只见到了那位姐姐,而那位妹妹在前不久已经去世了。这位老人也是非常地清瘦,却显得很有精神,家里人说她耳不聋,眼不花、能穿针引线。因为人家要吃饭了,所以,我连坐都没坐下,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
我顺着村子朝着我住的旅店走着,就看到村子里有许多挂牌的诊疗所,其中以专治癌症的居多。可是人们都知道,癌症有多少是能够治好的?而且,人们真地得了癌症,也不会跑到这种小诊所里来治疗。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不禁在想:这个地方更像是个旅游地,而不再是养生和疗病的地方。我决定最多在这里住上三两天,然后回家,不考虑再留在这里休闲和养病。我觉得人不是为了长寿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有意义和感到快乐。人并非呆在那个地方就一定会长寿。如果一个人呆在一个他并不喜欢的地方,长寿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概念。其实,人的长寿有着许多的因素,有基因这样先天的因素,也有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因素。如果你不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别说是住在长寿村里,就是住在天堂里都不会长寿。相反,如果你能有个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就没有必要非要住在长寿村里。在西安、在上海,在日本,在美国,甚至是在山区和海边,到处都有百岁老人,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比比皆是。
据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记载:世界上最长寿者是中国清朝的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活了256岁,还有中国贵州的龚来发,1996年去世时是147岁;四川青城山采药道人李青莲去世时是154岁;伊朗老妇穆赫辛,1997年去世时是161岁;还有英国的弗姆·卡恩活了209岁,日本有个叫满平的老人活到了242岁,妻子活到了221岁,儿子活到了196岁,儿媳活到了193岁,孙子活到了151岁,孙媳活到了138岁。2002年全世界百岁寿星共约21万人,而中国就有1万多人。所以,长寿之地并非只有巴马的长寿村。我们很多人得病患病,寿命不长,不是因为没有住在长寿村里,而是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1994年2月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的“衰老的分子观”的讨论会上,在回答“人的寿命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时,与会的40多位生命科学家的答案是: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可以活到 110岁。如果我们有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即使不在巴马长寿村里住也一样能够长寿。
傍晚时分,天上下起了小雨。我站在旅店窗前朝着盘阳河那边望去,河岸边是一片潮湿的幽静和安宁。我看着窗外飘荡的雨丝,不禁在凝思冥想: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养育了多少百岁老人,也谱写了多少惊人的传奇。可是,那些青瓦土房已经看不到了,那些纯朴厚重的民风看不到了,那些宁静幽深的山林看不到了,那些常年劳作的农耕也看不到了。现在的巴马长寿村到处都是游人,到处都是楼房,甚至到处都可以看到垃圾。我不知道现在的这样环境是否还能养育出那么多的百岁老人。
追求长寿是每个人的梦想。谁不想生活在巴马原先的那种原始纯朴的环境中?因为那种环境本身就如梦如幻,美丽无边,那种环境可以让生命之花开得舒心璀灿。可是,现在的巴马长寿村就像一位年轻的少妇,正在变得越来越富贵,却在逐渐地失去原有的纯朴与秀美。
正在这时,妻子打来电话问我房子租好没有。我说我不想住在这里了,明天就回西安。妻子很意外,问我怎么改变了主意。我说在西安也能养病,没必要非要呆在这里。妻子说就是,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哪里的水土不养人。
去打扰人家。我在村中的一家门前正在看一位百岁老人的彩照,这时,她家的门正好开了。于是,我就朝着开门的老人迎了过去。老人问我有啥事。我说我还没有见过百年老人,想去你家见一下。说着,我把从小商店里买的一包奶粉和一包蛋糕塞在了他的手里。老人很感激,说我太客气了。然后就把我引进他家屋里。我进到了他家屋里,他指着屋里沙发上坐着的一位老妇人对我说,这就是他的妈妈,今年110岁了。老人确实非常地老了,满面皱纹,人也很瘦,给人一种风烛残年的感觉,但她的头发差不多还是黑的。我问老人他们平时的饮食习惯。老人说他们平常主要吃素食,几乎很少吃肉。而且吃的肉也多是用白水一煮就直接吃了,没那么多的讲究。我又问他们的饮水情况。老人说他们家不烧水,也不喝茶和酒水饮料,喝了就直接喝生水,水管中的水都是来自于盘阳河水或是泉水。
我对老妇人说,老妈妈你好。老妇人像是病了,精神不振,一脸的倦意。她指着旁边的凳子让我坐。老人对我说他母亲每天都能照常地做饭、织布、散步、聊天和做家务。只是这两天病了,老是不想动,连饭也不好好吃了。我对老妇人说,老妈妈,你真是有福气,能这样地高寿不容易。可是,老妇人似乎没听懂我的话,就对我说了几句话。可是,我也没有听懂她说的话。但我能意识到她是在对我说她病了,感到头疼不舒服。听着她的话,我就马上辞谢了。接着,我又看到有一对姐妹的老寿星的照片。因为她们姐妹共事一夫,所以,都住在一起。百岁老人在这里并不少见,但姐妹两人都是百岁老人,这就比较稀罕了。于是,我就敲门。开始人家不开门,我就继续敲门。等有人来开门了,就非常不高兴地问我干嘛呢。我当即就把100元钱递了过去。人家二话没说,马上对我客气起来,把我引到他们家中。可是,遗憾的是我只见到了那位姐姐,而那位妹妹在前不久已经去世了。这位老人也是非常地清瘦,却显得很有精神,家里人说她耳不聋,眼不花、能穿针引线。因为人家要吃饭了,所以,我连坐都没坐下,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
我顺着村子朝着我住的旅店走着,就看到村子里有许多挂牌的诊疗所,其中以专治癌症的居多。可是人们都知道,癌症有多少是能够治好的?而且,人们真地得了癌症,也不会跑到这种小诊所里来治疗。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不禁在想:这个地方更像是个旅游地,而不再是养生和疗病的地方。我决定最多在这里住上三两天,然后回家,不考虑再留在这里休闲和养病。我觉得人不是为了长寿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有意义和感到快乐。人并非呆在那个地方就一定会长寿。如果一个人呆在一个他并不喜欢的地方,长寿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概念。其实,人的长寿有着许多的因素,有基因这样先天的因素,也有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因素。如果你不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别说是住在长寿村里,就是住在天堂里都不会长寿。相反,如果你能有个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就没有必要非要住在长寿村里。在西安、在上海,在日本,在美国,甚至是在山区和海边,到处都有百岁老人,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比比皆是。
据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记载:世界上最长寿者是中国清朝的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活了256岁,还有中国贵州的龚来发,1996年去世时是147岁;四川青城山采药道人李青莲去世时是154岁;伊朗老妇穆赫辛,1997年去世时是161岁;还有英国的弗姆·卡恩活了209岁,日本有个叫满平的老人活到了242岁,妻子活到了221岁,儿子活到了196岁,儿媳活到了193岁,孙子活到了151岁,孙媳活到了138岁。2002年全世界百岁寿星共约21万人,而中国就有1万多人。所以,长寿之地并非只有巴马的长寿村。我们很多人得病患病,寿命不长,不是因为没有住在长寿村里,而是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1994年2月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的“衰老的分子观”的讨论会上,在回答“人的寿命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时,与会的40多位生命科学家的答案是: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可以活到 110岁。如果我们有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即使不在巴马长寿村里住也一样能够长寿。
傍晚时分,天上下起了小雨。我站在旅店窗前朝着盘阳河那边望去,河岸边是一片潮湿的幽静和安宁。我看着窗外飘荡的雨丝,不禁在凝思冥想: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养育了多少百岁老人,也谱写了多少惊人的传奇。可是,那些青瓦土房已经看不到了,那些纯朴厚重的民风看不到了,那些宁静幽深的山林看不到了,那些常年劳作的农耕也看不到了。现在的巴马长寿村到处都是游人,到处都是楼房,甚至到处都可以看到垃圾。我不知道现在的这样环境是否还能养育出那么多的百岁老人。
追求长寿是每个人的梦想。谁不想生活在巴马原先的那种原始纯朴的环境中?因为那种环境本身就如梦如幻,美丽无边,那种环境可以让生命之花开得舒心璀灿。可是,现在的巴马长寿村就像一位年轻的少妇,正在变得越来越富贵,却在逐渐地失去原有的纯朴与秀美。
正在这时,妻子打来电话问我房子租好没有。我说我不想住在这里了,明天就回西安。妻子很意外,问我怎么改变了主意。我说在西安也能养病,没必要非要呆在这里。妻子说就是,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哪里的水土不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