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重生之极品宝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一十三章喜报威力,保姆黄英
83年,中考成绩是要分别用到各自学校的,电话查分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办到,更别说网络查分。
蓉城第七中学的真学霸,总分只失了1。5分,其中作文扣一分,英语作文扣0。5分,分数通报出来时,当初坚持特招真学霸进入七中就读的招生主任笑得合不拢嘴。
“徐宝镜同学,肯定是京大华大的苗子了,只要高中她不走弯路,高考时绝对可以冲击全国高考状元!”
出一个全国高考状元,对身为省重点中学的蓉城七中来说肯定是大事。
每个人都有向上走的追求,蓉城七中的校长也有,他想带领着蓉城七中走向“全国重点示范中学”的辉煌。
有一个全国高考状元,对校长来说,迈向全国重点的步伐简直跨出了一大步。
七中会得到蜀省更多的教育资金扶持,会有慕名而来的更多优异学生,状元带来的效益,或许将影响蓉城七中未来十年的发展。
“必须要确保,徐宝镜同学仍然报读七中高中部。”
校长给招生主任下了死命令。
就是宝镜的班主任,三年里除了考试时,根本没有接触过她,又岂能用师生情谊打动她?
班主任还想到了一个最坏的可能,“中专是提前录取的,徐宝镜同学年龄毕竟不大,若是被中专招生的老师忽悠了……”
班主任说得没错,80年代的中专是四年制,择优录取初中毕业生,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会被中专“包分配”的政策所吸引,脑子一热,就报读了中专。
中专学制是从苏联传过来的,是各省市县级政府定点培养人才的摇篮,注重专业性和对口性,读四年中专出来,就能通过分配成为国家公务人员,什么林业局、矿务局等等,都需要专业对口的中专生。
在教学质量不是特别好的乡镇学校,能考上中专,已经是学生家里祖坟冒青烟,毕业包分配,还能户口“农转非”,吃上皇粮……呵呵,大部分学生认为,考高中的人才是傻子呢,等读了高中再考大学出来,一样是包分配工作,中专四年,显然能比大学生们占据更好的工作岗位嘛,而且多了几年工龄!
当经济快速发展后,这批成绩优异,原本可以按步照班读高中考大学的“中专生”,肠子都悔青了。
第一学历是中专,与第一学历是大学重本,只要工作十年后,从升迁上就有本质的差别。
徐家,好歹也是县城里的,父母看上去挺有文化,应该不至于这么短视吧?
七中的招生主任,带着忐忑,三年后,再次去往南县徐家。
敲了半天门,根本没反应。
招生主任的心都凉了大半,大周末的,徐家人不会是在躲他吧?主任捏着红榜,脑门儿上的汗密密麻麻的都比黄豆大,足见其心情。
隔壁张鹏奶奶听着不对劲,打开门出来,眼神中带着警惕:“同志,你找谁?”
“老人家您好,我是蓉城七中招生办的,请问徐宝镜同学家里的人呢?”
张奶奶眼神发亮。
“七中招生办的?”
哟,她大孙子张鹏也是七中的嘛,张奶奶满脸热情请主任进屋。
“老师,你喝水还是喝茶?”
嗓子火的冒烟,主任向张奶奶讨了一杯水。
张奶奶学着张鹏那样,从冰箱里拿出柠檬切片,给主任泡了一杯柠檬薄荷水,清清凉凉的,特别解暑热。
主任将一杯水喝尽才缓过劲来。
“老师,你找宝镜,是不是中考成绩出来了?我孙子也是七中的,他叫张鹏,不知道考上七中高中部没有?”
张鹏?亏得来南县的,是招生主任。
招生的活儿不好干,主任将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记得差不多,张鹏多少分他不记得,不过按照录取比例,张鹏肯定是能顺利升入七中高中部的。
主任和张奶奶一说,老太太高兴得都不知道怎么办。
“那宝镜呢?”
主任矜持一笑,他兜里揣着的成绩单,是特意用红纸写的。
“全省第一。”
张奶奶倒吸了一口凉气,尖尖小脚站不住,赶紧坐下来平复激动的心情。
全省第一啊?像是在意料中,可当真的证实了,消息还是叫人惊讶的。
“老师你得去蓉城,徐家会搬到蓉城去。”
张奶奶给了徐家正在建房的地址,招生主任又急冲冲赶回蓉城。如今建筑材料不便宜,事实上人工却不贵,只要能买齐砖瓦水泥还有钢筋、预制板,徐家的五层楼就是打地基时耗时多,等到地基打好,那真是以三天一层的速度在往上修。
主任按照张鹏奶奶说得地址找去,徐家五层楼的房子已经在封顶了。
工地现场,只有徐海东在,李淑琴今天要去面试替宝镜外公外婆请得保姆——其实也算知根知底了,就是李淑琴开在农机厂对面请得第一个厨子黄嫂子的妹妹。
“老板,我妹妹真的特别能吃苦,干活儿细致,家里负担重,我妹夫偏偏有些封建思想不肯让她出去打工,当然,照顾老人又不同了,老板您父母都是文化人,我能说服妹夫。”
黄嫂子现在不叫黄嫂子,她是继王月琼后,李淑琴提拔的新店长,是李淑琴仰仗的干将,黄店长就算为了自己的工作,也不敢介绍不靠谱的人给李淑琴。
招生主任一到施工现场找到徐海东,暗自高兴。
能在蓉城买地皮盖五层下楼的人家,不管怎么看,经济上肯定很宽裕——那就不会为了孩子早几年工作赚的那点工资,鼓动徐宝镜去读中专,眼见徐家经济条件不错,主任老高兴来着。
“这份喜报,是必须亲自交到徐宝镜同学父母手中的,感谢两位为七中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学生。”
喜报:徐宝镜同学在83年蜀省统一初中毕业考试中取得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
徐海东的手上还粘着水泥灰,他此时全无形象可言,握着红纸喜报的手微微颤抖。
依稀记得,在宝镜忽然开窍,一举考得南县小学联考第一成绩时,妻子李淑琴曾和他展望,他们的女儿将来或许能摘得中考状元,甚至是高考状元……徐海东当时理智压过了感性,还因此反驳过李淑琴,两口子闹了不愉快。
哪曾想到,李淑琴一语成谶。
全省第一,肯定能算高考状元了——就算此时把全国的初中毕业生聚集起来统一考试,徐海东也有一股对女儿的盲目信任,宝镜说不定能考全国第一呢。
“我、我去通知她妈……”
徐海东都顾不得监工了,招生主任连连叫了他几声,奈何这人就像没听见,骑着自行车就跑了。
家里的小车,一直是李淑琴在开,徐海东对于老婆开车自己骑自行车并不抗拒。
宝镜外公早年在蓉城是分得一套宿舍的,南县的房子,更准确来说是宝镜外婆娘家的祖产,外公孑然一身从外地来到蓉城,经人介绍和外婆结婚。
李淑琴就让黄店长的妹妹到父亲的蓉城房子里面试,徐海东一找一个准儿。
那边,正面试呢。
李淑琴也管理了两年小吃店,怎么招聘员工是有经验的。
大概黄店长刻意祝福过,她妹妹黄英穿着一身蓝布衫,半新不旧的,倒是浆洗的干干净净,就是衣肘上有两个硕大的补丁,足以看出黄娟不是说假话,她妹家庭条件是真不好。
人不算顶聪明的,真聪明也不会把日子过成这样。
不过仅观察了一会儿,李淑琴就发现了黄英的优点:听话。
比如宝镜开得那些食疗方子,黄英不认识的东西她绝对不敢乱放到锅里,一五一十问清宝镜外婆才敢进行下一步。
李淑琴需要的是一个能帮忙照顾老人的保姆,不是想给自己找个“姐妹”,保姆只要会干活就行,哄老人特别厉害的,李淑琴还担心呢。
一时也没说到底要不要黄英,李淑琴想着把黄英放在父母身边试几天。
这边正说着,徐海东骑着自行车跑来。
“淑琴,中考喜报来了,小镜考了全省第一!全省第一!”
他扬着手中的喜报,还没递到李淑琴手中,被宝镜外公一把夺下。老人仔细看完了喜报上的每一个字,确认女婿所说的,才将红纸递给女儿:
“不错,不过让小镜要戒骄戒躁,继续保持。”
老爷子说着,一脸若无其事背着手回了自己房间。
外婆小声嘀咕道,“别理他,准是躲起来自己乐呢。”
李淑琴将红纸喜报翻来覆去看,上面的每个字都认识,合起来那意思,好像又变得陌生起来。
“真是第一啊?”
她都不知道,这么聪明的女儿,自己是怎么生出来的。
徐朗虽然才三岁,却比同龄小朋友要聪明许多,是个不容易糊弄的机灵鬼。若说徐朗将来有出息,李淑琴是愿意相信的,不是重男轻女,而是徐朗如今说展现出来的机灵劲儿。但宝镜的情况完全不同,小时候傻傻的,嘴巴也不利索,自从三年多前,女儿开始“蜕变”,如今竟能聪慧到这地步!
“还有假?是七中的老师亲自来通知的,就是那年去南县,亲自招小镜儿入学的老师……完了,我把老师给撂工地上了!”
徐海东一拍脑门子,才想起来自己只顾着报喜,却把七中的那位老师忘在了工地上。
李淑琴白了他一眼,“那就赶紧回去。”
两口子还是很尊敬老师的,李淑琴走了两步,看见黄英手足无措站在原地,她人逢喜事精神爽,也顾不得之前打算试用几天的想法,直接道,“黄英妹子,那你就留下来吧,工资的事,按黄娟之前和你说过的,你看行不行?”
只负责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黄英在家也干这些事,却还要被丈夫嫌弃不赚钱吃白饭。
可给两个老人做保姆,李淑琴一个月支付她基本工资100元,过年那个月享受双倍工资,一个月两天假,干得好还有奖金。
给人做保姆,主人家基本包揽了吃住,黄英掰着手指算了算,自己一年最少能领到1300元。
在南县,这是一个双职工家庭才有的年收入,黄英为啥会不同意?
“恩,李姐,我会好好做事的。”
黄英面带激动向李淑琴表着决心,李淑琴冲她挥挥手,临走前,往宝镜外婆手里塞了一个牛皮纸大信封。
“是什么?”
“你外孙女孝敬二老的,让你们吃好一点,这是一个月的菜金。”
外婆特意避着黄英才打开信封。
果不其然是两叠大团结,外婆数了数有两千块。
一个月菜金能吃掉两千块?外婆有些被吓住了,拿着信封去找外公。
老爷子倒是挺淡定,宝镜有空时还会和他讨论下公司经营,家里没人比他更清楚宝镜名下生意的规模了。
“拿着吧,你还能享受几年?别攒钱,攒着也是便宜别人,儿孙自有儿孙福,遇到个孝顺的外孙女你就好好珍惜,别把外孙女孝顺的菜金攒起来,去贴补不争气的儿孙。当长辈的,最忌讳有均富心理。”
外公说得外婆哑口无言,老太太嘀咕道,“不均富,难道看着富的花钱大手大脚,穷的连给孩子定瓶奶都要计算着工资?”
外公眼睛一瞪,干脆挑明了:
“怎么,老二家,连给明雨定奶的钱都拿不出了?你若是浪费宝镜的心意,不如不要收这个钱,那就不用纠结,要不要拿钱贴老二一家了。”
外婆一噎,做了几十年夫妻,她再了解宝镜外公不过。
老爷子是说话算话的人,她若真的私下里补贴,外公就能做出在儿女面前下她脸面的事。
外婆暂时歇了攒钱补贴老二家的心思。
可她捏着每月两千块的菜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花用啊。
猪肉九毛钱一斤,这钱能买两千多斤肉,搭上保姆黄英,就是顿顿吃肉,三个人一个月也吃不完。问黄英是白瞎,她家穷得要死,整日琢磨的是如果用最少的钱开生活,哪里知道什么高档食材。
外婆正愁着,外公中午出去了一趟,随后就有人来送货。
活蹦乱跳的龙虾,一刀切下去能看见雪花的牛肉,还有几斤鲜贝,一瓶外婆没听过的红酒。
得,这下子不用愁钱怎么花了,因为两千块一下子就花了一半,老太太当初差点心脏病发,从此再也不敢提攒钱补贴二儿子家的事,她知道宝镜外公就有那气性,也有那本事,能三两天把两千块花的干干净净。
花完了,要维持这种水平的生活,难道要向外孙女张嘴要更多的钱?
外婆开不了口。
两口子斗法,以老爷子完胜告终。
可怜新上任的保姆黄英,对一堆从未见过,甚至都没听过的高档食材无从下手。
直到宝镜外婆向外公服软,老爷子才慢悠悠从屋里出来,开始收拾那堆高档食材。
“今晚我们就当庆祝小镜中考第一了,小黄,你去给淑琴打个电话,叫两口子来家里吃晚饭,把那个报信的招生主任也叫上。”
电话,是前两天才安装上的。
为了方便联系,徐家在蓉城的新房子虽然还没竣工,也在一楼放了个话机。
黄英打电话也笨手笨脚,瞧见厨房里老爷子在亲自下厨,她恨不得长两双眼睛能两边都顾着。
电话打过去时,关主任正在和李淑琴两口子谈宝镜志愿选择的事,他肯定是要游说夫妻俩,让宝镜继续就读蓉城七中。
李淑琴只是摇头,“那丫头主意大着,如今她不在家,我和她爸可不敢答应您。”
关主任也信这话。
能三年不去学校还能中考第一的真学霸,不管她年龄性别,首先不可否则的就是她的高智商。孩子智商越高,家长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他们心中有自己的主意。
“那我能在什么时候见到徐宝镜同学?”
李淑琴干笑,这个她也没办法保证呢。
关主任无语,真学霸主意大,学霸的父母心也够大的了,徐宝镜还是未成年人吧,做父母的,连女儿行踪都搞不定,可不就是心大么。
关主任的任务没完成,这边黄英打了电话过来。
徐海东热情道,“我老岳父以前也是老师,他说今晚庆祝宝镜中考第一,特意邀请关老师上门做客。”
关主任求之不得,游说了一下午,徐家两口子都做不了主,或许这位曾经当过老师的外公能理解他?
李淑琴又开车回到了父母家。
老爷子收拾好了一桌子菜,李淑琴都被桌上的刀叉盘子吓了一跳,她立刻理解了时隔几个小时,保姆黄英瞧见她时那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关主任倒是不怵眼前的阵仗。
身为省重点中学负责招生的,在全省第一面前需要低头,更多时候,都是学生家长求着他想把自己孩子塞进七中好吧。
现在还不流行送钱呢,疏通关系就是请客吃饭。
关主任真是吃遍了蓉城各大饭店,... -->>
第一百一十三章喜报威力,保姆黄英
83年,中考成绩是要分别用到各自学校的,电话查分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办到,更别说网络查分。
蓉城第七中学的真学霸,总分只失了1。5分,其中作文扣一分,英语作文扣0。5分,分数通报出来时,当初坚持特招真学霸进入七中就读的招生主任笑得合不拢嘴。
“徐宝镜同学,肯定是京大华大的苗子了,只要高中她不走弯路,高考时绝对可以冲击全国高考状元!”
出一个全国高考状元,对身为省重点中学的蓉城七中来说肯定是大事。
每个人都有向上走的追求,蓉城七中的校长也有,他想带领着蓉城七中走向“全国重点示范中学”的辉煌。
有一个全国高考状元,对校长来说,迈向全国重点的步伐简直跨出了一大步。
七中会得到蜀省更多的教育资金扶持,会有慕名而来的更多优异学生,状元带来的效益,或许将影响蓉城七中未来十年的发展。
“必须要确保,徐宝镜同学仍然报读七中高中部。”
校长给招生主任下了死命令。
就是宝镜的班主任,三年里除了考试时,根本没有接触过她,又岂能用师生情谊打动她?
班主任还想到了一个最坏的可能,“中专是提前录取的,徐宝镜同学年龄毕竟不大,若是被中专招生的老师忽悠了……”
班主任说得没错,80年代的中专是四年制,择优录取初中毕业生,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会被中专“包分配”的政策所吸引,脑子一热,就报读了中专。
中专学制是从苏联传过来的,是各省市县级政府定点培养人才的摇篮,注重专业性和对口性,读四年中专出来,就能通过分配成为国家公务人员,什么林业局、矿务局等等,都需要专业对口的中专生。
在教学质量不是特别好的乡镇学校,能考上中专,已经是学生家里祖坟冒青烟,毕业包分配,还能户口“农转非”,吃上皇粮……呵呵,大部分学生认为,考高中的人才是傻子呢,等读了高中再考大学出来,一样是包分配工作,中专四年,显然能比大学生们占据更好的工作岗位嘛,而且多了几年工龄!
当经济快速发展后,这批成绩优异,原本可以按步照班读高中考大学的“中专生”,肠子都悔青了。
第一学历是中专,与第一学历是大学重本,只要工作十年后,从升迁上就有本质的差别。
徐家,好歹也是县城里的,父母看上去挺有文化,应该不至于这么短视吧?
七中的招生主任,带着忐忑,三年后,再次去往南县徐家。
敲了半天门,根本没反应。
招生主任的心都凉了大半,大周末的,徐家人不会是在躲他吧?主任捏着红榜,脑门儿上的汗密密麻麻的都比黄豆大,足见其心情。
隔壁张鹏奶奶听着不对劲,打开门出来,眼神中带着警惕:“同志,你找谁?”
“老人家您好,我是蓉城七中招生办的,请问徐宝镜同学家里的人呢?”
张奶奶眼神发亮。
“七中招生办的?”
哟,她大孙子张鹏也是七中的嘛,张奶奶满脸热情请主任进屋。
“老师,你喝水还是喝茶?”
嗓子火的冒烟,主任向张奶奶讨了一杯水。
张奶奶学着张鹏那样,从冰箱里拿出柠檬切片,给主任泡了一杯柠檬薄荷水,清清凉凉的,特别解暑热。
主任将一杯水喝尽才缓过劲来。
“老师,你找宝镜,是不是中考成绩出来了?我孙子也是七中的,他叫张鹏,不知道考上七中高中部没有?”
张鹏?亏得来南县的,是招生主任。
招生的活儿不好干,主任将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记得差不多,张鹏多少分他不记得,不过按照录取比例,张鹏肯定是能顺利升入七中高中部的。
主任和张奶奶一说,老太太高兴得都不知道怎么办。
“那宝镜呢?”
主任矜持一笑,他兜里揣着的成绩单,是特意用红纸写的。
“全省第一。”
张奶奶倒吸了一口凉气,尖尖小脚站不住,赶紧坐下来平复激动的心情。
全省第一啊?像是在意料中,可当真的证实了,消息还是叫人惊讶的。
“老师你得去蓉城,徐家会搬到蓉城去。”
张奶奶给了徐家正在建房的地址,招生主任又急冲冲赶回蓉城。如今建筑材料不便宜,事实上人工却不贵,只要能买齐砖瓦水泥还有钢筋、预制板,徐家的五层楼就是打地基时耗时多,等到地基打好,那真是以三天一层的速度在往上修。
主任按照张鹏奶奶说得地址找去,徐家五层楼的房子已经在封顶了。
工地现场,只有徐海东在,李淑琴今天要去面试替宝镜外公外婆请得保姆——其实也算知根知底了,就是李淑琴开在农机厂对面请得第一个厨子黄嫂子的妹妹。
“老板,我妹妹真的特别能吃苦,干活儿细致,家里负担重,我妹夫偏偏有些封建思想不肯让她出去打工,当然,照顾老人又不同了,老板您父母都是文化人,我能说服妹夫。”
黄嫂子现在不叫黄嫂子,她是继王月琼后,李淑琴提拔的新店长,是李淑琴仰仗的干将,黄店长就算为了自己的工作,也不敢介绍不靠谱的人给李淑琴。
招生主任一到施工现场找到徐海东,暗自高兴。
能在蓉城买地皮盖五层下楼的人家,不管怎么看,经济上肯定很宽裕——那就不会为了孩子早几年工作赚的那点工资,鼓动徐宝镜去读中专,眼见徐家经济条件不错,主任老高兴来着。
“这份喜报,是必须亲自交到徐宝镜同学父母手中的,感谢两位为七中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学生。”
喜报:徐宝镜同学在83年蜀省统一初中毕业考试中取得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
徐海东的手上还粘着水泥灰,他此时全无形象可言,握着红纸喜报的手微微颤抖。
依稀记得,在宝镜忽然开窍,一举考得南县小学联考第一成绩时,妻子李淑琴曾和他展望,他们的女儿将来或许能摘得中考状元,甚至是高考状元……徐海东当时理智压过了感性,还因此反驳过李淑琴,两口子闹了不愉快。
哪曾想到,李淑琴一语成谶。
全省第一,肯定能算高考状元了——就算此时把全国的初中毕业生聚集起来统一考试,徐海东也有一股对女儿的盲目信任,宝镜说不定能考全国第一呢。
“我、我去通知她妈……”
徐海东都顾不得监工了,招生主任连连叫了他几声,奈何这人就像没听见,骑着自行车就跑了。
家里的小车,一直是李淑琴在开,徐海东对于老婆开车自己骑自行车并不抗拒。
宝镜外公早年在蓉城是分得一套宿舍的,南县的房子,更准确来说是宝镜外婆娘家的祖产,外公孑然一身从外地来到蓉城,经人介绍和外婆结婚。
李淑琴就让黄店长的妹妹到父亲的蓉城房子里面试,徐海东一找一个准儿。
那边,正面试呢。
李淑琴也管理了两年小吃店,怎么招聘员工是有经验的。
大概黄店长刻意祝福过,她妹妹黄英穿着一身蓝布衫,半新不旧的,倒是浆洗的干干净净,就是衣肘上有两个硕大的补丁,足以看出黄娟不是说假话,她妹家庭条件是真不好。
人不算顶聪明的,真聪明也不会把日子过成这样。
不过仅观察了一会儿,李淑琴就发现了黄英的优点:听话。
比如宝镜开得那些食疗方子,黄英不认识的东西她绝对不敢乱放到锅里,一五一十问清宝镜外婆才敢进行下一步。
李淑琴需要的是一个能帮忙照顾老人的保姆,不是想给自己找个“姐妹”,保姆只要会干活就行,哄老人特别厉害的,李淑琴还担心呢。
一时也没说到底要不要黄英,李淑琴想着把黄英放在父母身边试几天。
这边正说着,徐海东骑着自行车跑来。
“淑琴,中考喜报来了,小镜考了全省第一!全省第一!”
他扬着手中的喜报,还没递到李淑琴手中,被宝镜外公一把夺下。老人仔细看完了喜报上的每一个字,确认女婿所说的,才将红纸递给女儿:
“不错,不过让小镜要戒骄戒躁,继续保持。”
老爷子说着,一脸若无其事背着手回了自己房间。
外婆小声嘀咕道,“别理他,准是躲起来自己乐呢。”
李淑琴将红纸喜报翻来覆去看,上面的每个字都认识,合起来那意思,好像又变得陌生起来。
“真是第一啊?”
她都不知道,这么聪明的女儿,自己是怎么生出来的。
徐朗虽然才三岁,却比同龄小朋友要聪明许多,是个不容易糊弄的机灵鬼。若说徐朗将来有出息,李淑琴是愿意相信的,不是重男轻女,而是徐朗如今说展现出来的机灵劲儿。但宝镜的情况完全不同,小时候傻傻的,嘴巴也不利索,自从三年多前,女儿开始“蜕变”,如今竟能聪慧到这地步!
“还有假?是七中的老师亲自来通知的,就是那年去南县,亲自招小镜儿入学的老师……完了,我把老师给撂工地上了!”
徐海东一拍脑门子,才想起来自己只顾着报喜,却把七中的那位老师忘在了工地上。
李淑琴白了他一眼,“那就赶紧回去。”
两口子还是很尊敬老师的,李淑琴走了两步,看见黄英手足无措站在原地,她人逢喜事精神爽,也顾不得之前打算试用几天的想法,直接道,“黄英妹子,那你就留下来吧,工资的事,按黄娟之前和你说过的,你看行不行?”
只负责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黄英在家也干这些事,却还要被丈夫嫌弃不赚钱吃白饭。
可给两个老人做保姆,李淑琴一个月支付她基本工资100元,过年那个月享受双倍工资,一个月两天假,干得好还有奖金。
给人做保姆,主人家基本包揽了吃住,黄英掰着手指算了算,自己一年最少能领到1300元。
在南县,这是一个双职工家庭才有的年收入,黄英为啥会不同意?
“恩,李姐,我会好好做事的。”
黄英面带激动向李淑琴表着决心,李淑琴冲她挥挥手,临走前,往宝镜外婆手里塞了一个牛皮纸大信封。
“是什么?”
“你外孙女孝敬二老的,让你们吃好一点,这是一个月的菜金。”
外婆特意避着黄英才打开信封。
果不其然是两叠大团结,外婆数了数有两千块。
一个月菜金能吃掉两千块?外婆有些被吓住了,拿着信封去找外公。
老爷子倒是挺淡定,宝镜有空时还会和他讨论下公司经营,家里没人比他更清楚宝镜名下生意的规模了。
“拿着吧,你还能享受几年?别攒钱,攒着也是便宜别人,儿孙自有儿孙福,遇到个孝顺的外孙女你就好好珍惜,别把外孙女孝顺的菜金攒起来,去贴补不争气的儿孙。当长辈的,最忌讳有均富心理。”
外公说得外婆哑口无言,老太太嘀咕道,“不均富,难道看着富的花钱大手大脚,穷的连给孩子定瓶奶都要计算着工资?”
外公眼睛一瞪,干脆挑明了:
“怎么,老二家,连给明雨定奶的钱都拿不出了?你若是浪费宝镜的心意,不如不要收这个钱,那就不用纠结,要不要拿钱贴老二一家了。”
外婆一噎,做了几十年夫妻,她再了解宝镜外公不过。
老爷子是说话算话的人,她若真的私下里补贴,外公就能做出在儿女面前下她脸面的事。
外婆暂时歇了攒钱补贴老二家的心思。
可她捏着每月两千块的菜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花用啊。
猪肉九毛钱一斤,这钱能买两千多斤肉,搭上保姆黄英,就是顿顿吃肉,三个人一个月也吃不完。问黄英是白瞎,她家穷得要死,整日琢磨的是如果用最少的钱开生活,哪里知道什么高档食材。
外婆正愁着,外公中午出去了一趟,随后就有人来送货。
活蹦乱跳的龙虾,一刀切下去能看见雪花的牛肉,还有几斤鲜贝,一瓶外婆没听过的红酒。
得,这下子不用愁钱怎么花了,因为两千块一下子就花了一半,老太太当初差点心脏病发,从此再也不敢提攒钱补贴二儿子家的事,她知道宝镜外公就有那气性,也有那本事,能三两天把两千块花的干干净净。
花完了,要维持这种水平的生活,难道要向外孙女张嘴要更多的钱?
外婆开不了口。
两口子斗法,以老爷子完胜告终。
可怜新上任的保姆黄英,对一堆从未见过,甚至都没听过的高档食材无从下手。
直到宝镜外婆向外公服软,老爷子才慢悠悠从屋里出来,开始收拾那堆高档食材。
“今晚我们就当庆祝小镜中考第一了,小黄,你去给淑琴打个电话,叫两口子来家里吃晚饭,把那个报信的招生主任也叫上。”
电话,是前两天才安装上的。
为了方便联系,徐家在蓉城的新房子虽然还没竣工,也在一楼放了个话机。
黄英打电话也笨手笨脚,瞧见厨房里老爷子在亲自下厨,她恨不得长两双眼睛能两边都顾着。
电话打过去时,关主任正在和李淑琴两口子谈宝镜志愿选择的事,他肯定是要游说夫妻俩,让宝镜继续就读蓉城七中。
李淑琴只是摇头,“那丫头主意大着,如今她不在家,我和她爸可不敢答应您。”
关主任也信这话。
能三年不去学校还能中考第一的真学霸,不管她年龄性别,首先不可否则的就是她的高智商。孩子智商越高,家长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他们心中有自己的主意。
“那我能在什么时候见到徐宝镜同学?”
李淑琴干笑,这个她也没办法保证呢。
关主任无语,真学霸主意大,学霸的父母心也够大的了,徐宝镜还是未成年人吧,做父母的,连女儿行踪都搞不定,可不就是心大么。
关主任的任务没完成,这边黄英打了电话过来。
徐海东热情道,“我老岳父以前也是老师,他说今晚庆祝宝镜中考第一,特意邀请关老师上门做客。”
关主任求之不得,游说了一下午,徐家两口子都做不了主,或许这位曾经当过老师的外公能理解他?
李淑琴又开车回到了父母家。
老爷子收拾好了一桌子菜,李淑琴都被桌上的刀叉盘子吓了一跳,她立刻理解了时隔几个小时,保姆黄英瞧见她时那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关主任倒是不怵眼前的阵仗。
身为省重点中学负责招生的,在全省第一面前需要低头,更多时候,都是学生家长求着他想把自己孩子塞进七中好吧。
现在还不流行送钱呢,疏通关系就是请客吃饭。
关主任真是吃遍了蓉城各大饭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