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朕的霸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晨初升的阳光透过窗棂缝隙斜洒入官房内桌案上,聚拢的几柱光束中尘埃飞舞,照得门窗紧闭的官房内一片敞亮。临墙横放的桌案两边,章钺与封乾厚主从两人歪坐在高脚靠背的坐榻中发出阵阵轻微的鼾声。
当几柱光束渐渐移到脸上眉间,章钺被强光刺得睁开了眼眸,低头看去,身上和衣盖着一张薄薄衾毯。对面的封乾厚也是一般,脸面微侧着睡意正浓,嘴角亮晶晶的口水流得老长。
章钺掀开衾毯,起身伸手去轻轻拉过窗帘,阳光一下被遮挡,室内光线暗了一些。记得凌晨睡前,桌案上还摆着狼籍一片的杯盘酒盏、笔墨纸砚等物件这时都不见了,两人共商草拟的几大叠文件也被收拾得整整齐齐放在一边,应该是天亮后有人来看过。
早起衙参视事的时间早就过了,反正有温元恺和李良弼在忙着,章钺也懒得出去看,揉揉酸涩的眼睛,张嘴打了个哈欠,伸手将几叠文件都拿到面前,发现都被分门别类了,两人随手写得鬼画符一样的草稿,居然有人认得出,可真算是知己。
章钺将几叠《军政改组大纲》文稿都看了看,这是两人一夜的成就,心下很满意,铺开白纸提笔另做了一份未来大事和主要事件备忘录。未来大事就是开府后创建正式的军政件制。
现有辖区内的所有军队,包括由各大节镇直辖镇兵选拔整编出来的正规战兵、淘汰的次一等青壮辅兵、由州刺史和防御使直领的乡兵,总之,区分为三个等级。
目前没开府,也就没有顶层机构,战兵和辅兵都由自己个人直领,永兴军府还管不了。而乡兵就是预备役,由都督府节制,这就涉及到很多问题。
首先,乡兵来自民间,多半为屁都不懂,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夫,唯一有的就是年轻身体好,当然还要四肢发达力气大,耳朵不聋眼不花,口舌伶俐脑不差。
通过都督府的基本选拔条件之后,征募入军籍,每年保持农闲半年的训练,至少两年才能脱去蠢萌新兵的外衣成为列兵,升转辅兵下部队服役,经过几场血战才能升转正规军,优秀士兵可升为下士、中士、上士军军衔,这才有了做正规军军官的资格。
那么都督府需要发挥很重要的职责,乡兵若按城驻守,按现有军制,至少每个县城需要驻兵一指挥,每州平均辖五县,那么每州需驻兵两千五百兵。仅关西地区就有大大小小的军镇、军州、防御州、团练州、府五十八个,卫戍兵力就达到十四万五千,正规军九个师就有十三万五千,合计起来数额太恐怖,怎么养得起。
这样从镇军整编出来的兵员充入了战兵和辅兵,需要另行征募新兵,而新兵显然不能按城驻防,而且,士兵常驻城池,必然天天与进出城的商贩、或者与市井泼皮打交道,这样乡兵本身素质就差,会以飞快的速度学坏腐化,还怎么为正规兵部队提供兵源。
这就只能扼守交通要道,在野外驻防,另在城池驻防少量兵员单位。因为城池不可能拆除,不驻兵的话商人都不敢进城,富户也不敢在城里住,甚至自行招募家丁护院。
怎么办?只能按区域驻防,也就意味着,偏僻地方驻有边军的同时还驻有乡兵,但这不是一个系统。有可能两个县才驻一指挥乡兵,那乡兵营指挥中心设在哪个县?
章钺想到了这个问题,参照他所知的那个时空,明朝卫所制度分设都司、卫、千户所、百户所等划分单位,与封乾厚一商议,决定重新给军制这件大事打上补丁,全面修订完成整体的军制。
这下问题又来了,一个营分驻两个县,这就有一半兵力远离视线,短期当然没事,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各种违法乱纪的事,那么监军是不是要监到“都”一级?答案是很有必要的。
编制可以说是很合理。十、五十、一百、五百、一千、五千、一万,简单而层次分明,上下森严。唯一的是统兵单位名称稍有点不合适。
要知道军队是公器,不是山寨土匪,既不要“头”,也不要“主”,而“长”则是长官的意思,士兵只需要跟随长官听从公有单位的命令。
现在进一步改良后,都头改称为“佰长”,副都头改称为“佰副”,加设监军参佐;营虞候这个职位也改为“参计”。团主则改为“团长”。
那么现在西北军的军制就是这样的,一名乡兵训练两年脱新成为列兵,转辅兵后跟随战兵作战,斩首一级成为下士,斩首三级升到“中士”就有资格和机会升为“副伙长”,当本单位有一半士兵有斩首功劳,本单位升为正规战兵之后,再服役二十年就可以申请退役转业。
转业当然是回到故乡所在都督府报到,由该单位安排转为城卫军。这样城卫军是老兵,乡兵是新兵,就是两个系统。乡兵驻郊外,而且有半年是在家务农的,只领半年军饷或者粮俸,属于半职业兵员,只剩指挥部常设,而兵如流水不常在。
城卫军就很好地补足了这个漏洞,百战老兵守城,并充当新兵训练教官。当然中高级军官也可以转到都督府任职,领有薪俸,终生都有保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正好形成一个活性循环。最后就是军饷的定额,所有军队按乡兵、辅兵、战兵、城卫军,除日常提供各种补给,初定军饷基准为:
乡兵一季度为两斗米或六百钱,另有农闲训练期全勤;辅兵一季度三斗米或九百钱,另加出战津贴;战兵一季度五斗米或一贯五百钱,另加战时津贴、战功奖赏;
而城卫军在太平之世基本就是养老,或在本防区内有出战剿匪等职责。尽管是百战老兵,也不能领取战兵一样的待遇,只能享有四斗米或一贯二百钱,并在家乡就近持家。
这个军饷标准当然是很低很坑,还不如一般藩镇士兵战时抄掠一把得来的多,可这是稳稳妥妥的皇粮,领得光荣没有心理负担,不可相提并论。
不过章钺... -->>
清晨初升的阳光透过窗棂缝隙斜洒入官房内桌案上,聚拢的几柱光束中尘埃飞舞,照得门窗紧闭的官房内一片敞亮。临墙横放的桌案两边,章钺与封乾厚主从两人歪坐在高脚靠背的坐榻中发出阵阵轻微的鼾声。
当几柱光束渐渐移到脸上眉间,章钺被强光刺得睁开了眼眸,低头看去,身上和衣盖着一张薄薄衾毯。对面的封乾厚也是一般,脸面微侧着睡意正浓,嘴角亮晶晶的口水流得老长。
章钺掀开衾毯,起身伸手去轻轻拉过窗帘,阳光一下被遮挡,室内光线暗了一些。记得凌晨睡前,桌案上还摆着狼籍一片的杯盘酒盏、笔墨纸砚等物件这时都不见了,两人共商草拟的几大叠文件也被收拾得整整齐齐放在一边,应该是天亮后有人来看过。
早起衙参视事的时间早就过了,反正有温元恺和李良弼在忙着,章钺也懒得出去看,揉揉酸涩的眼睛,张嘴打了个哈欠,伸手将几叠文件都拿到面前,发现都被分门别类了,两人随手写得鬼画符一样的草稿,居然有人认得出,可真算是知己。
章钺将几叠《军政改组大纲》文稿都看了看,这是两人一夜的成就,心下很满意,铺开白纸提笔另做了一份未来大事和主要事件备忘录。未来大事就是开府后创建正式的军政件制。
现有辖区内的所有军队,包括由各大节镇直辖镇兵选拔整编出来的正规战兵、淘汰的次一等青壮辅兵、由州刺史和防御使直领的乡兵,总之,区分为三个等级。
目前没开府,也就没有顶层机构,战兵和辅兵都由自己个人直领,永兴军府还管不了。而乡兵就是预备役,由都督府节制,这就涉及到很多问题。
首先,乡兵来自民间,多半为屁都不懂,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夫,唯一有的就是年轻身体好,当然还要四肢发达力气大,耳朵不聋眼不花,口舌伶俐脑不差。
通过都督府的基本选拔条件之后,征募入军籍,每年保持农闲半年的训练,至少两年才能脱去蠢萌新兵的外衣成为列兵,升转辅兵下部队服役,经过几场血战才能升转正规军,优秀士兵可升为下士、中士、上士军军衔,这才有了做正规军军官的资格。
那么都督府需要发挥很重要的职责,乡兵若按城驻守,按现有军制,至少每个县城需要驻兵一指挥,每州平均辖五县,那么每州需驻兵两千五百兵。仅关西地区就有大大小小的军镇、军州、防御州、团练州、府五十八个,卫戍兵力就达到十四万五千,正规军九个师就有十三万五千,合计起来数额太恐怖,怎么养得起。
这样从镇军整编出来的兵员充入了战兵和辅兵,需要另行征募新兵,而新兵显然不能按城驻防,而且,士兵常驻城池,必然天天与进出城的商贩、或者与市井泼皮打交道,这样乡兵本身素质就差,会以飞快的速度学坏腐化,还怎么为正规兵部队提供兵源。
这就只能扼守交通要道,在野外驻防,另在城池驻防少量兵员单位。因为城池不可能拆除,不驻兵的话商人都不敢进城,富户也不敢在城里住,甚至自行招募家丁护院。
怎么办?只能按区域驻防,也就意味着,偏僻地方驻有边军的同时还驻有乡兵,但这不是一个系统。有可能两个县才驻一指挥乡兵,那乡兵营指挥中心设在哪个县?
章钺想到了这个问题,参照他所知的那个时空,明朝卫所制度分设都司、卫、千户所、百户所等划分单位,与封乾厚一商议,决定重新给军制这件大事打上补丁,全面修订完成整体的军制。
这下问题又来了,一个营分驻两个县,这就有一半兵力远离视线,短期当然没事,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各种违法乱纪的事,那么监军是不是要监到“都”一级?答案是很有必要的。
编制可以说是很合理。十、五十、一百、五百、一千、五千、一万,简单而层次分明,上下森严。唯一的是统兵单位名称稍有点不合适。
要知道军队是公器,不是山寨土匪,既不要“头”,也不要“主”,而“长”则是长官的意思,士兵只需要跟随长官听从公有单位的命令。
现在进一步改良后,都头改称为“佰长”,副都头改称为“佰副”,加设监军参佐;营虞候这个职位也改为“参计”。团主则改为“团长”。
那么现在西北军的军制就是这样的,一名乡兵训练两年脱新成为列兵,转辅兵后跟随战兵作战,斩首一级成为下士,斩首三级升到“中士”就有资格和机会升为“副伙长”,当本单位有一半士兵有斩首功劳,本单位升为正规战兵之后,再服役二十年就可以申请退役转业。
转业当然是回到故乡所在都督府报到,由该单位安排转为城卫军。这样城卫军是老兵,乡兵是新兵,就是两个系统。乡兵驻郊外,而且有半年是在家务农的,只领半年军饷或者粮俸,属于半职业兵员,只剩指挥部常设,而兵如流水不常在。
城卫军就很好地补足了这个漏洞,百战老兵守城,并充当新兵训练教官。当然中高级军官也可以转到都督府任职,领有薪俸,终生都有保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正好形成一个活性循环。最后就是军饷的定额,所有军队按乡兵、辅兵、战兵、城卫军,除日常提供各种补给,初定军饷基准为:
乡兵一季度为两斗米或六百钱,另有农闲训练期全勤;辅兵一季度三斗米或九百钱,另加出战津贴;战兵一季度五斗米或一贯五百钱,另加战时津贴、战功奖赏;
而城卫军在太平之世基本就是养老,或在本防区内有出战剿匪等职责。尽管是百战老兵,也不能领取战兵一样的待遇,只能享有四斗米或一贯二百钱,并在家乡就近持家。
这个军饷标准当然是很低很坑,还不如一般藩镇士兵战时抄掠一把得来的多,可这是稳稳妥妥的皇粮,领得光荣没有心理负担,不可相提并论。
不过章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