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立鼎189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9月18日,大清早,北洋水师的战报和《国闻报》被一起送到李鸿章的书房。=顶=点=小说=
中堂大人捻起薄薄的电文扫了一眼,耷拉着眼皮冷哼一声丢到一旁,干脆专心阅读报纸的头版头条消息。
他如今也算明白了,这大清国的消息途径,官方的居然比不上一份报纸可靠。简直很荒唐,却也很无奈。以至于他最近经常有种自己已经落伍了的感觉。
《国闻报》的头条继续最近数月一贯的冷静态度,用“一场未完的战争---北洋水师惨胜显疲态,日本海军骄狂遭重击”为题,从头到尾图文并茂的阐述了黄海海战的整个过程。
撰写人的名字不用说,自然是声名卓著的“华声”---杨浩同学。
文章以异乎寻常冷静的语气,毫无保留的把中日双方海军存在的问题、战斗中的各种失误,胜利或失败的原因一一点出。
李鸿章注意到,其非常坦率的指出,日军总体实力并未受损,多数战舰将在其本土数月内修复完成。反观北洋水师,数十年洋务运动,买战舰建工厂的同时,却没有将维修保养的相关技术和设备同步跟上。此番遭受重创的定镇二舰,将几乎不可能得到妥善修复。
因此,北洋水师的胜利不足夸,待到日军卷土重来,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
另外,文章更指出,此次海战只是中日大战之一隅,决定双方最终成败的。仍然是陆军战争。这方面。清军的准备比起海军不堪太甚。随着平壤守军的退却。后方调动却迟缓混乱,被日军强行推进到辽东,甚至打到直隶的可能性极高。
说到这点,昨天得到消息的杨浩自己其实更郁闷。
他以为帮着清军守住平壤就能扭转战局,却不料前脚才走,左宝贵就因为枪伤和淋了一夜的大雨,外加国度劳累,9月16日当前就突发高烧。人事不省。
到了17日,黄海之上战况正热烈的时候,他已经生命垂危。马玉崑孤掌难鸣,在一力主张后撤的卫汝贵鼓动下,江自康等人也认为弹尽粮绝,不可久守。于是,当日守军开始后撤。
而提前一天到了后方的叶志超,却也提前一步挂了。
这下子倒好,派遣往高丽的大军连折两员统兵将领,秩序大乱。李鸿章虽然紧急调动宋庆作为统帅率兵增援。为时已晚。
看到后面的结论,李鸿章心里头一点儿高兴劲都没有了。尤其照片上。定镇两舰和“来远号”被几乎轰平烧光了上层建筑,战舰周身数不清弹痕窟窿的惨样,心疼的他胡子直哆嗦。
就算击沉日军三艘主力舰,干掉了军务局长桦山资纪又如何?自家的实力大损,仰仗水师看家护院的事儿干不成了。
作为提督的丁汝昌,被炮击重伤好歹是抢救下来了,不过却暂时管不了事儿。让谁去负责这个烂摊子,又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放下报纸,李鸿章罕有的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眸之中露出一丝疲惫。
端着茶水进来的李经方正好看到,顿时吃了一惊,忙问道:“父亲是在为报纸所说之事忧心?”
李鸿章轻轻摇头,接过茶碗去,拿杯盖慢慢地划开,忽而看着李经方道:“你是不是还在埋怨老夫当日不让你去高丽领兵?”
李经方低头:“不敢!父亲既有明断,定然看的比儿子清楚。”
李鸿章放下茶碗,叹道:“你还是有怨气呀!不要以为张幼樵劝阻,是在挡你上进的路。他也是为了你和老夫的名声考量。你看看报纸上说的情况,换做你去的话,能经营的更好么?”
李经方瞥了桌上的《国闻报》一眼,迟疑了一下,摇头道:“不能。数十年沉疴难返,非一日之功可挽救。儿子也以为,要练一支新军方能补足缺漏。”
平壤之战前,李经方曾再三请命要去前方领兵,特别是叶志超的昏庸胆怯被曝光后,更是请战心切。却被张佩纶提醒李鸿章力阻而未能成行,李经方心中因此而大为不满。
不过随后的报纸专刊,就把清军如今的糟糕模样一点脸皮不留的给揭开来。战斗中种种糟糕透顶的表现,充分说明其落后之严重。空有那么多的犀利武器装备,却连基本的装备统一都做不到,更别提要求极高的现代后勤。训练和战术素养什么的,更是浮云一般。
可以说,偌大个大清国,四亿三千万人口,却连一万合格的兵员都拿不出来。上去的那些不过是凑数... -->>
9月18日,大清早,北洋水师的战报和《国闻报》被一起送到李鸿章的书房。=顶=点=小说=
中堂大人捻起薄薄的电文扫了一眼,耷拉着眼皮冷哼一声丢到一旁,干脆专心阅读报纸的头版头条消息。
他如今也算明白了,这大清国的消息途径,官方的居然比不上一份报纸可靠。简直很荒唐,却也很无奈。以至于他最近经常有种自己已经落伍了的感觉。
《国闻报》的头条继续最近数月一贯的冷静态度,用“一场未完的战争---北洋水师惨胜显疲态,日本海军骄狂遭重击”为题,从头到尾图文并茂的阐述了黄海海战的整个过程。
撰写人的名字不用说,自然是声名卓著的“华声”---杨浩同学。
文章以异乎寻常冷静的语气,毫无保留的把中日双方海军存在的问题、战斗中的各种失误,胜利或失败的原因一一点出。
李鸿章注意到,其非常坦率的指出,日军总体实力并未受损,多数战舰将在其本土数月内修复完成。反观北洋水师,数十年洋务运动,买战舰建工厂的同时,却没有将维修保养的相关技术和设备同步跟上。此番遭受重创的定镇二舰,将几乎不可能得到妥善修复。
因此,北洋水师的胜利不足夸,待到日军卷土重来,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
另外,文章更指出,此次海战只是中日大战之一隅,决定双方最终成败的。仍然是陆军战争。这方面。清军的准备比起海军不堪太甚。随着平壤守军的退却。后方调动却迟缓混乱,被日军强行推进到辽东,甚至打到直隶的可能性极高。
说到这点,昨天得到消息的杨浩自己其实更郁闷。
他以为帮着清军守住平壤就能扭转战局,却不料前脚才走,左宝贵就因为枪伤和淋了一夜的大雨,外加国度劳累,9月16日当前就突发高烧。人事不省。
到了17日,黄海之上战况正热烈的时候,他已经生命垂危。马玉崑孤掌难鸣,在一力主张后撤的卫汝贵鼓动下,江自康等人也认为弹尽粮绝,不可久守。于是,当日守军开始后撤。
而提前一天到了后方的叶志超,却也提前一步挂了。
这下子倒好,派遣往高丽的大军连折两员统兵将领,秩序大乱。李鸿章虽然紧急调动宋庆作为统帅率兵增援。为时已晚。
看到后面的结论,李鸿章心里头一点儿高兴劲都没有了。尤其照片上。定镇两舰和“来远号”被几乎轰平烧光了上层建筑,战舰周身数不清弹痕窟窿的惨样,心疼的他胡子直哆嗦。
就算击沉日军三艘主力舰,干掉了军务局长桦山资纪又如何?自家的实力大损,仰仗水师看家护院的事儿干不成了。
作为提督的丁汝昌,被炮击重伤好歹是抢救下来了,不过却暂时管不了事儿。让谁去负责这个烂摊子,又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放下报纸,李鸿章罕有的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眸之中露出一丝疲惫。
端着茶水进来的李经方正好看到,顿时吃了一惊,忙问道:“父亲是在为报纸所说之事忧心?”
李鸿章轻轻摇头,接过茶碗去,拿杯盖慢慢地划开,忽而看着李经方道:“你是不是还在埋怨老夫当日不让你去高丽领兵?”
李经方低头:“不敢!父亲既有明断,定然看的比儿子清楚。”
李鸿章放下茶碗,叹道:“你还是有怨气呀!不要以为张幼樵劝阻,是在挡你上进的路。他也是为了你和老夫的名声考量。你看看报纸上说的情况,换做你去的话,能经营的更好么?”
李经方瞥了桌上的《国闻报》一眼,迟疑了一下,摇头道:“不能。数十年沉疴难返,非一日之功可挽救。儿子也以为,要练一支新军方能补足缺漏。”
平壤之战前,李经方曾再三请命要去前方领兵,特别是叶志超的昏庸胆怯被曝光后,更是请战心切。却被张佩纶提醒李鸿章力阻而未能成行,李经方心中因此而大为不满。
不过随后的报纸专刊,就把清军如今的糟糕模样一点脸皮不留的给揭开来。战斗中种种糟糕透顶的表现,充分说明其落后之严重。空有那么多的犀利武器装备,却连基本的装备统一都做不到,更别提要求极高的现代后勤。训练和战术素养什么的,更是浮云一般。
可以说,偌大个大清国,四亿三千万人口,却连一万合格的兵员都拿不出来。上去的那些不过是凑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