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重生农家幺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宁梁和于氏早商量了许久了,但是就是一直商量不出来,二房的长孙叫狗剩,三房的叫拴儿,自家的叫什么好呢?三家村这边都相信贱名儿才能养得住孩子,因此他们想到的自然都是“猫剩”、“小狗子”之类的,还有一个是“四丫头”,故意叫女孩的名儿,为的是骗阎王爷家里生个女孩儿,这样就不能被小鬼带走了。
这样的名儿宁婉听了都不满意,她虽读过书,也能帮弟弟取一个文雅大气的字,但是又不合三家村这边的规矩,想也知道爹娘一定不会同意的,因此想了半日倒有一上主意,“不如叫石头吧,哪有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还长久的呢?”
爹娘一听便相视一笑,“果然不错,又是个贱名儿,听着也不差。”然后就叫小弟弟,“石头,你三姐帮你起名了!”
石头哪里能听得懂,嘴里吐个小泡泡睡着了,大家便哈哈笑了起来,“石头吐小泡泡的样子最好看了!”
没两天大姑与爹一起来家了,原来中秋节时宁贤因孩子小不能回娘家,大姑去了赵家庄子上帮忙也不得空儿,大姐夫和大姑夫都忙着家里的农活儿,因此便没有来三家村,眼下赵家回了县城,大姑便过来看娘,也将大姐的节礼捎来了。
大姑是个爽快人,与娘笑着说:“那天二郎给我送了红蛋,知道你生了儿子,我喜得晚上都没睡好。如今你们两个将来就有靠了。”在她心里,固然也觉得宁婉能干,但是毕竟比不得儿子能当家立户,传承血脉。
于氏就笑,又悄悄向姑姐说:“还是麻烦姐姐帮着婉儿相看相看亲事,家里有了石头,她便如两个姐姐一样好好嫁出去,我和也爹自然也要多给她备嫁妆的。”
大姑就笑,“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可是又说:“我看婉儿长得越来越俊,也越来越能干,倒是不想把她说在我们村里,最好也像她二姐姐一样嫁到镇里去,只是我们那边的双台镇上我认得的人家不多。”
于氏也深以为然,“我听她爹说,就是虎台县里的人看了婉儿都说她不像山村里的姑娘呢,望远楼的掌柜一直念叨家里没有年岁差不多的儿孙,否则一定要我们家结亲的,所以我想着婉要是能嫁到镇上也不差什么。好在她现在还小,倒不急,只慢慢打听就行。”见宁婉端着茶进来,就不言语了。
宁婉其实听到了,家里才多大?她的耳朵又灵,就连先前娘小声说的话也听得七七八八,只是不好直接反驳,她固然是要嫁的,但是断然不能嫁太早,家里只剩下爹娘和弟弟恐怕很难撑得起家业的,她总要多帮扶几年。
大姑便又与于氏和宁婉说起了家常,“你们道我中秋节为什么没回娘家?是到一旁赵家的庄子上帮忙去了。赵太太请了十分重要的客人,管事一下子点了二十多个人过去帮忙,厨房里每天都不停地做各种吃食:除了一日三餐还有点心、奶酪、果盘……流水般地送上去,时常送上去什么样就什么样端了回来,全赏了大家,我这些日子竟吃了好多没见过的东西。”
“听管洒扫的人说,花园里的小路上不许有一片落叶的,只要看到就要赶紧拾走,你们想那院子里又是怎么样干净?只是大家都进不去,并不能看到。”
宁婉便问:“赵太太请的客人是谁呢?”
“我们哪里知道,只恍惚听说是安平卫的,姓路,”大姑突然又一拍脑门,“我还看到了路家的少爷呢,穿着锦绣的衣裳,骑着一匹大马,十分威武!”
宁婉便知道了,原来到赵家作客的是赵太太的儿女亲家,赵太太的女儿便嫁到了安平卫路家。而这路家正是世袭安平卫指挥同知的,这位路少爷正是嫡长子,将来也会承袭家里的军职。宁婉嫁过去时,赵太太的女儿已经生了路家的嫡长孙,四品官职自然将来是赵太太外孙的。是一门十分不错的亲事,也无怪赵太太十分用心。
果然大姑就说:“我去帮忙了半个月,连赏钱加工钱一共得了近两贯,里面还有路家赏的,你们说,他们多有钱!”
娘听了颇为大姑挣了这一笔钱高兴,“有钱人家行事就是大方,大姐得了两贯钱也是命好!”
大姑就笑,“我给你们每人都买了东西!”说着拿出来衣裳吃食的给大家看。亲戚间自然是相互帮扶的,先前大姑也时常贴娘家弟弟,可是她不过一个农妇,家里有丈夫有儿女,贴的自然也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宁家的生活。眼下宁家日子好了,自然也会贴大姑家里,大姑便更要回礼。
这样亲戚才会越处越好。
其实宁梁和于氏早商量了许久了,但是就是一直商量不出来,二房的长孙叫狗剩,三房的叫拴儿,自家的叫什么好呢?三家村这边都相信贱名儿才能养得住孩子,因此他们想到的自然都是“猫剩”、“小狗子”之类的,还有一个是“四丫头”,故意叫女孩的名儿,为的是骗阎王爷家里生个女孩儿,这样就不能被小鬼带走了。
这样的名儿宁婉听了都不满意,她虽读过书,也能帮弟弟取一个文雅大气的字,但是又不合三家村这边的规矩,想也知道爹娘一定不会同意的,因此想了半日倒有一上主意,“不如叫石头吧,哪有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还长久的呢?”
爹娘一听便相视一笑,“果然不错,又是个贱名儿,听着也不差。”然后就叫小弟弟,“石头,你三姐帮你起名了!”
石头哪里能听得懂,嘴里吐个小泡泡睡着了,大家便哈哈笑了起来,“石头吐小泡泡的样子最好看了!”
没两天大姑与爹一起来家了,原来中秋节时宁贤因孩子小不能回娘家,大姑去了赵家庄子上帮忙也不得空儿,大姐夫和大姑夫都忙着家里的农活儿,因此便没有来三家村,眼下赵家回了县城,大姑便过来看娘,也将大姐的节礼捎来了。
大姑是个爽快人,与娘笑着说:“那天二郎给我送了红蛋,知道你生了儿子,我喜得晚上都没睡好。如今你们两个将来就有靠了。”在她心里,固然也觉得宁婉能干,但是毕竟比不得儿子能当家立户,传承血脉。
于氏就笑,又悄悄向姑姐说:“还是麻烦姐姐帮着婉儿相看相看亲事,家里有了石头,她便如两个姐姐一样好好嫁出去,我和也爹自然也要多给她备嫁妆的。”
大姑就笑,“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可是又说:“我看婉儿长得越来越俊,也越来越能干,倒是不想把她说在我们村里,最好也像她二姐姐一样嫁到镇里去,只是我们那边的双台镇上我认得的人家不多。”
于氏也深以为然,“我听她爹说,就是虎台县里的人看了婉儿都说她不像山村里的姑娘呢,望远楼的掌柜一直念叨家里没有年岁差不多的儿孙,否则一定要我们家结亲的,所以我想着婉要是能嫁到镇上也不差什么。好在她现在还小,倒不急,只慢慢打听就行。”见宁婉端着茶进来,就不言语了。
宁婉其实听到了,家里才多大?她的耳朵又灵,就连先前娘小声说的话也听得七七八八,只是不好直接反驳,她固然是要嫁的,但是断然不能嫁太早,家里只剩下爹娘和弟弟恐怕很难撑得起家业的,她总要多帮扶几年。
大姑便又与于氏和宁婉说起了家常,“你们道我中秋节为什么没回娘家?是到一旁赵家的庄子上帮忙去了。赵太太请了十分重要的客人,管事一下子点了二十多个人过去帮忙,厨房里每天都不停地做各种吃食:除了一日三餐还有点心、奶酪、果盘……流水般地送上去,时常送上去什么样就什么样端了回来,全赏了大家,我这些日子竟吃了好多没见过的东西。”
“听管洒扫的人说,花园里的小路上不许有一片落叶的,只要看到就要赶紧拾走,你们想那院子里又是怎么样干净?只是大家都进不去,并不能看到。”
宁婉便问:“赵太太请的客人是谁呢?”
“我们哪里知道,只恍惚听说是安平卫的,姓路,”大姑突然又一拍脑门,“我还看到了路家的少爷呢,穿着锦绣的衣裳,骑着一匹大马,十分威武!”
宁婉便知道了,原来到赵家作客的是赵太太的儿女亲家,赵太太的女儿便嫁到了安平卫路家。而这路家正是世袭安平卫指挥同知的,这位路少爷正是嫡长子,将来也会承袭家里的军职。宁婉嫁过去时,赵太太的女儿已经生了路家的嫡长孙,四品官职自然将来是赵太太外孙的。是一门十分不错的亲事,也无怪赵太太十分用心。
果然大姑就说:“我去帮忙了半个月,连赏钱加工钱一共得了近两贯,里面还有路家赏的,你们说,他们多有钱!”
娘听了颇为大姑挣了这一笔钱高兴,“有钱人家行事就是大方,大姐得了两贯钱也是命好!”
大姑就笑,“我给你们每人都买了东西!”说着拿出来衣裳吃食的给大家看。亲戚间自然是相互帮扶的,先前大姑也时常贴娘家弟弟,可是她不过一个农妇,家里有丈夫有儿女,贴的自然也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宁家的生活。眼下宁家日子好了,自然也会贴大姑家里,大姑便更要回礼。
这样亲戚才会越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