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kk.com,肥田开桃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这正是桃花家此刻最真实的写照,这场雨下起来没完没了,到了亥时居然电闪雷鸣地又大上了几分。
桃花家的房子本就破旧,每次外面一下大雨,屋内就有几处小雨。方德秋回来之后意识到自家房子的漏雨问题,已经小修过一次,但是房顶的油毡早已经老化破碎,还没来得及整个换掉便赶上了这场大雨。
最初时是用两个大碗来接,后来便只能用盆了。尤其是在外屋炕上有一处格外漏得厉害,接了木盆也还是打湿了炕被,方德秋和唐氏又担心雨太大房子塌了,也不许桃花和延烨睡觉,一家四口就这么熬了一晚。
这场雨一直下到了第二日卯时,雨一停桃花首先冲出了房门查看她的一干宝贝。
酱油因为见天阴了起来唐氏就都盖上了盖子,所以没有事情。糟糕的是屋后的辣椒苗和菜窖里的酱肉。辣椒地里才长出来的菜苗被雨水冲得东倒西歪,有的直接被压断了还很嫩的茎叶,好在还有一大半存活了下来,只要重新再好好种上就行,桃花之前为了以防万一还留了一些种子,再泡上中下也能弥补上空地。
菜窖里面进了小半下的雨水,酱肉虽说都是晾在高处,也还是被水淋湿了。这些本来已经是最后一批酱肉,这三个月里桃花一共剩下了三百三十两银子,最后的这一批看来是赚不到钱了。只好把它们用清水冲干净在太阳下晾干在给云天阁送去,只是不知道需不需要赔人家的钱。
经此大雨,桃花家的老房子又更加破旧了一些,方德秋提出要进行大修。桃花问了一下,以现在房子的老旧程度要修也难,恐怕得推掉重起才行。桃花就和爹娘商量着干脆在这个老房子的旁边再新盖一处房子。
一来,推倒重建再快也要一两个月,这段时间一家人住在哪里是个问题,还不如择地另建来得更快。再来,前一阵子听说旁边的三十亩田地是当年方家卖给李家的,如今李家也想卖掉,因为地不多,位置又偏,一直没有卖掉,正好可以买回来种辣椒。还有一个原因桃花没有说出来,但是她想唐氏应该也会想到,那就是家,还是盖在自己的地上比较安心。
考虑了两天,方德秋拍板,买地盖新屋!
地是已经瞧好的,也不需要找掮客方德秋便直接去了李家。李家当家的是李正春,媳妇赵氏是赵四的二姐,当年李正春的爹李常顺当家的时候是把种地的好手,又有一手木工的手艺,日子过得殷实,添置了不少田地,唯一遗憾的就是生了三个女儿,只有李正春这一个儿子。
李正春从小也上过两年的乡学,但他整日只想着摸鱼斗狗不喜读书,李常顺无奈,让儿子跟着他种地干活,想说学会一门手艺也好,结果儿子不愿拘在乡下,想要学人家去行商坐贾,因为只是没有头脑地跟风,折腾了两年还是赔了几笔钱失败而归。李常顺想着这回他总该安分了吧,结果他在城里本事未见长进毛病却是学了不少,整日的醉眼看花,沉迷于盅骰之物。李常顺也老了,再也支持不了儿子的放荡荒唐,在三年前一病呜呼。赵村的李家终是日渐衰落,卖地度日。
李家原有良田六倾,到了现在只剩下五十亩。村子南头的这三十亩田地因为位置偏僻,要价不降,一直没有卖出去。桃花爹上门一说,李正春满嘴地答应,价钱却一点儿不肯少,非要一百五十两不可,方德秋虽然急用,也不肯吃这个亏,两人便僵持了几天,最后,李正春说搭上南边的十亩林地白送给他。所谓林地,实际上就是一片山地,从未开垦过,无非是当年从方家买来后,地契更名要去县城府衙重新丈量画押,记录在案。李常顺买地较多,也懂得一些内里的腌臜之处,给了那丈量的衙役一些好处,多量进去几分,那衙役见南边反正是无主的荒山,便也手中一松,多划出十亩。
李常顺当年的这点儿小算计被李正春翻了出来,便拿来当做了卖地的添头。方德秋一家见李正春不肯松口,本来也想吃点亏买下了,见他又找出了这么一个好处,心中多少舒服了一些。
这十亩的山地,长着各种山间常见的杂草树木,还经过一段溪水,虽说现在是干不了什么,但是将来也说不定能派上什么用处。
商议好了价格,一个急着买,一个急着卖,两边的手续动作倒也痛快,请里正出面换好了地契,再去府衙改了记录,这三十亩地就成了方德秋的。
方德秋才一回来,就买了地还要雇人盖新房,这个消息迅速地在村中传开。村里人都眼热不已,只恨自己怎么生不出这么一个聪明伶俐会赚钱的闺女来。
江氏听了更是不舒服,本来她以为自己和唐氏差不多,其实唐氏还不如她,她好歹也是有公婆和小叔一家的庇护。但是现在唐氏的日子越过越好,她的心中也不平了起来。当夜着春枝儿耳提面命了一番,让她多接近接近桃花,跟她学学赚钱的手段。
方元本听说了这个消息,心中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高兴那片地又属于了方家,庄稼人,总是希望自家的土地越多越好,虽然当初卖掉那块也是权衡利弊的结果。现在这块地又姓了方,就算不归他,总也是归了自家人,老方头还是自得的。
另一方面儿子媳妇分家另过日子红火,总显得他这个当爹的在过去的失格。尤其是在老三一家和自家发生了那么多的龃龉之后,老三家的兴旺红火总让他的老脸有些发烧。
冯氏听了这个消息,眼珠一转,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这件事老头子本不让她提,但是现在瞧着老三家的样子,她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用过晚饭,没敢惊动老头子,便自己一人匆匆忙忙赶往了村南头儿。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这正是桃花家此刻最真实的写照,这场雨下起来没完没了,到了亥时居然电闪雷鸣地又大上了几分。
桃花家的房子本就破旧,每次外面一下大雨,屋内就有几处小雨。方德秋回来之后意识到自家房子的漏雨问题,已经小修过一次,但是房顶的油毡早已经老化破碎,还没来得及整个换掉便赶上了这场大雨。
最初时是用两个大碗来接,后来便只能用盆了。尤其是在外屋炕上有一处格外漏得厉害,接了木盆也还是打湿了炕被,方德秋和唐氏又担心雨太大房子塌了,也不许桃花和延烨睡觉,一家四口就这么熬了一晚。
这场雨一直下到了第二日卯时,雨一停桃花首先冲出了房门查看她的一干宝贝。
酱油因为见天阴了起来唐氏就都盖上了盖子,所以没有事情。糟糕的是屋后的辣椒苗和菜窖里的酱肉。辣椒地里才长出来的菜苗被雨水冲得东倒西歪,有的直接被压断了还很嫩的茎叶,好在还有一大半存活了下来,只要重新再好好种上就行,桃花之前为了以防万一还留了一些种子,再泡上中下也能弥补上空地。
菜窖里面进了小半下的雨水,酱肉虽说都是晾在高处,也还是被水淋湿了。这些本来已经是最后一批酱肉,这三个月里桃花一共剩下了三百三十两银子,最后的这一批看来是赚不到钱了。只好把它们用清水冲干净在太阳下晾干在给云天阁送去,只是不知道需不需要赔人家的钱。
经此大雨,桃花家的老房子又更加破旧了一些,方德秋提出要进行大修。桃花问了一下,以现在房子的老旧程度要修也难,恐怕得推掉重起才行。桃花就和爹娘商量着干脆在这个老房子的旁边再新盖一处房子。
一来,推倒重建再快也要一两个月,这段时间一家人住在哪里是个问题,还不如择地另建来得更快。再来,前一阵子听说旁边的三十亩田地是当年方家卖给李家的,如今李家也想卖掉,因为地不多,位置又偏,一直没有卖掉,正好可以买回来种辣椒。还有一个原因桃花没有说出来,但是她想唐氏应该也会想到,那就是家,还是盖在自己的地上比较安心。
考虑了两天,方德秋拍板,买地盖新屋!
地是已经瞧好的,也不需要找掮客方德秋便直接去了李家。李家当家的是李正春,媳妇赵氏是赵四的二姐,当年李正春的爹李常顺当家的时候是把种地的好手,又有一手木工的手艺,日子过得殷实,添置了不少田地,唯一遗憾的就是生了三个女儿,只有李正春这一个儿子。
李正春从小也上过两年的乡学,但他整日只想着摸鱼斗狗不喜读书,李常顺无奈,让儿子跟着他种地干活,想说学会一门手艺也好,结果儿子不愿拘在乡下,想要学人家去行商坐贾,因为只是没有头脑地跟风,折腾了两年还是赔了几笔钱失败而归。李常顺想着这回他总该安分了吧,结果他在城里本事未见长进毛病却是学了不少,整日的醉眼看花,沉迷于盅骰之物。李常顺也老了,再也支持不了儿子的放荡荒唐,在三年前一病呜呼。赵村的李家终是日渐衰落,卖地度日。
李家原有良田六倾,到了现在只剩下五十亩。村子南头的这三十亩田地因为位置偏僻,要价不降,一直没有卖出去。桃花爹上门一说,李正春满嘴地答应,价钱却一点儿不肯少,非要一百五十两不可,方德秋虽然急用,也不肯吃这个亏,两人便僵持了几天,最后,李正春说搭上南边的十亩林地白送给他。所谓林地,实际上就是一片山地,从未开垦过,无非是当年从方家买来后,地契更名要去县城府衙重新丈量画押,记录在案。李常顺买地较多,也懂得一些内里的腌臜之处,给了那丈量的衙役一些好处,多量进去几分,那衙役见南边反正是无主的荒山,便也手中一松,多划出十亩。
李常顺当年的这点儿小算计被李正春翻了出来,便拿来当做了卖地的添头。方德秋一家见李正春不肯松口,本来也想吃点亏买下了,见他又找出了这么一个好处,心中多少舒服了一些。
这十亩的山地,长着各种山间常见的杂草树木,还经过一段溪水,虽说现在是干不了什么,但是将来也说不定能派上什么用处。
商议好了价格,一个急着买,一个急着卖,两边的手续动作倒也痛快,请里正出面换好了地契,再去府衙改了记录,这三十亩地就成了方德秋的。
方德秋才一回来,就买了地还要雇人盖新房,这个消息迅速地在村中传开。村里人都眼热不已,只恨自己怎么生不出这么一个聪明伶俐会赚钱的闺女来。
江氏听了更是不舒服,本来她以为自己和唐氏差不多,其实唐氏还不如她,她好歹也是有公婆和小叔一家的庇护。但是现在唐氏的日子越过越好,她的心中也不平了起来。当夜着春枝儿耳提面命了一番,让她多接近接近桃花,跟她学学赚钱的手段。
方元本听说了这个消息,心中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高兴那片地又属于了方家,庄稼人,总是希望自家的土地越多越好,虽然当初卖掉那块也是权衡利弊的结果。现在这块地又姓了方,就算不归他,总也是归了自家人,老方头还是自得的。
另一方面儿子媳妇分家另过日子红火,总显得他这个当爹的在过去的失格。尤其是在老三一家和自家发生了那么多的龃龉之后,老三家的兴旺红火总让他的老脸有些发烧。
冯氏听了这个消息,眼珠一转,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这件事老头子本不让她提,但是现在瞧着老三家的样子,她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用过晚饭,没敢惊动老头子,便自己一人匆匆忙忙赶往了村南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