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kk.com,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这其中最大的缘故,就是台湾在扶持电影业的时候,一味的去补贴制片业务,而且重点补贴艺术电影,忽视商业电影,仿佛做商业电影很丢人似的。
艺术电影能拿奖,有口碑,但曲高和寡,必然小众,而一小众,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弱,不需要外部压力,只要内部稍有风吹草动,就能一夕三惊。
而商业电影,可以吸引观众,提高票房,培育稳固的电影市场,完善电影产业链,自然而然的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
除此之外,两者在市场上的生存逻辑也是不同的。
艺术电影拍好了,拿了奖,一切荣誉归制作人,电影产业链上的其余单位可以分润的好处不足,还要承担“曲高和寡”的风险,生存链条很脆弱。
而商业电影只要拍的够娱乐,观众就多,观众多了,票房就高,票房高了,投资就多,投资多了,电影数量会增加,电影数量增加了,市场容量就会扩大,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至理名言,只有利益均沾,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香港电影新浪潮持续了两三年,然后被商业化电影公司收编,从而创造了至少十年的港片黄金时代。
而台湾的新电影运动,也持续了两三年,结果几部电影票房失利,立马偃旗息鼓,反而加速了台湾电影业的衰落。
这是艺术电影为主的市场和商业电影为主的市场之间的差距。
邱刚健的思维,就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只要电影艺术价值高,观众就会买账,却忘记了人们进电影院,主要是为了娱乐,不是为了受教育。
沈冲很重视艺术电影,但并不盲目,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掌握台湾电影行业的动态信息,而不是去搞艺术评论。
况且《第一电影评论》是沈冲整合两岸三地电影评论资源的旗舰,完全不需要分刊。
“这样吧。”沈冲想了一会,折中说道:“香港的《电影时代》是周刊,台湾的版本,办成月刊好了,资讯和评论并重,你觉得如何?”
“我看行。”段钟潭在一旁帮腔,说道:“资讯和评论一起做挺好的,大家看报纸,不都是一边看新闻,一边看评论骂人嘛。”
“沈先生有心了。”邱刚健也点头,赞同道:“如果这本杂志能办好,是台湾电影界的大好事。”
“既然这样,邱先生有没有兴趣屈尊来做《电影时代》台湾版的总编辑?”沈冲立刻发出邀请,说道:“薪资待遇一切好说。”
“沈先生的来意,舒明老弟已经给我透过口风。”邱刚健谦让,说道:“说实话我是很有兴趣的,只不过最近有几个剧本要写,精力有限,怕做不好。”
“邱老哥,别推脱。”段钟潭劝道:“沈先生千里迢迢从香港来找你,诚意十足,难道还要他三顾茅庐不成?”
“邱先生,只要你来做杂志总编。”沈冲也一副求贤若渴的态度,许诺道:“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一切都好说。”
“好,那我就不矫情了。”邱刚健点头,接下了总编的差事,“要是做的不好,沈先生别见怪。”
“哪里哪里。”沈冲大喜,举起酒杯致意:“邱先生,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放下酒杯之后,邱刚健说道:“沈先生,杂志初创,需要人手,我想请你从香港那边派个人过来帮忙。”
“你想要谁?”沈冲切着牛排,说道:“舒明不行,他马上要去日本了。”
“舒明老弟是《第一电影评论》的总编辑,我哪里指挥得动。”邱刚健笑道;“我想要卓伯棠。”
沈冲一愣,苦笑道:“邱总编真给我出了难题,我昨天刚把他升为《第一电影评论》的副总编。”
“是么?”邱刚健也是一愣,说道:“那就换个人吧。”
“这样吧,我让他先过来帮忙。”沈冲想了想,说道:“正好《第一电影评论》也需要有人在台湾催稿收稿。”
“如此最好不过。”邱刚健说道:“卓伯棠还在台湾政治大学上学的时候,就创办过电影杂志,有他帮忙,事半功倍,杂志很快就能上轨道。”
沈冲惊讶,他只知道卓伯棠是南加州大学电影专业的硕士,想不到还有这么一段经历,早知如此,何必跑这一趟……
看来杂志社卧虎藏龙,平时真得多注意一点。
正事谈完之后,三人纵情闲聊,一顿晚宴,算是宾主尽欢。
在临走前,沈冲看着在餐厅舞台上抱着吉他演唱的几个人,对段钟潭说道:“我觉得这几个人,公司可以签下来。”
段钟潭看了看,说道:“木吉他合唱团?”
“是啊。”沈冲很神棍的说道:“我觉得这几个人,未来必成大才。”
————————————————
注1:根据六七十年代媒体总结金马奖获奖电影的评语改编。
注2:木吉他合唱团里有李宗盛和陈秀男。
r />
这其中最大的缘故,就是台湾在扶持电影业的时候,一味的去补贴制片业务,而且重点补贴艺术电影,忽视商业电影,仿佛做商业电影很丢人似的。
艺术电影能拿奖,有口碑,但曲高和寡,必然小众,而一小众,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弱,不需要外部压力,只要内部稍有风吹草动,就能一夕三惊。
而商业电影,可以吸引观众,提高票房,培育稳固的电影市场,完善电影产业链,自然而然的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
除此之外,两者在市场上的生存逻辑也是不同的。
艺术电影拍好了,拿了奖,一切荣誉归制作人,电影产业链上的其余单位可以分润的好处不足,还要承担“曲高和寡”的风险,生存链条很脆弱。
而商业电影只要拍的够娱乐,观众就多,观众多了,票房就高,票房高了,投资就多,投资多了,电影数量会增加,电影数量增加了,市场容量就会扩大,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至理名言,只有利益均沾,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香港电影新浪潮持续了两三年,然后被商业化电影公司收编,从而创造了至少十年的港片黄金时代。
而台湾的新电影运动,也持续了两三年,结果几部电影票房失利,立马偃旗息鼓,反而加速了台湾电影业的衰落。
这是艺术电影为主的市场和商业电影为主的市场之间的差距。
邱刚健的思维,就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只要电影艺术价值高,观众就会买账,却忘记了人们进电影院,主要是为了娱乐,不是为了受教育。
沈冲很重视艺术电影,但并不盲目,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掌握台湾电影行业的动态信息,而不是去搞艺术评论。
况且《第一电影评论》是沈冲整合两岸三地电影评论资源的旗舰,完全不需要分刊。
“这样吧。”沈冲想了一会,折中说道:“香港的《电影时代》是周刊,台湾的版本,办成月刊好了,资讯和评论并重,你觉得如何?”
“我看行。”段钟潭在一旁帮腔,说道:“资讯和评论一起做挺好的,大家看报纸,不都是一边看新闻,一边看评论骂人嘛。”
“沈先生有心了。”邱刚健也点头,赞同道:“如果这本杂志能办好,是台湾电影界的大好事。”
“既然这样,邱先生有没有兴趣屈尊来做《电影时代》台湾版的总编辑?”沈冲立刻发出邀请,说道:“薪资待遇一切好说。”
“沈先生的来意,舒明老弟已经给我透过口风。”邱刚健谦让,说道:“说实话我是很有兴趣的,只不过最近有几个剧本要写,精力有限,怕做不好。”
“邱老哥,别推脱。”段钟潭劝道:“沈先生千里迢迢从香港来找你,诚意十足,难道还要他三顾茅庐不成?”
“邱先生,只要你来做杂志总编。”沈冲也一副求贤若渴的态度,许诺道:“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一切都好说。”
“好,那我就不矫情了。”邱刚健点头,接下了总编的差事,“要是做的不好,沈先生别见怪。”
“哪里哪里。”沈冲大喜,举起酒杯致意:“邱先生,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放下酒杯之后,邱刚健说道:“沈先生,杂志初创,需要人手,我想请你从香港那边派个人过来帮忙。”
“你想要谁?”沈冲切着牛排,说道:“舒明不行,他马上要去日本了。”
“舒明老弟是《第一电影评论》的总编辑,我哪里指挥得动。”邱刚健笑道;“我想要卓伯棠。”
沈冲一愣,苦笑道:“邱总编真给我出了难题,我昨天刚把他升为《第一电影评论》的副总编。”
“是么?”邱刚健也是一愣,说道:“那就换个人吧。”
“这样吧,我让他先过来帮忙。”沈冲想了想,说道:“正好《第一电影评论》也需要有人在台湾催稿收稿。”
“如此最好不过。”邱刚健说道:“卓伯棠还在台湾政治大学上学的时候,就创办过电影杂志,有他帮忙,事半功倍,杂志很快就能上轨道。”
沈冲惊讶,他只知道卓伯棠是南加州大学电影专业的硕士,想不到还有这么一段经历,早知如此,何必跑这一趟……
看来杂志社卧虎藏龙,平时真得多注意一点。
正事谈完之后,三人纵情闲聊,一顿晚宴,算是宾主尽欢。
在临走前,沈冲看着在餐厅舞台上抱着吉他演唱的几个人,对段钟潭说道:“我觉得这几个人,公司可以签下来。”
段钟潭看了看,说道:“木吉他合唱团?”
“是啊。”沈冲很神棍的说道:“我觉得这几个人,未来必成大才。”
————————————————
注1:根据六七十年代媒体总结金马奖获奖电影的评语改编。
注2:木吉他合唱团里有李宗盛和陈秀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