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明朝第一公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41章 殖民东北
海风吹拂,五艘中等海船迎风破浪,经过一个星期的航行,终于抵达东北海上门户,被称为大蛎子弯的地方。
没事研究着海船构造,张灏感觉大约重上百吨,船体呈飞鸟形,前尖后宽,这是中国独有的技术,加上新研制的三角帆和船舱底部设置的撸,此外还设计了流传于宋朝时的轮浆,使之无论是行使的速度还是灵活性,几乎可以称之为独步天下了。
张灏自然不知道,这种技术比之欧洲先进了几百年,不过对于船体用的木材大为头疼,航行大洋时显得不太结实,尤其是对抗大风大浪的时候,往往显得不堪一击。
而李愚身为船员,对于北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小木船非常感兴趣,并取回来一些木料,他们自然不知道,这是木质极佳的橡木,最适合建造帆船的最好材质。
后来无意中在东北发现,分布极广的一种树木和橡木材质几乎相同,张灏不知那是橡木同科的札木,虽然比橡木直径小得多,但用来建造小型海船自是绰绰有余,算是彻底解决木料的来源问题。
张灏就是想殖民海外,起码先期抢占能占领的所有地域,至于什么仁义道德都是废话,经过后世近代殖民痛苦的汉人来说,自然深知移民海外的重要性,哪怕为此到处烧杀抢夺。
所以培养民族尚武的铁血性格格外重要,而被孔孟儒家之道约束千年的汉人,已经处在最危险的关头,张灏目前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但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确是可以重新注入新的思想,一点点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些人的性格。
或许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彻底终结自己后代的贵族地位吧?张灏无声的笑笑,反正自己往下的三代,假如没有遭遇大难的话,无疑都会一生富贵,至于再往下的后代子孙,那就得自求多福了。
张灏可没有朱元璋那种指望后人世世代代都是皇族的极端思想,事实证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何况自己已经走在悬崖边上,没准下一刻就得全家被斩呢。
看来还得拥有权势啊张灏叹了口气,转身望着京城方向,默默的思索着一些问题。
很快,海船距离海岸线越来越近,张灏舒了口气,望着远处连绵的低矮山脉,郁郁森林,心情为之一振。
靠近海岸边的山坡上被人为平整出一大片平地,就连海边都用碎石泥土铺垫过,海岸上建有码头和成排的木房,而那山坡上则能望见很多房屋,再往后都被山坡挡住了,什么都看不见。
抬头看看碧蓝天空中到处飞翔的海鸥,早已感受到此处的温暖气候,极为适宜汉人居住,张灏兴致昂扬,独自站在前甲板上,回想着关于此地的一些历史。
其实早在战国时,东北就被视为汉人的领地,一直有百姓居住并设有官府,只可惜历经朝代更替,或许因为气候寒冷不适宜种植粮食,另外就是这里到处都是异族林立,杀伐不断,以至于汉人在这里渐渐销声匿迹了。
三年前派人过来侦查时,最后送到张灏手中的情报,不禁令他欣喜如狂,这后世的大连竟然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村落,村民都是半耕半猎,显然是有着汉人血统的,而原先曾居住过附近的一些朝鲜村子,却都已随着明朝崛起而全都迁走了。
料到是因为这里还处在整个东北的海角,距离腹地比较遥远,以至于人烟稀少,而沈阳一带则是明朝重点统治的地域,一直驻有重兵守卫,而一些原先的小民族不是纷纷迁徙北方,就是早已被几个强大的邻居消灭吞并掉了。
四战之地,果然有他的好处,大连一带竟然不是张灏想象中的遍地都是少数民族,起码未来十几年内,不用担心有异族入侵,那蒙古人更是离得老远,除了几个臣服于朝廷的游猎部族之外,几乎没有太大的威胁。
其实却是张灏想得错的,这整个大连一带,在元朝虚弱时,原本都是朝鲜国趁机占有的领地,但后来被太祖朱元璋一顿恐吓又派出大军出关,吓得朝鲜国王急忙把国人迁回鸭绿江以南。
朝鲜人自然不甘心丢失大片土地,当得知明朝军队北上征伐元蒙余孽时,准备趁明军不备给予致命一击,以至于曾经调集全国兵力,号称十万大军要和明朝来场大战,只可惜,没等出发就被害怕明朝的大臣阻止,所有主战的文臣武将都被处死,直接导致这一带就成了无主之地,被张灏捡了一个大便宜。
说是无主之地有些夸张,起码都是明朝的领土,不过朝廷没有心思经营这里倒是真的,所有军户都是驻守在通往后世黑龙江一线,又因为有户引国策的严格限制,山东那里没有海船,很少有百姓有能力或是敢举家偷渡过来。
看到黑色土地,张灏心情兴奋,这次准备在东北扶持汉人领地,大规模接纳各地流民,因为有了玉米土豆,在辅以番薯小麦和水稻,想必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蔬菜什么的不是难题,更何况海底都是海蟹鱼虾,附近海域藏有无数的海蛎子特产,就是这里被称为大蛎弯的由来。
至于玉米等粮食作物会不会因此传入异族那里,成为他们进攻汉族的有力保障,张灏倒是曾经为难过,但只要一想起历史走向,再坏的结局也不过如此,因此张灏最终还是决定冒险一搏。
比起山东,大蛎子弯的气候一样温暖,四季分明,冬日没有严寒,夏日没有酷暑,不过此时的气温还是比后世要寒冷的多,但比起辽东其他地域,已经显得格外舒服怡人了。
身上披着一件貂鼠斗篷,望着岸边黑压压的人群,张灏吩咐水手靠岸,今次过来的海船,全都是自己的船队。
沿着木板当先走下船去,就见码头上站着几位衣衫富贵的中年人,一见灏二爷过来,连同后面几十个人全都跪倒磕头。
“都起来吧。”
张灏含笑说道,望着岸边同时跪倒的几千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威风八面,而是一股沉重的责任感涌上心头。>
第241章 殖民东北
海风吹拂,五艘中等海船迎风破浪,经过一个星期的航行,终于抵达东北海上门户,被称为大蛎子弯的地方。
没事研究着海船构造,张灏感觉大约重上百吨,船体呈飞鸟形,前尖后宽,这是中国独有的技术,加上新研制的三角帆和船舱底部设置的撸,此外还设计了流传于宋朝时的轮浆,使之无论是行使的速度还是灵活性,几乎可以称之为独步天下了。
张灏自然不知道,这种技术比之欧洲先进了几百年,不过对于船体用的木材大为头疼,航行大洋时显得不太结实,尤其是对抗大风大浪的时候,往往显得不堪一击。
而李愚身为船员,对于北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小木船非常感兴趣,并取回来一些木料,他们自然不知道,这是木质极佳的橡木,最适合建造帆船的最好材质。
后来无意中在东北发现,分布极广的一种树木和橡木材质几乎相同,张灏不知那是橡木同科的札木,虽然比橡木直径小得多,但用来建造小型海船自是绰绰有余,算是彻底解决木料的来源问题。
张灏就是想殖民海外,起码先期抢占能占领的所有地域,至于什么仁义道德都是废话,经过后世近代殖民痛苦的汉人来说,自然深知移民海外的重要性,哪怕为此到处烧杀抢夺。
所以培养民族尚武的铁血性格格外重要,而被孔孟儒家之道约束千年的汉人,已经处在最危险的关头,张灏目前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但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确是可以重新注入新的思想,一点点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些人的性格。
或许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彻底终结自己后代的贵族地位吧?张灏无声的笑笑,反正自己往下的三代,假如没有遭遇大难的话,无疑都会一生富贵,至于再往下的后代子孙,那就得自求多福了。
张灏可没有朱元璋那种指望后人世世代代都是皇族的极端思想,事实证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何况自己已经走在悬崖边上,没准下一刻就得全家被斩呢。
看来还得拥有权势啊张灏叹了口气,转身望着京城方向,默默的思索着一些问题。
很快,海船距离海岸线越来越近,张灏舒了口气,望着远处连绵的低矮山脉,郁郁森林,心情为之一振。
靠近海岸边的山坡上被人为平整出一大片平地,就连海边都用碎石泥土铺垫过,海岸上建有码头和成排的木房,而那山坡上则能望见很多房屋,再往后都被山坡挡住了,什么都看不见。
抬头看看碧蓝天空中到处飞翔的海鸥,早已感受到此处的温暖气候,极为适宜汉人居住,张灏兴致昂扬,独自站在前甲板上,回想着关于此地的一些历史。
其实早在战国时,东北就被视为汉人的领地,一直有百姓居住并设有官府,只可惜历经朝代更替,或许因为气候寒冷不适宜种植粮食,另外就是这里到处都是异族林立,杀伐不断,以至于汉人在这里渐渐销声匿迹了。
三年前派人过来侦查时,最后送到张灏手中的情报,不禁令他欣喜如狂,这后世的大连竟然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村落,村民都是半耕半猎,显然是有着汉人血统的,而原先曾居住过附近的一些朝鲜村子,却都已随着明朝崛起而全都迁走了。
料到是因为这里还处在整个东北的海角,距离腹地比较遥远,以至于人烟稀少,而沈阳一带则是明朝重点统治的地域,一直驻有重兵守卫,而一些原先的小民族不是纷纷迁徙北方,就是早已被几个强大的邻居消灭吞并掉了。
四战之地,果然有他的好处,大连一带竟然不是张灏想象中的遍地都是少数民族,起码未来十几年内,不用担心有异族入侵,那蒙古人更是离得老远,除了几个臣服于朝廷的游猎部族之外,几乎没有太大的威胁。
其实却是张灏想得错的,这整个大连一带,在元朝虚弱时,原本都是朝鲜国趁机占有的领地,但后来被太祖朱元璋一顿恐吓又派出大军出关,吓得朝鲜国王急忙把国人迁回鸭绿江以南。
朝鲜人自然不甘心丢失大片土地,当得知明朝军队北上征伐元蒙余孽时,准备趁明军不备给予致命一击,以至于曾经调集全国兵力,号称十万大军要和明朝来场大战,只可惜,没等出发就被害怕明朝的大臣阻止,所有主战的文臣武将都被处死,直接导致这一带就成了无主之地,被张灏捡了一个大便宜。
说是无主之地有些夸张,起码都是明朝的领土,不过朝廷没有心思经营这里倒是真的,所有军户都是驻守在通往后世黑龙江一线,又因为有户引国策的严格限制,山东那里没有海船,很少有百姓有能力或是敢举家偷渡过来。
看到黑色土地,张灏心情兴奋,这次准备在东北扶持汉人领地,大规模接纳各地流民,因为有了玉米土豆,在辅以番薯小麦和水稻,想必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蔬菜什么的不是难题,更何况海底都是海蟹鱼虾,附近海域藏有无数的海蛎子特产,就是这里被称为大蛎弯的由来。
至于玉米等粮食作物会不会因此传入异族那里,成为他们进攻汉族的有力保障,张灏倒是曾经为难过,但只要一想起历史走向,再坏的结局也不过如此,因此张灏最终还是决定冒险一搏。
比起山东,大蛎子弯的气候一样温暖,四季分明,冬日没有严寒,夏日没有酷暑,不过此时的气温还是比后世要寒冷的多,但比起辽东其他地域,已经显得格外舒服怡人了。
身上披着一件貂鼠斗篷,望着岸边黑压压的人群,张灏吩咐水手靠岸,今次过来的海船,全都是自己的船队。
沿着木板当先走下船去,就见码头上站着几位衣衫富贵的中年人,一见灏二爷过来,连同后面几十个人全都跪倒磕头。
“都起来吧。”
张灏含笑说道,望着岸边同时跪倒的几千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威风八面,而是一股沉重的责任感涌上心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