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大明1630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山海关到辽东有条出于绵延的山脉和汹涌的大海之间的狭长平原。这段平原长约一百八十公里,最宽处大约十五公里,最窄处则只有大约八公里。地理上称之为“辽西走廊”。这也是内地和辽东最重要的交通要道。这条战略要道的一头是山海关,另一头便是锦州。对于中原政权而言,只要控制了处于这条走廊出口处的锦州,在战略上就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而相反,一旦失去了锦州,想要再打进辽东,一般来说,就只能沿着辽西走廊硬攻锦州这处坚城,而防御一方需要防御的位置也仅仅只是锦州,自然也能很容易的集中起物资和人员,然后利用坚城,获得有利的防御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中原的力量强大起来了,对于根基在辽东的满清来说,锦州就是他们的山海关。黄台吉无乱如何是不能坐视锦州失陷的。
但是其实郑森并不愿意在锦州和黄台吉决战,这里面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锦州不靠海,对郑森而言,补给不太方便。虽然大凌河有一定的通航能力,但是运力有限,而且,到了冬天的时候还会结冰,从而导致断航。而如果要从陆地上对这座城市进行补给,成本偏高不说,还要占用大量军力才能保证补给线的安全。此前郑森要来袭击锦州,到不仅仅是为了要通过夺取锦州来切断清军的补给线,也是因为锦州被满清作为了攻击山海关的前进基地,大量的物资都存放在这里。其实在现在,对于郑森来说,重新夺回辽东,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最为急迫的事情。最为急迫的事情其实是尽快的消灭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
这倒不是因为郑森信奉某个千古完人的“攘外必须按安内”的思想,而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人口的损失。大明朝的内战带来了巨大的人口损失。虽然这个损失还不能和原来的历史上满清入关带来的损失相比,但郑森还是觉得必须尽快让这种损失终止。
在穿越之前,郑森曾看到过一篇分析中国历史上很明显的三百年兴亡周期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作者将这一周期归结于土地承载能力和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认为三百年的人口增长,足以让中国的土地承载能力饱和,然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和战乱。这种说法也被郑森所接受,甚至表现在他的《物种起源》以及其他的一些类似的著作中。如果没有其他的办法,如果天下真的只有中国如今控制的区域这么大,出于自私自利的想法,也许郑森还真不打算太早结束战乱,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口的大量损失,正是下一个朝代得以长治久安的基础之一。
但郑森却是有着其他办法的,因为天下远远不止中国这么点大。殖民主义,就是走出农业文明三百年周期律,就是获得足够的积累,从而开启全新的工业时代的不二法门。而国内充足的人口,便是进行全球殖民扩张的天然的有利因素。所以,对于郑森来说,如今最为重要的事情首先就是结束国内的战争,尽可能的减少人口的损失。
所以暂时来说,郑森并不打算立刻就消灭满清,他只打算先把满清挡在关外就可以了。要做到这一点,郑森觉得能切断辽西走廊就够了。要达成这个任务,占据锦州并不是一个费效比很高的做法。在郑森心中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据点,那就是当初郑芝虎曾经占据过一段时间的笔架山。
笔架山是一座半岛,有一条陆桥和大陆相连。这座陆桥在涨潮的时候会没入海中,只有退潮的时候才露出水面。所以假设满清要对这个目标发起攻击,他们会发现,他们即使把他们所有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就像他们在松锦之战中那样,他们也没有办法对这个目标形成围困,因为这是一座半岛,海船可以直接在那里停靠。要围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而如今满清的海上力量,基本上强大得就像后世的蒙古国海军一样。
至于强攻,那更是不可能,陆桥的宽度有限,受此限制,满清一次性能够投入的攻击军队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并不会比防御方更多;而且攻击的时间还受到潮水的限制,实际上即使在最理想状态下,可以持续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三到四个时辰。而且在整个攻击行动中,整个陆桥都在模范军海... -->>
从山海关到辽东有条出于绵延的山脉和汹涌的大海之间的狭长平原。这段平原长约一百八十公里,最宽处大约十五公里,最窄处则只有大约八公里。地理上称之为“辽西走廊”。这也是内地和辽东最重要的交通要道。这条战略要道的一头是山海关,另一头便是锦州。对于中原政权而言,只要控制了处于这条走廊出口处的锦州,在战略上就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而相反,一旦失去了锦州,想要再打进辽东,一般来说,就只能沿着辽西走廊硬攻锦州这处坚城,而防御一方需要防御的位置也仅仅只是锦州,自然也能很容易的集中起物资和人员,然后利用坚城,获得有利的防御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中原的力量强大起来了,对于根基在辽东的满清来说,锦州就是他们的山海关。黄台吉无乱如何是不能坐视锦州失陷的。
但是其实郑森并不愿意在锦州和黄台吉决战,这里面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锦州不靠海,对郑森而言,补给不太方便。虽然大凌河有一定的通航能力,但是运力有限,而且,到了冬天的时候还会结冰,从而导致断航。而如果要从陆地上对这座城市进行补给,成本偏高不说,还要占用大量军力才能保证补给线的安全。此前郑森要来袭击锦州,到不仅仅是为了要通过夺取锦州来切断清军的补给线,也是因为锦州被满清作为了攻击山海关的前进基地,大量的物资都存放在这里。其实在现在,对于郑森来说,重新夺回辽东,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最为急迫的事情。最为急迫的事情其实是尽快的消灭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
这倒不是因为郑森信奉某个千古完人的“攘外必须按安内”的思想,而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人口的损失。大明朝的内战带来了巨大的人口损失。虽然这个损失还不能和原来的历史上满清入关带来的损失相比,但郑森还是觉得必须尽快让这种损失终止。
在穿越之前,郑森曾看到过一篇分析中国历史上很明显的三百年兴亡周期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作者将这一周期归结于土地承载能力和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认为三百年的人口增长,足以让中国的土地承载能力饱和,然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和战乱。这种说法也被郑森所接受,甚至表现在他的《物种起源》以及其他的一些类似的著作中。如果没有其他的办法,如果天下真的只有中国如今控制的区域这么大,出于自私自利的想法,也许郑森还真不打算太早结束战乱,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口的大量损失,正是下一个朝代得以长治久安的基础之一。
但郑森却是有着其他办法的,因为天下远远不止中国这么点大。殖民主义,就是走出农业文明三百年周期律,就是获得足够的积累,从而开启全新的工业时代的不二法门。而国内充足的人口,便是进行全球殖民扩张的天然的有利因素。所以,对于郑森来说,如今最为重要的事情首先就是结束国内的战争,尽可能的减少人口的损失。
所以暂时来说,郑森并不打算立刻就消灭满清,他只打算先把满清挡在关外就可以了。要做到这一点,郑森觉得能切断辽西走廊就够了。要达成这个任务,占据锦州并不是一个费效比很高的做法。在郑森心中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据点,那就是当初郑芝虎曾经占据过一段时间的笔架山。
笔架山是一座半岛,有一条陆桥和大陆相连。这座陆桥在涨潮的时候会没入海中,只有退潮的时候才露出水面。所以假设满清要对这个目标发起攻击,他们会发现,他们即使把他们所有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就像他们在松锦之战中那样,他们也没有办法对这个目标形成围困,因为这是一座半岛,海船可以直接在那里停靠。要围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而如今满清的海上力量,基本上强大得就像后世的蒙古国海军一样。
至于强攻,那更是不可能,陆桥的宽度有限,受此限制,满清一次性能够投入的攻击军队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并不会比防御方更多;而且攻击的时间还受到潮水的限制,实际上即使在最理想状态下,可以持续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三到四个时辰。而且在整个攻击行动中,整个陆桥都在模范军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