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kk.com,帝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冯承乾埋头于新式战舰的时候,大清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受甲午战争战败影响,大清皇帝任用维新派人士,开始推行变法,遭到皇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反扑,最终以失败告终。不管是同情、还是出于别的目的,英法等国协助维新派人士逃离大清。随后,大清皇帝被皇太后软禁于宫中。如果不是列强反对,大清皇太后早已废黜皇帝。
这一系列事件,在冯承乾看来并没什么好奇怪的。
甲午战争战败,成为压垮大清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不变法就灭亡的压力下,尚有一丝志向的大清皇帝想有所作为,只是根基浅薄,根本无法与以皇太后为首的保守派抗衡,变法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不那么乐观了。
最初,冯承乾并没重视大清发生的事情。不管怎么说,这是大清的内政,而且他身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无力干预。
到了一八九九年,随着局势恶化,冯承乾认识到,就算无能为力,也不能无所作为。
导致事件恶化的,正是号称“拳民”的义和团进京闹事,大清皇太后又欲借义和团之力排外,导致列强在大清的旅客、传教士、教民遭到荼毒。显然,事态已经超过了冯承乾的影响范围。
冯承乾从德皇那得知消息的时候,英国已经出面,向法国、俄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美国、日本、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发出外交照会,要求共同出面阻止事态恶化,必要的时候出兵大清。
碍于身份,冯承乾保持了沉默。
他不可能在德皇面前反对出兵,因为帝国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害。别的不说,帝国远东大臣里希特霍芬男爵就差点死在拳民手里,而跟随他活动的几个传教士都没有那么幸运,没有一个回到青岛。
只是,冯承乾也没有表示支持。
至于理由,那再简单不过了。这次是英国主动出面,打赢了,自然是英国得分,增强了英国在大清的影响力。如果打输了,英国大可把责任推卸到其他国家身上,向参与军事行动的国家施加压力。
冯承乾只提出了一个原则,即不要当排头兵,先让英国强出头。
当然,冯承乾没有多做解释,因为他不可能告诉德皇,八国联军将出师不利,大清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
所幸的是,德皇极为信任冯承乾,也知道冯承乾极有战略眼光,采纳了他的建议。
在出兵大清的问题上,列强之间也有不少的矛盾,比如谁来指挥,以及各个国家派遣多少军队。
在一八九九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要列强出兵,大清就会求和。
显然,没有人正视这场战争的难度。
争论持续到一九零零年初,才订下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联军前往北京,负责保护在京旅客,以及寻求保护的大清国民。
当时,西摩尔手下只有两千军人,而且多是从战舰上调来的水兵。
显然,各国政府都严重低估了这次军事行动的难度,更加严重低估了大清国民积累了数十年的怨愤。
六月中旬,西摩尔率领的联军在廊坊被围。
收到消息后,冯承乾立即赶往波茨坦皇宫,向德皇提出,是时候出面,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打头阵了。
联军在廊坊战败,极大的刺激了列强。
至少,再也没人低估这次军事行动的难度。
六月底,英国首先提出增兵,俄国随即附议,决定出兵十七万进军满洲,法国等列强也纷纷同意增兵。
只是,在联军司令人选上,腓特烈三世推荐的帝国参谋长瓦德西元帅没有得到认可。
冯承乾获得的消息是:英国出兵五千、法国出兵三千、俄国出兵三千五,美国出兵两千,日本出兵八千,在大沽登陆之后,首先解救被围的西摩尔,然后向北京进发,通过攻占北京迫使大清求和。
增兵之后,战况有所好转,只是仍然不够理想。
主要是,增援部队到八月才到达,而此时已是盛夏,联军官兵疲惫不堪,作战行动变得非常艰难。
八月中旬,冯承乾再次向德皇提出建议,提议由瓦德西元帅担任联军司令。
做为回报,在瓦德西元帅出任联军司令之后,帝国将从山东抽调两千陆战队,并且派遣远东舰队前往大沽。
因为前线作战不力,所以其他国家没再反对。
八月十四日,瓦德西元帅正式成为联军司令。而这个时候,瓦德西正在日夜兼程的赶往远东。
可以说,冯承乾把握... -->>
冯承乾埋头于新式战舰的时候,大清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受甲午战争战败影响,大清皇帝任用维新派人士,开始推行变法,遭到皇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反扑,最终以失败告终。不管是同情、还是出于别的目的,英法等国协助维新派人士逃离大清。随后,大清皇帝被皇太后软禁于宫中。如果不是列强反对,大清皇太后早已废黜皇帝。
这一系列事件,在冯承乾看来并没什么好奇怪的。
甲午战争战败,成为压垮大清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不变法就灭亡的压力下,尚有一丝志向的大清皇帝想有所作为,只是根基浅薄,根本无法与以皇太后为首的保守派抗衡,变法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不那么乐观了。
最初,冯承乾并没重视大清发生的事情。不管怎么说,这是大清的内政,而且他身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无力干预。
到了一八九九年,随着局势恶化,冯承乾认识到,就算无能为力,也不能无所作为。
导致事件恶化的,正是号称“拳民”的义和团进京闹事,大清皇太后又欲借义和团之力排外,导致列强在大清的旅客、传教士、教民遭到荼毒。显然,事态已经超过了冯承乾的影响范围。
冯承乾从德皇那得知消息的时候,英国已经出面,向法国、俄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美国、日本、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发出外交照会,要求共同出面阻止事态恶化,必要的时候出兵大清。
碍于身份,冯承乾保持了沉默。
他不可能在德皇面前反对出兵,因为帝国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害。别的不说,帝国远东大臣里希特霍芬男爵就差点死在拳民手里,而跟随他活动的几个传教士都没有那么幸运,没有一个回到青岛。
只是,冯承乾也没有表示支持。
至于理由,那再简单不过了。这次是英国主动出面,打赢了,自然是英国得分,增强了英国在大清的影响力。如果打输了,英国大可把责任推卸到其他国家身上,向参与军事行动的国家施加压力。
冯承乾只提出了一个原则,即不要当排头兵,先让英国强出头。
当然,冯承乾没有多做解释,因为他不可能告诉德皇,八国联军将出师不利,大清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
所幸的是,德皇极为信任冯承乾,也知道冯承乾极有战略眼光,采纳了他的建议。
在出兵大清的问题上,列强之间也有不少的矛盾,比如谁来指挥,以及各个国家派遣多少军队。
在一八九九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要列强出兵,大清就会求和。
显然,没有人正视这场战争的难度。
争论持续到一九零零年初,才订下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联军前往北京,负责保护在京旅客,以及寻求保护的大清国民。
当时,西摩尔手下只有两千军人,而且多是从战舰上调来的水兵。
显然,各国政府都严重低估了这次军事行动的难度,更加严重低估了大清国民积累了数十年的怨愤。
六月中旬,西摩尔率领的联军在廊坊被围。
收到消息后,冯承乾立即赶往波茨坦皇宫,向德皇提出,是时候出面,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打头阵了。
联军在廊坊战败,极大的刺激了列强。
至少,再也没人低估这次军事行动的难度。
六月底,英国首先提出增兵,俄国随即附议,决定出兵十七万进军满洲,法国等列强也纷纷同意增兵。
只是,在联军司令人选上,腓特烈三世推荐的帝国参谋长瓦德西元帅没有得到认可。
冯承乾获得的消息是:英国出兵五千、法国出兵三千、俄国出兵三千五,美国出兵两千,日本出兵八千,在大沽登陆之后,首先解救被围的西摩尔,然后向北京进发,通过攻占北京迫使大清求和。
增兵之后,战况有所好转,只是仍然不够理想。
主要是,增援部队到八月才到达,而此时已是盛夏,联军官兵疲惫不堪,作战行动变得非常艰难。
八月中旬,冯承乾再次向德皇提出建议,提议由瓦德西元帅担任联军司令。
做为回报,在瓦德西元帅出任联军司令之后,帝国将从山东抽调两千陆战队,并且派遣远东舰队前往大沽。
因为前线作战不力,所以其他国家没再反对。
八月十四日,瓦德西元帅正式成为联军司令。而这个时候,瓦德西正在日夜兼程的赶往远东。
可以说,冯承乾把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