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帝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此外,帝国海军在和平时期的训练中就十分重视远战,特别是在炮击训练的时候,每个炮手都被要求掌握远距离开火的技巧。当时,帝国海军甚至把远距离炮击命中率当成是炮手技能考核的第一标准。
对希佩尔来说,保持较远的交战距离,才是取胜之道。
十一点半,在距离缩短到十八千米左右的时候,希佩尔命令舰队转向,与杰利科保持相同的航向。
这个距离,正是希佩尔希望得到的理想交战距离。
战前,帝国海军对五十二倍径三百毫米舰炮做过严格的性能测试,发现在一万八千米处的穿甲能力最为理想。结合获取的英国皇家海军的情报,帝国海军专门制订了一套远距离交战的战术。冯承乾回到帝国海军之后。强化了这一战术,及利用较远的交战距离,尽可能的发挥出长倍径火炮的威力。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直接打击英舰的水平装甲。
要知道,当时包括帝国海军在内。没有哪个国家的海军认识到了水平防护的重要性,主要是火炮的射程有限。导致交战距离过近,炮弹的命中范围主要在舰体侧面,很难击中战舰的水平面。此外。较为落后的观瞄方式。也限制了战舰主炮的远距离交战能力,使得远战行不通。
直到一九一零年左右,随着火炮制造工艺取得关键性突破,火炮的性能、特别是射程有了大幅度提升,加上瞄准设备的改进,才使远距离炮战变得具有可行性。问题是,短短几年之间,根本没人认识到远战的重要性。
帝国海军能有超前认识,与冯承乾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这也与一家帝国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享誉全球的蔡思公司。
在英德决裂之前,英国皇家海军都得从帝国采购光学设备,而蔡思公司就是帝国最好的光学设备制造商。大战爆发前,蔡思公司生产的望远镜、潜望镜、瞄准镜等等,销售到了世界各地,是公认的最优秀的光学设备。
当然,最好的肯定得留着自己用。
正是有了蔡思公司,帝国海军才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观瞄设备。
当然,克虏伯等军火商也功不可没。要知道。当时克虏伯公司掌握着世界上最顶尖的火炮制造工艺。两场海战已经证明,由克虏伯公司制造的五十二倍径三百毫米舰炮在各项性能上都超过了英国皇家海军的MK5型四十五倍径十二英寸舰炮,即便跟“乔治五世”级上的十三点五英寸主炮相比也毫不逊色。
事实上,这也正是帝国海军没有急于采用三百五十毫米,乃至三百八十毫米舰炮的主要原因。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帝国海军拥有当时最强的远战能力。
杰利科想在远战中占到便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杰利科也没有想过打远战,而是希望逐步缩短交战距离,最后在近距离炮战中击败公海舰队。
问题是,希佩尔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发现希佩尔再次让舰队转向,保持交战距离之后,杰利科也立即下令转向,打算继续缩短交战距离。
可惜的是,希佩尔似乎没有想过打近战,紧跟着调整了航向。
这下,问题出来了。
虽然杰利科拥有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在速度上就没有任何优势了。更严重的是,杰利科做出了错误判断。
关键就是,杰利科借用了大战爆发前的情报,准确的说是一九一二年的情报。
当时,帝国海军中的两艘“拿骚”级、两艘“莱茵兰”级与四艘“赫尔戈兰”级战列舰采用的仍然是三胀往复式蒸汽机,持续高速航行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注重速度的舰队决战中肯定是舰队里的短板。
问题是,大战爆发的时候,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至少得到了部分解决。
大战爆发的时候,四艘“赫尔戈兰”级已经完成了必要改造,换上了燃油锅炉与蒸汽轮机。虽然受战争影响,一些改造工作并没进行,但是解决了最基本的问题,即持续高速航行能力。
当时,真正的短板,只有两艘“拿骚”级与两艘“莱茵兰”级。
这四艘战列舰在大战爆发的时候,正准备进行现代化改造,因为继续扩充舰队规模,所以都终止了改造工作。
只是,对公海舰队来说,这并非致命缺陷。
在编组战斗序列的时候,希佩尔就让第四战列舰分队,即由两艘“拿骚”级与两艘“莱茵兰”级组成的编队留在最后面,并且授权分队指挥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撤离,但是不得干扰主力交战。
问题是,少了四艘战列舰,希佩尔还有多少胜算?(未完待续)
r />
此外,帝国海军在和平时期的训练中就十分重视远战,特别是在炮击训练的时候,每个炮手都被要求掌握远距离开火的技巧。当时,帝国海军甚至把远距离炮击命中率当成是炮手技能考核的第一标准。
对希佩尔来说,保持较远的交战距离,才是取胜之道。
十一点半,在距离缩短到十八千米左右的时候,希佩尔命令舰队转向,与杰利科保持相同的航向。
这个距离,正是希佩尔希望得到的理想交战距离。
战前,帝国海军对五十二倍径三百毫米舰炮做过严格的性能测试,发现在一万八千米处的穿甲能力最为理想。结合获取的英国皇家海军的情报,帝国海军专门制订了一套远距离交战的战术。冯承乾回到帝国海军之后。强化了这一战术,及利用较远的交战距离,尽可能的发挥出长倍径火炮的威力。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直接打击英舰的水平装甲。
要知道,当时包括帝国海军在内。没有哪个国家的海军认识到了水平防护的重要性,主要是火炮的射程有限。导致交战距离过近,炮弹的命中范围主要在舰体侧面,很难击中战舰的水平面。此外。较为落后的观瞄方式。也限制了战舰主炮的远距离交战能力,使得远战行不通。
直到一九一零年左右,随着火炮制造工艺取得关键性突破,火炮的性能、特别是射程有了大幅度提升,加上瞄准设备的改进,才使远距离炮战变得具有可行性。问题是,短短几年之间,根本没人认识到远战的重要性。
帝国海军能有超前认识,与冯承乾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这也与一家帝国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享誉全球的蔡思公司。
在英德决裂之前,英国皇家海军都得从帝国采购光学设备,而蔡思公司就是帝国最好的光学设备制造商。大战爆发前,蔡思公司生产的望远镜、潜望镜、瞄准镜等等,销售到了世界各地,是公认的最优秀的光学设备。
当然,最好的肯定得留着自己用。
正是有了蔡思公司,帝国海军才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观瞄设备。
当然,克虏伯等军火商也功不可没。要知道。当时克虏伯公司掌握着世界上最顶尖的火炮制造工艺。两场海战已经证明,由克虏伯公司制造的五十二倍径三百毫米舰炮在各项性能上都超过了英国皇家海军的MK5型四十五倍径十二英寸舰炮,即便跟“乔治五世”级上的十三点五英寸主炮相比也毫不逊色。
事实上,这也正是帝国海军没有急于采用三百五十毫米,乃至三百八十毫米舰炮的主要原因。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帝国海军拥有当时最强的远战能力。
杰利科想在远战中占到便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杰利科也没有想过打远战,而是希望逐步缩短交战距离,最后在近距离炮战中击败公海舰队。
问题是,希佩尔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发现希佩尔再次让舰队转向,保持交战距离之后,杰利科也立即下令转向,打算继续缩短交战距离。
可惜的是,希佩尔似乎没有想过打近战,紧跟着调整了航向。
这下,问题出来了。
虽然杰利科拥有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在速度上就没有任何优势了。更严重的是,杰利科做出了错误判断。
关键就是,杰利科借用了大战爆发前的情报,准确的说是一九一二年的情报。
当时,帝国海军中的两艘“拿骚”级、两艘“莱茵兰”级与四艘“赫尔戈兰”级战列舰采用的仍然是三胀往复式蒸汽机,持续高速航行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注重速度的舰队决战中肯定是舰队里的短板。
问题是,大战爆发的时候,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至少得到了部分解决。
大战爆发的时候,四艘“赫尔戈兰”级已经完成了必要改造,换上了燃油锅炉与蒸汽轮机。虽然受战争影响,一些改造工作并没进行,但是解决了最基本的问题,即持续高速航行能力。
当时,真正的短板,只有两艘“拿骚”级与两艘“莱茵兰”级。
这四艘战列舰在大战爆发的时候,正准备进行现代化改造,因为继续扩充舰队规模,所以都终止了改造工作。
只是,对公海舰队来说,这并非致命缺陷。
在编组战斗序列的时候,希佩尔就让第四战列舰分队,即由两艘“拿骚”级与两艘“莱茵兰”级组成的编队留在最后面,并且授权分队指挥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撤离,但是不得干扰主力交战。
问题是,少了四艘战列舰,希佩尔还有多少胜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