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些记忆”,那么,我们如何在记忆中重新理解古代中国的传统和文化?
二
我曾经几次用“旅游”来比喻“历史”。旅游当然是一种空间的移动,从你熟悉的此空间,到你不熟悉的彼空间,寻找陌生、惊异与新奇,按照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的说法,这种空间上的旅行,也可以看作是时间上的旅行,因为当人们从城市到乡村,从现代生活空间移向传统生活空间时,仿佛回溯了历史。其实,身在现代,而去认识古代中国的历史,也仿佛是参加旅游,如果我们把这种在时间上的回忆当成在空间上的寻找,我们也一样在进入一个陌生、惊异与新奇的,被叫做“过去”或者“传统”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名称就叫做“古代中国文化”。
不过,旅游者常常有一种经验,就是在参加旅行团的时候,总是被一些按照旅行社预先设计好的路线图进行讲解的导游所误,他们热情地向不同的旅行者介绍相同的风景名胜,按照规定的路线一一走去,这使得被动接受这个路线图的不同旅行者,得到的都是一样的印象,我想,过去的古代中国文化论著,就常常是这样的好心导游,他们凸显了一些传统,可能却遮蔽了一些历史。据一个旅游业内的人说,旅游最后常常会发展到“自助旅游”,我在欧洲和日本看到过很多这样的自助旅行者,他们并不按照规定的路径,走大教堂、逛大商场、看大名胜,而是自己带着地图,穿越小径,露宿郊野,走过市集,他们看到的是另一个欧洲、另一个日本。我总是希望能够为读者绘制一幅古代中国文化的地图,让阅读者更多地依靠自己的阅读和体验,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我也许没有能够做到,但我希望有人能够做到。
三
现在呈现在各位面前的这部书,是我过去若干年来在日本、香港和大陆各个大学讲课的课堂记录,作为这门课程的教材,我曾经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过一册《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里面有一些简略的纲要、一些可供参考的文献以及为大学生准备的思考题,可是这里是讲课的全记录,不仅字数增加了三倍,而且还增加了一些篇章。特别是,我为了使它更容易被阅读者接受,特意在这个暑假里,用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把它变成半是讲话,半是随笔的形式。
顺便要交代的是,在这本书里面,我不想把“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泾渭分明地划开,也不想特别偏重“精英文化”或者“一般文化”,我只是想让阅读者了解并且感受“古代中国文化世界”。所以,这里的内容,有古代中国观察世界的方式,它影响了一直到今天的中国人面对外部世界的立场和态度,也有古代的婚礼丧仪,因为它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家族制度,甚至了解到儒家和政治,我想这是古代与现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面,它构造着中国人对内部世界的秩序感。佛教可能是西洋文明来到中国之前,对中国冲击最大的外来文化,需要追问的是,到底它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生活世界?而道教呢,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至今中国人的生死观念和幸福观念,好像还在古代道教的延长线上。尽管前面儒、释、道都有了,但是,为了让阅读者了解一个更真实更普遍的古代中国,我也在书中勉力去谈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特别是专门讲了一下流行于中国的风水,因为,在风水背后是影响整个汉族中国人思维的阴阳五行知识。
近年来我总觉得,历史研究有时候有点像犯了“自闭症”,常常孤芳自赏地昂着高傲的头,自顾自地离开公众领域,把自己锁在象牙塔里面,可是历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它不是藉着对过去的发掘,让人们理解历史的传统和现在的位置,如果它不是通过历史的讲述,去建构一个族群、一个国家的认同,如果它仅仅作为一种专门知识,一种大学或研究所里面陈陈相因的学科技术,成了只在试验室的试管里,永远不进入临床的药物,成了找不到对象下手,只能孤芳自赏的“屠龙之技”,它还会有生机吗?
一些记忆”,那么,我们如何在记忆中重新理解古代中国的传统和文化?
二
我曾经几次用“旅游”来比喻“历史”。旅游当然是一种空间的移动,从你熟悉的此空间,到你不熟悉的彼空间,寻找陌生、惊异与新奇,按照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的说法,这种空间上的旅行,也可以看作是时间上的旅行,因为当人们从城市到乡村,从现代生活空间移向传统生活空间时,仿佛回溯了历史。其实,身在现代,而去认识古代中国的历史,也仿佛是参加旅游,如果我们把这种在时间上的回忆当成在空间上的寻找,我们也一样在进入一个陌生、惊异与新奇的,被叫做“过去”或者“传统”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名称就叫做“古代中国文化”。
不过,旅游者常常有一种经验,就是在参加旅行团的时候,总是被一些按照旅行社预先设计好的路线图进行讲解的导游所误,他们热情地向不同的旅行者介绍相同的风景名胜,按照规定的路线一一走去,这使得被动接受这个路线图的不同旅行者,得到的都是一样的印象,我想,过去的古代中国文化论著,就常常是这样的好心导游,他们凸显了一些传统,可能却遮蔽了一些历史。据一个旅游业内的人说,旅游最后常常会发展到“自助旅游”,我在欧洲和日本看到过很多这样的自助旅行者,他们并不按照规定的路径,走大教堂、逛大商场、看大名胜,而是自己带着地图,穿越小径,露宿郊野,走过市集,他们看到的是另一个欧洲、另一个日本。我总是希望能够为读者绘制一幅古代中国文化的地图,让阅读者更多地依靠自己的阅读和体验,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我也许没有能够做到,但我希望有人能够做到。
三
现在呈现在各位面前的这部书,是我过去若干年来在日本、香港和大陆各个大学讲课的课堂记录,作为这门课程的教材,我曾经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过一册《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里面有一些简略的纲要、一些可供参考的文献以及为大学生准备的思考题,可是这里是讲课的全记录,不仅字数增加了三倍,而且还增加了一些篇章。特别是,我为了使它更容易被阅读者接受,特意在这个暑假里,用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把它变成半是讲话,半是随笔的形式。
顺便要交代的是,在这本书里面,我不想把“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泾渭分明地划开,也不想特别偏重“精英文化”或者“一般文化”,我只是想让阅读者了解并且感受“古代中国文化世界”。所以,这里的内容,有古代中国观察世界的方式,它影响了一直到今天的中国人面对外部世界的立场和态度,也有古代的婚礼丧仪,因为它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家族制度,甚至了解到儒家和政治,我想这是古代与现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面,它构造着中国人对内部世界的秩序感。佛教可能是西洋文明来到中国之前,对中国冲击最大的外来文化,需要追问的是,到底它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生活世界?而道教呢,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至今中国人的生死观念和幸福观念,好像还在古代道教的延长线上。尽管前面儒、释、道都有了,但是,为了让阅读者了解一个更真实更普遍的古代中国,我也在书中勉力去谈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特别是专门讲了一下流行于中国的风水,因为,在风水背后是影响整个汉族中国人思维的阴阳五行知识。
近年来我总觉得,历史研究有时候有点像犯了“自闭症”,常常孤芳自赏地昂着高傲的头,自顾自地离开公众领域,把自己锁在象牙塔里面,可是历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它不是藉着对过去的发掘,让人们理解历史的传统和现在的位置,如果它不是通过历史的讲述,去建构一个族群、一个国家的认同,如果它仅仅作为一种专门知识,一种大学或研究所里面陈陈相因的学科技术,成了只在试验室的试管里,永远不进入临床的药物,成了找不到对象下手,只能孤芳自赏的“屠龙之技”,它还会有生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