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kk.com,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势底定,又在今年正月。动议皇帝下谕旨给吏部。说:“朕惟贤才难得。政事需人。必舍短以取长,宜计功而忘过。特颁恩命,图任旧臣。原任吏部尚书韩岱、原任固山额真伊尔德阿喇善等。俱从太祖太宗时效力。或膺部务勤劬,或佐戍行劳苦。若以一眚[shěng,过错之意]终锢,朕心不忍。兹特复其原任。韩岱为吏部尚书。伊尔德、阿喇善为固山额真。赦过宥罪,既弘施雨露之恩,尽职奉公,宜益励冰霜之操。尚其永念,勿负朕心。”更在一个月前的不久,给削了爵位的韩岱复授了镇国将军品级,几乎毫发无损了。这也是为何这次重阳节,海澄王郑世森愤愤然旧事重提的一个主要原因。
“明着贬斥,实则如故。如此言而无信,父亲如何咽得下这口气?”郑世森不依不饶,誓不低头的样子。
“世森,他毕竟是宗室!”郑芝龙又看了一眼一旁的二儿子郑世忠,低声说道。
“宗室?何来宗室?依儿子说,宗室此时正在广西罹难,我等臣子却认罪做……”郑世森情急之下,差一点脱口而出“认罪做父”这样的话来。
“放肆!”
终于,顾不得官衔大小了,郑芝龙低低的声音呵斥一句,力图将父与子的位置摆正。
“父亲息怒!”看到大哥还是死倔,郑世忠急忙起身两边规劝。
“大哥,父亲也有父亲的苦衷。我等做儿子的,还要秉持孝道啊……”
“国将倾覆,何以为家?”不料郑世森却不给面子,打算今日先发制人,从道义高度占得先机。
“国之将覆?大清江山稳固,天下抵定指日可待,不知海澄王何出此言啊?”郑芝龙还是看着二儿子,使出海商圆滑计略,就是不接你的话茬!
“父亲!我等汉家儿郎,为何偏要投靠满洲北狗?不若早作打算,就以厦漳之地为根基,东出图台湾为后院,西进联络永历朝廷,以图北伐之日……”郑世森念念不忘恢复大汉天下。
“好了,森儿,我的海澄王,你早已不是隆武的延平王了!你口口声声大义凛然,却始终置父子兄弟之亲情于不顾啊!我来问你,你若起兵逆反,京师中你那两个兄弟的性命怎办?你想过没有?”郑芝龙再看一眼二儿子,充满期待。
“大哥,父亲说的不错啊!”终于,开了窍的老二开始帮腔。
“大哥,如今之事,天下有识之士自有明鉴。永历帝虽是大明宗室,却毫无朱明太祖洪武之志,只知道东躲西藏,却又任用奸佞,无所作为。为这样的皇帝卖命,总归是鸡飞蛋打啊!再说了,小弟这两年在京师,却知道当今皇上的确堪为一代明君,励精图治、志在天下,不若真心实意辅佐圣主,也好建功立业,扬名立万于天下!”
“唉!二弟,你又知道几多?这个皇帝即使再圣明,却还是蛮夷之君啊!”郑世森打心底抛不开“夷夏之辩”。
“森儿,识时务者为俊杰。为父只问一句:你麾下众多兵马,若除却海商之事,又能维持几日?”郑芝龙开始破题了。
“这……不过,父亲,如今外海之上,朝廷也无力为之,还不是我等郑氏的海面?”郑世森信心满满。
“世忠,你来说说吧。”
“是,父亲!”刚刚从京师南下的御前侍卫郑世忠,在情报掌握方面比偏居东南的大哥有优势,于是就将郑芝龙南下以来,朝廷之内的大事说了个大概。
“大哥,据此判断,朝廷现在已经开始重视火器,木兰演武就是明证。既然如此,海船大用火炮之事在所难免、指日可待了。况且,那位小小年纪的贝勒爷,的确厉害,总能出人意料。而且,我还打听得知,他对汉家竟比当今皇上还要仰慕……”郑世忠最后总结的论点,倒很让郑世森介意,忍不住半信半疑发问道:
“哦?果有此事?”
“小弟句句实言!”
“森儿,和你说实话吧。此子堪为怪异神奇,小小年纪就开口说话,而且句句针砭入理!为父南下之前,就是听了他的谋划,不急不慢一路缓行而来,果然如其所言,李定国那厮成不了气候,还不是大败而回?”郑芝龙笑着肯定二儿子的话。
郑世森闻听此言,知道父亲是说去年李定国和自己约定谋取广东,却因为自己的种种事端未能践约,结果狼狈西返的事情。
“父亲,你说如何?这件事他一个婴儿竟然也能未卜先知?”
“正是!可见天道轮回,大势如此,不是我们一己之力能够抗拒的。再说了,只要有了海船,能够大行海商,我等何必在乎中原之地,谁为正主?”郑芝龙准备说到正题了。
郑世森知道父亲说的是对的。没有海商贸易,他郑氏家族又有何立足之地?
“不过,朝廷却不够重视海商一事……”
“这个你不必担心,如今为父回来也有大半年了,心中也早就思虑周详,就想和你说道说道。你毕竟也是大清亲王,凡事我父子二人都需要相互护持才好。哦,还有你二弟,他在京城,也可做个奥援不是?”郑芝龙海商圆滑本性,在家里也是习惯性表露,就连两个儿子在眼前,哪一个也不会冷落无视的。
可听到“二弟”一词,郑世森却想起一件事情,急忙说道:
“父亲,郑审那边前几日托人捎话,说是想回来襄助父亲,他说……”
“不可!此事万万不可!”
未曾想,郑芝龙却突然制止了同为大清亲王的大儿子的话语,表现的焦急万分!
[1]见萧一山之《清代通史》第二编,第十四章,第五十九节,上海商务印书馆版,341页。(未完待续。。)RT
大势底定,又在今年正月。动议皇帝下谕旨给吏部。说:“朕惟贤才难得。政事需人。必舍短以取长,宜计功而忘过。特颁恩命,图任旧臣。原任吏部尚书韩岱、原任固山额真伊尔德阿喇善等。俱从太祖太宗时效力。或膺部务勤劬,或佐戍行劳苦。若以一眚[shěng,过错之意]终锢,朕心不忍。兹特复其原任。韩岱为吏部尚书。伊尔德、阿喇善为固山额真。赦过宥罪,既弘施雨露之恩,尽职奉公,宜益励冰霜之操。尚其永念,勿负朕心。”更在一个月前的不久,给削了爵位的韩岱复授了镇国将军品级,几乎毫发无损了。这也是为何这次重阳节,海澄王郑世森愤愤然旧事重提的一个主要原因。
“明着贬斥,实则如故。如此言而无信,父亲如何咽得下这口气?”郑世森不依不饶,誓不低头的样子。
“世森,他毕竟是宗室!”郑芝龙又看了一眼一旁的二儿子郑世忠,低声说道。
“宗室?何来宗室?依儿子说,宗室此时正在广西罹难,我等臣子却认罪做……”郑世森情急之下,差一点脱口而出“认罪做父”这样的话来。
“放肆!”
终于,顾不得官衔大小了,郑芝龙低低的声音呵斥一句,力图将父与子的位置摆正。
“父亲息怒!”看到大哥还是死倔,郑世忠急忙起身两边规劝。
“大哥,父亲也有父亲的苦衷。我等做儿子的,还要秉持孝道啊……”
“国将倾覆,何以为家?”不料郑世森却不给面子,打算今日先发制人,从道义高度占得先机。
“国之将覆?大清江山稳固,天下抵定指日可待,不知海澄王何出此言啊?”郑芝龙还是看着二儿子,使出海商圆滑计略,就是不接你的话茬!
“父亲!我等汉家儿郎,为何偏要投靠满洲北狗?不若早作打算,就以厦漳之地为根基,东出图台湾为后院,西进联络永历朝廷,以图北伐之日……”郑世森念念不忘恢复大汉天下。
“好了,森儿,我的海澄王,你早已不是隆武的延平王了!你口口声声大义凛然,却始终置父子兄弟之亲情于不顾啊!我来问你,你若起兵逆反,京师中你那两个兄弟的性命怎办?你想过没有?”郑芝龙再看一眼二儿子,充满期待。
“大哥,父亲说的不错啊!”终于,开了窍的老二开始帮腔。
“大哥,如今之事,天下有识之士自有明鉴。永历帝虽是大明宗室,却毫无朱明太祖洪武之志,只知道东躲西藏,却又任用奸佞,无所作为。为这样的皇帝卖命,总归是鸡飞蛋打啊!再说了,小弟这两年在京师,却知道当今皇上的确堪为一代明君,励精图治、志在天下,不若真心实意辅佐圣主,也好建功立业,扬名立万于天下!”
“唉!二弟,你又知道几多?这个皇帝即使再圣明,却还是蛮夷之君啊!”郑世森打心底抛不开“夷夏之辩”。
“森儿,识时务者为俊杰。为父只问一句:你麾下众多兵马,若除却海商之事,又能维持几日?”郑芝龙开始破题了。
“这……不过,父亲,如今外海之上,朝廷也无力为之,还不是我等郑氏的海面?”郑世森信心满满。
“世忠,你来说说吧。”
“是,父亲!”刚刚从京师南下的御前侍卫郑世忠,在情报掌握方面比偏居东南的大哥有优势,于是就将郑芝龙南下以来,朝廷之内的大事说了个大概。
“大哥,据此判断,朝廷现在已经开始重视火器,木兰演武就是明证。既然如此,海船大用火炮之事在所难免、指日可待了。况且,那位小小年纪的贝勒爷,的确厉害,总能出人意料。而且,我还打听得知,他对汉家竟比当今皇上还要仰慕……”郑世忠最后总结的论点,倒很让郑世森介意,忍不住半信半疑发问道:
“哦?果有此事?”
“小弟句句实言!”
“森儿,和你说实话吧。此子堪为怪异神奇,小小年纪就开口说话,而且句句针砭入理!为父南下之前,就是听了他的谋划,不急不慢一路缓行而来,果然如其所言,李定国那厮成不了气候,还不是大败而回?”郑芝龙笑着肯定二儿子的话。
郑世森闻听此言,知道父亲是说去年李定国和自己约定谋取广东,却因为自己的种种事端未能践约,结果狼狈西返的事情。
“父亲,你说如何?这件事他一个婴儿竟然也能未卜先知?”
“正是!可见天道轮回,大势如此,不是我们一己之力能够抗拒的。再说了,只要有了海船,能够大行海商,我等何必在乎中原之地,谁为正主?”郑芝龙准备说到正题了。
郑世森知道父亲说的是对的。没有海商贸易,他郑氏家族又有何立足之地?
“不过,朝廷却不够重视海商一事……”
“这个你不必担心,如今为父回来也有大半年了,心中也早就思虑周详,就想和你说道说道。你毕竟也是大清亲王,凡事我父子二人都需要相互护持才好。哦,还有你二弟,他在京城,也可做个奥援不是?”郑芝龙海商圆滑本性,在家里也是习惯性表露,就连两个儿子在眼前,哪一个也不会冷落无视的。
可听到“二弟”一词,郑世森却想起一件事情,急忙说道:
“父亲,郑审那边前几日托人捎话,说是想回来襄助父亲,他说……”
“不可!此事万万不可!”
未曾想,郑芝龙却突然制止了同为大清亲王的大儿子的话语,表现的焦急万分!
[1]见萧一山之《清代通史》第二编,第十四章,第五十九节,上海商务印书馆版,341页。(未完待续。。)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