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重返大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管,不管如何,总是不甘心只是做个空头总管的。他也想要实实在在的趁机掌控幽州府,但以他现在的实力很难。想来想去,他便想到从上而下,通过对现有官制的一些变动,来帮助自己增强对幽州的控制。
“微臣以为,可先把散官官阶化,将散官定位于官员的官阶,禄俸标准。也就是说,所有的官员出仕,先授散官定其品阶,然后授职定其职事,并且以后官员的俸禄都以其散官品阶,不管官员担任什么职事官,其俸禄都以其散官为发放标准。对于其实际职位,不影响俸禄高低,仅可视实职轻重,兼职多少,可给予一定的相应职事津贴。”
散官之制始于两汉,最初指的是无印绶、不理事的官员,如汉之大夫、博士、谒者、郎官,或无专职而参预议论政事,或侍从左右,传达诏命。此外,自汉魏以来的加官加衔(如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侍中、光禄大夫等)到南北朝时也成为散官的一大来源。到北周时,仿《周礼》之制设置六府,改易百官之名,然自汉魏以来的侍中、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等仍然设置,但无实际职掌,其中侍中、散骑常侍为加宫,不著品;其余自正八命以下至一命,依次而定其阶。
隋立国后,朝廷先是有自从二品到从四品的诸大夫散官,而后又自从九品到正六品设八郎尉散官。
易风现在提出来,就是把这套发展了几百年到现在依然有些混乱的散官系统,把其阶官化。并且他特别提出要把散官分成文武两类,文官有一套专门的散官体系,武官也设一套专门的散官体系。
“文武分设两套散官体系,文武分别。武散官还可以充作军中阶衔,用以明了上下,有助指挥。”朝廷现在的散官是文武共用一套体系,而且中间还缺了五品这一品的正从上下四级散官。易风想要推行散官,还弄出文武两套来,一来是要明确官员们的品级上下,尽量避免朝廷大量的有爵和有勋官者,这些有爵和有勋官者,本职可能不高,可他们承袭的爵位勋职却很高,如果不规范这一点,那么以后他在幽州府,除了他以外,他手下的许多部下可能都很难指挥的动那些职低却爵重勋官的部下了。
尤其是武散官体系,易风可是准备将其做为军衔来用的,推行这套武散阶,那么以后指挥军将就要方便的多了。他不可能给自己的部下都弄到爵位勋职,可武散阶要是能推行,那么有官先有阶,每个将领都将先定下武散阶。如此一来,每个人都有根据实职的相应散阶。就能大大削弱爵位勋职带来的影响。
“勋官阶官化,以散官为俸禄官。先有散官定其阶,后授职官定其职。”杨坚慢慢的口味着易风这段话的意义,终于,他眼睛中慢慢绽放出异彩,重重一拍桌案,“好!”
一直以来,因为种种原因,隋朝开国之后,就背负上了一笔很沉重的负担。那就是西魏、北周两朝的诸多勋贵官员,甚至连北魏时的许多封爵授勋,隋朝立国后也被迫承认下来。几朝传承下来的这些勋贵封爵,不但政治上对杨家是个隐患,而且就是在朝廷的钱粮负担上,也是笔极大的开销。特别是,这些封爵勋官在品级上都往往是极高的,极大的对朝廷任命的官员们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且按历来的制度,这些前朝的勋贵们。他们的子孙又可以根据父辈们的爵位勋品,承荫出仕,已致形成一股尾大难掉,越来越大的势力。
现在易风提出的这个改革官制第一步。看似只是很简单的涉及散官的改革,可却是四两拔千金,一下子切入到了最核心的部份。杨坚已经看出来。这个散官阶官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对封爵和勋官影响力的削弱。甚至如果按此实行。对于朝廷在爵位勋官上的财政支出,也是一项大的改善。而且若按这个方案实行。那就等于以后不管官员们身兼几职,实际上都等于是拿一份俸禄,最多只是对他们所担任的职位位置给予一些津贴而已。按易风所说的,他现在的全部官衔是特进使持节上柱国司空雍州牧赵王幽州大总管幽州刺史幽易武等三十二州诸军事北伐东路行军元帅这一连串的长长名称。
他的散阶就是正二品特进,勋官是上柱国、爵位是赵王,然后其它的都是职官。一人身兼多职,按现在的官制,易风的每一个官职,不论散官勋官还是职官,都有一份相对应的俸禄,爵位则有食邑。这么多的高官重职,朝廷要支付的俸禄就是一大笔。
而按易风的改革方法,以后易风的品阶按散官的特进算就是正二品,因此以后他的俸禄就是正二品的年禄七百石粟,一年发两次,春秋两季发放。另外还有一份是赵王的封爵食邑,没有俸禄只是封地的食邑。此外其余的各种勋官职官,都只按散官特进的正二品这一份来算,兼多少职都只领一份俸禄。当然,朝廷也会根据担任的实职和兼职,再给予一部份职位津贴。这个只是补贴,和原来正式的俸禄就完全不同了。说白了,这就是变相的减薪降薪。
易风一边说,一边向杨坚递上一道奏折。
杨坚接过打开,上面却是易风已经拟好的文武散阶的全套名称。总体上,散官分成文武两套体系,每套都是从从九品下到正一品,一共是三十二阶。九品到三品,每品分正从四下,而二品一品,则只分正从。
文散官为八郎八士八大夫八卿,武散阶为八尉八校八将军八帅。
文散官正一品为光禄卿,然后是荣禄卿、金紫光禄卿、银青光禄卿、通议卿、通奉卿、资德卿、资政卿等八卿,再是资散大夫、资请大夫、朝议大夫、朝列大夫、奉政大夫、奉议大夫、奉直大夫、奉训大夫等八大夫,再接下来是学士、博士、硕士、秀士、大士、上士、下士、文士等八士,最后是宣议郎、宣德郎、朝请郎、朝散郎、承事郎、承奉郎、儒林郎、文林郎八郎。
武散官也是全新体系,分为八帅八将军八校八尉。
八帅是骠骑元帅、辅国元帅、镇军元帅、冠军元帅、羽林元帅、金吾元帅、神策元帅、神威元帅。
八将军是云麾将军、神武将军、龙武将军、龙骧将军、忠武将军、壮武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八校是昭武校、振威校、致果校、翊卫校、宣节校、御侮校、仁勇校、陪戎校。
八尉是武骑尉、屯骑尉、骁骑尉、游骑尉、飞骑尉、旅骑尉、云骑尉、羽骑尉。
文武两部,各是四大阶三十二级,文以郎士大夫卿为名,武以尉校将军帅为名,泾渭分明,上下有序。尤其是武将散官,易风奏请杨坚,拟直接废除现在的四十余阶的杂号将军名。现在军中的那套杂号散将军名,从最低级的从九品下,到最高级的正六品,全都是将军,看的人都头晕。这在军中,如何分辨出高低上下来?易风现在把武散阶从最低的从九品下到正一品,一共三十二阶弄了一套全新的武散官,也兼用做军衔之用。三十二级四大阶,尉校将军帅,简单明了,却又等级分明。(未完待续。。)
管,不管如何,总是不甘心只是做个空头总管的。他也想要实实在在的趁机掌控幽州府,但以他现在的实力很难。想来想去,他便想到从上而下,通过对现有官制的一些变动,来帮助自己增强对幽州的控制。
“微臣以为,可先把散官官阶化,将散官定位于官员的官阶,禄俸标准。也就是说,所有的官员出仕,先授散官定其品阶,然后授职定其职事,并且以后官员的俸禄都以其散官品阶,不管官员担任什么职事官,其俸禄都以其散官为发放标准。对于其实际职位,不影响俸禄高低,仅可视实职轻重,兼职多少,可给予一定的相应职事津贴。”
散官之制始于两汉,最初指的是无印绶、不理事的官员,如汉之大夫、博士、谒者、郎官,或无专职而参预议论政事,或侍从左右,传达诏命。此外,自汉魏以来的加官加衔(如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侍中、光禄大夫等)到南北朝时也成为散官的一大来源。到北周时,仿《周礼》之制设置六府,改易百官之名,然自汉魏以来的侍中、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等仍然设置,但无实际职掌,其中侍中、散骑常侍为加宫,不著品;其余自正八命以下至一命,依次而定其阶。
隋立国后,朝廷先是有自从二品到从四品的诸大夫散官,而后又自从九品到正六品设八郎尉散官。
易风现在提出来,就是把这套发展了几百年到现在依然有些混乱的散官系统,把其阶官化。并且他特别提出要把散官分成文武两类,文官有一套专门的散官体系,武官也设一套专门的散官体系。
“文武分设两套散官体系,文武分别。武散官还可以充作军中阶衔,用以明了上下,有助指挥。”朝廷现在的散官是文武共用一套体系,而且中间还缺了五品这一品的正从上下四级散官。易风想要推行散官,还弄出文武两套来,一来是要明确官员们的品级上下,尽量避免朝廷大量的有爵和有勋官者,这些有爵和有勋官者,本职可能不高,可他们承袭的爵位勋职却很高,如果不规范这一点,那么以后他在幽州府,除了他以外,他手下的许多部下可能都很难指挥的动那些职低却爵重勋官的部下了。
尤其是武散官体系,易风可是准备将其做为军衔来用的,推行这套武散阶,那么以后指挥军将就要方便的多了。他不可能给自己的部下都弄到爵位勋职,可武散阶要是能推行,那么有官先有阶,每个将领都将先定下武散阶。如此一来,每个人都有根据实职的相应散阶。就能大大削弱爵位勋职带来的影响。
“勋官阶官化,以散官为俸禄官。先有散官定其阶,后授职官定其职。”杨坚慢慢的口味着易风这段话的意义,终于,他眼睛中慢慢绽放出异彩,重重一拍桌案,“好!”
一直以来,因为种种原因,隋朝开国之后,就背负上了一笔很沉重的负担。那就是西魏、北周两朝的诸多勋贵官员,甚至连北魏时的许多封爵授勋,隋朝立国后也被迫承认下来。几朝传承下来的这些勋贵封爵,不但政治上对杨家是个隐患,而且就是在朝廷的钱粮负担上,也是笔极大的开销。特别是,这些封爵勋官在品级上都往往是极高的,极大的对朝廷任命的官员们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且按历来的制度,这些前朝的勋贵们。他们的子孙又可以根据父辈们的爵位勋品,承荫出仕,已致形成一股尾大难掉,越来越大的势力。
现在易风提出的这个改革官制第一步。看似只是很简单的涉及散官的改革,可却是四两拔千金,一下子切入到了最核心的部份。杨坚已经看出来。这个散官阶官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对封爵和勋官影响力的削弱。甚至如果按此实行。对于朝廷在爵位勋官上的财政支出,也是一项大的改善。而且若按这个方案实行。那就等于以后不管官员们身兼几职,实际上都等于是拿一份俸禄,最多只是对他们所担任的职位位置给予一些津贴而已。按易风所说的,他现在的全部官衔是特进使持节上柱国司空雍州牧赵王幽州大总管幽州刺史幽易武等三十二州诸军事北伐东路行军元帅这一连串的长长名称。
他的散阶就是正二品特进,勋官是上柱国、爵位是赵王,然后其它的都是职官。一人身兼多职,按现在的官制,易风的每一个官职,不论散官勋官还是职官,都有一份相对应的俸禄,爵位则有食邑。这么多的高官重职,朝廷要支付的俸禄就是一大笔。
而按易风的改革方法,以后易风的品阶按散官的特进算就是正二品,因此以后他的俸禄就是正二品的年禄七百石粟,一年发两次,春秋两季发放。另外还有一份是赵王的封爵食邑,没有俸禄只是封地的食邑。此外其余的各种勋官职官,都只按散官特进的正二品这一份来算,兼多少职都只领一份俸禄。当然,朝廷也会根据担任的实职和兼职,再给予一部份职位津贴。这个只是补贴,和原来正式的俸禄就完全不同了。说白了,这就是变相的减薪降薪。
易风一边说,一边向杨坚递上一道奏折。
杨坚接过打开,上面却是易风已经拟好的文武散阶的全套名称。总体上,散官分成文武两套体系,每套都是从从九品下到正一品,一共是三十二阶。九品到三品,每品分正从四下,而二品一品,则只分正从。
文散官为八郎八士八大夫八卿,武散阶为八尉八校八将军八帅。
文散官正一品为光禄卿,然后是荣禄卿、金紫光禄卿、银青光禄卿、通议卿、通奉卿、资德卿、资政卿等八卿,再是资散大夫、资请大夫、朝议大夫、朝列大夫、奉政大夫、奉议大夫、奉直大夫、奉训大夫等八大夫,再接下来是学士、博士、硕士、秀士、大士、上士、下士、文士等八士,最后是宣议郎、宣德郎、朝请郎、朝散郎、承事郎、承奉郎、儒林郎、文林郎八郎。
武散官也是全新体系,分为八帅八将军八校八尉。
八帅是骠骑元帅、辅国元帅、镇军元帅、冠军元帅、羽林元帅、金吾元帅、神策元帅、神威元帅。
八将军是云麾将军、神武将军、龙武将军、龙骧将军、忠武将军、壮武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八校是昭武校、振威校、致果校、翊卫校、宣节校、御侮校、仁勇校、陪戎校。
八尉是武骑尉、屯骑尉、骁骑尉、游骑尉、飞骑尉、旅骑尉、云骑尉、羽骑尉。
文武两部,各是四大阶三十二级,文以郎士大夫卿为名,武以尉校将军帅为名,泾渭分明,上下有序。尤其是武将散官,易风奏请杨坚,拟直接废除现在的四十余阶的杂号将军名。现在军中的那套杂号散将军名,从最低级的从九品下,到最高级的正六品,全都是将军,看的人都头晕。这在军中,如何分辨出高低上下来?易风现在把武散阶从最低的从九品下到正一品,一共三十二阶弄了一套全新的武散官,也兼用做军衔之用。三十二级四大阶,尉校将军帅,简单明了,却又等级分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