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重返大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感谢鼬~杀、又过了一天、18991899诸位的支持,谢谢!)
开皇十九年正月十九,尚书省连续发布两道明敕,明确大隋天下边疆诸军事总管府、州皆隶属于扬并荆幽益秦六大总管府,并诏告宣示出镇的六位宗室皇子皇孙。
扬州大总管府统辖江淮四十四州诸军事,并州大总管府辖河东河北四十三州诸军事,荆州大总管府统辖荆襄三十六州诸军事,幽州大总管府统辖幽燕三十二州诸军事,益州大总管府统辖蜀汉二十四州诸军事,秦州大总管府统辖陇右十八州诸军事,六大总管府总共统辖一百九十七州之地,占据大隋三百余州中的过半之数。六大总管府统辖一百九十七州,其中又有四十五个军事总管州。比起年前的并益荆扬四大总管府三十六中下总管府,朝廷新增了幽秦两大总管府,中下级总管府也从三十六个增加到四十五个,有九个普通州升格为军事总管州。另外幽州总管府的三十二州,其中十一个属于朝廷直属州县,且除幽州为大总管府为其余十个全升格为下总管府。另外二十一个州,则是居于燕山北麓的三蕃羁糜州。
不过最大的变化还不仅仅是新设了两个大总管府,升格了九个下总管府,对于许多官员百姓们来说,他们最惊讶的是六大总管府的% 总管人选。扬州统辖州府最多,以四十四州超过了第二名的并州府,成为统州最多的大总管府,而去年第一大总管府却是如今第二的并州府。开皇十七年时,汉王杨谅出镇并州。当时并州总管府虽为大总管府。可实际上统州只有三十余州,皇帝将河北监察道的诸州也并入并州府。使得杨谅的并州府北接长城东抵大海南接黄河,统辖整个北齐故地整整五十二州之众。而这次并州府却仅剩下四十三州,反被扬州府超过,位列第二。并州府中被分割出九州,外加上去年新设立的武妫二州,外加三蕃二十一个羁麽州,组成了新的幽州大总管府,幽州府从原来的中总管府升格为大总管府,统辖燕山南十一州燕山北二十一州共三十二州之地。其中军事总管府十个。在新形成的六大总管府局面中,虽然成立极晚,但在军事上却已经占据了第三的位置,仅次于并、秦二总管府之后。
而六大总管府格局刚形成,又马上经历了一轮五王对调,也让无数的官员百姓们有种雾里看花般的感觉。
原扬州总管晋王杨广调任并州总管,对于这个调任许多官员倒并不稀奇。晋王杨广封王之后第一个官职便是并州总管,当时晋王杨广才十三岁。只是当时皇帝以杨广太年轻为由,让皇弟卫王杨爽权领并州总管之职。代杨广担任并州总管一年,开皇二年卫王杨爽转任凉州总管,三年挂帅北伐,杨广正式赴并州就任。杨广在并州任总管时。当时并州府只辖十三州,在并州三年后,开皇六年杨广转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后又任雍州牧等职,隋后于开皇八年任平陈元帅。九年复拜并州总管,此时并州总管已统辖三十余州。同年。江南叛乱,杨广转调扬州总管,与秦王杨俊对调职务,杨俊转任扬州总管。此后杨广自开皇十年一直到开皇十八年底一直担任扬州总管之职。而秦王杨俊也自开皇十年一直到开皇十七年担任并州总管之职,直到十七年由汉王杨谅接替并州总管之职。杨谅接替杨俊后,皇帝将并州总管府与河北监察道合并,并州府达到国朝史上最大规模,拥有整整五十二州之地,尽辖北齐故地。不过杨谅在并州两年,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原河北地区诸州,特别是幽州总管燕荣等地方大将,根本不买他的帐。年底时燕荣案起,河北北部诸总管刺史被连根拔起,杨谅还没来的及高兴,并州总管之位却又易主,再次回到了晋王杨广的手中。
不过许多人注意到,尚书省下发的明敕里却也还有一个补充,晋王因病暂时在京休养,由河间王杨弘权领并州总管职。似乎就如当年杨广第一次任并州总管时一样,并没有到任,而由卫王杨爽权领,而这次不是皇弟代领而是皇从弟代理。
本来最受当今至尊和圣人宠爱的皇五子汉王杨谅,被调任荆州总管。荆州总管府这个国之南门,在总管空缺了一年多后,终于有了一位亲王坐镇,也改变了数任外姓臣子担任荆州总管的局面。从并州大总管调任荆州大总管,所有的人都能看的出来,这明显是有些贬谪的意味了,许多人都纷纷将之解读为去年汉王东征的失败,使得皇帝不满,最终汉王被调离了重要的北方,调到了荆州地区。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如今中原与草原即将大战,皇帝用晋王换下汉王,是因为晋王是所有皇子中带兵经验最多,同时治理地方最有经验的一位皇子。甚至还有人说,晋王的封号是晋,汉王的封号是汉,这次二王的调整,这是让他们的封号实至名归,甚至因此还有人说皇帝要实行分封制度,要给诸皇子皇孙们分封建国。以后晋王的封国就是并州,汉王的封国就是荆州了。
当然对这种猜测也有许多人反驳,理由就是秦王杨俊这次却是从荆州调到了扬州,而蜀王杨秀也从益州调到了秦州,新封的韩王则从秦州调到了蜀中。
在蜀中坐镇了十八年之久也没有挪过窝的蜀王,第一次从蜀中调出,移镇京西的秦州,原本皇孙之中第二个封亲王的韩王杨昭则刚授秦州总管,还没有正式上任就被调去了蜀中,这让许多人觉得背后极不寻常。联系上晋王从扬州调任削减后的并州,特别是原本已经被拜为北伐元帅的他,这次却又在明敕中被声明因病免去帅位。由太子接替帅位统领北伐战事后,有一种猜测也就越发的甚嚣尘上了。再加上左仆射高颎为北伐行军长史。贺若弼、史万岁、韩僧寿几员大子系的大将都突然成为北伐军大将后,这下就算是傻子也能看得出来了。晋王绝对是出事了。不管出了什么事情,他的地位都有些堪忧,前景不妙起来。北伐的帅位被取代,扬州总管的位置被调动,并州总管的位置也被河间王权领,甚至晋王刚封韩王的嫡长子,也突然从京西的秦州总管位上调到了遥远的蜀中去了。
一时间,朝野上下,那颗... -->>
(感谢鼬~杀、又过了一天、18991899诸位的支持,谢谢!)
开皇十九年正月十九,尚书省连续发布两道明敕,明确大隋天下边疆诸军事总管府、州皆隶属于扬并荆幽益秦六大总管府,并诏告宣示出镇的六位宗室皇子皇孙。
扬州大总管府统辖江淮四十四州诸军事,并州大总管府辖河东河北四十三州诸军事,荆州大总管府统辖荆襄三十六州诸军事,幽州大总管府统辖幽燕三十二州诸军事,益州大总管府统辖蜀汉二十四州诸军事,秦州大总管府统辖陇右十八州诸军事,六大总管府总共统辖一百九十七州之地,占据大隋三百余州中的过半之数。六大总管府统辖一百九十七州,其中又有四十五个军事总管州。比起年前的并益荆扬四大总管府三十六中下总管府,朝廷新增了幽秦两大总管府,中下级总管府也从三十六个增加到四十五个,有九个普通州升格为军事总管州。另外幽州总管府的三十二州,其中十一个属于朝廷直属州县,且除幽州为大总管府为其余十个全升格为下总管府。另外二十一个州,则是居于燕山北麓的三蕃羁糜州。
不过最大的变化还不仅仅是新设了两个大总管府,升格了九个下总管府,对于许多官员百姓们来说,他们最惊讶的是六大总管府的% 总管人选。扬州统辖州府最多,以四十四州超过了第二名的并州府,成为统州最多的大总管府,而去年第一大总管府却是如今第二的并州府。开皇十七年时,汉王杨谅出镇并州。当时并州总管府虽为大总管府。可实际上统州只有三十余州,皇帝将河北监察道的诸州也并入并州府。使得杨谅的并州府北接长城东抵大海南接黄河,统辖整个北齐故地整整五十二州之众。而这次并州府却仅剩下四十三州,反被扬州府超过,位列第二。并州府中被分割出九州,外加上去年新设立的武妫二州,外加三蕃二十一个羁麽州,组成了新的幽州大总管府,幽州府从原来的中总管府升格为大总管府,统辖燕山南十一州燕山北二十一州共三十二州之地。其中军事总管府十个。在新形成的六大总管府局面中,虽然成立极晚,但在军事上却已经占据了第三的位置,仅次于并、秦二总管府之后。
而六大总管府格局刚形成,又马上经历了一轮五王对调,也让无数的官员百姓们有种雾里看花般的感觉。
原扬州总管晋王杨广调任并州总管,对于这个调任许多官员倒并不稀奇。晋王杨广封王之后第一个官职便是并州总管,当时晋王杨广才十三岁。只是当时皇帝以杨广太年轻为由,让皇弟卫王杨爽权领并州总管之职。代杨广担任并州总管一年,开皇二年卫王杨爽转任凉州总管,三年挂帅北伐,杨广正式赴并州就任。杨广在并州任总管时。当时并州府只辖十三州,在并州三年后,开皇六年杨广转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后又任雍州牧等职,隋后于开皇八年任平陈元帅。九年复拜并州总管,此时并州总管已统辖三十余州。同年。江南叛乱,杨广转调扬州总管,与秦王杨俊对调职务,杨俊转任扬州总管。此后杨广自开皇十年一直到开皇十八年底一直担任扬州总管之职。而秦王杨俊也自开皇十年一直到开皇十七年担任并州总管之职,直到十七年由汉王杨谅接替并州总管之职。杨谅接替杨俊后,皇帝将并州总管府与河北监察道合并,并州府达到国朝史上最大规模,拥有整整五十二州之地,尽辖北齐故地。不过杨谅在并州两年,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原河北地区诸州,特别是幽州总管燕荣等地方大将,根本不买他的帐。年底时燕荣案起,河北北部诸总管刺史被连根拔起,杨谅还没来的及高兴,并州总管之位却又易主,再次回到了晋王杨广的手中。
不过许多人注意到,尚书省下发的明敕里却也还有一个补充,晋王因病暂时在京休养,由河间王杨弘权领并州总管职。似乎就如当年杨广第一次任并州总管时一样,并没有到任,而由卫王杨爽权领,而这次不是皇弟代领而是皇从弟代理。
本来最受当今至尊和圣人宠爱的皇五子汉王杨谅,被调任荆州总管。荆州总管府这个国之南门,在总管空缺了一年多后,终于有了一位亲王坐镇,也改变了数任外姓臣子担任荆州总管的局面。从并州大总管调任荆州大总管,所有的人都能看的出来,这明显是有些贬谪的意味了,许多人都纷纷将之解读为去年汉王东征的失败,使得皇帝不满,最终汉王被调离了重要的北方,调到了荆州地区。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如今中原与草原即将大战,皇帝用晋王换下汉王,是因为晋王是所有皇子中带兵经验最多,同时治理地方最有经验的一位皇子。甚至还有人说,晋王的封号是晋,汉王的封号是汉,这次二王的调整,这是让他们的封号实至名归,甚至因此还有人说皇帝要实行分封制度,要给诸皇子皇孙们分封建国。以后晋王的封国就是并州,汉王的封国就是荆州了。
当然对这种猜测也有许多人反驳,理由就是秦王杨俊这次却是从荆州调到了扬州,而蜀王杨秀也从益州调到了秦州,新封的韩王则从秦州调到了蜀中。
在蜀中坐镇了十八年之久也没有挪过窝的蜀王,第一次从蜀中调出,移镇京西的秦州,原本皇孙之中第二个封亲王的韩王杨昭则刚授秦州总管,还没有正式上任就被调去了蜀中,这让许多人觉得背后极不寻常。联系上晋王从扬州调任削减后的并州,特别是原本已经被拜为北伐元帅的他,这次却又在明敕中被声明因病免去帅位。由太子接替帅位统领北伐战事后,有一种猜测也就越发的甚嚣尘上了。再加上左仆射高颎为北伐行军长史。贺若弼、史万岁、韩僧寿几员大子系的大将都突然成为北伐军大将后,这下就算是傻子也能看得出来了。晋王绝对是出事了。不管出了什么事情,他的地位都有些堪忧,前景不妙起来。北伐的帅位被取代,扬州总管的位置被调动,并州总管的位置也被河间王权领,甚至晋王刚封韩王的嫡长子,也突然从京西的秦州总管位上调到了遥远的蜀中去了。
一时间,朝野上下,那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