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qgkk.com,革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公,有三百里加急快信。”幕僚的声音让贾似道的眉头轻轻皱了一下。
“何人来的快信?”贾似道问。
“福建路提点刑狱。”幕僚回答。
贾似道无言的叹口气。赵嘉仁在十四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对天下大势有个清楚的看法,之后更能对蒙古主南侵做出精准预测。这么一个本该运筹帷幄的文官,却因为年轻气盛上了前线,如同武人一般浴血厮杀。
大概是他上了前线之后,终于知道蒙古水军根本不是福建海盗可比。贾似道很不高兴的想。他甚至下了决心,若是赵嘉仁前来哀求帮助,贾似道就要训斥赵嘉仁一番。让这个毛孩子知道些天高地厚。
拆开信,贾似道看了起来。幕僚就见贾似道表情从怀疑到惊喜,然后有有了些愤怒,最后有变成了生气。
“相公。赵提点出了事么?”幕僚忍不住问。身为幕僚,就得及时开导贾似道。贾似道的情绪变化太快,以至于幕僚得先弄清楚发生了什么。
听幕僚这么一问,贾似道将信拍在桌子上,非常生气的说道:“可笑!甚是可笑!”
说完,贾似道站起身。背着手在官厅里面走了起来。幕僚看贾似道一脸又生气又高兴的模样,连忙拿起信。
信的内容不长。赵嘉仁告诉贾似道,他海战中击沉三艘蒙古水军大船,俘获两艘。抓了277名俘虏,获得了194具尸体。出于文武和睦的打算,把这些俘虏与实体运到海州后想将194具战死的蒙古水军分一半给海州与涟水军守将。没想到海州与涟水军守将竟然把搬下船的蒙古水军尸体全部抢走。幸好俘虏还在船上,赵嘉仁的部下死守船只,才算是保住了俘虏。
在信的最后,赵嘉仁问贾似道,现在贾似道派人去把俘虏接管,还是赵嘉仁亲自派船把俘虏送到扬州。
看完了信,幕僚完全理解了贾似道为何会有那么离谱的反应。赵嘉仁这个18岁的提点刑狱办事真的令人无言以对。从能力讲,他一个文官亲自带兵,在海上大破蒙古水军。若是一个懂做官的,这功劳足以一举成名。
结果呢,这孩子竟然觉得海州的武将们守城有功,居然想分点军功给他们。残酷的现实就把他好好教育了一番。这年头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吧。
幕僚放下信,对贾似道说道:“相公,赵提点……虽然年轻,却也知错能改。相公还是先让赵提点把俘虏送到扬州吧。”
贾似道停下脚步,“不!马上派人去海州接收俘虏。一旦核实,就命赵嘉仁把俘虏送去庆元府。咱们派人去庆元府备船,将这些俘虏尽快送去临安。”
“若是夏贵与毛兴没能守住海州与涟水军……”幕僚不想让贾似道过于托大。
贾似道摆摆手,“无妨。既然俘虏277人,死尸捞了194具。李璮的水军损失没有三千也得有两千五六百。他打不下去了。”
幕僚一想,也觉得有道理。任何军队实打实的损失三千人,都会实力大损。然而身为幕僚,他继续问:“相公。那赵嘉仁可信么?”
“我信得过他。再说,派得力之人去,总不至于被这么一个傻孩子给骗了。”贾似道说起赵嘉仁的愚蠢,就没了好气。“给赵嘉仁的父亲写封信,将他干的好事告诉他爹。既然赵嘉仁送俘虏去庆元府,无论如何都要去拜见他爹一次吧。有些话,我们真的不方便讲。”
两淮安抚大使亲自下令,事情就以惊人的高速执行起来。贾似道的得力手下只用了两天就从扬州赶到了海州。精疲力竭的人员也不去休息,连夜审问那些俘虏。经过审问之后,确定这些人的确是益都(山东)行省长官李璮麾下的淄莱水军。
277人中不仅有272名山东人,还有5名重伤的蒙古人。确定赵嘉仁没有扯谎,贾似道的命令立刻就得到了执行。赵嘉仁也不拒绝,两天时间里,他竭尽全力对蒙古军船进行了抢修。三斤炮打出来的洞被堵上,水密舱里面的海水被抽出来。他立即带领船队押送俘虏与这两艘大船南下。
如此猴急的做法甚至让赵嘉仁的手下都觉得有些过激。大家觉得好歹也多维修一下才好。赵嘉仁问他们,“这些船送回福州,我们立刻就拆了,只用船上的木料。难倒你们想开这种船么?”
这个理由倒也能被接受,用惯了赵氏船之后,这帮人已经无法接接受传统的大船。
赵嘉仁知道贾似道最关心的是什么,他命一艘300吨的大船运送俘虏紧急赶路。自己则先去了嘉兴府的华亭县。已经好久没见到大哥赵嘉信,赵嘉仁很是想念。
赵嘉仁不想坐轿,他穿着轻快的布鞋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虽然理论上这是一条官道,虽然赵嘉仁在大宋前前后后生活了四十年,他还是完全无法接受宋代的‘乡间道路’。只是他此行的目的不是视察,而是来见大哥赵嘉信。这样不平的土路也带给赵嘉仁乡村风情的感觉。
路上的行人见到赵嘉仁一身官袍带了六名随从在道路上走,立刻吓得给赵嘉仁让路。让路归让路,这些人等赵嘉仁走过之后,却远远的尾随。大概是想看看这位看着明显不是税吏的官人到底是去向何方。
心情好,赵嘉仁也不在乎被别人看。一行人又走了一阵,前面的道路突然就变好了。坑坑洼洼的路面平坦了,窄窄的道路变宽了,道路两边是两排小树,每一排都有五棵。看着纤细的木樨数,或者说桂花树,赵嘉仁忍不住微笑起来。这是他请大哥赵嘉信种植的桂花树,目的是为了提炼桂花香精。之后他就把此事给忘记了。
“校长。原来你在地理课上讲的平原真的在。你看,到处都是平的。”刘猛看来憋了好久,他说完这话之后开心的舒了口气。
有刘猛开头,其他人员纷纷表示赞同。“是啊,真的是平。根本看不到头。”
“以后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多大平原。”赵嘉仁随口答道。身为安徽人,他见过很多平原。
“好。我们一定跟随校长。”刘猛欢喜的答道。
一行人边聊边顺着宽阔的道路走,没走多远就见到一处庄园。白墙黑瓦,全然是江南建筑的风情。到了庄园大门,已经有家丁在门口集结。不是为了防备,而是对突然出现的陌生官员表示礼... -->>
“相公,有三百里加急快信。”幕僚的声音让贾似道的眉头轻轻皱了一下。
“何人来的快信?”贾似道问。
“福建路提点刑狱。”幕僚回答。
贾似道无言的叹口气。赵嘉仁在十四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对天下大势有个清楚的看法,之后更能对蒙古主南侵做出精准预测。这么一个本该运筹帷幄的文官,却因为年轻气盛上了前线,如同武人一般浴血厮杀。
大概是他上了前线之后,终于知道蒙古水军根本不是福建海盗可比。贾似道很不高兴的想。他甚至下了决心,若是赵嘉仁前来哀求帮助,贾似道就要训斥赵嘉仁一番。让这个毛孩子知道些天高地厚。
拆开信,贾似道看了起来。幕僚就见贾似道表情从怀疑到惊喜,然后有有了些愤怒,最后有变成了生气。
“相公。赵提点出了事么?”幕僚忍不住问。身为幕僚,就得及时开导贾似道。贾似道的情绪变化太快,以至于幕僚得先弄清楚发生了什么。
听幕僚这么一问,贾似道将信拍在桌子上,非常生气的说道:“可笑!甚是可笑!”
说完,贾似道站起身。背着手在官厅里面走了起来。幕僚看贾似道一脸又生气又高兴的模样,连忙拿起信。
信的内容不长。赵嘉仁告诉贾似道,他海战中击沉三艘蒙古水军大船,俘获两艘。抓了277名俘虏,获得了194具尸体。出于文武和睦的打算,把这些俘虏与实体运到海州后想将194具战死的蒙古水军分一半给海州与涟水军守将。没想到海州与涟水军守将竟然把搬下船的蒙古水军尸体全部抢走。幸好俘虏还在船上,赵嘉仁的部下死守船只,才算是保住了俘虏。
在信的最后,赵嘉仁问贾似道,现在贾似道派人去把俘虏接管,还是赵嘉仁亲自派船把俘虏送到扬州。
看完了信,幕僚完全理解了贾似道为何会有那么离谱的反应。赵嘉仁这个18岁的提点刑狱办事真的令人无言以对。从能力讲,他一个文官亲自带兵,在海上大破蒙古水军。若是一个懂做官的,这功劳足以一举成名。
结果呢,这孩子竟然觉得海州的武将们守城有功,居然想分点军功给他们。残酷的现实就把他好好教育了一番。这年头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吧。
幕僚放下信,对贾似道说道:“相公,赵提点……虽然年轻,却也知错能改。相公还是先让赵提点把俘虏送到扬州吧。”
贾似道停下脚步,“不!马上派人去海州接收俘虏。一旦核实,就命赵嘉仁把俘虏送去庆元府。咱们派人去庆元府备船,将这些俘虏尽快送去临安。”
“若是夏贵与毛兴没能守住海州与涟水军……”幕僚不想让贾似道过于托大。
贾似道摆摆手,“无妨。既然俘虏277人,死尸捞了194具。李璮的水军损失没有三千也得有两千五六百。他打不下去了。”
幕僚一想,也觉得有道理。任何军队实打实的损失三千人,都会实力大损。然而身为幕僚,他继续问:“相公。那赵嘉仁可信么?”
“我信得过他。再说,派得力之人去,总不至于被这么一个傻孩子给骗了。”贾似道说起赵嘉仁的愚蠢,就没了好气。“给赵嘉仁的父亲写封信,将他干的好事告诉他爹。既然赵嘉仁送俘虏去庆元府,无论如何都要去拜见他爹一次吧。有些话,我们真的不方便讲。”
两淮安抚大使亲自下令,事情就以惊人的高速执行起来。贾似道的得力手下只用了两天就从扬州赶到了海州。精疲力竭的人员也不去休息,连夜审问那些俘虏。经过审问之后,确定这些人的确是益都(山东)行省长官李璮麾下的淄莱水军。
277人中不仅有272名山东人,还有5名重伤的蒙古人。确定赵嘉仁没有扯谎,贾似道的命令立刻就得到了执行。赵嘉仁也不拒绝,两天时间里,他竭尽全力对蒙古军船进行了抢修。三斤炮打出来的洞被堵上,水密舱里面的海水被抽出来。他立即带领船队押送俘虏与这两艘大船南下。
如此猴急的做法甚至让赵嘉仁的手下都觉得有些过激。大家觉得好歹也多维修一下才好。赵嘉仁问他们,“这些船送回福州,我们立刻就拆了,只用船上的木料。难倒你们想开这种船么?”
这个理由倒也能被接受,用惯了赵氏船之后,这帮人已经无法接接受传统的大船。
赵嘉仁知道贾似道最关心的是什么,他命一艘300吨的大船运送俘虏紧急赶路。自己则先去了嘉兴府的华亭县。已经好久没见到大哥赵嘉信,赵嘉仁很是想念。
赵嘉仁不想坐轿,他穿着轻快的布鞋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虽然理论上这是一条官道,虽然赵嘉仁在大宋前前后后生活了四十年,他还是完全无法接受宋代的‘乡间道路’。只是他此行的目的不是视察,而是来见大哥赵嘉信。这样不平的土路也带给赵嘉仁乡村风情的感觉。
路上的行人见到赵嘉仁一身官袍带了六名随从在道路上走,立刻吓得给赵嘉仁让路。让路归让路,这些人等赵嘉仁走过之后,却远远的尾随。大概是想看看这位看着明显不是税吏的官人到底是去向何方。
心情好,赵嘉仁也不在乎被别人看。一行人又走了一阵,前面的道路突然就变好了。坑坑洼洼的路面平坦了,窄窄的道路变宽了,道路两边是两排小树,每一排都有五棵。看着纤细的木樨数,或者说桂花树,赵嘉仁忍不住微笑起来。这是他请大哥赵嘉信种植的桂花树,目的是为了提炼桂花香精。之后他就把此事给忘记了。
“校长。原来你在地理课上讲的平原真的在。你看,到处都是平的。”刘猛看来憋了好久,他说完这话之后开心的舒了口气。
有刘猛开头,其他人员纷纷表示赞同。“是啊,真的是平。根本看不到头。”
“以后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多大平原。”赵嘉仁随口答道。身为安徽人,他见过很多平原。
“好。我们一定跟随校长。”刘猛欢喜的答道。
一行人边聊边顺着宽阔的道路走,没走多远就见到一处庄园。白墙黑瓦,全然是江南建筑的风情。到了庄园大门,已经有家丁在门口集结。不是为了防备,而是对突然出现的陌生官员表示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