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kk.com,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Israfil)则要在将来吹响审判的号角,宣告世界末日来临。[20]
末日是惊心动魄的。那时,所有的死者都要复活,然后逐一接受安拉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将进入天园,作恶者将坠入火狱;功过相抵者则悬在半空,既能望见天园之乐,又能看见火狱之苦,不能不祈求安拉的赦宥。[21]
这就与基督教颇为相近,但伊斯兰教不承认原罪。他们认为人是生而纯洁的,有罪只因不顺从安拉。因此,作为穆斯林,最重要的就是对安拉和先知坚信不疑。也因此,伊斯兰教的五项功课之首就是念功,也就是念诵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
清真言是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纲领性表达,因此是每个穆斯林一生中讲得最多的话。在某些隆重的场合,比如入教时和临终前,则不但要念诵清真言,还要念诵作证言——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真主的独一无可怀疑;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奴仆和使者。
显然,清真言和作证言的主要内容完全一致。那么,有了清真言,为什么还要念诵作证言呢?
为了坚定信仰。
实际上,清真言和作证言虽然内容基本一样,口气却不相同。虔诚地念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已是信仰的表白,再加上“我作证”就更加显得坚定不移。所以,这两句话必须念出来,以示公开表白。
君无戏言,穆斯林也一样。
除了念诵清真言和作证言,穆斯林每天都要礼拜,并在先知第一次得到天启的莱麦丹月斋戒。如有条件,一生中至少到麦加朝觐一次,不具备条件的则可请人代为履行。
此外还有纳课,也就是按照一定比例上交正常开支以外盈余财产的部分,用于扶贫济困和宗教事务。由于这是“奉主命”而定的宗教义务,是能够让安拉喜悦的事情,所以叫天课(Zakāt,音译扎卡特)。念诵、礼拜、斋戒、纳课和朝觐简称念、礼、斋、课、朝,是穆斯林的五项功课。
有了六大信仰和五项功课,伊斯兰作为宗教已是相当地完备。问题在于,这种宗教为什么能使阿拉伯人在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内,迅速由沙漠部落结成的松散联盟,发展为强大的世界帝国;又在阿拉伯帝国灭亡以后,继续保持向世界各地传播和渗透的态势,终至成为不受王朝兴衰影响,能够依靠自身机制和力量屹立不倒的世界性宗教?
其中奥秘,究竟何在?
帝国
公元632年6月8日,伟大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与世长辞回归安拉,这让许多人六神无主。的确,伊斯兰教由传创而确立,一半因为穆斯林相信安拉的启示,一半也因为穆罕默德的个人魅力。现在,先知已经归真,安拉也不再派遣使者,没有了主心骨的芸芸众生将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还是谁来接盘。前面说过,自从穆罕默德率众迁往雅特里布,乌玛就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氏族和部落。先知归真时,这种政教合一的新社会组织究竟应该定位为穆斯林社团、伊斯兰公社还是麦地那国家,就连后世的历史学家都莫衷一是,更不用说当局者迷。但是谁都清楚,乌玛就像海上的帆船和路上的商队,需要舵手和领路人。
新的制度必须被发明出来,这就是哈里发。
哈里发(Khalīfa,又译海里凡)的本义,是继承者和代理人。乌玛哈里发的全称为Khalīfat Rasūl Allah,意思是“安拉使者的继承人和代理人”。这可以说是相当准确和严谨的表述,因为他的任务是加强团结和巩固政权,继续先知的神圣使命,但不再有接受天启的权力和可能。
最早的四任哈里发是选举产生或被拥立的,史称“四大正统哈里发”。他们被选中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事实证明选择并不错。在短短不到三十年间,四大哈里发不但统一了阿拉伯半岛,还征服了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埃及、亚美尼亚和利比亚,将拜占庭帝国的大片土地都置于伊斯兰的旗帜之下,甚至干脆灭亡了波斯萨珊王朝。[22]
这可真是非同凡响。
光荣归于真主,哈里发也功不可没,尤其是征战最多的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Umar)。实际上从统一了半岛的首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AbūBakr)开始,乌玛就不再是社团或公社,而应该称之为“哈里发国家”。不过,这个国家虽然已经具有对外征服的帝国特征,却没有世袭的皇帝。他们的版图之大有如秦汉,权力的交接却类似于尧舜。这当然难以为继,哈里发国家也迟早要变成阿拉伯帝国。
革命几乎注定要发生。
麻烦则由来已久。事实上,前三任哈里发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一部分人坚持认为只有与先知血缘关系最近的才有资格担任这一职务。他就是阿里('Ali),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先知之女法蒂玛(Fātima)的丈夫。
拥护阿里的人被称为什叶(Shi'ah)派,意思是追随者或阿里党。对立面则叫逊尼(Sunni)派,意思是遵守逊奈(Sunnah,先知的传统和榜样)的人。逊尼派直到现在也仍是多数派,人数多达世界穆斯林的十之八九。两派当然也有教义的分歧,但最早的分歧起于谁当哈里发。
阿里也终于等到了机会。武则天被立为皇后那年,也就是公元655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Uthmān)被来自埃及的叛乱者谋杀,穆斯林的第一次内战随之爆发,许多人都参加了进来。内战中取胜的阿里成为第四任哈里发,并把首都从麦地那迁到了伊拉克南部的库法(Kufah)。可惜,他的地位并不稳固,也必须面对更强有力的挑战。
挑战来自穆阿维叶(Mu'āwiyah)。
Israfil)则要在将来吹响审判的号角,宣告世界末日来临。[20]
末日是惊心动魄的。那时,所有的死者都要复活,然后逐一接受安拉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将进入天园,作恶者将坠入火狱;功过相抵者则悬在半空,既能望见天园之乐,又能看见火狱之苦,不能不祈求安拉的赦宥。[21]
这就与基督教颇为相近,但伊斯兰教不承认原罪。他们认为人是生而纯洁的,有罪只因不顺从安拉。因此,作为穆斯林,最重要的就是对安拉和先知坚信不疑。也因此,伊斯兰教的五项功课之首就是念功,也就是念诵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
清真言是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纲领性表达,因此是每个穆斯林一生中讲得最多的话。在某些隆重的场合,比如入教时和临终前,则不但要念诵清真言,还要念诵作证言——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真主的独一无可怀疑;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奴仆和使者。
显然,清真言和作证言的主要内容完全一致。那么,有了清真言,为什么还要念诵作证言呢?
为了坚定信仰。
实际上,清真言和作证言虽然内容基本一样,口气却不相同。虔诚地念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已是信仰的表白,再加上“我作证”就更加显得坚定不移。所以,这两句话必须念出来,以示公开表白。
君无戏言,穆斯林也一样。
除了念诵清真言和作证言,穆斯林每天都要礼拜,并在先知第一次得到天启的莱麦丹月斋戒。如有条件,一生中至少到麦加朝觐一次,不具备条件的则可请人代为履行。
此外还有纳课,也就是按照一定比例上交正常开支以外盈余财产的部分,用于扶贫济困和宗教事务。由于这是“奉主命”而定的宗教义务,是能够让安拉喜悦的事情,所以叫天课(Zakāt,音译扎卡特)。念诵、礼拜、斋戒、纳课和朝觐简称念、礼、斋、课、朝,是穆斯林的五项功课。
有了六大信仰和五项功课,伊斯兰作为宗教已是相当地完备。问题在于,这种宗教为什么能使阿拉伯人在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内,迅速由沙漠部落结成的松散联盟,发展为强大的世界帝国;又在阿拉伯帝国灭亡以后,继续保持向世界各地传播和渗透的态势,终至成为不受王朝兴衰影响,能够依靠自身机制和力量屹立不倒的世界性宗教?
其中奥秘,究竟何在?
帝国
公元632年6月8日,伟大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与世长辞回归安拉,这让许多人六神无主。的确,伊斯兰教由传创而确立,一半因为穆斯林相信安拉的启示,一半也因为穆罕默德的个人魅力。现在,先知已经归真,安拉也不再派遣使者,没有了主心骨的芸芸众生将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还是谁来接盘。前面说过,自从穆罕默德率众迁往雅特里布,乌玛就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氏族和部落。先知归真时,这种政教合一的新社会组织究竟应该定位为穆斯林社团、伊斯兰公社还是麦地那国家,就连后世的历史学家都莫衷一是,更不用说当局者迷。但是谁都清楚,乌玛就像海上的帆船和路上的商队,需要舵手和领路人。
新的制度必须被发明出来,这就是哈里发。
哈里发(Khalīfa,又译海里凡)的本义,是继承者和代理人。乌玛哈里发的全称为Khalīfat Rasūl Allah,意思是“安拉使者的继承人和代理人”。这可以说是相当准确和严谨的表述,因为他的任务是加强团结和巩固政权,继续先知的神圣使命,但不再有接受天启的权力和可能。
最早的四任哈里发是选举产生或被拥立的,史称“四大正统哈里发”。他们被选中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事实证明选择并不错。在短短不到三十年间,四大哈里发不但统一了阿拉伯半岛,还征服了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埃及、亚美尼亚和利比亚,将拜占庭帝国的大片土地都置于伊斯兰的旗帜之下,甚至干脆灭亡了波斯萨珊王朝。[22]
这可真是非同凡响。
光荣归于真主,哈里发也功不可没,尤其是征战最多的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Umar)。实际上从统一了半岛的首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AbūBakr)开始,乌玛就不再是社团或公社,而应该称之为“哈里发国家”。不过,这个国家虽然已经具有对外征服的帝国特征,却没有世袭的皇帝。他们的版图之大有如秦汉,权力的交接却类似于尧舜。这当然难以为继,哈里发国家也迟早要变成阿拉伯帝国。
革命几乎注定要发生。
麻烦则由来已久。事实上,前三任哈里发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一部分人坚持认为只有与先知血缘关系最近的才有资格担任这一职务。他就是阿里('Ali),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先知之女法蒂玛(Fātima)的丈夫。
拥护阿里的人被称为什叶(Shi'ah)派,意思是追随者或阿里党。对立面则叫逊尼(Sunni)派,意思是遵守逊奈(Sunnah,先知的传统和榜样)的人。逊尼派直到现在也仍是多数派,人数多达世界穆斯林的十之八九。两派当然也有教义的分歧,但最早的分歧起于谁当哈里发。
阿里也终于等到了机会。武则天被立为皇后那年,也就是公元655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Uthmān)被来自埃及的叛乱者谋杀,穆斯林的第一次内战随之爆发,许多人都参加了进来。内战中取胜的阿里成为第四任哈里发,并把首都从麦地那迁到了伊拉克南部的库法(Kufah)。可惜,他的地位并不稳固,也必须面对更强有力的挑战。
挑战来自穆阿维叶(Mu'āwiyah)。